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原汉唐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周原汉唐墓

260 全新

仅1件

江苏宿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26031
  • 定价 21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340千字
【内容简介】
  本报告介绍了2005年发掘的纸白墓地、七里桥墓地及历年在周原遗址范围内抢救性清理的秦汉、隋唐时期的墓葬资料。报告按照秦、西汉、东汉、隋唐时代差异系统介绍了墓葬位置、数量、墓向、形制、葬具、葬式及出土器物等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墓葬年代及分期。周原秦汉、隋唐时期墓葬的发掘与研究不仅对探讨秦汉时期京畿周围地区普通民众丧葬习俗及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而且还有助于了解周原地区商
  周以后的聚落形态演化。
【作者简介】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地 理 位 置

周原遗址位于扶风县、岐山县北部,是自周太王迁居岐下至周文王迁沣期间的周王朝都城所在,其范围大致包括了扶风县的法门、黄堆、岐山县的京当三乡所辖的大部分自然村落及岐山县青化、祝家庄两乡的一部分,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诗经?大雅?绵》生动地描述了周族先祖艰难跋涉而居于岐下的历史画面,所谓“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於岐下”。《诗经》中提到的止于“岐”下,一般认为即是指古公亶父建都于此的周原遗址。周原曾经是周代先王都邑,文王迁都之后,这里仍然是西周贵族聚居之地,一度被认为是王室宗庙所在地。终西周一代,周原遗址一直是西周王朝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彩版一)。

周原遗址内西周遗迹分布异常密集,已发掘的遗迹包括宫室(宗庙)建筑基址,青铜器窖藏,制陶、制骨、制石、冶铜等手工业作坊以及数以千计的商周时期墓葬a。

a 例如: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刘家姜戎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7期;周原扶风文管所:《扶风齐家村七、八号西周铜器窖藏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1期;周原扶风文管所:《陕西扶风强家一号西周墓》,《文博》1987年4期;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黄堆西周墓地钻探清理简报》,《文物》1986年8期;罗红侠:《扶风黄堆老堡西周残墓清理简报》,《文博》1994年5期;《扶风黄堆老堡三座西周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4年3期;周原博物馆:《1995年扶风黄堆老堡子西周墓清理简报》,《文物》2005年4期;周原博物馆:《1996年扶风黄堆老堡子西周墓清理简报》,《文物》2005年4期;巨万仓:《陕西岐山王家嘴、衙里西周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5期;罗西章:《扶风齐家村西周墓清理简报》,《文博》1990年3期;罗西章:《扶风齐家村西周石器作坊调查记》,《文博》1992年5期;周原考古队:《1999年度周原遗址ⅠA1区及ⅣA1区发掘简报》,《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周原考古队:《1999年度周原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4期,2000年;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度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9期。2002年周原考古队对云塘齐镇建筑基址进行了再次发掘,成果见周原考古队:《2002年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建筑基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3期;周原考古队:《2001年度周原遗址(王家嘴、贺家地点)发掘简报》,《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周原考古队:《2002年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建筑基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3期;周原考古队:《2002年周原遗址(齐家村)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及礼村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年。

近年来的考古调查证明,这一区域也存在着丰富的秦汉时期文化遗存。但鉴于此前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多集中在商周遗址及新石器时代遗址方面,秦汉及隋唐时期遗存虽有零星发现,但多为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意外发现,或者墓葬本身遭到盗掘或破坏后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因此,有关周原遗址秦汉、隋唐时期遗存的分布状况并不清晰。

据目前所知,周原遗址及其方围发现秦汉墓葬的地点包括扶风县云塘、刘家、齐镇、马家、张家、纸白、官务等以及岐山县礼村、孙家等地点a(图一)。其中,官务汉墓的发掘资料已有相关报道b。本报告重点介绍周原遗址及其方围的发掘资料,包括2005年关中旅游环线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纸白墓地、七里桥墓地,以及近年在周原遗址范围内抢救性清理的秦汉墓葬资料。

其中,纸白墓地位于法门镇庄纸白组村北,东临齐家沟与岐山孙家村相望,北与张家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4°27′44.6″,东经107°50′51.6″。七里桥墓地位于法门镇庄白村桥西组与桥东组,地理坐标为北纬34°27′50.7″,东经107°51′36.4″。报告还收录了近些年来周原博物馆在周原遗址保护范围内清理的数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别位于刘家、马家、云塘、纸白、官务等地点。03云塘砖厂M1位于云塘村东南;01刘家M1与02刘家M1均位于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西南;02马家M1位于法门镇马家村西北;05官务砖厂M1位于法门镇官务村老堡子组。

上述几处墓地均位于山前洪积扇和黄土台塬构成的平缓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源自乔山南麓的地表径流由北至南深度下切,形成沟壑纵横的块状地貌。发现于周原遗址及周边的纸白、七里桥汉唐墓地及周原遗址内的几处秦汉墓葬均位于七星河和美阳河形成的台塬之上,其间河谷切深多在30~50米之间。

第二节 历 史 沿 革

周原遗址所处的扶风、岐山县北部一带历史悠久,域内古文化遗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扶风县就有古遗址953处,古墓葬群132处,古建筑66处,其中以周原遗址、法门寺、汉伏波将军马援墓以及汉代史学家班固墓最为有名。扶风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这里就孕育了发达的史前文明。商末周太王由豳迁居周原,从此扶风地处王畿之内,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秦孝公十二年,在今法门一带设立美阳县。两汉时期,地属畿辅,为三辅之一。

a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

b 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

图一 发掘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地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纬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北宋时,县置未变。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

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扶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a。

第三节 发 掘 经 过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建设蓬勃发展。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工作日益频繁,任务日益繁重;与此同时,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导致了一些古代遗存特别是墓葬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报告共报道37座墓葬,其中纸白墓地和七里桥墓地32座墓葬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关中旅游环线公路的建设工程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其余5座墓葬为农田基本建设中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关中旅游环线是陕西省规划的“一线三横两环”次骨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关中地区主要风景名胜景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路线全长480千米,环绕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四市。该项目路线全长105千米,起于咸阳市乾县与宝鸡市扶风县交界,经召公镇、法门镇、岐山县祝家庄、凤鸣镇、蔡家坡、五丈塬、曹家镇、安乐镇、眉县齐镇、汤峪镇,止于眉县与周至县交界的青化乡,穿越法门寺、野河森林公园、周原博物馆、崛山森林公园、周公庙、诸葛亮庙、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等景区。这一项目的建设对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考古工作发掘的纸白及七里桥墓地位于扶风县北部,关中旅游环线从墓地中

a 陕西省扶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扶风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间穿过,墓地紧邻周边村落,属于周原遗址核心保护区的南缘。2005年3月20日~5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组成关中环线考古队,对环线途经的重点地段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对勘探发现的纸白墓地25座墓葬及七里桥墓地7座墓葬进行了全面发掘。与此同时,考古队还对关中旅游环线穿越的岐山县赵家台遗址进行了发掘a。

此项发掘由孙周勇担任领队,参加发掘者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刘军、夏楠,周原博物馆李亚龙、杨水田、魏兴兴,技术工人齐军、吕龙、齐文军、史吾善、李文辉、刘德平、贺世民、王志荣等。现场照片由孙周勇、刘军拍摄。

纸白墓地发掘墓葬25座,编号05FZM1至05FZM25;七里桥墓地发掘墓葬7座,编号05FQXM1至05FQXM7。其中“05”表示发掘年份,“F”表示扶风县,“Z”表示发掘地点为纸白,“QX”表示发掘地点为桥西,“M”后面加数字表示墓葬编号。如“05FZM1”表示05年发掘的扶风县纸白一号墓葬。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得知周原博物馆近年来也在此区域清理了一些秦汉时期的墓葬。为了对周原遗址及其方围秦汉时期的墓葬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也为了探讨周原遗址在西周之后的文化格局及文化面貌,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将以往周原博物馆发掘的5座墓葬一并收录于此。

为避免混乱,这些墓葬编号按照年度、地点及墓葬编号排列,如05官务墓葬编号为“05FGM1”,其中“05”表示发掘年份,“F”表示扶风县,“G”表示官务村,“M1”表示墓葬编号;其余四座墓编号循此类推。其中,刘家01FLM1于2001年5月进行发掘,参加这次发掘的人员有魏兴兴、陈亮、李亚龙、李治凯。刘家02FLM1于2002年8月进行发掘,参加本次发掘的人员有李亚龙、李永忠。03云塘砖厂03FYM1于2003年11月进行发掘,参加本次发掘的人员有李亚龙、齐东林。马家02FMM1于2002年11月进行发掘,参加发掘的人员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周勇以及周原博物馆魏兴兴、李亚龙等。2007年在纸白清理墓葬1座,编号07FZM1。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体例

2007年7月,关中环线墓葬的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正式开始。资料整理工作由孙周勇全面负责,参加人员包括刘军、夏楠、李亚龙等。器物修复主要由技术工人史吾善、齐丽华等承担;器物绘图工作由赵赋康、齐丽华完成。西北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王山、程婷参加了纸白及七里桥墓地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至2008年4月,完成了

a 资料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周勇:《赵家台遗址》,《陕西文物古迹大观》(第三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

基础资料整理。2014年1~5月,孙周勇对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核对,撰写了第二章、第三章中关于墓地分期与年代问题等章节及第五章结语,并系统核校了全稿,对部分章节作了修改。夏楠制作了文中线图、表格及附表,并核对全部文稿。

在对关中环线墓葬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为了系统地将这批材料提供给研究者,采用了将发掘地点和时代相结合的办法,即首先按照发掘地点的不同把本批墓葬分为纸白墓地和七里桥墓地两个部分。周原博物馆发掘的五座墓葬,除07纸白M1归入纸白墓地外,其他地点墓葬另辟一章单独介绍。每章内则分别按照秦、西汉、东汉、隋唐等时代差异逐次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中所界定的秦墓的年代范围包含战国秦与秦帝国时代,而不仅局限于秦统一中国十五年的范围内。

每章之内,按照时代差异分为不同小节。在对不同时代墓葬介绍之前,先进行概述,介绍墓葬的位置、数量、墓向、形制、葬具、葬式等整体特征,然后按照编号顺序,逐次将每个墓葬依照墓向、形制、葬具葬式、随葬品的顺序进行描述。每一节的最后进行小结,对该期墓葬的年代及分期进行探讨。鉴于纸白墓地发掘墓葬相对数量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三节发掘经过

第四节资料整理与报告体例

第二章纸白墓地

第一节西汉墓

一?墓葬概述

二?墓例介绍

(一)05FZM1

(二)05FZM2

(三)05FZM3

(四)05FZM5

(五)05FZM6

(六)05FZM7

(七)05FZM10

(八)05FZM11

(九)05FZM12

(十)05FZM13

(十一)05FZM14

(十二)05FZM15

(十三)05FZM16

(十四)05FZM17

(十五)05FZM18

(十六)05FZM19

(十七)05FZM20

(十八)05FZM21

(十九)05FZM22

(二十)05FZM24

(二十一)07FZM1

第二节东汉墓

一?墓葬概述

二?墓例介绍

(一)05FZM8

(二)05FZM9

(三)05FZM23

(四)05FZM25

第三节隋唐墓

第四节分期与年代

第三章七里桥墓地

第一节墓葬概述

第二节墓例介绍

(一)05FQXM1

(二)05FQXM2

(三)05FQXM3

(四)05FQXM4

(五)05FQXM5

(六)05FQXM6

(七)05FQXM7

第三节分期与年代

第四章其他地点秦汉墓葬

第一节秦墓

一?墓葬概述

二?墓例介绍

(一)01FLM1

(二)02FLM1

三?年代推断

第二节西汉墓

一?墓葬概述

二?墓例介绍

(一)02FMM1

三?年代推断

第三节东汉墓

一?墓葬概述

二?墓例介绍

(一)03FYM1

(二)05FGM1

三?年代推断

第五章结语

第一节秦汉墓葬所见葬俗与特征

第二节关于秦汉美阳县的探讨

(一)秦汉美阳城沿革

(二)秦汉美阳地望蠡测

(三)东汉时期少数民族移居美阳城的考古学线索

附表一2005?2007年纸白墓葬统计表(插页)

附表二2005年七里桥墓葬统计表(插页)

附表三周原遗址其他地点墓葬统计表

附录周原遗址及其南缘汉唐墓葬出土铜器分析报告

后记

Abstract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