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行而后知真:王夫之励志文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力行而后知真:王夫之励志文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82 4.3折 58 全新

库存56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夫之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5814780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1732805

上书时间2023-07-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散篇

1.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至慎其独也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或谓孔子日子奚不为政

6.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无为小人儒

9.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

10.毋意

11.毋我

1□.出则事公卿

13.子贡问政

14.南宫适闻于孔子

15.子日赐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16.子日予欲无言

17.“食夫稻”至“予之不仁也”


中庸

1.率性之谓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孟子

1.“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至“而□□其心”

□.万物皆备于我矣

3.孟子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4.孟子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周易

利物足以和义

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诗经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礼记·表记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傀焉如不终日


礼记

“乐正子春下堂”至“予是以有忧色也”

船山思问录·内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太虚,一实者也

3.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

4.诚斯几,诚几斯神

5.不畏心之难操则健,不疑理之难从则顺

6.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7.有公理,无公欲

8.善恶,人之所知也

9.主一之谓敬

10.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11.独知炯于众知

1□.不略于明,不昧于幽

1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4.浩然之气,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15.天下何思何虑

16.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17.仁之全体既现,则一也

18.极深而研几,有为己为人之辨焉

19.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0.气者,理之依也

□1.病则喜寂,哀则喜愍

□□.诚则形,形乃著明

□3.惠迪吉,从逆凶

□4.知者,知礼者也

□5.一阴一阳之谓道


读通鉴论

卷一 秦始皇

卷二 二世

卷三 汉高帝

读四书大全说

卷一 大学

卷二 中庸



内容摘要

《力行而后知真 王夫之励志文选》:

 王夫之强调人要保持“诚意”。在王夫之看来,“意”固然是来源于“心”,但“意”如果稍有不正,就流入“妄”,就会违背道德规范,所以人们必须保持诚意的状态,而正心就是从本原上保持诚意。这里王夫之提到的“心”,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心也就是宇宙,是天理,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心。王夫之之所以着重探讨“心”与“意”的关系,在于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关于此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而王夫之似乎有意调和二者的不同。王夫之认为,君子小人都是“恶恶臭”,而“好好色”,区别在于君子与小人的内心追求不同,小人以利欲为好,而君子则以义理为好。之所以如此,并非在于小人没有本心,而是因为其顺从习俗,不知道善恶,而君子则始终保持“慎独”的状态,明辨善恶。

 惟意不必如其心之正,故于独而必慎以诚焉。

 夫好恶咸正,、而凡意皆如其心,不可恃心而任意也,犹不可恃身而忘心也。

 传者释正心之在诚意者日:“今咸④谓意从心生尔,而夫人恒有心外之意,其孰能知之!” 夫意生于心之灵明,而不生于心之存主。灵明,无定者也。畏灵明之无定,故正其存主以立闲。而灵明时有不受闲之几⑤,背存主以独发,于是心意分,而正之力且穷于意。知此,可以释先诚其意之说矣。

 意流于妄,往往自忘其身,即偶尔慨然有慕义之想,亦动于不自知,皆非自也。唯心则据为我之必然,而人不能夺,是其为体也,自成者也。心定于贞,坦然可白于物,即一往自任,为不轨之志,亦不禁物之共喻,固非独也。唯意则乘乎事之未形,而入固莫测,是其为几也,独知者也。

 夫既欲正其心矣,则其自体可信也,而独几则未可信也,素所好者正矣,忽一意焉而觉其可不好,素所恶者正矣,忽一念焉而觉其可不恶。始则若可不好、可不恶而忘其心;因而顺之,则且姑勿好,姑勿恶以暂抑其心;习而流焉,则且恶其所好、好其所恶以大移其心。非但抑之移之为欺其自体也,当其忘之,已蔑心而背之欺之矣。使其意稍静,而心复见焉,则必有敞然不自足之实,盖己欲正其心,固未有于好恶失常之余,能无愧无馁而慊然快足者也。

 然则欲使心之所信为可好者,随意之发,终始一秉彝⑥之好而不容姑舍;心之所持为必恶者,随意之发,终始一谨严之恶而不容姑忍,则自慊矣。此不容不于俄倾之动几持之也,故君子于此慎之也。

 欲正其心矣,秉一心以为明鉴,而察万意以其心之矩,意一起而早省其得失,夫孰欺此明鉴者!惟正而可以诚,惟其诚而后诚于正也。欲正其心矣,奉一正以为宗主,而统万意以从心之令,意随起而不出其范围,夫孰欺此宗主者!必有意乃以显心之用,必有心乃以起意之功也。此之谓慎,此之谓诚,此之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也。

 ……



精彩内容

本书选取了王夫之(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较为著名的文章,编者对这些文章进行题解、注释,使读者在学习时更容易掌握。题解通俗易懂,注释中有对生僻字的注音标示。对弘扬王夫之的传统思想有深刻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