• 方卫平学术文存 第一卷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方卫平学术文存 第一卷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5.59 4.7折 288 全新

库存3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卫平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0117666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8元

货号11497945

上书时间2023-07-0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方卫平,祖籍湖南省湘潭县,1961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77年考入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1984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任讲师,1994年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系主任等。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教育史与儿童文献》杂志国际学术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研究与评论,出版个人著作多种;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数百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介。
  主编有“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增补卷10卷)、 “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译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论丛”;选评有“方卫平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方卫平精选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主编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合作主编《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史前期的探询

一传统文化背景与儿童的精神境遇

二雪泥鸿爪:作为前科学形态的古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描述

三历史的沉思

第二章觉醒期的意义

一艰难的觉醒

二文化动力

三理论曙光

四时代特征

第三章走向自觉

一从“人的解放”到新的儿童观的确立

二教育界的动态

三理论景观

第四章“别求新声于异邦”

一西学东渐与传播

二西方人类学派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三“儿童中心主义”的输入及其流播

第五章理论空间的开拓

一收获季节

二大师们的眼光:鲁迅、茅盾、郑振锋

三“鸟言兽语”之辩

四几个主要理论课题的评述

第六章伴着硝烟的思考

一贴近现实——时代的理论要求

二战时儿童戏剧及其理论批评的活跃

三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及其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

第七章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一理论的建设与迷误

二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影响

三关于《慧眼》和《老鼠的一家》的讨论

四理论代表:陈伯吹、贺宜

第八章“左”倾思潮:一个理论幽灵

一理论的摇摆与迷失

二对所谓“古人动物满天飞,可怜寂寞工农兵”现象

和“亲切论”“趣味论”的批判

三对“童心论”的批判

四关于新童话的讨论

五病态的理论年头

第九章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

一走出沼泽

二走向建设

三儿童文学理论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四关于少年小说创作的几次讨论

五关于现代童话创作的讨论

第十章世纪之交的理论批评景观

一1990:一个理论年度的抽样分析

二在体制的边缘生长

第十一章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一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世纪回眸

二面向未来的思考

结语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史前期的探询

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活动的展开,无疑应以一定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及相关的文学现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我们知道,儿童文学在中国是从五四前后才逐渐走向自觉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从寻找和确定那个自觉过程的光荣的起点来开始我们重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评价态历史的努力?

不,不是的!在中国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走向自觉之前,中华民族已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围绕儿童的生存、教育、成长等内容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准则、机构、设施等,早已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绵延不断的文化现实。而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作为一种具体的儿童文化现象,或隐或显,或消或长,一直是其中一个不可分离和忽视的组成部分。只是,作为一种与现代儿童文学及理论批评形态相对而言的史前期文学形态,它们常常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而且,它们早已被沉重的历史帷幕所遮掩,以至对我们来说显得如此遥远而陌生。然而,当我们回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生的历史源头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却无法滞留在五四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开始走向自觉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个辉煌的历史瞬间;理论思维应有的历史感和难免会有的好奇心,都将提醒并诱使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早已垂落的更为幽深的历史帷幕,发出更为深长的历史探询。

传统文化背景与儿童的精神境遇

一切有关儿童的独特文化现象的孕育、形成和累积,都必然与相应的儿童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特定的儿童观,又总是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获取其具体的历史内容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建传统文化表现出惊人的历史延续力和稳定性,这就造成了传统儿童观在几干年历史进程中一直居于不可移易的正统地位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了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的不自觉和不发达的状态。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人看重过儿童和童心。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就主张小国寡民,主张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的状态中去。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婴儿,感叹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老子·二十章》)。"他认为圣人治天下,就要一切任其自然,使百姓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在老子那里,婴儿无知无欲,天真纯朴,以柔弱为用,不与人争雄,所以,他常常以婴儿喻得道者的神态情状,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十章》)、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五十五章》)即是。同样,庄子也喜欢用这样的比方。《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南伯子葵问乎女偶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闻道矣。

……




精彩内容
该文集涵盖了作者近30年的创作作品,全书共分10卷,其中既包括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史论等学术论文,又收录其随笔散文等文学作品,全面体现了作者作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实践者,在理论研究与文学实践中的突出贡献。该文集凝结了作者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在学术观念、研究方法、文学观点、理论体系等方面,均对当今儿童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部研究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迅速发展的专著。它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讫于21世纪初期,以儿童文学观的嬗变为线索,立足于翔实的史料和文本,从古至今梳理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从“史前足迹”到起步、发展等各个历史阶段,为读者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的儿童文学理论发展情况提供了很好的阅读范本。

媒体评论

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理论研究的最全最新文存对当今儿童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的理论著作

三十年的学术积累十卷深邃理论思考学术观念、研究方法、文学观点和理论体系的多方位阐述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