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清史简述 郑天挺著 9787200120790 北京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清史简述 郑天挺著 9787200120790 北京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清史简述 郑天挺著 9787200120790 北京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0.85 3.2折 34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天挺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0790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4元

货号24040966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 言
郑克晟
《清史简述》是郑天挺先生1962年在中央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今再版之际,先略述郑先生生平学术及此书梗概于前。
郑天挺(1899—1981),字毅生,别号及时学人。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其父郑叔忱,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长期在翰林院供职,曾任奉天学政、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教务长)。母陆嘉坤,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亦通文史,擅长诗词,曾任天津北洋女子学堂总教习。 1905年、1906年,其父母先后辞世,郑天挺时年7岁,遂由表舅梁济(梁漱溟之父)监护,寄居亲戚张耀曾(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家,孤儿的命运使郑天挺自幼就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坚强的性格。
郑天挺自幼向学,广泛阅读各种文献。他生于清末,并在北京度过童年及少年时代,耳闻目睹许多清代掌故,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这为他以后开展清史研究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1917年,郑天挺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黄侃、刘师培、钱玄同等大师,1920年毕业,从此就与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22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师从钱玄同,进行“中国文字音义起源”的研究。当时清朝内阁大库一批档案由北洋政府*拨给北京大学,北大组织“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郑天挺加入该会,参与明清档案的整理,这可以说是郑天挺正式步入清史研究的阶段。一开始就接触清代档案,为郑天挺以后的清史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奠定了他以后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基础。 
1924年,郑天挺任北大讲师。随后一度赴杭州浙江大学任教。1930年再回到北大,1933年晋升教授,并出任北大负责行政和总务的秘书长,直到1950年。其间多年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40年到1945年,担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当时,北京大学恢复文科研究所,傅斯年任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学生为此戏编对联一副曰:“郑所长是副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傅所长掌研所;甄宝玉是假宝玉,贾宝玉是真宝玉,甄、贾宝玉共红楼。”成为学林佳话。1952年院系调整,郑天挺调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系主任,1963年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61年与翦伯赞一起主持全国文科教材的编纂,任历史组副组长,主编教材多种。晚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及《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著有《清史探微》《探微集》《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及时学人谈丛》等著作多种。
郑天挺一生,尽管行政事务缠身,但始终坚持学术研究,对清史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抗战前,研究清史的老前辈及开拓者孟森(字心史)任教于北大,郑天挺对孟森十分敬重,受他的影响也极深。他们都重视史料,精于考证,有“乾嘉遗风”。在同一领域,他们互相切磋,友谊密切。1937年“七七事变 ”不久,孟森病逝。而北大、清华与南开则迁往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其间,郑先生开始讲授明清史,并对清代的宗教、礼俗、婚姻、清皇族血系以及清代典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用心极勤,随后出版了大著《清史探微》。抗战胜利以后,郑先生在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开设了“明清史”“清史研究”“明史专题”“清史专题”“中国近三百年史”“明清史料学”等十几门有关明清史的课程,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清史泰斗和史学大家。
郑天挺治学,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清代朴学的传统,重事实,重史料。“五四”以后,又吸取了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潮,视野开阔而不泥古。1949年以后,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同时,在个人修养上,他是一个执着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抗战期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歪曲满族历史,鼓吹“满洲独立论”的谬论,郑先生以充分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写出了《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统》,以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证明清代皇室氏族中含有满、蒙、汉各族的血统,原来生活在东北的满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边境出现争端,郑先生又查阅相关资料,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所以郑先生的学术研究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郑先生是学者、历史学家,又是重要的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北大功臣,又是南开史学的旗帜。郑先生在北大为秘书长十八年,1948年,在北大五十周年校庆之际,学生自治会以全体北大学生的名义给他送去“北大舵手”的锦旗,表彰他几十年为北大操劳的业绩。而南开大学历史学能有今天的地位,成为中国明清史的研究重镇,郑先生功不可没。当今中国史学界中,不少大家出自郑先生门下。郑先生在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为我国学术界、社会各界培养了许多人才。在20世纪中国的教育史上,郑天挺先生也是座永远的丰碑。
《清史简述》虽然是讲课记录稿,但自成体系。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加之,用“中西比证 ”的方法,揭示了中西历史的异同,很有启发性。当然,因文稿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版于拨乱反正之初,不免留下时代的烙印,读者自会理解的。此次重版,除极个别的字词稍加改动外,基本一仍其旧,保持原貌。相信读者既能从中获得清史的有关知识,也能感受到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导语摘要
                      本书是根据郑天挺先生1962年为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讲授清史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的,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自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实,既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清朝前期、中期的基本状况,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叙述事实简明扼要,分析问题高屋建瓴,能够体现作者本人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是一部出色的清史普及读物。

商品简介

本书是根据郑天挺先生1962年为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讲授清史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的,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自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实,既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清朝前期、中期的基本状况,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叙述事实简明扼要,分析问题高屋建瓴,能够体现作者本人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是一部出色的清史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郑天挺,福建长乐人。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郑天挺先生长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清史简述》《探微集》等著作,曾应中华书局之邀点校《明史》,并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共同主编)、《明清史资料》、《中国历史大词典》等书。




目录
概说
  一、关于清史的年代问题
  二、鸦片战争前清代历史的特点
  三、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四、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644-1723年)
  一、八十年间的概况
  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三、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
  四、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压迫
  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六、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和摊丁入亩(1723年)
  七、巩固统一的战争
  八、清初的对外关系
清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1723-1840年)
  一、一百一十八年间的概况
  二、实行“摊丁入亩”以后的经济发展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四、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乾隆时期的几次战争和军费问题
  六、清代中期的对外关系
  七、各族人民的起义
  八、清代中期的新问题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文化
  一、哲学思想
  二、考据
  三、史学
  四、文学
  五、清代纂辑的书籍
附录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

内容摘要
                      


本书是根据郑天挺先生1962年为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讲授清史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的,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自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实,既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清朝前期、中期的基本状况,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叙述事实简明扼要,分析问题高屋建瓴,能够体现作者本人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是一部出色的清史普及读物。




主编推荐
                      郑天挺,福建长乐人。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郑天挺先生长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清史简述》《探微集》等著作,曾应中华书局之邀点校《明史》,并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共同主编)、《明清史资料》、《中国历史大词典》等书。

媒体评论
                      概说
一、关于清史的年代问题
二、鸦片战争前清代历史的特点
三、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四、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644—1723年)
一、八十年间的概况
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三、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
四、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压迫
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六、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和摊丁入亩(1723年)
七、巩固统一的战争
八、清初的对外关系 
清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1723—1840年)
一、一百一十八年间的概况
二、实行“摊丁入亩”以后的经济发展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四、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乾隆时期的几次战争和军费问题
六、清代中期的对外关系
七、各族人民的起义
八、清代中期的新问题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文化
一、哲学思想
二、考据
三、史学
四、文学
五、清代纂辑的书籍
附录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