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于漪 著 978756750506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于漪 著 978756750506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5.01 4.4折 34 全新

库存76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漪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05063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4元

货号23282883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不信东风唤不回
  
  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是社会的正面代表。然而时至今日,教师的这份荣耀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对教师的抱怨、家长对教师的失望、社会对教师的指责已不时见诸报端。中国教师的素质果真发生了全面退化?不尽然。现象背后的事实是,在资讯多样和价值多元的今天,教师权威的树立已不再轻而易举,社会对教师的信任也不再自然而然。此乃全球化与信息化并进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今教师无可回避的时境。那么,今天的青年教师究竟该学做什么样的教师,到底怎样学做教师?面对这关涉一代青年教师成长的重大问题,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教育魅力》由“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具有教育魅力”导入,从全面分析世界、中国、上海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态势入手,指出纷繁世相下育人仍是教师不变的使命,阐明开拓创新和潜心研究实为当代教师担当育人使命、彰显教育魅力所的职业志趣。当然,《教育魅力》并非一部纯粹思辨推演的作品,它以先秦至清末的史实为经,以当代国内外研究文献为纬,向读者展示了教师教育魅力究竟为何与何为的宏大画面。更难能可贵的是,《教育魅力》的作者采用问卷的方法,就教师教育魅力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揭示当下问题,剖析其中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由此为阐释“现代教师教育魅力基本构成”、“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彰显形式”和“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修养锻炼”奠定了实证性依据,从而使教师追求教育魅力之路显得更为可信、可行与可能。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魅力》不仅是引领青年教师穿越职业迷茫学做什么样教师的教科书,而且更是教会青年教师怎样学做教师的专业指南。
  法国社会学巨擘爱弥儿?涂尔干(EmileDurkheim)曾说过:“理念是不能通过立法的形式就变成现实的;它们必须由那些担负着实现理念的职责的人去理解,去珍视,去追求。”衷心希望读过本书的青年教师,能对教育的真义有更深的理解,对教育的日常有更多的珍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高的追求。倘如此,社会对教师信任的重建之日怎会遥远?倘如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荣耀岂能不再?不信东风唤不回!
  
  冯大鸣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执行)
  教育学博士,教育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一三年五月一日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是研究现代教师教育魅力。本书分为8章,主要谈呼唤教师魅力,并研究中外文献,探索中外教育名家对教师魅力的修炼。也涉及到家长、家庭教育,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在教师之间的传承。本书希望教师能发扬时代精神,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帮助教师修炼教学魅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有魅力。



作者简介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专注学科德育研究,倾力培养青年教师。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作有《于漪文集》(6卷)、《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于漪教育视点丛书》(4卷)、《岁月如歌》等。



目录

高端访谈一

高端访谈二

章 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具有教育魅力

一、世界教育正迅速发展

二、我国教育迈人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三、上海教育站在新的历史高点

四、现代教师的崇高使命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教育魅力文献综述

一、教师教育魅力的内涵

二、教师教育魅力的形成

三、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理解

四、中外学术界对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的差异比较

第三章 教师教育魅力现状调查

一、调研样本基本信息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三、教师教育魅力指数分析

四、存在的问题

五、主要建议

六、调研结论

第四章 教师教育魅力探源与代际传承

一、独创与借鉴——先秦诸子的教师教育魅力

二、勤勉、批判——两汉时期的教师教育魅力

三、无为世界里的务实报国——魏晋时期的教师教育魅力

四、勇为风气先——隋唐时期的教师教育魅力

五、居敬穷理谱新篇——宋朝的教师教育魅力

六、师古变今,寓教于乐——明朝中后期的教师教育魅力

七、务本求实,匡时济世——清初的教师教育魅力

八、教育图存,广开民智——清末的教师教育魅力

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民国的教师教育魅力

第五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

一、时代精神

二、人格力量

三、学术素养

第六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

一、培育学生求真精神

二、引领时代教育风范

三、提升时代教育境界

第七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彰显方式

一、放飞理想,崇尚基础,勇于开拓新境界

二、生命与使命同行,一步一陟一回顾

三、用生命诠释师爱,以赤心传递关怀

四、袒露赤子情怀,引领美好人生

五、尊重个体特征,开发生命内在价值

六、无声的坚持,为时代注入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七、自学,深造,源源不断给学生“输送”智慧能源

八、魅力校长组建魅力教师团队

第八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修养锻炼

一、学习:站在文化的高度

二、实践:直面教育的现场

三、思考:提升教育的境界

不信东风唤不回

附录 教师教育魅力研究项目问卷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是研究现代教师教育魅力。本书分为8章,主要谈呼唤教师魅力,并研究中外文献,探索中外教育名家对教师魅力的修炼。也涉及到家长、家庭教育,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在教师之间的传承。本书希望教师能发扬时代精神,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帮助教师修炼教学魅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有魅力。



主编推荐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专注学科德育研究,倾力培养青年教师。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作有《于漪文集》(6卷)、《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于漪教育视点丛书》(4卷)、《岁月如歌》等。



精彩内容

  第六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
  
  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从个体人的发展,到国家的富强,到整个人类的幸福,都与其息息相关。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具有怎样的功能价值呢?本章试图从“培育学生求真精神”、“引领时代教育风范”、“提升时代教育境界”三个方面给予回答。
  
  一、 培育学生求真精神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首先指向“培育学生求真精神”。
  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
  “求真”是贯穿古今教育的重要内涵。《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虽然不只指“求真”,其中也包含了“领会真知”的意味。《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里的“性”“道”就含有“真”的意思,“修道”也就有“领会真知”的意味在。明代王守仁主张“教育是发展人固有的良知”,这“良知”也有“真知”的意味在。
  但把“求真”明确作为培育学生的方向,作为教育目标,还是现代教育的事。从“五四”引入“赛先生”,到1930年代陶行知先生发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这一方向即已明确,这一目标即已确立。此后,虽然中国现代教育时有弯路,但总的看,“培育学生求真精神”始终是现代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其教育魅力也由此焕发。
  1? 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中国传统教育中,虽也倡导“格物致知”,但总的来说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进入科举时代,只为圣人立言,基本没有了“致知”。现代教育一百年,从学习西方分科教育开始,到今天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这里就隐含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这个现代教育主题。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现代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散发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育魅力。确实,在今天,即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课堂,也散发着这样的魅力。
  (1) 激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一位地理教师在教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一课时,创设了地球自转的活动情境。全体学生在教室里面向圈里围圈而坐,圆圈中央放一只小圆桌,圆桌上放一盏圆球台灯(相当于太阳)。教室的四面墙上和窗帘上用荧光材料点缀,形成四季星座的图案。讲台撤到教室的一角,黑板前准备一块活动屏幕。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立体的活动情境,提出活动问题,引发思考“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假如用我们每个人的头作地球的话,我们应该怎样旋转呢?请每个同学都起立,先想一想,该怎样旋转”。学生兴致很高,一起逆时针旋转。当学生旋转到面向台灯的时候。教师问:“当我们面向太阳的时候,这时候地球上是……”学生边活动边回答“白天”。学生继续转动,当学生背向台灯,面向墙壁的时候,可以看到墙上的星座。教师问:“这时候地球上是……”学生边活动边回答“黑夜”。学生兴趣很高,边活动边思考,探究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案例来自2010年4月《基础教育改革》,文章标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作者毕建凤。
  “昼夜和四季成因”是个较抽象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太阳和地球的自转、公转问题也很复杂,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这位地理老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太阳系,同学们身处其中,不仅获得了穿行于星球之间的神秘体验,也在游戏般的快乐中掌握了知识。这位老师可谓亮出了自己的“绝活”,情境的创设充满智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兴趣是可以激发培养的。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教师首先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尊重的实现常常借助于丰富的手段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求知才会成为其自觉的行为,教师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体现。
  这种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观念正成为当今教师的自觉追求,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无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
  (2) 激发学生探求社会奥秘的热情
  2012年8月14日,复旦附中人文班暑期集训,萧功秦教授应邀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问题”。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有三:矛盾深刻,内容丰富,距今时间近。但我们一直对这段历史有一种歪曲,或者说是遮盖。我们所接受的这一段历史可以说是为屈辱的一段历史,没错,是很屈辱。但我们也应挖掘出其中不为人知的真相。历史的存在不就是为了真实吗?现代历史教育对于近代史是以这样一条线来解释的:一根红线(阶级斗争),两个过程(反殖民地、反封建),三大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这种解释,也就是范式,它的目的是革命动员,是为了让我们年轻人不忘那一段历史,并永远拥有着一种革命精神。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它同时也以掩盖了很多事实为代价。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历史学听众永远是弱势群体,这和文学、哲学不同,历史学需要大量的材料,而这种材料是我们这些听众所不具备的,因此历史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目的来进行删减材料,营造出一种有悖于事实真相的历史,这是对历史学的不负责任。历史需要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
  “那么这种所谓的革命动员,它的本质是求善胜于求真。它所希望达到的好的目的比历史真实性更为重要。但是身处于现在这种改革的时代,就需要改革的历史学。”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萧功秦教授讲到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等近代史上的十大问题,以审慎的史学态度和求真精神让学生窥见历史的一些本来面貌。
  在听了讲座后,一个学生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首先我得说上完这堂课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教授讲课的精彩,还因为一种在经历很长时间蒙蔽后突然收获真相的惊讶。不得不说,这节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我们以前的历史课上从未提及的。令我印象深的,就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动机、所签订的条约和这对中国的影响。
  “现在的历史课对于中国近代这一段历史是以革命动员的方式在进行的,正如教授所言‘革命动员求善胜于求真’。但这种教育会让我们不知道历史的真相从而产生很多误解,甚至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很显然,身为大学资深教授的萧功秦老师在向中学生传授知识、传递观念的时候,也是非常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萧教授选取的是学生一知半解,或貌似知道而实际上似是而非的一段历史;历史的本来面貌对学生的探究欲会产生很大的吸引,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和辨析会带给学生一些认识的反思和观念的矫正,让他们体验发现的快乐。
  
  萧功秦教授的讲座和前面那位地理老师的教学是有区别的,表现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感知;一是辨析真相,让学生在对历史本原的思考和发现中,获得辨析和反思能力。这种设计符合文理各自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各自发挥着理想的教学效果。
  但这种外在的差异性是以内在的统一性为基础的,他们统一在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上,统一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护上。差异性是表象,统一性才是内核,并且是所有学科、所有教育行为的共同内核,其驱动功能是为现代教师公认和共同追求的。
  这种激发功能向更深的层次掘进,会促使学生对人性的奥秘,对“我之为我”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激发学生探求人性奥秘的热情
  下面是一节诗歌拓展阅读《远和近》(作者顾城)的部分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带领大家一道诵读诗歌: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师:“我”就在“你”身边,而云在天上,为什么却说“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
  生:这应该是指一种心理感觉吧。应该是“你”看“我”时的眼神让我觉得好遥远,而看云时却觉得很亲近,并非是指实际情况。
  师:对,有道理。我们讲距离有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物理距离是不变的,而心理距离却会产生“天涯咫尺”和“咫尺天涯”的感觉,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这里诗人的意思却不是“天涯比邻”了,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学生笑)诗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生:因为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呗,人心太险恶了。所以诗人感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遥远。
  师:人性是这样的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吗?
  生:不全是这样吧,否则岂不是太悲观消极了。
  师:是的,在同一个人身上,人性常常是善恶交替并存的;在人群中,表现为良莠不齐的个体差异。但顾城为什么持这种消极的认识?
  生:可能和诗人的性格有关吧。
  师:有道理,知道顾城之死吗?
  (师生共同探讨顾城之死背后的人格原因。)
  师:云就指的是天上的云吗?
  生:不是的,应该代表着对人类不构成侵犯和伤害的自然吧。人在自然中是放松的,所以人累了总想到自然中休息放松。
  师:是的,人是自然之子。《圣经》中说:想想你有多久没读过诗了,有多久没到自然中走走了。
  ……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存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究构成了人类亘古长青的哲学命题。但形而上的哲学思索需要借助具象生动的形而下的平台来展开,否则会流于枯燥空洞,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这位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契机,通过引领学生对诗歌意蕴进行探究,激发了他们叩问人性奥秘的思想火花。
  
  学生的这种思索是不自觉地被老师引领着一步步登堂入室的,课堂上学生沉静的思考或踊跃的讨论都彰显了教育功能的应有之意。至于后学生的思想认知能达到什么样的境地,其实已经不是重要的。学生的思想触角在老师的激励下沿着生命的哲学之树向上攀援,这已是难能可贵的教育风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教育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聚焦学生,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在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意识,也是教育应有的价值功能。如此,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



媒体评论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师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书育人是绝不可放弃的。现在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原则越来越渗透到社会各个环节中,在这方面特别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将来我们的社会怎样,取决于现在这些学校里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好,我们社会的前途就不妙。这是很明显的。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反躬自省,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遇与空间,遗憾的是自己往往“麻木不仁”,无意中掐掉了机遇,剥夺了空间,让创造意识的萌芽轻易流失。教训要记取,要牢记:保护,悉心保护。
  ——于漪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