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0.26 4.7折 128 全新

库存1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省伟主编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44161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268317

上书时间2023-07-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北京公园的先声——作为游赏场所与文化空间的万牲园

 

林峥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1906年10月13日),“五大臣”之中的端方、戴鸿慈出洋考察归来,上折奏陈欧美各国“导民善法”: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初犹以为欧美风俗所趋,未必有关政俗,继乃知其专为导民而设,无不具有深心。

 

于是诸臣奏请次第举办,“综括言之,凡有四事”,一曰图书馆,一曰博物院,一曰万牲园,一曰公园。在“万牲园”条下具体陈述道:各国又有名动物院、水族院者,多畜鸟兽鱼鳖之属,奇形诡状,并育兼收,乃至狮虎之伦,鲸鳄之族,亦复在园在沼,共见共闻,不图多识其名,且能徐驯其性。德国则置诸城市,为娱乐之区,奥国则阑入禁中,一听刍荛之往,此其足以导民者也。

 

端方、戴鸿慈所谓的“万牲园”或“动物园”,即英文的zoological garden,是19世纪新兴的产物。在西方,动物园滥觞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随着航海和殖民力量的扩张,以皇室为代表的欧洲上流贵族热衷于收藏珍奇动物,作为彰显王权和力量的方式、文明驯化自然的象征。这些兽馆通常附属于贵族花园,如凡尔赛宫的动物园深刻地烙印着专制王权和殖民主义的痕迹。到了19世纪,“动物花园”(zoological garden)的概念出现后,动物园才开始被视作一个整体,脱离既定花园的范畴。这也就是说,“动物园”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内容(动物),而不是空间本身。在伦敦摄政公园(The Regent's Park)率先兴建动物园之后,整个欧洲随之掀起了兴建动物园的风潮。动物园的兴起并非孤立的个案,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成为整个欧洲市政文化革新的一部分。它与19世纪兴建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商会、交易所、公园的热潮是一体的。由于隶属于公园系统,独立或被结合进公园的动物园与公园一同被视作“都市之肺”,在拥挤、污浊的城市中为市民提供漫步休闲的场所。19世纪后半叶,以巴黎植物园(内设动物园)为代表,动物园的受众由特权阶层渐趋大众化,开始肩负起供中下层阶级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和公众教育的功能。晚清的使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欧美考察政俗的。因此,端方、戴鸿慈将动物园与图书馆、博物院、公园并置,视其为“导民善法”,颇得彼时西方动物园理念之精髓。当然,彼时国人对于动物园这种新事物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中国,辟设专门空间蓄养动物的传统,其实可以追溯至周文王时期的灵囿。《诗·大雅·灵台》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毛传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囿,言灵道行于囿也。”后囿泛指帝王蓄养动物的园林。但是彼时国人对于 “动物园”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现代文明的意义还是完全陌生的。不仅如此,国人对于动物的认知,也与西方人不同。中国古人对于动物较为系统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尔雅》,但基本是出于一种博物的趣味,“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或是附会于人事,要么将动物与祥瑞灾异之兆联系起来,要么将动物赋予人类的品格进行褒贬,表面谈的是动物,实际还是旨在人事,缺乏对于动物本身生物学的认知——当然,这些即使在西方历史中,也是近代以来的事。而动物园的诞生本身就与西方的博物学、分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当晚清士大夫游历欧美时,动物园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自然会产生许多有趣的碰撞。

 

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晚清国人出访考察欧美,历时半个多世纪。在令人目眩神迷的众多发现中,动物园引起了他们普遍的兴趣。由于难以在本土既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对应物,最初对于zoological garden(动物园)的翻译也各出己意,缺乏统一,有译为生灵苑、生物苑,也有百兽园、万兽园,或万种园、万牲园、万生园等等。直到20世纪初,戴鸿慈、载泽、康有为等人的论述问世后,“动物园”这个名称才基本固定下来。

 

田晓菲在讨论魏晋和晚清游记的《神游》(Visionary Journeys)一书中指出,中国游记素有 “好奇”(love of the strange)传统,对富有异域风情的奇珍异事尤为留意。而初衷为搜罗“奇异”(exotic)生物的动物园,恰恰迎合了这种期待。欧美动物园从世界各地网罗来的珍禽奇兽,绝大多数是这些初出国门的晚清士大夫闻所未闻的,因此,他们对于动物园最初的关注集中于一个“奇”字。如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强调,巴黎、伦敦、荷兰等地“生灵苑”之“鸟兽之奇异者,难更仆数”“尤奇者,海中鳞介之属”“异鸟怪鱼,皆目未睹而耳未闻者”“珍禽异鸟,充斥其中”等等。志刚的《初使泰西记》不惜花费笔墨,历历细数伦敦“万兽园”之“珍禽奇兽,不可胜计”。张德彝的《航海述奇》同样也为“奇异难以殚述”的伦敦“万种园”留足了篇幅,分门别类地描摹“兽之奇者”“鸟之奇者”“鱼之奇者”,以及荷兰“生灵园”所畜“奇奇怪怪者尤多”。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亦赞叹伦敦“动物园”的“无奇不备”和柏林“校兽园”之“所畜珍禽奇兽以及鳞介各种甚众”。

 

晚清出访者对动物园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异域“珍禽奇兽”的新鲜好奇等最直观的认识阶段。所以早期出访者最感兴趣的,就是认识和记载各式各样的生物。他们不厌其烦地记述在动物园中观察到的动物。其中一些动物后来被引进北京万牲园。通过这些论述可以发现,一方面,他们对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富于异域风情的动物津津乐道,而另一方面,在观察和认识这些新奇的动物时,他们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其对接。大部分出访者在记述动物时以“虎豹犀象”统之,此语典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孟子在这一章讨论了治乱与禽兽的关系,认为禽兽的出现是乱世的表征,暴君当政时,“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而有道的统治者则驱逐禽兽,使天下太平,“(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孟子对于园囿和禽兽的理解,与西方现代以来的公园(动物园)观念对照,很有意思。与之相应,当志刚历数伦敦动物园的收藏之后,笔锋一转道:“虽然,博则博矣。至于四灵中,麟、凤必待圣人而出。世无圣人,虽罗尽世间之鸟兽,而不可得。”感叹即使如伦敦动物园这般旁搜博采,仍然看不到上古传说“四灵”之中的麟、凤、龙,“然则所可得而见者,皆凡物也”。而戴鸿慈谈到“来欧数月,已数见不鲜”的“鹿豹”——长颈鹿时,亦指出:“其状马首、牛尾、鹿身、长颈有角,西人以为中国古所谓麟者即此,此事殊难确证。因思中国古书,称龙、麟、鸾、凤诸瑞物,皆不经见。盖缘此种久已不传,亦与欧洲上古之大鸟、大兽同例(中世以后,所称龙见凤至,皆其赝者耳)。”志刚、戴鸿慈仍然笃信龙、麟、鸾、凤这些中国上古传说中杜撰出来的神圣鸟兽的存在,遗憾在西方现代的动物园中无缘得见,甚至将其归咎为“世无圣人”。这在后世看来虽有些不可思议,却体现了中国士大夫在最初接触西方动物园时产生的思想碰撞。

 

当然,晚清出访者对于动物园不光是单纯的猎奇心态,对其格局、形制和功用也有了逐步的认识,他们普遍注意到动物园分类豢养的原则。在记载伦敦动物园时:“或局兽于圈,笼鸟于屋,蓄鱼于池。其驯者,或放诸长林丰草间”;“每一巨室,或圈或栏相连,以一园丁司之”。张德彝的记述尤为详尽:外有猛兽,每种各有石屋二间,前有铁栅栏,上悬一牌云:物系何名,产自何处,因何人而携此。有园丁以铁叉插生肉、面包喂之。兽之驯者在木房内。小鸟每种一木房,前有铜网,内有水池、食盆、枯木枝。水鸟与鱼皆有大池。鸟兽有水产、旱产各异者,置于四间木房,内凿石池,外铺干草。畏寒者向阳,畏热者背阴,无不各得其所。

 

商品简介

全书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

 

《京师博览园》相册约初版于1910年。共收录64张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北京动物园的前身)的照片。其中包括6张主管官员的照片、32张建筑风景照和26张动物照片,生动呈现了百年前北京动物园的历史风貌。

 

《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初版于1909年,由日本的博信堂印制。共收录108张农事试验场的照片,其中包括14张主管官员的照片、94张建筑风景照和游人游览的照片,全面呈现了农事试验场开放之初的盛况。

 

附录部分包含《京师博览园游记》一文和30余张照片。《京师博览园游记》连载于1908年的《顺天时报》,是一篇详细的游园指南,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赵省伟: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西洋镜”系列等书。

孙魏: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教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著有《明代外交机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媒体评论】

19世纪后半叶,以巴黎植物园(内设动物园)为代表,动物园的受众由特权阶层渐趋大众化,开始肩负起供中下层阶级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和公众教育的功能。晚清的使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欧美考察政俗的。因此,端方、戴鸿慈将动物园与图书馆、博物院、公园并置,视其为“导民善法”,颇得彼时西方动物园理念之精髓。当然,彼时国人对于动物园这种新事物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录
001京师博览园

 002封面书影

 003载振

 003溥颋

 004熙彦

 004杨士琦

 005沈云沛

 005诚璋

 006农事试验场地图

 008试验场大门

 009动物园大门

 010进园东门

 011进园东门

 012接待室

 014东北宫门及断桥

 016松风萝月轩

 017松风萝月轩

 018御座船

 020中式花园

 022六角亭

 024豳风堂

 024豳风堂

 025外洋推车

 025瀑布

 026莲花塘平台

 028海棠式亭

 029海棠式亭

 030荟芳轩

 031荟芳轩

 032木长桥

 034东洋房全景

 036万字楼

 038草亭房

 040来远楼

 041来远楼前古树

 042植物园温室与温床

 042西北山之旷然亭

 043喷水犼

 044喷水狮

 045喷水狮

 046畅观楼

 048畅观楼

 050西式八方亭

 052鬯春堂

 054肩舆

 056蔬菜试验地

 058咖啡馆

 058蚕桑馆

 059动物园门

 060虎

 060雄银狮

 060豹

 060银狮

 061象

 061熊

 062大狼

 063马鹿

 063雌狍

 063红鹿

 064纹马

 064小纹马

 065袋鼠

 065大猴

 065小猴

 066獏

 066箭猪

 067鸽

 067鸮鸟

 067鸵鸟

 067加冕鹭鸶

 067雕

 068鹤

 068东洋鸡

 068珍珠鸡

 069农事试验场全景

 070封面书影

 071载振

 071熙彦

 071溥颋

 071杨士琦

 071沈云沛

 071端方

 071萧敷训

 071袁思亮

 071诚璋

 072试验场总办及科员

 073试验场科长

 074试验场全图

 076试验场大门

 077接待室

 077接待室

 078进园东门

 079动物园正门

 080动物园虎豹狮熊室

 080动物园北门劈柴桥

 081农林房劈柴桥

 081远望农林房后山的亭子

 082农林房

 082船坞

 083松风萝月轩

 083东北宫门木长桥

 084东北宫门

 084荟芳轩正面

 085东面的青石桥

 085海棠式亭

 086远望海棠式亭

 086东北宫门及断桥

 087西式八方亭

 087豳风堂正面

 088豳风堂背面

 088六角亭近景

 089远望六角亭

 089中式花园全景

 090中式花园游廊

 092中式花园木长桥

 092莲花塘

 093瀑布西侧的三叠游廊

 093远望三叠游廊

 094瀑布

 094东洋房全景

 095东洋房侧面全景

 095东洋房近景

 096东洋房远景

 097东洋房西面的高木桥

 097万字楼南面的大石桥

 098万字楼

 098万字楼四周的运动场

 099中式花园及东洋亭

 099东洋亭近景

 100草亭房

 100草亭房背面

 101植物园温室

 101植物园温床

 102咖啡馆

 103远望咖啡馆

 103来远楼正面

 103来远楼侧面

 104来远楼西侧游廊

 104畅观楼后面的餐房

 105畅观楼正面

 105畅观楼背面

 106畅观楼侧面

 108畅观楼前的南薰桥

 110喷水狮

 110喷水犼

 111旷然亭

 111远望旷然亭

 112莲花塘

 112城关

 113燕宾园中餐馆和镜真照相馆

 113远望鬯春堂和古柳

 114鬯春堂背面

 114鬯春堂东面的西式桥

 115鬯春堂南面的高石桥

 115湖桑试验地

 116蔬菜试验地

 116试验室

 117菜圃中的茅亭

 117蚕桑馆

 118昆虫饲养室和理化室

 118五谷试验场全景

 119五谷地内的高木桥

 119游人候车处

 120中式植物园

 120登山远眺

 121出口

 121御笔

 122御座船

 124各式游船

 124苏式灯船

 125人力车

 125外洋推车

 126肩舆

 128草亭房内的游客

 129游园的女学生

 129休息的游客

 130万字楼前拥挤的游人

 130场内的工人

主编推荐

113年前的北京动物园罕见影像,四色印刷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全书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京师博览园》相册约初版于1910年。共收录64张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北京动物园的前身)的照片。其中包括6张主管官员的照片、32张建筑风景照和26张动物照片,生动呈现了百年前北京动物园的历史风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初版于1909年,由日本的博信堂印制。共收录108张农事试验场的照片,其中包括14张主管官员的照片、94张建筑风景照和游人游览的照片,全面呈现了农事试验场开放之初的盛况。附录部分包含《京师博览园游记》一文和30余张照片。《京师博览园游记》连载于1908年的《顺天时报》,是一篇详细的游园指南,极具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