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9787510460517 新世界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9787510460517 新世界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9787510460517 新世界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9787510460517 新世界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7.01 2.3折 30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0517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24164948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茨威格十二篇历史特写的结集,写的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的关键时刻,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座被忘却的城门,毁了欧洲文明的中心;一部《弥赛亚》的剧词,挽救了一位*大音乐家;一秒钟的犹豫,彻底葬送了拿破仑的事业,改变了欧洲的历史;一次勉强成行的封闭列车之旅,改变看20世纪的世界格局……茨威格刻画出十二个历史上关键人物的关键的时刻,这种时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乃至于全人类命运”。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高尔基和罗丹等人,并深受其影响。他擅长写小说、传记、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以塑造人物性格和心理刻画见长,被称为“历史上非常好的传记作家”。他的作品至今在世界范围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是公认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多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异端的权利》、《三大师》、《富歇: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罗曼•罗兰》等。



目录
001       篇 投身不朽伟业


033  第二篇 拜占庭的陷落


069  第三篇 亨德尔的复活


097  第四篇 一夜天才


116  第五篇 滑铁卢的世界性一瞬


136  第六篇 玛丽亚温泉的哀歌


149  第七篇 黄金国的发现


163  第八篇 英雄的瞬间


174  第九篇 越过大洋的句话


200  第十篇 逃往天国


246  第十一篇 征服南极的斗争


271  第十二篇  封闭的列车


 


 



内容摘要

      本书是茨威格十二篇历史特写的结集,写的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的关键时刻,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座被忘却的城门,毁了欧洲文明的中心;一部《弥赛亚》的剧词,挽救了一位*大音乐家;一秒钟的犹豫,彻底葬送了拿破仑的事业,改变了欧洲的历史;一次勉强成行的封闭列车之旅,改变看20世纪的世界格局……茨威格刻画出十二个历史上关键人物的关键的时刻,这种时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乃至于全人类命运”。



主编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高尔基和罗丹等人,并深受其影响。他擅长写小说、传记、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以塑造人物性格和心理刻画见长,被称为“历史上非常好的传记作家”。他的作品至今在世界范围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是公认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多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异端的权利》、《三大师》、《富歇: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罗曼•罗兰》等。



精彩内容
第二篇 拜占庭的陷落

1453年5月29日)

 

 

 

 

 

 

 

01

大难将临

 

 

1451年2月5日,一位密使来到小亚细亚,向苏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者——译者注)穆拉德二世的长子、时年21岁的穆罕默德报告了他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位狡黠而果断的太子得到这个消息后,没有向自己的大臣和幕僚们漏出丝毫口风,立刻跨上他的坐骑中好的那匹纯种良马,不断快马加鞭,一口气跑了120里,来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他在那里立刻渡海,在海峡欧洲一侧的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到达这里之后,他才向亲信们宣布了老苏丹已经去世的消息。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避免任何可能影响自己继承王位的事情的发生。为了事先就能够挫败其他任何人觊觎王位的图谋,他还调集了一支精锐部队到亚得里亚堡。在那里,他非常顺利地被拥戴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没有人表示异议。在接下来的一个行动中,他显示出无所畏惧的魄力,这种巨大的魄力简直令人恐惧。为了铲除掉所有潜在的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竞争对手,他逼迫一个凶手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淹死在了浴池里。接着,他又立刻杀死了那个凶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此人是多么的诡计多端和生性残忍。

风格谨慎稳健的老苏丹穆拉德离世后,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位年轻、热情的穆罕默德,他成为土耳其人的新苏丹。这个消息让拜占庭人无不惊恐万分。有成百个密探为他们探听到的消息是,虽然还很年轻,但这个人却日夜都在筹谋着实现一个毕生计划,就是他曾发誓要实现的占领这座位于世界中心的古都;同时,所有的消息又都一再表明,这位土耳其的新君主具有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穆罕默德有着双重个性:他虽虔诚却又狠毒,热情却又阴险,学识渊博、爱好艺术、能用拉丁文阅读恺撒大帝和其他罗马伟人的传记,但同时却又非常冷酷。他的双目神情忧郁,鼻子是尖尖的线条分明的鹦鹉鼻子。从外貌来看,他既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人,又像一个无所畏惧的士兵,但更像一个外交家。现在,所有这些危险的力量都集中到同一个理想上,就是他要远远超过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和父亲穆拉德二世所取得的业绩——他们两人曾用新兴土耳其的强大军事优势,次教训了欧洲。他的个目标是要攻克拜占庭城——这颗留在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皇冠上的后瑰宝——所有人都清楚并且感觉到了这一点。

其实,对这个决心如此大的人来说,这颗宝石已经失去了任何庇护,俨然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当年的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曾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的疆域曾一度横跨世界的几个大洲,从波斯到阿尔卑斯山,再从另一方向延伸到亚洲的沙漠地带。这曾是一个人接连走上几个月也无法穿越全境的国度,是名至实归的世界帝国。而如今,一个人要想走遍这个国家,连三个小时都用不了。当年的拜占庭帝国,如今只留下可怜巴巴的君士坦丁堡城,也就是古代的拜占庭。这是一个没有国土的首都,就如同一个没有躯体的头一样。况且,这座城市也并不完全属于今日的东罗马皇帝,昔日的拜占庭城城郊的加拉太,已落入热那亚人的手中,城墙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已被土耳其人占领。东罗马皇帝所有的,仅仅是它的市区部分。末代皇帝的帝国,仅有这样一块立锥之地了。人们所称的拜占庭,只不过是一座环绕着教堂、宫殿和一排排屋宇的巨大城墙之内的一个小天地。这座城市由于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和毁坏,已大伤元气;兵乱和瘟疫,都使城内人口骤减;由于连年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犯,人们已经身心疲惫;加上内部民族和宗教的纷争不断,它早已四分五裂。如今,全副武装的敌人已经从四面八方,向这座城市包围过来。可这座城市却无法组织军队,懦弱无能使它根本没有进行抵抗的力量。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的宝座已摇摇欲坠了,他的皇冠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但是,正因为已被土耳其人团团包围,也正因为集中了整个西方世界几千年来古老的共同文化而被奉为圣地,拜占庭城才成为欧洲的荣誉的象征。东罗马帝国后和富丽堂皇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如果仍想作为基督教的教堂而继续存在,就必须让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来共同保卫它,保卫基督教在东方这个后的、濒临土崩瓦解的堡垒。

君士坦丁十三立刻预感到大难即将降临,尽管穆罕默德二世喋喋不休地宣称自己崇尚和平,但他还是怀着那种人们可以理解的惴惴不安的心情,向意大利、向教皇、向威尼斯、向热那亚接连派去使节,请他们派来大型战舰和士兵。罗马收到消息后犹豫不决,威尼斯也是如此。因为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仍然存在着那种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裂痕。希腊正教憎恶罗马公教,它的牧首甚至拒绝承认罗马教皇是基督教的大主教。虽然鉴于土耳其使拜占庭陷入重重险境,在费尔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宗教会议,已经做出过两教会重新统一的决定,并以保证援助拜占庭抗击土耳其人的斗争,作为统一的条件,但是,当拜占庭面临的危险刚刚有所缓和时,希腊正教的一些教会又都拒绝使条约生效。直到穆罕默德二世成为苏丹后,东正教会的固执才被危急的形势所战胜。于是,拜占庭一方面向罗马表示自己愿意顺从,另一方面请求紧急的支援。这样,士兵和军需品开始陆续登上大战舰。不过,在这些战舰开往拜占庭之前,罗马教皇的使节就乘着一艘帆船,先期赶到这里。他要在支援拜占庭的行动开始之前,隆重地完成东方和西方两个教会和解的庄严仪式,并借此向世界宣布:谁进攻拜占庭,谁就是在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挑战。

 

 

02

和解的弥撒曲

 

 

那是12月的一天,富丽堂皇的索菲亚大教堂里一派隆重、庄严的壮观场面,这里正在为和解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今天,这所教堂已经改成清真寺,昔日那些华美的大理石、那些豪华的玻璃镶嵌细雕的图案,那种由灿烂夺目的装饰品所构成的金碧辉煌的气派,是我们今天很难想象的。君士坦丁皇帝巴西列乌斯在帝国的全体显贵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庆祝活动的现场。他希望自己以帝王的身份,成为这次永远和睦的见证人和保证人。宽敞的大厅被无数蜡烛照得辉煌明亮,到处挤满了人。罗马教廷的使节伊斯多鲁斯和希腊正教的牧首格列高利乌斯伫立在圣坛前,像亲兄弟一样一起做着弥撒。在这座教堂里,罗马教皇的名字次出现在祈祷词中,这里次响起了同时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唱起的虔诚的赞美诗,余音在这座不朽的大教堂的拱顶间回旋。与此同时,已经达成和解的两派教士,庄严地列队把施匹利迪翁的圣体抬了进来。这样的一幕,让人觉得东西两派的宗教信仰,从此要永远言归于好了。欧洲的思想,也就是西方的精神,在经历过漫长的罪恶的争执后,终于重新达成了一致。

然而,理智与缓和的时刻,在历史上从来都是短暂和易逝的。当教堂里共同祷告的虔诚声音愈来愈响之时,在教堂外面的一间修士室里,那位博学的修道士盖纳蒂奥斯却在激烈地指责那些讲拉丁语的人,指责他们背叛了真正的信仰。刚刚在理智的指引下被撮合而成的和平统一,转瞬之间就被盲目信仰的狂热所破坏了。同样,正如这位希腊教士不想真正屈服一样,地中海彼岸的朋友们,也并不想真正提供他们许诺的援助。后的结果是,拜占庭虽然得到了几艘战舰和数百名士兵的援助,但它的命运依然要被别人控制在手了。

 

 

 

 

 

03

战争开始了

 

 

所有正在准备战争的强权统治者都一样,在彻底完成准备工作之前,总是尽力宣扬和平,穆罕默德也不例外。在他的加冕典礼上,他接见君士坦丁皇帝的使团,向他们说了无数句友好、让人宽心的话;他信誓旦旦地以真主和先知的名义,以天使们和《古兰经》的名义保证:他要忠实地信守和拜占庭皇帝签订的一切条约。然而,他同时却又与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达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双边中立协议:在三年时间内,他攻占拜占庭的计划要不受到其他两方的任何干扰。穆罕默德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发起战争,至少要在对方被自己的和平许诺迷惑以后。

直到这时,土耳其人只占领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亚洲的一岸,因此拜占庭的船只仍能顺畅地穿过海峡,驶往自己的粮仓——黑海。现在,穆罕默德要切断这条通道。他并不在乎是否出师有名,直接下令在海峡欧洲一岸的鲁米里·希塞尔附近,也就是海峡狭窄的地段,修建一个要塞。古时候,波斯人称雄之时,勇敢的薛西斯就是在这里渡过海峡的。于是,海峡的欧洲一侧在一夜之间,忽然冒出了成千上万的土方工人。尽管按照条约的规定,这里是不允许构筑工事的。然而,对于强权者来说,条约何时又曾真正起到过作用?为了填饱肚子,工人们大肆地掠夺周围的庄稼;为了取得建筑要塞用的石块,他们又拆毁了附近的房屋,甚至拆毁了久负盛名的圣米迦勒教堂。在苏丹的亲自领导下,这项要塞建筑工程昼夜加班推进。这个行动违背了公理和条约,也切断了拜占庭通向黑海的自由通道。但是,拜占庭帝国面对这一切,只能无可奈何地忧愁和叹息。尽管迄今为止,这里还是公海,但他们那些想要通过这里的批船只,却在和平的旗帜下遭到了炮击。穆罕默德次炫耀武力成功之后,也就不需要任何伪装了。1452年8月,他召集高级的文臣武将,向他们公布了要进攻并占领拜占庭的意图。此后不久,野蛮的行动就开始了。他向土耳其帝国境内的四面八方派出了传令官,去征召能参战的人。1453年4月5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无边无沿的军队,就像咆哮而来的浪潮一样,突然出现在拜占庭城墙之外的平原上。

穆罕默德苏丹身着华丽戎装,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前面,以便在吕卡斯隘口对面扎起自己的营帐。在统帅部前面升起王旗之前,他先让人在地上铺好祈祷用的地毯。他跣足而上,跪拜在地,面向麦加磕了三个头。在他的身后,有成千上万的部下和他一起朝着同一方向磕头,用同样的节奏向真主念着同样的祷告词,祈求真主赐予他们力量和胜利——那场面的确异常壮观。苏丹站起身来时,那个谦卑的人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危险的挑战者;那个真主的仆人不见了,主人和战士的身份代替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此刻,他派出的那些传令兵,急急忙忙跑遍整个营地,嘹亮的军号向众人宣告:“围攻拜占庭城的战斗开始了。”

 

 

04

城墙与“巨炮”

 

 

此时的拜占庭,仅存的力量就是它的城墙了,这也是它的依靠。昔日的拜占庭,版图曾横跨几个大洲。然而,如今的拜占庭从那个伟大而又美好的时代继承而来的遗产,仅仅是它的城墙而已。这座呈三角形的城市,底部有着三道防线。在它的两条斜边,即沿着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的岸边,是比较低矮但十分坚固的石头围墙。对着大片开阔地的那一面,则是一座巨大的壁垒型的城墙,即所谓狄奥多西城墙。在穆罕默德到来之前,君士坦丁皇帝早已预见到拜占庭未来的危险,所以他用大方石把城墙加固了一圈。在他之后,查士丁尼皇帝又把城墙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但是真正建立起主体防御工事的,则是狄奥多西二世。他建造了七公里长的城墙。今天,爬满常春藤的残余遗迹,足可以证明当年石块的坚固力量。这座用平行的两层和三层建筑所形成的气势雄伟的城墙,上面有凹形的眼口和雉堞,前面有护城壕沟,还有用方石垒起的坚固望楼守卫着。一千多年来,历代帝王都要把它加固和重修,因此它也就成了不可攻克的标志。在这些用石块筑成的壁垒前,蛮族部落曾蜂拥而至,企图摧毁它。土耳其人也曾采用人海战术攻打它,但它仍然岿然不动,似乎是对这些人的一种嘲笑。现在,它又同样嘲笑着那些迄今发明的一切战争工具。攻城用的撞槌撞到墙上,不会伤害它一分一毫;从罗马式的攻城槌到新式的野战炮和臼炮,对它都无可奈何。由于这座狄奥多西城墙的存在,君士坦丁堡得到了任何一座欧洲城市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更好和更坚固的保护。

现在,前来进攻它的穆罕默德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座城墙,他知道它的厉害。几个月来,甚至是几年以来,他整夜辗转反侧,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怎样才能攻克这不可攻克的城墙、摧毁这道不可摧毁的城墙。他的桌子上堆放着许多图样、量尺、敌方工事的草图。他了解城墙内外的每一处小丘、每一块洼地、每一条水流。他的工程师们同他一起,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详,但令他失望的是,所有的计算终都显示了同一个结果:如果使用现有的臼炮,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摧毁它的。

这就是说,他们必须制造更大的臼炮!必须有一种比迄今在战争中使用过的火炮炮筒更长、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还必须用更坚硬的石头,制造一种比迄今的石弹更重、更有攻坚力和摧毁力的弹头!所以,穆罕默德苏丹要对付这座难以接近的城墙,的办法就是发明一种新的重炮。对此,他表示,为了制造出这种新的进攻武器,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这种表示本身就会唤起无穷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所以,战争后不久,穆罕默德的面前就出现了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乌尔巴斯,或者奥尔巴斯,一个匈牙利人,是当时世界上富于创造性和经验丰富的铸炮能手。虽然他是基督教徒,并且不久前还在君士坦丁皇帝身边效劳。但是,为了能使自己的技艺获得更高的报酬,为了拥有更有独创的使命,他来到了穆罕默德这里。他告诉穆罕默德,如果他能得到穆罕默德无限的经济支持,就能铸造出一种至今世上无与伦比的火炮来回报穆罕默德——他的希望没有落空,就像任何被某个念头迷住了心窍的人一样,穆罕默德已经不在乎钱的代价。穆罕默德立刻答应给他不限量的工人,并派出成千辆的车子,把矿砂运到亚得里亚堡。果然,三个多月后,在工人们昼夜不停的努力下,一个采用秘密的淬火方法制成的黏土模坯已准备就绪,只等用火红的铁水进行浇铸了。这道激动人心的工序获得了成功,一架迄今世界上的炮筒,从模具里脱坯而出,进行了冷却。在进行次发射试验前,穆罕默德派出了他的传令兵,去提醒全城的孕妇当心。然后,随着一声巨雷般的声响,从闪电般发亮的炮口中,喷射出一颗硕大的石弹,瞬间就把一堵城墙摧得粉碎。穆罕默德大喜,立刻下令用这种特大尺寸的大炮装备全体炮兵。

这门巨型的“投石器”制造成功了。后来,希腊的作家们满心惊恐地把它称为“巨炮”。然而,穆罕默德还面临着一个更困难的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个犹如巨龙般的铸铁怪物,拖过整个色雷斯,运到拜占庭的城墙前呢?于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苦难历程开始了。无数的民工、无数的士兵被动员起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座长脖子、硬邦邦的庞然大物拖了过来。为了防止这座“宝物”遭到袭击,在它的前面有一队队的骑兵巡逻开道,后面是数以百计也许是数以千计的土方工人,夜以继日地挖土和运土,以便随时铲平崎岖不平的道路,让运输这无比沉重“巨炮”的车辆顺利通行。因为运输几个月之后,这些道路又会被毁坏得不成样子。土方工人的后面跟着的,是运送“巨炮”的、配有防御装置的巨车,50对平列两行的公牛拖着它,金属炮筒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巨车的所有轮轴上——就像从前把方尖塔从埃及运到罗马去一样。由于自身的重量太大,炮筒在不停地摇晃,因此两侧还要有两百名壮工扶着;同时,另有50名车匠和木匠,不停地忙着更换滚木、给滚木涂润滑油、加固支架、搭造桥梁。谁都明白,这样一支庞大的运输队翻过山岭和草原时,速度必然非常缓慢,就像老牛迈步似的。沿途村子里的农民们聚集在村口,惊奇地看着运输队,同时不停地在这个铁铸的怪物面前划着十字。因为在他们看来,它就好像被仆人和教士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的一尊战神一样。不久以后,又有好几个同样的铁铸怪物,被人用同样的方式运过去。在人的坚强意志之下,不可能的事情又一次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二三十个这样的庞然大物,张着黑色的大口,屹立在拜占庭的城墙外。从此,这支巨型炮队载入了战史。一场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千年城墙与奥斯曼土耳其新苏丹的“巨炮”之间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05

再次看到希望

 

 

巨型大炮闪电般的火舌,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缓慢地、始终不停地攻击和摧毁着拜占庭的壁垒。开始时,穆罕默德每天只能发六七次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