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七天无理由退换

36.72 4.7折 78 全新

库存267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贤静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1018602

上书时间2023-04-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贤静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21-02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7055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4页
【内容简介】
本书出于维护和提升环境质量的现实需求以及构建完备制度体系的诉求,按照以下思路来展开论证和研究。首先,以环境质量这个问题意识为参照,结合立法和政策文本阐释环境质量的规范意义和规范价值,以及环境质量作为环境法律规制直接目标的合法性与适时性。接着,第二章着重分析环境质量法律规制存在的战略背景和基本语境,以及环境质量作为法律规制直接目标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三章继而探究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的实施路径。根据环境规制工具自身的演变历程以及制度体系的侧重点,将制度工具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环境质量改善制度以及环境空间管控制度、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分别从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空间管控三个维度对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的制度体系进行探究。
【作者简介】
吴贤静,女,湖北荆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国巴黎十一大联合培养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后、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11年至2013年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师;2015年受聘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兼任广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从事环境法、地方环境立法和经济法研究,在《法商研究》《法学评论》《现代法学》《当代法学》《学术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论文论点被《新华文摘》摘编;博士学位论文《“生态人”: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篇论文获得省级政府奖励和省级学术团体奖励。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地方环境资源立法、地方智库研究等横向课题10余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环境资源立法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洲银行资助重大项目研究。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参编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政策学教材5部(其中副主编一部)。
【目录】
中文摘要 1

导  论 7

一、环境质量构成环境法学研究的问题导向 7

二、环境质量规制成为贯穿立法和政策主线 9

三、环境质量法律规制亟待完备的制度应对 11

第一章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规范阐释 13

第一节  环境质量的理论诠释 13

一、环境质量的内涵厘定 13

二、环境质量的特点归结 15

三、环境质量关键词论辩 19

第二节  环境质量的规范价值 28

一、环境质量描述环境容量限度 28

二、环境质量蕴含生态安全底线 30

三、环境质量彰显人类适度发展 35

第三节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解析 37

一、法律规制的一般概念 37

二、环境质量法律规制要素 40

三、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目标 43

第二章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基本语境 47

第一节  环境立法凸显环境质量 47

一、以环境质量为立法目的 47

二、彰显政府环境质量责任 52

三、最严格的环境法制度应对 54

第二节  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强化 57

一、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理论依据 57

二、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如何实现 63

三、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如何问责 66

第三节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重点议题 69

一、水环境质量法律规制领域 69

二、大气环境质量法律规制领域 73

三、土壤环境质量法律规制领域 80

第三章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实施路径 91

第一节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主体 91

一、政府、公众和企业共治 91

二、政府主导环境质量规制 94

三、公众参与环境质量规制 97

四、企业环境质量自我规制 100

第二节  环境质量规制与立法模式选择 107

一、环境立法模式解读 107

二、环境立法模式比较 113

三、我国环境立法模式选择 117

第三节  环境质量法律规制的制度工具面向 129

一、环境质量法律规制工具衍变 129

二、环境污染防治 133

三、环境质量改善 137

四、环境空间管控 142

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155

第一节  污染综合防治制度 155

一、污染综合防治内涵 155

二、污染源综合防治 163

三、污染物综合防治 164

第二节  环境标准制度 167

一、环境标准法理解读 167

二、水环境标准 169

三、大气环境标准 170

四、土壤环境标准 171

第三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 175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理念 175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检视 177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完善 179

第五章  环境质量改善制度体系 183

第一节  环境规划制度 183

一、环境规划制度目标 183

二、污染防治规划 185

三、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和提升规划 187

四、国土空间规划 189

第二节  环境风险管控制度 192

一、环境风险管控实践价值 192

二、环境风险管控基本路径 200

三、环境风险管控制度架构 203

第三节  环境修复制度 210

一、环境修复制度价值 210

二、环境修复责任主体和形式 215

三、环境修复标准和目标值 219

第六章  环境空间管控制度体系 227

第一节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制度 227

一、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功能 227

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制度目标 230

三、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234

第二节  环境质量红线制度 243

一、环境质量红线类型 243

二、环境质量红线功能 246

三、环境质量红线管理 247

第三节  区域限批制度 250

一、区域限批制度实施目标 250

二、区域限批制度空间导向 252

三、区域限批制度基本要素 254

结  语 255

一、研究结论 255

二、研究创新之处 258

三、研究未尽之处 260

参考文献 26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