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宋本周易注疏 王弼,韩康伯 注,孔颖达 疏,于天宝 点校 9787101131550 中华书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宋本周易注疏 王弼,韩康伯 注,孔颖达 疏,于天宝 点校 9787101131550 中华书局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51.29 6.4折 80 全新

库存7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弼,韩康伯 注,孔颖达 疏,于天宝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1550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0元

货号29735336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宋本《周易注疏》为《周易注》与《周易正义》的合刻本。

《周易》亦称《易经》,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魏王弼及晋韩康伯为《周易》作注,唐孔颖达等为之正义。孔颖达奉太宗命编纂《周易正义》,为唐初五经正义之一。《周易正义》是在王、韩易注的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释,并对注文加以疏解。唐宋以来,科举取士皆以正经及其注疏为依据,《周易注》及《周易正义》作为重要的易学典籍,影响深远。

《周易注》及《周易正义》的成书

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字辅嗣,三国时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王弼把彖、象、文言附于各卦辞爻辞之下,并为之作注;其门人韩康伯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弼又作《略例》。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

郑玄、王弼皆传费氏《易》,梁、陈以降,二注并列于国学。隋后,弼注独行,宗郑者谓弼为野文,取弼者谓学为独冠。考之郑主象占,王主义理,象据实而有征,理悬空而剿说。孔颖达等以溺于象占不若畅以义理,遂专释弼注,后世宗之,郑学遂废。

孔颖达(五七四—六四八),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少时曾跟随当时著名经学家刘焯问学,明服氏《春秋》,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隋炀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后补太学助教,旋因隋乱避匿于虎牢。唐高祖武德年间,迁国子博士。太宗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唐太宗初履帝位,百废待兴,孔颖达数进忠言,顾问左右,帝多从其说。拜国子祭酒。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贞观十四年(六四○),太学博士马嘉运以“颖达所撰《正义》颇多繁杂,每掎摭之,诸儒亦称为允当”(《旧唐书·马嘉运传》)。于是,唐太宗下诏“更令详定”。但次年孔颖达致仕,无法再主持修订工作。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孔颖达病逝。终贞观之世,《五经正义》的修订未能完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下诏儒臣继续重修。永徽四年(六五三)三月,书成,仍以孔颖达领衔,正式颁行天下。

所谓“正义”,即对诸经传注作疏解,其体例大体一致。先用“正义曰”标目,以总括章节经文义旨,然后各随经文解释,以阐发义理。再用“注某某”、“注某某至某某”等标志,对注文进行具体的诠释。在诠释经注的同时,或辨章句异同,或解释词语,或考证名物礼制,或讲明语法修辞,综合古今,考订异说,定于一尊。

孔颖达所作《周易正义》,既紧密沿承王弼的易学思想,全面引申发挥王、韩旧注义旨,又能参合六朝诸家之说,对《周易》义理学作了颇为深入而全面的拓展,为两宋义理学之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周易正义》中,孔颖达注意发明《周易》辞象卦爻义例,亦时而抒发其独到的易学见解,其未尽之义因之以明,《周易》经传的义理因之以凸显;对于旧注从省或阙注之处,亦常能详加解说而补足之,使易理得到全面的阐发。

《周易注疏》版本形态及流传情况

有唐一代,诸经正义各以单行本流传于世,且诸经正义与它们所依据的经注本也是分开的。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就宋元《周易》经注与正义的刊刻流传情况而言,可分为单疏本、八行本、兼义本三个版本系统。

(一)单疏本

北宋初年国子监始刻诸经正义,南宋初年又翻刻之,皆为单刻本,称单疏本。从南宋开始,便于阅读的注疏合刻本出现,并逐渐流布,而与经注别行的诸经正义本,因使用不便,宋以后未曾刊刻,而旧有版本亦渐次湮灭,不为人知。清人钱大昕云:“唐人《五经正义》,本与注别行,后儒欲省两读,并而为一,虽便于初学,而卷第多失其旧,不复见古书真面。”(《潜研堂文集》卷二七《跋尔雅疏单行本》)

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早,而流传至罕。南宋初,国子监覆刻《周易》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属南宋初覆刻北宋国子监本,今藏国家图书馆。此本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各卷尾题后有本卷字数,卷十四末有端拱元年(九八八)校勘衔名一叶。间有补版。刻工皆南宋初杭州地区名匠。卷中“桓”、“构”等字缺笔,避讳至“慎”字,证以刻工,是为南宋初覆刻北宋本。《玉海》载:“绍兴九年九月,诏下诸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版,十五年闰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请群经义疏未有版者,令临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诏令国子监访寻五经三馆旧监本刻版,上曰:其他阙书亦令次第雕版,虽重修所费亦不惜也。繇是经籍复全。”据此推之,《周易正义》当刻于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至二十一年(一一五一)之间。

此本宋代为俞琰所藏,明代递藏唐寅、王世贞家,入清则归季振宜所有。季氏《延令宋板书目》中所说《周易正义》四册,即此本。清中叶又归徐松,有翁方纲跋。此书清末为徐坊所得,又由徐归于傅增湘。一九三五年,傅氏将此书邮至日本,选集良工,精摹影印行世。

(二)八行本

北宋儒家经典的刊刻,或单经白文,或经注,或单疏。诸经正义本自成书,与经注别行。直到南宋高宗时,始有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司刻本,将《易》、《书》、《周礼》三经的经文、注文与疏文合刻在一起,成为注疏合刻本。因其款式为半叶八行,后世统称为八行本,或八行注疏本;又因刻于越州(两浙东路茶盐司及绍兴府治所均在今浙江绍兴,旧称越州),故又称越州本。八行本《礼记正义》卷末有三山黄唐跋云:“六经疏义,自京、监、蜀本,皆省正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仲冬(按:“绍兴”当作“绍熙”),唐备员司庾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用锓诸木,庶广前人之所未备。”(宋绍熙三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礼记正义》跋,《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宋刻八行本是经注疏合刻之始,其文字较多保留了孔氏《正义》的原貌,以其校勘精审,较后来通行刻本多有胜处。日人山井鼎云:经传下疏更引经文者,宋版刊去,直云“正义曰”,以下皆然。此本书版直至明代仍存于南监。

宋本《周易注疏》,今存两部传本:一藏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以下简称足利本),为未经修补的原版印本,有陆游之子陆子遹的识语,一九七三年日本汲古书院曾影印该本并公之于世;一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本),为宋元递修本,其序、表、卷一配清陈氏乡堂抄本,有陈鳣跋,该本一九八六年由中华书局收入《古逸丛书三编》影印出版。足利本*早于高宗时期、*迟至孝宗初年刊行,不是初印本,但属于早期印本。就该书的完备程度而言,目前别无第二本。严绍璗先生言:“足利学校藏汉籍,当以宋刊本《周易注疏》为首。”(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此本十三卷,每半叶有界八行,行十六字至二十一字不等;注文双行,每行十八字或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题“易注疏几”,下方记刻工姓名。卷中避宋讳,缺笔至“构”字。在每卷末有陆游之子陆子遹于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十二月至翌年一月的“识语”,如卷二末书“端平改元冬十二月廿三日陆子遹三山写易东窗标阅”一行,卷十三末有“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镜阳嗣隐陆子遹遵先君手标,以朱点传之,时大雪始晴,谨记”二行等。各卷末又有足利学校创建者上杉宪实之子宪忠“上杉右京亮藤原宪忠寄进”十一字及花押,首叶横书“足利学校公用”六字。宋刊本、宋印本加之宋人点校,传承有序,故而尤显贵重。

山井鼎、物观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以下简称“考文补遗”),即采用足利学校所藏宋版五经,足利本《周易注疏》即其中之一,亦即《考文》中所云“宋版”者。《考文补遗》传至中国,卢文弨撰《群书拾补》之《周易注疏校正》(以下简称“卢校”),阮元领衔编撰《周易注疏校勘记》,皆通过《考文补遗》,对宋本加以间接利用,然其中真本,皆未尝得见。

(三)兼义本

越刻八行注疏本之后,福建建阳地区兴起了附有陆德明《释文》的注疏合刻本,将经注、正义、释文合缀为一书。因每半叶十行,故称十行本。元代以后又再加翻刻。元代翻刻书版传至明代,递经修补刷印,后世颇有流传,影响益广。元明以后通行注疏合刻本,均源自南宋建阳地区坊刻十行本,不仅改变了原书卷次,于注疏文字亦多牵和,又经历代重刻,妄改之处甚多(张丽娟《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三年)。

此时《周易》合刻本称“周易兼义”,乃分缀孔氏《正义》于王韩九卷《周易》注本相应经文注文之下,末附陆氏《周易音义》,而成《周易兼义》。山井鼎云:“宋板爻、象连为一节,经文终乃有疏,每卦皆然。今本(按:指兼义本)断章裁句,与宋板稍异。”就《周易兼义》而言,明正德本、闽本、监本、毛氏汲古阁本皆源于十行本。清代阮元主持刊刻的阮本《周易注疏》即是据十行兼义本校刻的。阮元以为其所利用的十行本为宋本,然实为元刻十行本。按“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曰“兼义”者,阮元谓“兼并正义”而刻之,以别于单注本;陈鳣谓他经音义附每节注后,独《周易》总附卷末,故题为“兼义”而不称“附音”,阮说为长。

傅增湘云:“《易》疏世行少善本,阮氏校刻《十三经注疏》,论者以《周易》为*劣,瞿氏《书目》尝深訾之。缘其所据为十行兼义本,书属晚印,补版已多,讹夺在所不免。自陈仲鱼得八行注疏本,撰有跋文,胪举胜异,断为注疏合刻之祖本,其佳处自出闽中、北监、汲古各本之上。今其书在常熟瞿氏,然于单疏原本,迄未尝见也。”(傅增湘《宋监本周易正义跋》)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亦云:“十行本、闽、监、毛本,每节内每段分属,虽便读者,究失旧第。”

本书整理情况说明

本书整理,以今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八行本《周易注疏》的影印本为底本,该本源于北宋监本,相较于后起的诸多版本而言,讹误较少。其中经注部分,主要以《四部丛刊》影印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周易注》九卷《略例》一卷(卷七至十配清影宋钞本。简称单注本)及二○一七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宋本《周易》(为经注附《释文》本,简称“注附音本”)为校本;疏文部分,以单疏本为通校本。底本正义释解经传文毕,空一格,接着释解王、韩注文,今在空格处加○另起,以清眉目。附录收入了陆德明的《周易释文》和王弼的《周易略例》,以及与本书相关的辑佚、解题、序跋资料,以便读者利用。

前人易学研究考证成果丰富,有诸多校记可资参酌,重点利用了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北京大学出版社整理本,二○一六年三月。刘玉才据阮元文选楼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整理,简称阮校)、日本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等先贤校勘成果。出校原则坚持少而精,以校正误为主,酌校异同。对于文字稍异又不影响文义的地方,则不一一出校。为避免繁琐校勘,凡底本和校本文义相通之处,只要不影响阅读,则不出校记,而遇校本文义可以补充底本,且能帮助理解文义之处,则酌情出校指出。底本偶有漫漶之处,则利用国图本及单疏本参酌补足,不出校记。遇有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尽量仍旧,保存原本旧貌。惟新旧字形有变化者,则径依新笔字形。

数年前,曾经向业师、易学专家郭彧先生提到整理宋本《周易注疏》的想法,郭师随后把这个想法转给了中华书局的张继海主任,张主任欣然同意,并提出整理此书应当遵循的具体要点。后来应聘到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工作,中心王丰先、沙志利等老师全力帮助我提高古籍整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有疑惑能随时得到解答,于我学问提高多所裨益,谨致谢忱。易理广大而精微,本人深知,由于水平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敬希读者随时赐教补正,以使此书校点水平不断提高。

校点者 于天宝



导语摘要

《周易》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地位尊崇,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魏王弼、晋韩康伯曾为之作注,唐孔颖达等在王、韩易注的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释,并对注文加以疏解,形成“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注疏》。可以说,孔颖达所作《周易正义》,既紧密沿承王弼的易学思想,全面引申发挥王、韩旧注义旨,又能参合六朝诸家之说,对《周易》义理学作了颇为深入而全面的拓展,为两宋义理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整理,使用的底本是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八行本。所用校本,经注部分,主要以《四部丛刊》影印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周易注》九卷《略例》一卷(卷七至十配清影宋钞本)及2017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宋本《周易》(为经注附释文本)为校本;疏文部分,以单疏本为通校本。书后附有五种附录,分别为《周易略例》《周易音义》及相关辑佚资料、书目解题、序跋资料。



作者简介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所著主要有《老子注》《周易注》。


韩康伯,生卒年不详,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与王弼合注《周易》,所注部分主要为《系辞》《说卦》《序卦》等。


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字冲远(一作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子第三十一世孙,唐代著名经学家,对《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均有疏解,收入《十三经注疏》。


于天宝,男,1973年生,黑龙江绥化人。目前就职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易学和春秋学的古籍整理工作。



目录

前言


 


五经正义表


周易正义序


周易注疏卷*



周易注疏卷第二


坤 屯 蒙 需 讼


周易注疏卷第三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周易注疏卷第四


大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 贲 剥


周易注疏卷第五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周易注疏卷第六


咸 恒 遯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周易注疏卷第七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周易注疏卷第八


鼎 震 艮 渐 归妹 丰


周易注疏卷第九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周易注疏卷第十


周易系辞上


周易注疏卷第十一


周易注疏卷第十二


周易系辞下


周易注疏卷第十三


周易说卦


周易序卦第十


周易杂卦第十一


 


附录一 周易音义


附录二 周易略例


附录三 辑佚资料


辑王弼易论二篇


贞观十四年祭酒孔颖达上五经正义表


附录四 书目解题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第二十六


新唐书卷五十七志第四十七艺文一


崇文总目卷一


崇文总目卷二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


俞琰读易举要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


涩江全善森立之编经籍访古志卷一


附录五 序跋资料


陈鳝宋版周易注疏跋


卢文弨周易注疏辑正题辞


臧庸周易注疏校纂序


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序


傅增湘宋监本周易正义跋



内容摘要

《周易》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地位尊崇,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魏王弼、晋韩康伯曾为之作注,唐孔颖达等在王、韩易注的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释,并对注文加以疏解,形成“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注疏》。可以说,孔颖达所作《周易正义》,既紧密沿承王弼的易学思想,全面引申发挥王、韩旧注义旨,又能参合六朝诸家之说,对《周易》义理学作了颇为深入而全面的拓展,为两宋义理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整理,使用的底本是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八行本。所用校本,经注部分,主要以《四部丛刊》影印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周易注》九卷《略例》一卷(卷七至十配清影宋钞本)及2017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宋本《周易》(为经注附释文本)为校本;疏文部分,以单疏本为通校本。书后附有五种附录,分别为《周易略例》《周易音义》及相关辑佚资料、书目解题、序跋资料。



主编推荐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所著主要有《老子注》《周易注》。

韩康伯,生卒年不详,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与王弼合注《周易》,所注部分主要为《系辞》《说卦》《序卦》等。

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字冲远(一作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子第三十一世孙,唐代著名经学家,对《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均有疏解,收入《十三经注疏》。

于天宝,男,1973年生,黑龙江绥化人。目前就职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易学和春秋学的古籍整理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