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ECFA框架下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研究 蔡秀玲 余熙 著 9787533472344 福建教育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ECFA框架下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研究 蔡秀玲 余熙 著 9787533472344 福建教育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39.87 6.0折 66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秀玲 余熙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72344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24010649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从区域分工理论入手,分析了闽台两地存在的互补性需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论述了闽台两地合作的基础、合作的进展、合作的现状,重点阐述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状况,并思考探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路径。

 



作者简介

主编谢必震,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闽台关系史的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


主编吴巍巍,两岸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闽台区域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等。


作者蔡秀玲,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目录

章  区域分工理论与两岸经济互补性分析


节  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分析


第二章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基础


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两岸签署


第四节  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机制的探讨


第三章  


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节  服务业相关概念


第二节  大陆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台湾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四节  


第五节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的意义


第六节  两岸服务业合作现状与问题


第七节  深化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的构想


第五章  


节  金融业概述


第二节  大陆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台湾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深化海峡两岸金融产业合作的思考


第六章  


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第二节  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深化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思考


第七章  


节  高科技产业定义与相关概念分析


第二节  台湾科技发展历程


第三节  


第四节  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优劣势比较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深化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政策思考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区域分工理论入手,分析了闽台两地存在的互补性需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论述了闽台两地合作的基础、合作的进展、合作的现状,重点阐述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状况,并思考探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路径。


 



主编推荐

主编谢必震,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闽台关系史的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

主编吴巍巍,两岸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闽台区域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等。

作者蔡秀玲,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精彩内容

 文摘一

总序|谢必震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学界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研究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热度。两岸和平发展,关系到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到亚太格局的变化,是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加强两岸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两岸关系的互动与创新,这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的政治与经济交流要遵循这一规则,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亦是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正是从文化的交流开始,特别是大量学术论著的工作,把两岸文化交往研究推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

在以往两岸文化研究中,更为注重历史事实的追述与挖掘,探究“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等事实。这些成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扎实基础。筚路蓝缕,功不可没。目前两岸文化研究还有许多需要拓展的地方:比如如何处理好两岸文化关系的历史与当代的衔接关系等,特别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努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的研究成果已经与此一新形势有所脱节。因此进一步探索两岸关系研究的新思路,拓展两岸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尤其是注重两岸经济与文化当下关系的探究,以及对“未来”愿景的规划与实现,显得十分必要。

在两岸深入、持续交往的同时,在政治经济领域、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合作、族群文化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对两岸深度交流的趋势加以研究。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趋势。在这种新形势、大背景下,如何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摈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两岸关系研究的崭新局面,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相对于以往两岸关系的研究而言,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继“往”开“来”、“学”以致“用”,即既注重“历史”事实的追述,更注重“当下”问题的探究和“未来”愿景的规划;既注重学术性,更注重应用性,力图直接服务海西建设,为两岸和平发展献策献力。

加强两岸深度的交流必须有新的研究理念。我们认为,加强两岸深度的交流必须做到多维视野下的“互动”与“创新”。“互动”即两岸科技、经济、文化的互动,“创新”即两岸关系互动机制的创新,以区别于以往两岸关系研究的思维模式,从而赋予其新的研究内涵。“多维视野”则指研究视野的多元性和多角度特质,同时也指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特征,如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教育学、宗教学等研究学科的综合运用。

要加强两岸深度的交往,必须丰富两岸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研究的对象。以宏观构架为统摄,涵盖的研究对象更加广泛。

就福建而言,当前福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全面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我们要立足闽台关系研究,着眼海西建设大局,全面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努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供参考。

我们要致力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以学术研究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在挖掘两岸关系发展资源的同时,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先行区,以期对促进两岸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及经贸交流合作起到推动作用。

加强两岸深度交流,必须增进海峡两岸民众感情。文化是两岸民众心理认同直接的表现,在今天,研究思维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论述。要加强对新问题和新动向的探讨,以深化人们对两岸关系内涵的认识,进而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海峡两岸民众感情,消除彼此心理隔膜。

加强两岸深度交流,必须通过对台湾政治生态、族群结构与族群文化的解剖,分析“台独”的文化根源,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下,以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交流与合作,为破解两岸和平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一个新的视野和思路。

 

 

在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巩固和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关系的方针指导下,注重从“互动”与“创新”的视角多元立体地研究两岸关系,基本的思路就是在认识两岸关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两岸交往在新形势下的互动关系与发展境遇进行科学研究,以期为当前两岸交往注入新的研究理念和模式,以创新精神进行两岸关系的研究。

我们应该尝试构建两岸关系研究的新框架,这一大框架试图在突破以往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面、深层次、跨学科地研究两岸关系,即用多维而非单一的视野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出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循此思路,课题在研究对象方面不仅涵括以往研究的热门问题,特别是注重这些历史文化现象的当代发展动态和趋势,还包括出现的海峡两岸交往的问题,并着力对这些事象进行一种综合的研究。

众所周知,以往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批驳“台独”势力割裂两岸历史文化关系、推行“文化台独”路线的劣行。如今,“台独”分子虽仍不时活跃,但从当前两岸关系大局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是主流趋势。这时候学术研究的目标就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模式和思维,而应以一种发展创新的理念来对两岸关系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从而为今天海峡两岸人民更好地互动往来和良性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提出新的科学合理的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文化认同、构建新的“海峡文化圈”的理念之下,建立论述框架,探讨两岸合作交流的新思维,开拓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举例观之:我们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科学分析台湾族群文化与台湾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的关系,以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交流与合作,为破解两岸和平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为实现台湾问题的终解决,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思路。海峡两岸教育具有深厚的亲缘关系,历史以来长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往来。当前,两岸教育联系呈双向交流态势,形式多样,范围广泛,互动频繁,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特征。新形势下,海峡两岸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探索教育科学与发展问题,为两岸学校、教师和学生打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增进两岸学界的理解和对话。台湾光复初期,大批的福建籍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台湾工作,对台湾光复初期的社会事业、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当时社会文化重建过程中,这些闽籍的行政干部、教师、新闻工作者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台湾社会文化重建的全貌,以及福建人在台湾社会文化重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今天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的交往中,福建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综上,我们应当进一步挖掘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资源,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提供经验与启示;通过各种活动的深化研究,为两岸各种资源共享和经济品牌的开发探讨运作机制创造有利的条件。

 

 

 加强两岸深度交流,必须具备研究理念和视野的创新。注重两岸关系的互动与发展创新内涵,注重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选取明确的主题,结合鲜活的案例,诸如重视两岸交流合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形式、特点与成效显著的经验,为两岸关系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创新,不仅对一些老问题在当下出现的新趋势、新现象给予关注,还应从一种动态发展的格局对两岸关系的新事象进行新的诠释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从两岸共同保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讨论两岸深度交流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时代责任,由此呼吁两岸文化界携手合作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又如,以往对海峡两岸教育研究只注重双方关系,我们认为,研究教育互动和发展,是两岸交往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其他活动如两岸科技文化的交流等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再如,以往对两岸宗教研究偏重于两岸“神缘”关系探讨,我们认为,两岸宗教活动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发展的内涵,我们必须把握新的趋势和新的现象,利用两岸宗教信仰频繁互动和兴盛发达做文章,为两岸政治合作、旅游资源开发及文学艺术交流提供经验与启示,等等。

加强两岸深度交往,必须做到两岸学者联手,多方合作,这将使两岸关系的研究更为全面。既可以收纳祖国大陆、台湾以及海外的研究成果,同时各自研究侧重点的结合,使两岸关于科技与经济的交往,文化与教育的沟通的诸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饱满,对于相关历史也更易达成共识。

概而言之,两岸关系的深度交流和动态发展,从注重互动与创新的视角考量,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正是从这一愿望出发,我们组织编写了“新视野下的闽台关系研究丛书,”在两岸经济、教育、族群、宗教与文化等诸方面作一些探讨,尤其在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为加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略添一薪,以飨读者。

谢必震

2014年11月30日

 

文摘二

第二章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基础

第三节  两岸签署ECFA的现实需求

……

二、祖国大陆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

……

(二)大陆与港、澳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作为内地、港、澳的重要贸易伙伴,台湾与三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已经形成紧密往来与相互依赖的关系。长期以来,港、澳在两岸经贸关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这方面香港尤为突出。CEPA的签署,将内地与港、澳在经济上联为一体,意味着立足港、澳,就能以内地作为市场与发展的腹地,这一巨大诱因将引发两岸四地经济优势的调整,改变台湾与港、澳在大陆同类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态势,将使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布局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CEPA的实施,在为港、澳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将对台湾经济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1.CEPA对台湾经济的短期影响

(1)CEPA将为台商创造潜在商机

……

(2)CEPA将加快台商对港、澳的投资

……

2.CEPA对台湾经济的长期影响

(1)对于台商服务业的影响

2003年大陆服务业占整体产业的比重仅为336%,在竞争能力与服务质量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各国服务业者对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存有高度兴趣,但大陆并不希望服务业过早受到外资的冲击,为保护服务业的发展,CEPA只给予港、澳商专属优惠。CEPA实施后,与WTO其他成员相比,港、澳服务业提前或以较低门槛率先进入内地市场,在祖国大陆展开部署,再配合其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使港、澳服务业相对于其他外资企业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相对提升。由于两岸间未签署CEPA,大陆不可能单独给予台湾这种优惠条件,台湾不能享受到大陆零关税待遇。在大陆市场上,台商和港、澳商处于一个不同的竞争平台,台商的竞争力势必受到影响。即使将来大陆依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进出口关税,与港、澳商相比,台商在大陆市场的区域性分工格局中还是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这对于寻求进入大陆市场的服务业的台商来说,要在大陆市场与港、澳商同业竞争,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具体来讲,CEPA对于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已在大陆以合资或合作方式经营的台资服务业,将会受到港、澳商因独资而经营策略更加灵活的竞争压力,相关产业包括物流、运输、仓储、广告等服务业。以物流业为例,香港物流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服务及专业经营管理能力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加上普遍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建置的经验,同时香港又是大陆转口贸易的主要港口,CEPA实施后,进一步对港商放宽物流相关业务的各种经营限制与往来障碍,这对进军大陆市场的香港物流企业来说,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而台商须在2005年开放市场后才能进入,那时再进入大陆市场的可能与机会已完全不同了。

其次,受台湾当局限制,尚未大规模进入大陆市场的服务业如银行、保险、零售与批发、法律、医疗、电信等,则因港、澳商取得进入市场的较低门槛或先机,从而增加日后台商与港、澳商竞争的难度。以金融业为例,加入WTO后的大陆市场,势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更为雄厚的资本额、更为紧密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更为紧密的整合式营销网络,将是在大陆市场决胜的关键。CEPA对港、澳金融业的开放,时间上先于大陆的入世承诺,进入大陆市场的港、澳金融业者将获得预先布局的竞争优势,对于资本额相对较小的台湾金融业而言,必将产生极大的威胁。CEPA后港、澳籍银行在祖国大陆申请设立分行的总资产门槛由WTO入会承诺门槛的200亿美元大幅降低为60亿美元,且分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开业年限,也由3年缩短为2年;港、澳籍保险公司可用共同策略联盟的方式,达成WTO入会承诺门槛(资产50亿美元)的要求等等。对零售与批发业而言,CEPA放宽分销服务的限制,降低港、澳企业的进入条件,以及扩大地域范围限制等,这不仅意味着港、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更让港、澳企业抢得先占的优势,对原有的台商企业造成较大的威胁。

(2)对于台商制造业的影响

由于CEPA所规定的“零关税”推动港、澳制造产业整体的迅速扩张,促使制造业在港、澳产业体系中地位大幅度提高。以香港为例,据香港特区政府测算,273个税目的原产香港商品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直接为香港产品节省75亿港元的关税支出。而以后的零关税安排将使90%的香港产品受益,按2002年香港出口到内地的产品总值420亿港元,平均关税9%为基数计算,零关税将为香港制造业减少关税开支约40亿港元蔡青青.经济全球化战略步(\[N\].粤港信息日报,2003-7-1.)。而当时香港制造业占其境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与新加坡、台湾、瑞士等小型经济体系制造业占30%以上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借CEPA的机会,调整产业政策,对制造业给予一些具体的税费等方面的支持,香港制造业发展将会出现一种新的状态。此外,钟表、珠宝等高附加值产业的产品,CEPA前在内地市场的进口关税都很高,零关税大大提高了这类产品的收益;而“港澳制造”的服装等借助产地品牌优势也可以使其获得较大的提价空间,这必将刺激当地制造企业的发展。

因此如上文所述,虽然台湾是以塑化、化纤、影音电子、液晶光电等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地,这些产业80~90年代在台湾的迅速发展,使它们具有传统技术优势,在短期内,港、澳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台湾若坚持拒绝与大陆建立类似CEPA的机制,在CEPA长期零关税的架构下,原属同一竞争平台的台商得到的优惠将逊于港、澳商人,则港、澳产品很可能取代台湾产品。

 

(三)CEPA背景下台湾面临的挑战

自由贸易协定被赋予某种“战略价值”,成为优化国家间关系的秘密武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其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也具备推动合作的条件。21世纪初,大陆市场已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驱动区内各国积极推动与中国大陆建立经贸结盟关系,“中国机遇论”不断地压倒“中国威胁论”。在东亚各层级的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大陆因素更趋重要,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1.拒绝CEPA将导致台湾的边缘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纷纷兴起的大趋势下,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若不能赶搭一两个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其经济极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台湾岛内学者利用引力模型验证得出结论,台湾若被排除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外,台湾的贸易情况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朱浩.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台湾的观点\[J\].台湾经济研究月刊(台湾),2004,1.。客观经济背景已经将台湾与大陆紧粘于国际经济的分工之中。大陆不仅是台湾的出口市场、不可轻忽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更是台商的投资地区及重要的岛外生产基地,可以说海峡两岸经济的紧密联动性,已经到了大陆打喷嚏,台湾就要感冒的程度。以2003年为例,当年台湾对外贸易赚取顺差1698亿美元,对岛内经济成长的贡献占2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若没有这些出超,当年台湾经济成长率可能从324%降到1%以下。进一步深入分析,若当年对大陆与香港出超371亿美元减半,台湾商品贸易就转为入超,上述逾2个百分点的经济成长率根本保不住。

按照理想的模式,中国各独立关税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应当包括台湾在内,东亚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也应当将台湾包括进来。但是,由于台湾岛内政治情绪呈现相反逻辑,从李登辉执政时期到民进党上台以后,台湾逐渐被引向一个接近“台独”边缘的路,以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被破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台湾当局已无法在“本土政治”与区域经济的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