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驱逐舰
  • 英国驱逐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驱逐舰

105.7 5.3折 199.8 全新

库存8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诺曼·弗里德曼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67400

出版时间2020-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29

定价199.8元

货号3409779

上书时间2023-12-12

蕴涵书屋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诺曼·弗里德曼,享誉世界的海军历史学家,备受靠前“海军圈”推崇的重磅作者。他的“美国海军舰艇设计图史”丛书,是美国海军史研究者、舰艇指挥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译成中文的几部著作,如《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武器》《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对抗》等,都被广大“澡盆党”奉为入坑必修书籍。弗里德曼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美国哈德逊研究院国家安保事务副主任、美国海军作战部内部顾问、美国海军陆战队未来学家等职。除了精通海军史之外,弗里德曼还是一位好的战略分析家。他的《暗战五十年:冷战中的冲突与战略》一书在2001年荣获英国联合研究所“威斯敏斯特奖”,《海权战略:海军与国家利益》一书曾荣获2002年“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海军作品奖”。

唐越,军事历史爱好者,专注于主要海军强国的舰船设计与作战史,对19世纪末至一战前的舰船发展很有心得。

目录
19世纪晚期, 自航鱼雷横空出世, 皇家海军猛然意识到, 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是自特拉法加海战以来数十年未有的大变局。一种相对廉价的武器竟然可以让世界上规模大、耗资巨大的舰队遭受灭顶之灾, 这在皇家海军的经验范围内实属没有。毫无悬念, 英国的老对手们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巨资, 以期一举颠覆延续多年的海上力量格局。作为回应, 皇家海军很快就采用了这项新技术, 但是英国人更专注于开发对鱼雷艇的反制手段。鱼雷猎舰、鱼雷炮舰、鱼雷艇驱逐舰都是皇家海军取得的新成果, 它们是如此的成功, 以至于夺走了鱼雷艇身上的技术和战术光环, 使其黯然失色。在鱼雷艇驱逐舰被简称为“驱逐舰”的同时, 这一新舰种在各国海军中开花结果, 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 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像皇家海军那样迅捷和激进。本书是对早期英国驱逐舰的详细研究, 结合了技术进步史、战术发展史与部署演变史。

内容摘要
19世纪晚期,自航鱼雷横空出世,皇家海军猛然意识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严重威胁,这是自特拉法加海战以来数十年未有的大变局。一种相对廉价的武器竟然可以让世界上规模优选、耗资很巨的舰队遭受灭顶之灾,这在皇家海军的经验范围内实属没有。毫无悬念,英国的老对手们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巨资,以期一举颠覆延续多年的海上力量格局。作为回应,皇家海军很快就采用了这项新技术,但是英国人更专注于开发对鱼雷艇的反制手段。鱼雷猎舰、鱼雷炮舰、鱼雷艇驱逐舰都是皇家海军取得的新成果,它们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夺走了鱼雷艇身上的技术和战术光环,使其黯然失色。在鱼雷艇驱逐舰被简称为“驱逐舰”的同时,这一新舰种在各国海军中开花结果,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像皇家海军那样迅捷和激进。本书是对早期英国驱逐舰的详细研究,结合了技术进步史、战术发展史与部署演变史。和诺曼·弗里德曼的其他著作一样,书中不仅仅梳理关键技术的发展进程,更揭示一系列变化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就本书而言,那就是:驱逐舰是因何,又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二战时的样子的。

主编推荐
这本书由享誉世界的海军历史学家诺曼·弗里德曼执笔,是系统研究早期驱逐舰的开山之作,属于国内初次原版引进。当前市面上已有为数不少的国内原创版驱逐舰“全史”或者“断代史”,和这些的作品相比,《英国驱逐舰:从起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数据准确,资料翔实】  诺曼·弗里德曼遍访英国皇家枪炮铸造厂、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海军历史司、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等机构,收集了汗牛充栋的原始文献,这才得以用准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写成这本60多万字的大部头作品。书中收录了从1874年到二战中期近70年间,120个舰型的详细数据以及890艘舰船的主要生平。它不仅是一部包含甚广的舰船普及读物,更是一本研究英国驱逐舰的专业参考书与工具书。  【见地出众,不落俗套】  和泛泛地介绍各型驱逐舰的“百科”类作品不同,这本书蕴含着诺曼·弗里德曼的深邃史识和过人见地。全书紧紧围绕“驱逐舰是怎么诞生的”“驱逐舰为何能从辅助位置脱颖而出”“什么样的驱逐舰才能满足作战需要”这些问题来展开论述,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环环相扣。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会渐渐获得解答:驱逐舰本来是一个“打杂”的舰种,它是如何发成现代海军的主力舰的?  【线图精美,完整授权】  书中的近百幅舰艇线图很好值得一看,由A.D.贝克三世、阿兰·瑞文、达利厄斯·利宾斯基等插画师精心绘制。其中,A.D.贝克三世从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获得了各型驱逐舰的官方设计图、总体结构图、海军部竣工图等一手资料。他用宝石笔尖的快速绘图笔在绘图胶片上精耕细作,严格依照原始图纸来绘制。伏案工作几个月后,他终于把这些驱逐舰的外形和结构准确地刻画了出来。本书获得了英文版权方——西弗斯出版社的完整授权,可以将这些线图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彩内容
皇家海军不断收到报告,说德国海军正在将鱼雷艇编入他们的舰队,德国人甚至举行了一次炫耀性的演习,在两支成战列的舰队交火期间,搭载鱼雷的驱逐舰自战列舰之间穿过朝对方发起进攻。起初,英国人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因为更有效的做法是让驱逐舰从前方或后方展开袭击,冲进两支舰队之间的驱逐舰不仅只能取得少数命中,而且还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但深入研究却发现,德国人的这种做法很有可能打乱英国舰队的阵型,而当时炮击的准确性还相当依赖于稳定的航行,因此德国的鱼雷战术很可能是一种对炮击战术的反制。况且,英国战列舰用于对付驱逐舰的火炮通常是开放布置的,不少还位于主炮上方,根本不可能在主炮炮战期间使用。英国的一种做法是将这些火炮放置到有防护的船壳内,或仰仗更重型的副炮。从“铁公爵”级(IronDukeClass)战列舰和相应的战列巡洋舰“虎”号(HMSTiger)开始即采用了这种武器布置。
英国人曾经构想了驱逐舰在白昼的行动方案,但很快又放弃了这种想法,现如今他们开始重新考虑(这被当作一种新的观点来对待,尽管距离之前被抛弃才刚刚五年)驱逐舰该如何在舰队中行动。针对这个问题,本土舰队司令威廉·H.梅在1909—1910年举行了一系列演习。在战时,如果真的需要,驱逐舰确实可以跟随舰队行动,但由于航程有限,它们需要每2—3天返回一次基地,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乘员的疲劳,因为在较好的天气条件下,驱逐舰是可以在海上获得油料补给的。不过,此前影响驱逐舰在舰队中行动的敌我识别问题依旧存在并且依然没能得到解决,很难想象在夜间如何布置驱逐舰才能不危及舰队自身的安全。仅仅是知道有自己的驱逐舰还留在附近就足够让指挥官紧张了。
梅则提出了比较保守的想法,他将驱逐舰的作用限定为主要用于击沉已经在炮战中失去战斗力的敌方舰船,只有在有雾(能见度低于8000码)的天气下,驱逐舰才可以在炮战之前直接攻击尚未受损伤的敌方舰队。等它们突然自雾中出现后,它们将在大约3000码的距离上实施“鸟枪射击”战术(新式的鱼雷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驱逐舰在很远的距离上就会被发现,一开始就以驱逐舰发动进攻是很难成功的,不过这样的袭击可以在交战之初就扰乱敌舰为炮战而组成的单列纵队。在这期间,敌方舰队将无法进行机动以回避驱逐舰以“鸟枪”法发射的鱼雷。敌方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驱逐舰甚至战列舰用火炮实施反击——但这样的话敌方战列舰将无法向英国的战列舰射击,至少无畏舰也得调动一座炮塔来向驱逐舰射击,这就不得不削弱侧舷的火力。一旦舰队开始交火,驱逐舰就有可能发起成功的袭击,因为此时敌方战列舰的火力将集中向英国的战列线,而这些小型舰艇甚至能够借助炮口和烟囱喷吐的烟雾隐藏自己。此时这些驱逐舰以最大速度冲刺,很可能一直存活到发射鱼雷之前。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相比近距离射击,梅还是更青睐于“鸟枪射击”法。为了避免被击沉(从而浪费搭载的鱼雷),驱逐舰应当在遭到射击时便发射鱼雷。如果舰队已经集结完毕,战列舰是可以一同实施转向的——但这也很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混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