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25.97 5.3折 ¥ 4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张正萍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73599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5266385
上书时间2024-10-20
推荐序(一)
休谟在其一生的学术生涯中将建立他所说的人性科学视为己任。人性科学根本上说是要通过探究人性中的某些根本原则及其相互作用来说明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认知关系和价值关系,也包括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得以确立的原因和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人类社会的兴衰变迁和人类历史的演化。我们今天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或者18 世纪所说的“立法者科学”)是休谟所设想的人性科学的一个本质部分。休谟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究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有关思想对这门科学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与休谟在自己的一生中作为历史学家已经取得的声誉以及他在去世之后到目前位置在哲学中所占据的显赫地位相比,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思想尚未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关注。就像休谟在其他方面的思考一样,他对政治经济学和有关经济制度在人类生活和好的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也是建立在他自己对人性的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就具有了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试图按照人性中的某些根本原则例如激情和利益来思考经济生活的动机和经济制度运转的机制,并将之与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这样,与当代一些经济理论相比,休谟的政治经济学显然具有无可取代的思想深度,能够为探究和处理当代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核心问题提供有力的启示和洞见,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在人类生活中的恰当目的。
国外对休谟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而在国内,仅有少数学者与休谟的社会- 政治哲学相联系论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思想。张正萍博士的这部论著不仅试图从思想史和解释学的角度来系统探究休谟的政治经济学,而且也把休谟的有关思想置于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中,因此很好地再现了休谟本人对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及其目的。我相信这部著作不仅有助于填补国内休谟研究的一个空白,也为探究规范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提供了一条必要的思路。这部著作思路清晰、资料详实、语言平实,是一部不错的学术著作。综上考虑,我特别推荐这部著作的出版。
徐向东
推荐序(二)
自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就深深地扎根于人性科学的基础上,而从未作为一门依据简单的利益原理加以证成的科学存在。在商业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活动是由人性中的同情机制及其形成的认知过程而不断展开的,同亚当· 斯密一样,大卫· 休谟乃是这种由激情到财富、由印象到认知、由商业到政治而完整展开的集大成式的学说系统。本书的论述视角,紧紧扣合着休谟的此种大格局,结合了休谟几乎所有的重要文献以及较为全面的晚近研究成果,由激情的传导机制,即同情的原初哲学问题出发,疏证和解析了激情与利益、财富与利益两个重要论题,全面论述了休谟视野中人性内在的心理秩序以及社会秩序、商业秩序,乃至因由德性构建基础上的市场和政治秩序的完整构架,呈现出现代社会形成初期人性以及整体社会秩序之构建的理想格局,对于深入理解英国乃至西方现代世界图景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亦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的人性以及文明形态之前提,拓展这一学科的元问题之初始设定和社会关切,也都具有反思性的现实意义。就此而言,本书立论明确、疏证严谨、结构完整、在一些基本的议题论说上审慎、详实而富有创见,是近年来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一研究领域难得一见的佳作,完全达到了出版要求,特此推荐。
书稿的可调整之处,是在“消费社会的奢侈辩证法”部分中,将休谟与鲍德里亚做对比,稍显仓促。
渠敬东
绪 论
对于本书来说,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大卫· 休谟?为什么是他的人性科学?又为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前两个问题毋庸赘言,看看学术界以“休谟”或“休谟哲学”命名的研究性著作,就可知道这两个问题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性。然而,为什么是休谟的政治经济学?要知道,“政治经济学”在18 世纪的内涵绝非今天缩小了的范畴,这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公共管理在内的宽泛概念,是一门“立法者科学”。而作为哲学家的休谟,他所建构的,正是在哲学的基础上以他对人性的理解来阐释的政治、经济理论。这些关于贸易、信用的经济理论,不仅仅属于经济学,也与政治学有关,更在哲学的范畴之中。因此,研究休谟的政治经济学,必须了解他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又是在何种理论前提下提出的。“休谟的人性科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所探讨的就不仅仅是其经济思想——尽管经济思想是首要内容,还应包括其哲学基础和与其相关的政治理论。
在当代经济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丰裕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研究休谟的人性科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希望每个个体的人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经济行为动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秩序;希望“立法者们”能够更明晰地洞察人性中丰富的情感机制,引导每个个体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秩序。
一、重估休谟经济思想的两个维度
1. 休谟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西方经济思想史作家在写作通史著作时,基本都会在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之前提到斯密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巨擘——大卫·休谟。而且,无论古典经济思想的名单上可以开列出多少其他重要人物,诸如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或者斯密之前其他一些“自由贸易”思想的提倡者等等,在一长串的名单之后,休谟必定是不可缺席的,并往往被视为前古典经济思想或者说前斯密时代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这样的写法已司空见惯,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中自然不会漏掉休谟这样重要的人物,马克· 布劳格的《经济思想的回顾》、阿列桑德罗· 荣卡格利亚的《西方经济思想史》这些鸿篇巨著专辟篇幅论述休谟的经济思想,即便是其他编辑的经济思想史著作,比如托德· 罗利(S. Todd Lowry)编辑的《前古典经济思想:从古希腊到苏格兰启蒙》(1987)一书,休谟很自然成为后出场的一位重要人物。如果再详细一些,休谟之后、斯密之前,可能还会加上詹姆斯· 斯图亚特,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便是如此安排的,不过他对斯图亚特的评价却是:“对斯图亚特来讲,这只钟表总是出错;对斯密来讲,任其自然则会运转良好。”比较他对休谟、斯图亚特、斯密三人的评价,休谟还是卓有见地的,只是斯皮格尔奇怪地将休谟与加里安尼和斯图尔特放在一章,冠之为“不合潮流的经济思想”。相比起来,马克· 布劳格的评价倒是更为中庸一些,他特别强调休谟在货币理论方面的贡献,重商主义陷入的货币流通的两难问题,“对于前辈休谟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二难推理”。
或许,这样的顺序并不太能说明休谟是斯密之前为重要的一位经济思想家,因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休谟的确是在斯密之前、而位列其他人之后;但读者可以看到,经济思想史作家对休谟的赞誉之词相比前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其他思想家更多、更有力。熊彼特对休谟虽然着墨不多,但相比他对斯密的评价,他显然对这位思想家的睿智是充分肯定的。他在脚注中写道:“大卫· 休谟(1711—1776 年),特别对A. 斯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注意的是他在以下三个完全不同又几乎互不相关的领域取得的成就。作为经济学家,他处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自然法潮流之外;作为历史学家,他取得的成就我们马上就将讨论到;作为哲学家和玄学家,他取得的成就正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他年轻时的著作《人性论》(前两卷出版于1739 年,第三卷出版于1740 年),是洛克和康德之间重要的阶梯。从该书可以看出,休谟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洛克,而几乎与康德平起平坐。”熊彼特认为休谟的经济思想在自然法潮流之外,但他更看重的是休谟的人性科学这一分析工作,还不是休谟在经济思想这一领域的见地。在这段引文中,熊彼特排除了对休谟经济思想的分析,强调的是休谟哲学对经济分析的影响。此论一语中的。
真正将休谟在经济思想史上提升到重要地位的是马库斯· 阿尔金(Marcus Arkin)。在马克· 布劳格编辑的《大卫·休谟(1711—1776)和詹姆斯· 斯图亚特(1712—1780)》中,马库斯·阿尔金借对休谟《论古代国家之人口稠密》一文的分析,对货币、利益、税收、贸易平衡与贸易猜忌、社会信用等各篇文章做了简要的评价。他认为休谟的人口论是比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的基石,后在比较休谟和斯密之后得出结论说:“在很多方面,休谟的论文相比一些经常被引用的继承者来说有着更深刻的洞察力。当今的时代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们直接将他们的时间表从1776 年退到1752 年,并将经济思想的历史划分成两个主要的时期——休谟著作之前和休谟著作之后。”这一评价已然抹去了斯密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荣誉,而以休谟替代。如此高度的评价就休谟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来说实乃过誉之词,附和之声少之又少,但它不得不让读者对休谟另眼相看,至少需要研究者对休谟多投去几分关注。
即便不像阿尔金那样高度地评价休谟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其他的经济学家也对其显著的经济思想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对休谟经济思想的关注聚焦在1752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论文上。休谟著作一出版就获得成功的便是这部《政治论文集》(Political Discourses)。18 世纪的“政治论述”不只是单纯的政治问题讨论,也包括对经济问题的讨论,它集中反映了休谟在18 世纪中期对政治经济问题的思考。在此前和此后,休谟围绕文集中讨论的问题曾与杜尔阁、奥斯瓦尔德、孟德斯鸠、亨利· 霍姆、莫雷(Morellet)等人书信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休谟生前,这些论文经过不断修改和注释,并一版再版,从这个版本的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到休谟思想的一些变化。休谟身后,这些论文被选入不同的休谟著作选集。1955 年,尤尔根· 罗特温(Eugene Rotwein)抽取9 篇经济论文以及相关的书信编辑成《经济学文选》。经济思想史作家的评论大多从这9 篇论文中而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休谟的经济著作连同道德哲学的著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经济学相关的杂志,也零星地发表以休谟为主题的文章,其中货币数量论等是讨论多的话题。
2. 政治经济学在休谟人性科学中的地位
思想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怪事:生前受冷遇的作品死后大受热捧,而受欢迎的作品却在身后悄无生息地消失。休谟经济思想的遭遇就是如此。“从休谟的政治经济学在其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19 世纪美国联邦党人的著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休谟经济思想在现代经济学和哲学著作中的边缘化,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实。”这是J. G.A. 波科克等作家的一句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休谟的经济思想就处于这种双重的边缘境地。这样一位重要人物,身前成功的不是他重要的哲学著作《人性论》及其改写的几篇论文,而是政治经济论文和历史著作《英国史》,而在其身后,哲学家的美誉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光环迅速褪去,《政治论文集》和《英国史》也被其他人的一系列著作所湮没,同时在后人选择性地接受休谟的过程中,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被众多的哲学研究论文和专著压倒了。除了后来的一些经济思想史作家们着意强调休谟在经济思想上的贡献以外,休谟研究者们在很长时间中似乎来不及整理他的经济思想:大多数研究休谟的专著忽视了休谟的经济思想,或者说研究兴趣不在于此。比如,对休谟研究影响颇为深远的诺曼· 坎普· 史密斯(NormanKemp Smith,1872—1958), 恩斯特· 莫斯纳(Ernest Mossner,1907—1986),后来的邓肯· 福布斯(Duncan Forbes, 1922—1994),巴里· 斯特德(Barry Straud,1935—)等,这些专题性的哲学研究,经济思想的分量都不太重。当然,我们断然不能苛责这些学者,毕竟,休谟首先是一位哲学家,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才会越来越细致地梳理休谟思想中的各个细节。
可以说,休谟经济思想的被发掘与蔚为壮观的休谟研究密不可分。《休谟研究》(Hume’s Study)发表的研究论文与人们的休谟研究热点密切相关,总体上以哲学探讨为主,直到20 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研究才渗入到休谟研究中,其经济思想才逐渐得以重新被重视。与此同时,一些编者也开始注重展现休谟的整体面貌,将经济思想作为一块重要的主题编入休谟的研究论文集中。像《剑桥休谟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ume,1993,2009)、《休谟指南》(A Companion to Hume,2008)这样的文集,包括哲学、经济、政治、批评、历史、宗教等各个方面,对于理解休谟的思想提供了一幅很好的概略图。而《休谟的政治经济学》(David Hume’s PoliticalEconomy, 2008)一书作为劳特利奇经济学史丛书的一种,从侧面表明休谟也可正式列入经济学家的行列。其《政治论文集》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当代的重视。国内对休谟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研究,较早的或许要数高全喜先生的《休谟的政治哲学》,该著虽然论述的是休谟的政治哲学,但对休谟与斯密的政治经济学比较也有一章多的内容。现在的研究者仍然可以沿着这一路径继续前行。《政治论文集》的发表在18 世纪中期掷地有声,这些篇幅长短不一的随笔性论文“代表了他在《人性论》中发展的有关人类本性的系统思想的延伸”。一些学者已经尝试从休谟的人性科学来阐释其经济思想,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问题。《政治论文集》中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分析与《人性论》中印象与观念,激情与理性,利益与政府、正义、权力等的论述一以贯之。尤其是,有两位作者在其合著的《激情的自然史:休谟框架》(Hume’s Framework for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Passions)一文提出,“支配性激情的理论与改进理论(the theory of refinement)的结合,是休谟关于激情自然史的框架核心;这一充满活力的激情变化框架为阐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该文是对艾伯特· 赫希曼《激情与利益》(The Passionsand Interests, 1977)一书的回应。与此同时,还有学者特别从休谟的激情论出发分析他的社会哲学,尤其是激情对社会秩序的建构(Christopher J. Finlay)。这些论文或论著似乎头一次让读者和研究者们关注到休谟的“论激情”,其有力的论证让人受益匪浅。
不断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拓人们对休谟经济思想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理解一个完整的休谟。在18 世纪中期,关于经济问题的争论涉及利息、地税、商业、货币、信用等方面,反映了休谟与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不同观点。当人们将1752 年的政治论文集放在这场争论中时,休谟政治经济学在思想史的地位才能被清晰地认识到;而将这些论文置于其人性科学的框架之下时,一个比较完整的休谟对于当下的经济思想研究更具启发意义。
……
张正萍,1980年生,湖北钟祥人。2011年于浙江大学经济思想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从事苏格兰启蒙思想、西方近代思想史研究,出版译著《偷窃历史》、《论政治与经济(休谟论说文集)》等两部,在《史学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读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目录】
绪 论 1
上 篇 激情与利益
章 同情之镜:激情的传导机制 31
第二章 骄傲、爱与名誉之好——同情与社会秩序的形成 52
第三章 勤勉、爱财与利益的激情——商业社会秩序中的经济动力 77
附I:勤勉、劳动、工业——休谟经济论文中Industry一词的词义辨析 93
中 篇 “利益激情”的政治经济学
引言 利益与休谟的政治经济学 111
第四章 利益的制衡机制 115
第五章 利益基础上的政治制度 134
第六章 利益激情主导下的经济思想 149
下 篇 “效用论”下的财富与德性之争
第七章 利益与效用 169
第八章 财富与德性:市场、道德与人的本性 193
附II:消费社会的“奢侈”辩证法——大卫·休谟与让·鲍德里亚 213
余 论:人性科学体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220
参考文献 234
索 引 244
致 谢 250
张正萍,1980年生,湖北钟祥人。2011年于浙江大学经济思想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从事苏格兰启蒙思想、西方近代思想史研究,出版译著《偷窃历史》、《论政治与经济(休谟论说文集)》等两部,在《史学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读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张正萍博士的这部论著不仅试图从思想史和解释学的角度来系统探究休谟的政治经济学,而且也把休谟的有关思想置于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中,因此很好地再现了休谟本人对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及其目的。
——徐向东
本书对于深入理解英国乃至西方现代世界图景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亦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的人性以及文明形态之前提,拓展这一学科的元问题之初始设定和社会关切,也都具有反思性的现实意义。
——渠敬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