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 翟玉忠 9787506868464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当当正版 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 翟玉忠 9787506868464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当当正版 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 翟玉忠 9787506868464 中国书籍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 翟玉忠 9787506868464 中国书籍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34.35 3.5折 9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翟玉忠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68464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25300121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经阴符七术

 

——内圣外王一以贯之。

 

战国诸子教人,未有讲外王之术而不讲内圣之道者。何以故?因为内圣修养为本,外王事功为末,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缺一不可。本末合一,唯如此,方能达及体用兼备,圆融无碍的境界。

 

《鬼谷子》言内圣之道,集中于《本经阴符七术》。

 

“文中分七个小标题论述游说者内在涵养上所需具备的一些条件,偏重在内心的修炼与精神力的运用上,显然与前十二篇偏重在游说技巧有别。七术之篇目依次如下: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前面盛神、养志、实意三篇,旨在说明如何去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面的分威、散势、转圆、损兑诸篇,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七术共分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属于内练;二是属于运用。”(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95页。)

 

“依据其内容,可分为三组:组以神、气、心为核心,对神与气、心与气、心与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做理论上的探讨,形成盛神、养志、实意三篇;第二组专论神之作用,先言神之覆,次言神之使,对神之伏、神之动对人内心的影响,以及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做了阐释,形成了分威、散势两篇;第三组专论计谋与决断,计谋无穷,然转圆可得;决断关乎安危,故损兑可用,形成转圆、损兑两篇。”(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96~197页。)

 

——这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显得十分珍贵,值得学人注意。



导语摘要

“通上下之志”的纵横术更具普遍意义。

 

“言语”科圣贤之学的本来面目,还超越两千年的时空,对纵横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由内圣而外王,从心力的培育到具体的说服理论,再到生动的说服案例,使失忆千载的纵横之学终成完璧。

 

    “新战国”大争时代、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来说,从商业到军事,再到日常生活,沟通说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说服术的修习,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变得不可或缺。

 

     ——本书是成就人生的之书!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2008


 


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



目录

目录2


前言3


——本经阴符七术6


一、盛神法五龙:心力强大是事业的基础8


二、养志法灵龟:意志坚固才能说服人13


三、实意法螣蛇:游说也要讲诚意16


四、分威法伏熊:我有威势游说才能成功20


五、散势法鸷鸟:游说必须分散对方威势23


六、转圆法猛兽:智慧谋略当权变无穷27


七、损兑法灵蓍:平心静意决策才能成功32


——纵横捭阖十二篇36


 38


 45


 52


四、抵巇第四:如何面对矛盾和危机59


五、飞箝第五:在赞誉声中抓住人心63


 67


 72


 76


 81


 88


 94


十二、符言第十二:古圣先贤的金玉之言98


——《持枢》与《中经》104


一、持枢:把握事物的关键所在105


二、中经:乱世的智者生存之道107


附录一:为纵横家正名115


“小人之书”116


“蛇鼠之智”118


“妄言乱世”119


——纵横家的“开山鼻祖”123


附录三:纵横家游说范例集《战国策》及其时代意义127


 134



内容摘要

“通上下之志”的纵横术更具普遍意义。


 


“言语”科圣贤之学的本来面目,还超越两千年的时空,对纵横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由内圣而外王,从心力的培育到具体的说服理论,再到生动的说服案例,使失忆千载的纵横之学终成完璧。


 


    “新战国”大争时代、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来说,从商业到军事,再到日常生活,沟通说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说服术的修习,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变得不可或缺。


 


     ——本书是成就人生的之书!



主编推荐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2008

 

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



精彩内容

一、盛神法五龙:心力强大是事业的基础

 

【阐微】

 

本篇为《本经阴符七术》的首篇,阐明了纵横家修道进德的基本理论。

 

“一者,无为而自然者也。”“一者,无为也。”),无为无不为,达到以一应万,变化无方的智慧、盛神境界,即文中所说的“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这种治心方法,儒、道两家是互通的。

 

“神盛,乃能养志。” 

 

在中国文化中,神常用来指道的妙用。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神灵”当为“神明”之意,因为下文接着就说:“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近人俞棪民国年间出版的《鬼谷子新注》指出:“鬼谷子书无称‘神灵’者,下文接称‘神明’,足证其误。”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宏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是以谓之神灵也。”

 

“道(一)→气→天地→神灵”构成的宇宙模式,在道家思想中十分普遍。比如1993年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古文献《太一生水》,先讲太一(道),再讲水之气,接着也是讲天地、神明,只不过比《本经阴符七术》讲得更细致。《太一生水》开篇即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泰鸿篇》也讲到这类宇宙模式,上面说:“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醇化四时,陶埏(埏,音shān,用水和土;陶埏是说陶人把陶土放入模型中制成陶器,比喻造就、培育——笔者注)无形,刻镂未萌,离文将然者也。地者,承天之演,备载以宁者也。吾将告汝神明之极,天地人事三者复一也。”

 

——其要在使自己的心无为自然,宁静和平,达到养气舍神的目的。这样,志、思、神、德才能不衰,行威势,心力得以发扬。

 

——修心为本,明矣!

 

“五龙”指木、火、金、水、土,五行之龙。陶弘景注云:“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见老子,孔子赞其为龙:“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是在赞美老子高度的精神智慧成就。

 

【经文】

 

    1】。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2】。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3】。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4】。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5】。

 

【译文】

 

    “神明”。所以道是神明的源头,一是万物化育的开始。因此,德行涵养五脏之气,关键是心能无为自然,制心一处,才能掌握心术。心术,是持养心气的大道,神是它的运用。身体上的九窍、十二舍,都是它与外物沟通的门户,而心终掌控着这一切。生而知之,不假外求,自然无为的人是真人,真人与天道合一。

 

【注释】

 

1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神为之长;心藏神,心为之舍。《管子·内业》云:“凡道无所,善心安爱。心静气理,道乃可止。”故德为之大。《管子·枢言第》云:“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养神之所,归诸道”,心上求法,方可入道;心外求法,一无是处!

 

2

 

3

 

    ·原道训》解释:“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可谓一语中的!

 

    “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在这一点上,儒家心法与道家心法是一样的。《韩诗外传》卷二引《诗经》讲了这个道理:“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优得师,莫慎一好。好一则摶(抟,专也——笔者注),搏则精,精则神,神则化,是以君子务结心乎一也。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荀子·修身篇》作:“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4

 

5

 

    

 

    ·灵兰秘典论》中所说的十二官: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上面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中国文化重身心一体,许说甚是!

 

    ·渔父篇》云:“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经文】

 

    1】。故人与一生,出于化物【2】。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3】。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4】。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5】。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6】。 

 

【译文】

 

    “一”是相通的,同出于化育万物的道。人类知晓事类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来判断。若不修习好心术,一定不会如圣人那样通达无碍。智慧通达无碍,五脏之气就会得以涵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心神专一,不散乱外驰,这样才能化育成物。五脏之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德行,精神是四者的关键。心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志向、思想、精神、德行四者合和,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成就一切事功。长期心神专一不乱,便叫作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叫真人。真人,是与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无为而无不为,化育万物,怀着天地无私之心,施行道德。他无为而治,其志虑思意无不合于大道,威势亦得以发挥。游说之士通达了这一点,精神旺盛,才谈得上培养志向。

 

 

 

1

 

    “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妄也。今人非道无所行,虽有强股肱,而不明于道,其困也,可立而待也。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墨子·大取篇》)

 

    “盛”)文而类的境界。《荀子· 非相篇》中说:“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通“谠”,正直之言——笔者注)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於噡(通“谵”,多言——笔者注)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同“偃蹇”,骄横——笔者注)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语意:有小人式的辩说,有士君子式的辩说,有圣人式的辩说。不预先考虑,不早做谋划,一发言就很得当。既富有文采,又合乎事类,措辞和改换话题,都能随机应变而不会穷于应答,这是圣人式的辩说。预先考虑好,及早谋划好,片刻的发言也值得一听,既有文采又细密实在,既渊博又公正,这是君子式的辩说。听他说话则言辞动听而没有系统,任用他做事则诡诈多端而没有功效。上不能顺从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谐一致。但是他讲话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调节得宜。这类人足以靠口才而自夸自傲,可谓坏人中的奸雄。)

 

2

 

3

 

4

 

5

 

6

 

——陶注可谓极高明;《老子·三十九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庄子·至乐篇》作:“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

 

【谈古论今】

 

理神、清神、盛神

 

——舍此之处,别无他途!

 

“清神”,与本篇先讲“盛神”异曲同工。可贵的是,《刘子·清神》重在谈身、心、神三者的关系,对我们理解中国先贤身心一体的观念特别重要。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

 

“心者,形之主也”,却变成“形者,心之主也”。割断身心一体的交互关系,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一味追求肉体上的快乐,这是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

 

是改变我们生命观念、生活观念、幸福观念的时刻了!从反观意识心、理神下手,达到清神、盛神的境界,这是学人入道的不二法门,诸君谨记!

 

二、养志法灵龟:意志坚固才能说服人

 

【阐微】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仍归于用心之道。所以文中说:“故心气一,则欲不徨。”(徨,心神不安——笔者注)核心是要人们节欲定志,陶弘景注云:“然则善于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养志法灵龟”云:“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灵枢·本神篇》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

 

“心之所之为志。”

 

可见,文中讲的志,与现代人所说的理想、志气有不同之处,它是心念的存继状态。

 

·善说篇》引《鬼谷子》:“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

 

“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学人立志、养志、固志,是多么重要啊!

 

【经文】

 

    1

 

【译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