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末民国朱砂旧拓五代陈抟《寿》字,原碑旧拓,极为罕见,珍贵资料

2500 一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碑刻年代不详

纸张其他

尺寸1 × 1 × 1 cm

上书时间2022-07-19

寻梦旧书的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一品
商品描述
位于广东肇庆菘台书院古牌坊后右下方的砖壁上刻着的两个朱漆大字——“福寿”,即为陈抟所书。陈抟之所以在菘台书院留下“福寿”二字,这里面有掌故。五代时,陈抟为寻访唐代高僧石头(希迁)和尚的旧迹,云游到石头和尚的故乡端州高要(今属肇庆)。陈抟在端州游访一遭后,便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留下“福寿”两个大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肇庆知府张宋卿视察石头岗,看到“福寿”二字,即在石头岗建造了石头庵,以纪念石头和尚并保护陈抟墨迹。明宣德年间在庵址上建崧台书院。民国后期,菘台书院逐渐破落。上世纪60年代,残破的崧台书院除留下一座旧牌坊外,其余地方被高要市粮食局用做仓库,“福寿”二字不知下落。1999年,肇庆市博物馆决定重建崧台书院。担负重建任务的肇庆市建安公司在施工时,忽然有人在原粮仓管理员用做厨房的东壁瓷砖夹缝中隐隐约约发现“陈抟”两个小字。公司负责人迅即报告博物馆。馆长和专家一起赶到现场,并经查阅史料,认为“陈抟”两字旁边定有珍贵墨宝,遂派员督促工人小心凿取,终于使一千多年前陈抟老祖题写的“福寿”二字重见天日。现存的“福寿”二字在砖壁上凿出,黑底红字,饰以漆。字高1.36米,宽1.56米。“寿”高“福”丰,一篆一行。“寿”字工整凝重,结构严谨,透着仙风瘦骨之气;“福”字笔力饱满,布局如画,流露着孩童顽皮活泼之态。此二字造型独特,国内罕见,陈抟在书写时即赋予寓意:篆书出现早,喻老者,即希迁;行书出现晚,喻少者,即自己。一老一少,尽在笔墨间。

  山东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极山海之胜,规模宏伟。阁内崇碑巨碣,鳞次栉比;诗歌刻石,琳琅满目。计有历代骚人墨客碑刻200多方。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北壁东西两侧外壁,东为“寿”字,西为“福”字,虽同为行书,但风格迥异。“福”字碑原在蓬莱阁北墙,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有人根据华山陈抟“寿”字碑拓本勒石,与“福”字碑并移于今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