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出版业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出版业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4.98 6.0折 2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林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810817851

出版时间2007-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3588447

上书时间2023-07-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林,1965年出生,湖南绥宁人,历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主持中国编辑学会、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    二、研究概况    三、观点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外国在华出版事业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    一、西方教会出版事业的进入及其影响    二、外国世俗出版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带动        第二章 晚清新政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推动    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与近代出版    二、清政府的文化教育改革与近代出版    三、清政府的经济改革与近代出版        第三章 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发展概述    一、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二、官书局的变化    三、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兴盛        第四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出版立法    一、《大清印刷物件专律》的制定    二、《大清著作权律》的推出    三、近代稿酬制度的出现        第五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市场    一、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市场概说    二、小说市场的勃兴    三、新式教科书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发行    一、民营图书出版界对图书销售模式的探索    二、图书发行条件的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出版业研究(书山博士文丛)》为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出版业研究: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的震荡和冲击,近代化的序幕也就此拉开。受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在近代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为第一阶段(1840-1895)。它是我国近代性质的图书出版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一次鸦片战争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外扩张和蓄谋将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的必然结果。战争的结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腐朽落后的清朝政府在英国的枪口下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接受了后者提出的全部侵略要求。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趁火打劫。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者在中国获得了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惠国待遇等特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侵害。从此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起对中国的掠夺性贸易,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文化在这中间起到了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开路先锋的作用,并借助这一强权势力提高其影响力,扩大其传播的范围。
      早在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的马礼逊1807年就到了广州,成了到中国开拓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一位新教传教士。从这时起,这些传教士就在澳门、广州和南洋等地来回穿梭,细致而顽强地做着自己的准备工作。例如,在马六甲开辟传教基地,开办英华书院,培植传教力量;设立印刷所,印刷传播宗教书刊,等等。在这方面,马礼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独自编撰的六巨册《华英字典》,于1823年正式出版,它是中国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英大字典;他翻译的中文全译本,也在这一年问世;为了便于在中国和马来群岛同时印制散发,他雇用华人刻制了两套板片,分存两地;他还请求伦敦传教会为他在南洋的传教基地运送来先进的平版印刷机械和金属活字……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不久的将来传教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