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中国诗学史 古典文学理论 袁行霈等 袁行霈 孟二冬 丁放 曾祥波 著 9787020159703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中国诗学史 古典文学理论 袁行霈等 袁行霈 孟二冬 丁放 曾祥波 著 9787020159703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87.8 6.4折 13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行霈 孟二冬 丁放 曾祥波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9703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9294294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目录

绪论

一、诗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诗与“诗学”的概念

三、中国诗学的特点

四、诗学文献概况

五、诗学史的分期

六、研究方法

 

章从《尚书》到《楚辞章句》

——中国诗学的发轫时期

节儒家诗学的始建

一、《尚书》与诗的概念起源

二、诗歌功用论——“诗教”说

三、诗歌鉴赏论——孟子“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二节“发愤”说

一、屈原的“发愤以抒情”

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第三节“发愤”说与儒家正统诗学的论争

一、刘安的评价

二、扬雄的评价

三、班固的评价

四、王逸的评价

 

第二章从《典论·论文》到《文心雕龙》

——中国诗学相对独立的时期

节文学与文学批评的自觉

一、文学价值的提高——在人生和宇宙的层面上思考文学

二、文学创作积累丰富——该时期的诗歌发展状况

三、文学批评的自觉

第二节玄学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自然之道

二、言意之辨

三、人物品鉴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佛教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象教与象外

二、声律论

第四节儒家诗教的转向:“诗缘情”说

一、人的觉醒和情的觉醒

二、“诗缘情”的美学意义

第五节体系化与集大成的《文心雕龙》

一、体系化及其思想来源

二、集大成

 

第三章从《诗品》到《二十四诗品》

——中国诗学独立发展的时期

节本时期诗学理论的核心观念——风格论

一、锺嵘《诗品》的风格论

二、皎然《诗式》的风格论与中唐诗歌新变

三、《二十四诗品》的风格论及其美学趣味

四、张为《诗人主客图》及其风格流派划分

第二节本时期风格论的核心观念——以“自然”为宗

一、锺嵘《诗品》倡导“自然”之美

二、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三、皎然论自然之美

四、《二十四诗品》崇尚的冲淡、自然之美

第三节诗歌风格辨析的深化——“滋味”说与“韵味”说

一、辨“味”原始

二、锺嵘“滋味”说

三、司空图“韵味”说

第四节“言志”与“诗教”的发展——从重风骨、尚风雅到

美刺兴比

一、“言志”——重风骨、尚风雅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诗教”——注重政治功利的诗歌主张

第五节“发愤”说的新变——“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一、“不平则鸣”与“发愤”说215

二、重“心性”到“笔补造化”221

第六节唐诗美学论争

一、初唐四杰之争228

二、对陈子昂的评价232

三、李杜优劣论239

四、元白轻俗论243

 

第四章从《六一诗话》到《沧浪诗话》

——中国诗学的高潮期

节趣味性与笔记体——基于鉴赏的“诗话”产生

一、欧阳修《六一诗话》

二、司马光《续诗话》

三、刘攽《中山诗话》

第二节用事与格律——创作实践论

一、山谷诗法

二、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第三节韵味、妙悟与言志: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

一、东坡诗论

二、批评苏、黄及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三、理论性诗话的出现

四、理学家的诗论

第四节元好问与论诗诗

一、“挟幽并之气”,重慷慨豪放之音

二、提倡“古雅”

三、提倡“真淳”、“遗音”、“韵外之致”

四、重视真诚,反对虚伪

第五节词论的兴起

一、婉约与豪放的交替

二、推崇苏、辛

三、从婉约到风雅

 

第五章从《唐才子传》到《原诗》

——中国诗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时期

节《唐才子传》与元代诗学

一、以方回为代表的正统诗学

二、辛文房与《唐才子传》

三、“诗格”的复兴

第二节复古的宗唐思潮

一、宗唐的先声:高棅《唐诗品汇》

二、前七子

三、后七子

四、七子的尾声:胡应麟《诗薮》

第三节重个性的尊宋思潮

一、明初的尊宋暗流

二、公安派与竟陵派

第四节诗学体系的建立:王夫之与叶燮

一、王夫之的诗学理论

二、叶燮的诗学理论

第五节词论的中衰

一、元代的词学理论

二、明代的词学理论

 

第六章从《带经堂诗话》到《人间词话》

——中国诗学理论趋向多元化的时期

节王士祯“神韵”说

一、王士祯对“神韵”说的贡献

二、“神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神韵说”的批评

第二节沈德潜“格调”说

一、“格调”说的背景与渊源

二、“格调”说的基本宗旨

三、诗体论

四、章法论

五、风格论

第三节袁枚“性灵”说

一、袁枚对“神韵”、“格调”、“肌理”三说的批评

二、“性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性灵”说的修正与批评

第四节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与“诗界革命”

一、“诗界革命”的先驱——龚自珍

二、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理论的贡献

三、“诗界革命”的代表著作——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第五节清代词论

一、清初词论

二、“浙西派”与“阳羡派”词论

三、“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第六节中西诗学的融合与王国维“境界说”

一、“意境”辨始

二、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

 

引用书目

 

后记

 

后记

《中国诗学史》即将出版,我受袁行霈先生和曾祥波博士之托,并代表已经去世的作者孟二冬教授,执笔撰写这篇后记,略述此书成书之始末。

大约在1990年初,应出版社之约,袁行霈先生在我与好友孟二冬的请求下,同意率领我二人撰写《中国诗学通论》。1990年7月中旬,乘暑假之便,袁先生和师母杨贺松教授、我以及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朱欣欣,相约来到烟台大学,与二冬兄全家会合,讨论《中国诗学通论》的写作提纲,历时九天,全书的核心观点由袁先生提出,如他划定了中国诗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提出以有划时代意义的诗学著作的出现作为中国诗学的分期依据,明确提出划分为六个时期,对每个时期(或曰阶段)要解决哪些中心问题,我们三位作者都进行了具体而周密的讨论,经讨论商定,袁先生执笔撰写全书绪论,为全书定下基调,具体章节则由二冬和我写出初稿,交袁先生修改,我与二冬也互相修改,每一章节写出后,都寄给袁先生,由他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再做进一步打磨,袁先生始终把握着全书的写作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书的学术水平。这一过程持续了约三年,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艰辛而快乐的时光,在袁先生的指导下,我与二冬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学业上有较大进步。在此期间,孟二冬第三次进入北大,成为袁先生的博士生,我则在北大跟随袁先生访学一年,忝列袁门弟子。我们充分利用北大和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完成了全书的写作,并将其中的一些章节在袁先生主编的《国学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中国诗学通论》出版后,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反响,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许多高校选用此书作为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但是该书出版已经二十余年,书店早已售罄,近年来,袁先生提出重出此书,而且提出做重大修订后再出版,具体想法:一是将全书压缩到四十万字左右,即一本书的规模,原书共八十五万字,文字有些繁复,不便阅读;二是在压缩的同时,改写某些章节,适当增加注释,试图反映近二十年来海内外中国诗学研究的新进展,其三,增加“史”的论述。这个改写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曾祥波博士,由袁先生和我再做进一步调整定稿。祥波是孟二冬兄指导的硕士,袁先生指导的博士,已在高校工作多年,主持过多项项目,且年轻有为,好学深思,经过两代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学业大进。祥波接受此项工作后,任劳任怨,克服种种困难,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初稿,达到了袁先生提出的要求。经袁先生审阅后,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署名为袁行霈、孟二冬、丁放、曾祥波。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周绚隆先生为此书所做的贡献,感谢责任编辑李俊先生认真而细致的工作,愿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国诗学研究稍尽绵薄之力,也以此书纪念已故的孟二冬教授。

 

丁放

2018年8月记于合肥

 

 

 

 



导语摘要

《中国诗学史》是一部通过梳理中国历代重要诗学批评著作和重要诗学概念,阐释中国诗学的发展历程与诗学思想特色的著作。全书内容按照时代次序分为六章。作者对中国诗学史的历史时段划分与众不同,他们以重要的诗学文献为分水岭,并着重介绍这些文献所涉及到的诗学概念,阐释其思想脉络,阐发其价值。《中国诗学史》是在《中国诗学通论》基础上化繁为简、补订充实的修订本,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将诗学文献考论与诗学观念分析密切结合的佳作,前后贯通,逻辑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集笺注》《中国文学概论》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文明史》等。


孟二冬,安徽宿州人,生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4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人事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韩孟派诗传》等。


丁放,安徽淮北人,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元明清诗词理论史》《盛唐诗坛研究》(合著)等。


曾祥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杜诗考释》《宋诗史释》等。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诗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诗与“诗学”的概念


三、中国诗学的特点


四、诗学文献概况


五、诗学史的分期


六、研究方法


 


章从《尚书》到《楚辞章句》


——中国诗学的发轫时期


节儒家诗学的始建


一、《尚书》与诗的概念起源


二、诗歌功用论——“诗教”说


三、诗歌鉴赏论——孟子“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二节“发愤”说


一、屈原的“发愤以抒情”


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第三节“发愤”说与儒家正统诗学的论争


一、刘安的评价


二、扬雄的评价


三、班固的评价


四、王逸的评价


 


第二章从《典论·论文》到《文心雕龙》


——中国诗学相对独立的时期


节文学与文学批评的自觉


一、文学价值的提高——在人生和宇宙的层面上思考文学


二、文学创作积累丰富——该时期的诗歌发展状况


三、文学批评的自觉


第二节玄学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自然之道


二、言意之辨


三、人物品鉴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佛教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象教与象外


二、声律论


第四节儒家诗教的转向:“诗缘情”说


一、人的觉醒和情的觉醒


二、“诗缘情”的美学意义


第五节体系化与集大成的《文心雕龙》


一、体系化及其思想来源


二、集大成


 


第三章从《诗品》到《二十四诗品》


——中国诗学独立发展的时期


节本时期诗学理论的核心观念——风格论


一、锺嵘《诗品》的风格论


二、皎然《诗式》的风格论与中唐诗歌新变


三、《二十四诗品》的风格论及其美学趣味


四、张为《诗人主客图》及其风格流派划分


第二节本时期风格论的核心观念——以“自然”为宗


一、锺嵘《诗品》倡导“自然”之美


二、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三、皎然论自然之美


四、《二十四诗品》崇尚的冲淡、自然之美


第三节诗歌风格辨析的深化——“滋味”说与“韵味”说


一、辨“味”原始


二、锺嵘“滋味”说


三、司空图“韵味”说


第四节“言志”与“诗教”的发展——从重风骨、尚风雅到


美刺兴比


一、“言志”——重风骨、尚风雅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诗教”——注重政治功利的诗歌主张


第五节“发愤”说的新变——“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一、“不平则鸣”与“发愤”说215


二、重“心性”到“笔补造化”221


第六节唐诗美学论争


一、初唐四杰之争228


二、对陈子昂的评价232


三、李杜优劣论239


四、元白轻俗论243


 


第四章从《六一诗话》到《沧浪诗话》


——中国诗学的高潮期


节趣味性与笔记体——基于鉴赏的“诗话”产生


一、欧阳修《六一诗话》


二、司马光《续诗话》


三、刘攽《中山诗话》


第二节用事与格律——创作实践论


一、山谷诗法


二、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第三节韵味、妙悟与言志: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


一、东坡诗论


二、批评苏、黄及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三、理论性诗话的出现


四、理学家的诗论


第四节元好问与论诗诗


一、“挟幽并之气”,重慷慨豪放之音


二、提倡“古雅”


三、提倡“真淳”、“遗音”、“韵外之致”


四、重视真诚,反对虚伪


第五节词论的兴起


一、婉约与豪放的交替


二、推崇苏、辛


三、从婉约到风雅


 


第五章从《唐才子传》到《原诗》


——中国诗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时期


节《唐才子传》与元代诗学


一、以方回为代表的正统诗学


二、辛文房与《唐才子传》


三、“诗格”的复兴


第二节复古的宗唐思潮


一、宗唐的先声:高棅《唐诗品汇》


二、前七子


三、后七子


四、七子的尾声:胡应麟《诗薮》


第三节重个性的尊宋思潮


一、明初的尊宋暗流


二、公安派与竟陵派


第四节诗学体系的建立:王夫之与叶燮


一、王夫之的诗学理论


二、叶燮的诗学理论


第五节词论的中衰


一、元代的词学理论


二、明代的词学理论


 


第六章从《带经堂诗话》到《人间词话》


——中国诗学理论趋向多元化的时期


节王士祯“神韵”说


一、王士祯对“神韵”说的贡献


二、“神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神韵说”的批评


第二节沈德潜“格调”说


一、“格调”说的背景与渊源


二、“格调”说的基本宗旨


三、诗体论


四、章法论


五、风格论


第三节袁枚“性灵”说


一、袁枚对“神韵”、“格调”、“肌理”三说的批评


二、“性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性灵”说的修正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