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正版 沈钧儒 陈永忠 著 9787802564985 群言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16.82
4.4折
¥
3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陈永忠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4985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23422586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分为八个篇章,以历史叙事的形式全面地展现了沈钧儒从一名科举取士的封建士大夫到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爱国者的转变过程。本书通过对沈钧儒这位爱国民主人士个人经历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历史变革。
作者简介
陈永忠,毕业于南京大学近代史专业,博士,现供职于浙江社会科学院文化所。主要研究领域为以民国知识分子为主的现代中国思想史,擅长于以文学笔法还原民国政治文化现场,刻画具有丰富人格魅力的民国知识分子。在《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学刊》、《学海》、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章 早年岁月
节 师桥沈氏
第二节 青春岁月
第三节 科举生涯
第二章 立宪救国
节 东渡日本
第二节 立宪运动
第三节 投身革命
第三章 救国之道
节 反袁斗争
第二节 护法运动
第三节 反对军阀
第四节 联省自治
第五节 险遭杀害
第四章 政治律师
节 法学教育
第二节 呼吁抗日
第三节 政治律师
第五章 爱国旗手
节 中国大老
第二节 “爱国有罪”
第三节 爱国无罪
第六章 抗战岁月
节 投身抗战
第二节 抗日救国
第三节 团结抗日
第四节 民主同盟
第五节 宪政运动
第六节 “今之伊尹”
第七章 和平民主
节 呼吁和平
第二节 反对内战
第三节 “一边倒”
第四节 迎接新中国
第八章 晚年岁月
节 左派旗帜
第二节 与世长辞
沈钧儒年谱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八个篇章,以历史叙事的形式全面地展现了沈钧儒从一名科举取士的封建士大夫到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爱国者的转变过程。本书通过对沈钧儒这位爱国民主人士个人经历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历史变革。
主编推荐
陈永忠,毕业于南京大学近代史专业,博士,现供职于浙江社会科学院文化所。主要研究领域为以民国知识分子为主的现代中国思想史,擅长于以文学笔法还原民国政治文化现场,刻画具有丰富人格魅力的民国知识分子。在《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学刊》、《学海》、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精彩内容
第二节青春岁月沈钧儒出生、成长在晚清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自然是传统的文化教育。3岁时他的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到5岁时就进私塾受启蒙教育。如同传统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家庭一样,沈家也
是以读书做官传家,自然希望沈钧儒能够像家族先辈那样金榜题名。因此,沈钧儒12岁时回到嘉兴老家参
加童子试,15岁考中秀才,28岁中举人。1904年参加甲辰恩科会试,中试贡士第51名,殿试二甲第75名,赐进士出身。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考试,因此,沈钧儒也就成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取士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沈钧儒自3岁由母亲教习识字,学习诗文,因此,母亲实际上是他的启蒙老师。沈钧儒自幼聪颖,指物能吟,出口成章,有7岁(虚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美誉。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后,沈钧儒尤其喜爱文学,特别反对“八股文”,常不按教师指定的书籍去阅读,而偷看其他书籍。
8岁时,父亲沈翰任职于无锡,沈钧儒也跟随前往,受到了父亲极为严格的家庭教育。据沈钧儒亲笔自述:“幼年时代,父亲所给予我的家庭教育,影响也异常之大,综计父亲所教育我们的:第一是和平”;“其次是清洁整齐的习惯”;“此外,父亲更教育我们要爱惜物力”,“父亲特别反对吸烟,更反对赌博”,“和平、整洁、勤俭,以及爱惜物力这数点,可以说我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从小受了这种训练后,嗣后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实行。”“父亲所给予我的教育,至今仍切实履行,数十年如一
日”。
父亲沈翰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幼年时期沈钧儒人格与操守的形成,同样对处于青少年时期沈钧儒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钧儒16岁时,父亲沈翰在江苏吴淞、宝山、震泽等地担任盐税官职,沈钧儒也跟随父亲官职迁移而在各地游学。
其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成年后的沈钧儒记忆犹新,“那时父亲在吴淞为官。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日时,父亲带我们兄弟五人和我们的教师到上海观看焰火。在人群中发现一名与家人失散的南翔幼儿。父亲决定将我们托教师照顾,自己放弃观看焰火,连夜护送该幼
儿回家。待到达,天已破晓。父亲的举动,给我们印象至深。”从5岁进私塾开始,至29岁中进士,沈钧儒曾跟
随许多授业恩师学习,但在这些众多的恩师当中,叔叔沈卫对他影响最大。沈卫(1862--1945),字友霍,号淇泉,晚号兼巢老人,亦署红豆馆主,按家中排行系沈钧儒十一叔。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考取秀才,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甘肃主考、陕西学政。善诗文,工书法,晚年寓居上海卖字为生,名播江南,被誉为翰苑巨擘。
在任陕西学政期间,沈卫大力兴办学堂,开设官书局,奖掖人才,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教堂与民间的纠纷,深得当地人民的赞誉。不仅如此,沈卫还曾向清廷上陈革新意见,只是未被当局接纳。在此期间,沈卫还一度邀沈钧儒来陕西,安排沈钧儒一边担任三原学署文案,一边读书学习,准备参加乡试。在这里,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沈卫都给予了沈钧儒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对这位长辈和老师,沈钧儒自然是一直十分的敬重。在陕期间,在致夫人张象徵的一封家书里,沈钧儒就谈及了叔父对他的帮助,“另谋事甚不易,且叔父相待极好,如此远道,跋涉尤难,不能不细为斟酌。”此后,沈卫也一直对沈钧儒关爱有加。沈钧儒为救国曾多次遭难,沈卫都积极谋划营救。“七君子之狱”时,沈卫不顾年高,亲赴苏州探监和旁听法庭“审判”。叔父的关怀,让沈钧儒很是感动,因此,出狱回到上海后,就探望十
一叔,并跪拜磕头。1944年沈卫在上海病重,于次年7月15日在上海病逝。沈钧儒为此十分悲痛,于这年中秋节在重庆一座名为罗汉寺的寺庙举办“佛事”,以示悼念这位对自己帮助颇大的长辈。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