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687.94 5.3折 ¥ 129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刘含之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94737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98元
货号29553070
上书时间2024-10-21
前言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她的产生和渐趋成熟的过程,饱含着这片古老大地上的先民天才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她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与中国汉字相伴相随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之一。她既具有传情达意的交流功能,又具有怡情养性的艺术魅力。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由简及繁、由稚拙至成熟,皆与社会的需求、人们的喜好乃至王朝的兴替不无关系,与中华民族内在蕴含的情怀与智慧密不可分。
从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已有多种文字书写状态。一种新的书写状态的出现并不代表之前书写状态的完全消失,故汉代以前出现了多种文字书写状态并存的现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记述了“秦书八体”的情况:“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我们通常将秦汉时期看作中国书法艺术的奠基时期。
从汉末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涌现出众多典范性的书法大家,其经典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增多,艺术感染力亦不断增强。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强盛时期,也是汉字趋近当今文字形态的重要的历史性阶段。
宋元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充的时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主要精神活动方式,被人们推崇和热爱;在古典的基础上,人们探索书法艺术的更多形式,以增强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来自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的养分被不断地注入中国书法艺术中去,大大地提高了中国书法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此,这一时期也常常被称作中国书法的文人化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调整与革新阶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对此前三个阶段的全面反思和整理,二是逐步脱离以文人化为主的圈子,进一步回归社会,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全面地融入社会生活。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上述几个阶段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晋人尚韵”的回味无穷、“唐人尚法”的规矩方圆、“宋人尚意”的曲径探幽、“元明尚态”的婀娜多姿,还有“清人尚碑”的朴茂雄健。
文化开启心智,艺术启迪审美。本书编写秉持的原则是“审美优先”,着力帮助读者从如下四个方面理解中国书法作品艺术美之所在,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
——了解中国书法作品的类型。中国书法作品的类型,一般可分两类:其一是墨迹本,即书家的写本原件;其二是拓本,泛指把书写的书迹铸造或刻制在金石器物等硬质载体上,再经由锤拓工艺而制成的拓件。
另外,文人墨迹手札有许多摹刻本存世,这些摹刻本通常指临摹并翻刻拓制而成的书本,也是“拓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天下三大行书”之首《兰亭序》,目前真迹已佚,仅摹本与临本存世。其摹刻本,一般认为以“定武本”为最佳。
拓本制作通常包括如下工序:书写、刻制、拓制。如碑的制作,是先将切割下来的石块打磨平整,然后在其上书写(书写时为了清晰,一般都使用红颜色),之后再行刻制。书丹手和刻手通常不是同一个人。刻制文字并非简单的操作过程,而是在刻制习惯、熟练程度、细心观察、审美判断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的复杂活动。因此,刻本的质量取决于写手与刻手水平的高低,如写手水平很高,但刻手未严格依据书丹刻制,则刻本仍不能完美。最后是拓碑。正式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等碑面干燥后,先均匀刷上一层调配好的糊料(古时一般用白芨水),再将拓纸覆上。上纸时特别注意不可出现褶皱,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拓纸牢牢粘在碑上而不轻易移位。随后,用专用棕刷自上而下推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待文字全部均匀凹入半分后,即可上墨。上墨时注意用力轻缓,少量多次,并用不同的拓包层层加深墨色,保证字迹清晰不渗墨,完整不变形。
铸造或刻制的文字印迹,是中国书法艺术表现的另一种形式。其点画的细微运动的表现力虽不及写本墨迹强,甚至由于石质等载体的风化、损坏,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但却体现了一种铸与刻所独有的特殊质地——圆浑与朴茂。后世研究者通过观察铸、刻线条的形态,对其因残缺所留下的空白,在尝试将其笔墨化的过程中,有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想象力的可能,如朦胧、荒远、高古之类的感觉或联想,都在灵感一念之间,甚至继而由此创造出富于个性的、新的书写风格。此外,宋代还由此衍生出了研究古器物及其铭文的“金石学”,而从书法美学的角度出发,“金石味”也逐渐成为一种风格表现。
——了解中国书法作品的三个要素。欣赏或评价一件中国书法作品,通常从用笔、结字、章法三个不同角度入手。用笔,指完成各种笔画、间架、结构所必需的技巧方法;亦指毛笔在纸上的提、按、顿、挫等升或降、纵或横的运笔手法。结字,指每个字的点画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部件的宽窄、高低、欹正,均可构成每个字的不同形态。章法,指在整幅作品中,安排布置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此亦称“大章法”。而在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或一字与数字之间的安排布置,可称“小章法”。
——了解书写工具和材料。不同的书写工具和材料对中国书法作品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毛笔,根据不同书写条件和需要的效果,有大、中、小等不同型号可供选择,笔锋也有长、中、短等不同锋长,而笔毫则更是有狼毫、羊毫、鼠毫、兔毫等各式各样的不同品种。另外,特别的书法亦可用特别的毛笔来辅助表现。如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有学者考证其书写时所用的笔可能是“七紫三羊”的兼毫毛笔,即七分紫毫(山兔项背之毫)、三分羊毫。据说该笔的笔芯用紫毫制作,外圈围以羊毫,书写时弹性颇高且张力十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纸、砚不断提高的品质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里程碑式的制笔工艺——批柱法;最早有记录的制墨家——三国时期的韦诞,他制的墨,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唐代文献中记载可用于书画的“宣州贡纸”;砚台更是与笔和墨相伴而生,相伴而兴。
“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的用料考究与选材精细自古有之,且尤以宋代为盛。其时,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精书善画的文人,对文具的实用和审美两个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如北宋蔡襄的墨迹本手书《澄心堂帖》就书于纸中名品——“澄心堂”纸之上。“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是书写用纸中的佳品。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苏东坡云:“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廷珪墨,皆一时之选也。”“鼠须笔”一般是指用老鼠(一作松鼠)的胡须制作的毛笔,笔锋劲强有锋芒,经良匠手工精制,非常珍贵难得。“李廷珪墨”则是指南唐李廷珪父子所制之墨,传说其墨取黄山松烟精制而成,坚如玉,纹如犀。北宋庆历年间曾出现“一墨万钱”的现象,宋人称该墨为“天下第一品”。
——感受“美”的意境。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先生曾在其《饮冰室文集》中提到“写字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如何打开艺术之门,去捕捉书法之美、欣赏书法之美、感悟书法之美呢?让我们从尝试品味“无意于佳乃佳”的意境入手吧。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墨迹本中,文人间的信函手札、随笔稿书等占很大的比例。此类“作品”就是日常书写的常规形态,自在而不受拘束。或恣性率意地宣泄,或豪情逸气地舒展,皆为书者的实境写真与真情流露。东汉蔡邕曾于《笔论》中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其恣性,然后书之。”
公认的传世“天下三大行书”: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一般认为唐代冯承素摹本最为接近原作)、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北宋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此三帖均为墨迹草稿,均有不止一处的涂改痕迹,但却被历代推为书法“天下”之顶峰,所谓“三件草稿成就了天下三大行书”。“草稿”一词往往说明其“无意于佳”,更易感受“放松”状态,更易见识真实性情,因而尤显弥足珍贵。
《兰亭序》为王羲之雅集聚会微醺后信笔而就的散文序言,历来被评价为“无一处不妥帖,无一处不潇洒”,达到了随心所欲且不逾矩的最高境界。据传,王羲之酒醒后曾数次重写誊抄此序,但却觉“皆不如前”,遂感叹“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此应为“无意于佳”所致。
《祭侄稿》是颜真卿祭奠侄子颜季明的手书草稿,全篇文字因情绪的波动而富于变化。持笔作文之际,颜真卿宣泄悲愤,心手两忘。历代书家对此件手稿赞誉有加,认为它是“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同时,还应是“无意于佳”之作。
《寒食诗帖》为苏东坡自书的两首遣兴诗作,写于其仕途受挫、贬谪黄州期间。有学者认为“东坡像是四两拨千斤,有一种从容,有一种自在”。在《寒食诗帖》中,他将人生失意的落寞委屈与字里行间的韵律与节奏相结合,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其友黄庭坚认为此帖“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此亦为“无意于佳”之作。
中国书法艺术貌似以毛笔轻松书写汉字的行为,其实并不简单。不同的书写内容与不同的书者往往有不同的技巧表达和不同的书写效果。这不仅仅出自书法就字论字的“视觉性”与“造型感”,还应出自自然而然流露的“情感”与前二者的结合。“天下三大行书”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集中体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名家名作的不断出现,其所兼具的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属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书法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或徐缓,或疾厉,或飞动,或顿挫,都受其主观的驱使,从而能够通过作品将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折射出来。正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我们不妨将此书作为了解中国书法的窗口,感悟她的神秘与奇妙:在整洁的宣纸上,毛笔灵活多变的运动和恰到好处的力道,形成了丰富的水墨变化,留下了力透纸背的墨迹;在拓本中,感受线条在铸、刻后所带来的特殊质地,判断并想象石头、铸铁等载体在特殊原因下的缺损所遗失的痕迹,体悟不同线条所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艺术之美。
“艺术是一种让生活发光的能力。”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如能通过本书了解中国书法史所具有的厚度和高度,体会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与艺术之妙,同时又能够触类旁通地丰富艺术感悟和审美情趣,从而增添生活的光彩,这就实现了笔者编撰本书的初衷。
刘含之于杭州西溪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永”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让读者饱览3600年的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作者丨刘含之
浙江大学讲师,现任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体艺文化建设中心副主任。2008 年至 2018 年本、硕、博均就读于浙江大学。2013 年 7 月获五年制美术学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书法篆刻。2013 年 8 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故宫学与中国古书画研究。2015 年 8 月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书画篆刻史学研究。2018 年 12 月获博士学位。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书画艺术大展,曾受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委托为国际知名作家潘铭燊先生制作朱文印“东南西北人”,受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委托为其设计制作篆文馆标。2018 年 6 月—2021 年 4 月,作为主编助理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项目”之“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教改项目”《书法课》
教材编撰及教学视频录制工作。
商
[商]涂朱卜骨刻辞
秦汉
[秦]李斯(传)《峄山刻石》
[秦]《里耶秦简》
[东汉]《曹全碑》
[东汉]《石门颂》
[东汉]《礼器碑》
[东汉]《张迁碑》
魏晋
[三国魏]钟繇 《宣示表》
[三国魏]钟繇 《荐季直表》
[西晋]索靖(传)《出师颂》
[西晋]索靖 《月仪帖》
[西晋]陆机 《平复帖》
[东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东晋]王羲之 《黄庭经》
[东晋]王羲之 《远宦帖》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平安三帖》
[东晋]王献之 《中秋帖》
[东晋]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刻石》
[东晋]王珣 《伯远帖》
[东晋]王羲之等七人 《万岁通天帖》
隋唐
[隋]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唐]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唐]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欧阳询 《张翰帖》
[唐]欧阳询 《皇甫诞碑》
[唐]陆柬之 《书陆机〈文赋〉》
[唐]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唐]褚遂良 (传)《行书〈兰亭序〉》
[唐]褚遂良 (传)《大字阴符经》
[唐]孙过庭 《书谱》
[唐]张旭 (传)《古诗四帖》
[唐]颜真卿 《祭侄稿》
[唐]颜真卿 《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唐]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
[唐]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怀素 《自叙帖》
[唐]怀素 《草书〈千字文〉》
[唐]怀素 《论书帖》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传)《兰亭诗》
[唐]钟绍京 (传)《〈灵飞经〉四十三行》
[唐]杜牧 《张好好诗》
[唐]贺知章 《孝经》
[唐]李白 《上阳台帖》
五代
[五代]杨凝式 《韭花帖》
[五代]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五代]徐铉 《私诚帖》
两宋
[北宋]李建中 《贵宅帖》
[北宋]范仲淹 《道服赞》
[北宋]欧阳修 《灼艾帖》
[北宋]欧阳修 《自书诗文稿》
[北宋]蔡襄 《自书诗》
[北宋]蔡襄 《纡问帖》《山堂诗帖》
[北宋]蔡襄 《澄心堂帖》
[北宋]蔡襄 《陶生帖》
[北宋]蔡襄 《离都帖》
[北宋]苏轼 《寒食帖》
[北宋]苏轼 《赤壁赋》
[北宋]苏轼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
[北宋]苏轼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北宋]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北宋]黄庭坚 《诸上座帖》
[北宋]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
[北宋]黄庭坚 《教审帖》
[北宋]米芾 《蜀素帖》
[北宋]米芾 《珊瑚帖》
[北宋]米芾 《盛制帖》
[北宋]米芾 《苕溪诗帖》
[北宋]米芾 《长至帖》《韩马帖》《新恩帖》
[北宋]赵佶 《草书〈千字文〉》
[北宋]赵佶 《楷书〈千字文〉》
[北宋]赵佶 题《腊梅山禽图》
[北宋]赵佶 题《瑞鹤图》
[北宋]赵佶 《秾芳诗帖》
[北宋]赵佶 《敕蔡行》
[南宋]赵构 《洛神赋》
[南宋]赵构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南宋]陆游 《自书诗》
[南宋]朱熹 《书翰文稿》
[南宋]吴琚 《七言绝句》
[南宋]张即之 《汪氏报本庵记》
[南宋]张即之 《大字杜甫诗》
[南宋]文天祥 《木鸡集序》
[南宋]文天祥 《上宏斋帖》
[南宋]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辞》
金元
[金]任询 《古柏行》
[金]赵秉文 《跋武元直〈赤壁图〉》
[元]鲜于枢 《论草书帖》
[元]鲜于枢 《王安石杂诗》
[元]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
[元]赵孟頫 《洛神赋》
[元]赵孟頫 《归去来辞》
[元]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
[元]赵孟頫 《行书〈千字文〉》
[元]赵孟頫 《闲邪公家传》
[元]邓文原 《家书帖》
[元]康里巎 《奉记帖》
[元]康里巎 《临十七帖》
[元]泰不华 《陋室铭》
明清
[明]宋克 《急就章》
[明]沈度 《敬斋箴》
[明]祝允明 文徵明《〈兰亭序〉书画卷》
[明]祝允明 《草书诗帖》
[明]唐寅 《为玉峰先生书》
[明]唐寅 《落花诗册》
[明]唐寅 《与若容手札》
[明]文徵明 《五律诗轴》
[明]文徵明 《七律诗合卷》
[明]文徵明 《草堂十志》
[明]王宠 《自书五忆歌》
[明]董其昌 《勤政励学箴》
[清]帝王 《御笔五福图》
[清]爱新觉罗·弘历 《泥金书〈四得续论〉》
[清]爱新觉罗·弘历 《御笔大士像并〈心经〉图》
[清]邓石如 《心经》
[清]邓石如 《少学琴书》
[清]邓石如 《朱晦庵文语四屏》
[清]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清]吴熙载 《宋武帝与臧焘敕》
[清]爱新觉罗·溥儒 《寿字》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永”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