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10.59 2.8折 ¥ 38 全新
库存70件
作者李一慢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33607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9710172
上书时间2024-10-20
本书体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研学新探索。全书立足于作者李一慢先生一家四口的家庭研学实践,结合众多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指导性、操作性强,给广大希望陪伴孩子在旅行中学习的家长以有益启发。
李一慢 慢师傅阅读学堂创办人,全国妇联亲子阅读推广大使,"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北京市科普阅读导师,阅读教育研究者,在《中国教育报》《中华家教》《学前教育》《少年儿童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龙族故事新编”丛书、《会讲故事的建筑》等图画书10余册,《绘本阅读教学"慢”课堂》6册,《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家有俩宝》《影响孩子一生的周末电影院》《陪你走过千山万水》《一慢二看三玩——好爸爸育儿36计》等家庭教育著述多部。
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是在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倡议下成立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以科学研究为根本使命,通过组织课题研究、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推出家庭教育著作和教材等方式,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校、社区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培训、家校合作指导等服务,努力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为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助力。
推荐序
第一编 家庭研学有理论
第一章 延续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的中国智慧
第二章 家庭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家庭研学旅行的实施原则
第四章 家庭研学计划的设计路径
第五章 家庭研学旅行也可以课程化
第二编 家庭研学的实施
第一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
第二章 研学始自家里
第三章 在路上
第四章 呼朋唤友
第五章 研学手册
第三编 家庭研学旅行案例及资源
第一章 什么是家庭研学旅行?
第二章 家庭研学旅行目的地主要类型
第三章 家庭研学旅行经典案例解析
一、 课本中的诗词之旅
二、 三国研学
三、 龙的传人应知龙的故事
四、 可体验的中国历史
五、 脚下的地理课———海岸线 陆地边界线研学
六、 城门城门几丈高———古城研学路线综述
七、 衙门朝南开———古代官衙研学路线综述
八、 从清代官衙看古代等级制度 ——— "何以中国” 专题研学路线之一
第四章 家庭研学旅行工具包与资源库
一、 家庭研学旅行城市选择
二、 博物馆研学分级目的地
三、 家庭研学旅行设计参考资料
本书体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研学新探索。全书立足于作者李一慢先生一家四口的家庭研学实践,结合众多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指导性、操作性强,给广大希望陪伴孩子在旅行中学习的家长以有益启发。
李一慢 慢师傅阅读学堂创办人,全国妇联亲子阅读推广大使,"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北京市科普阅读导师,阅读教育研究者,在《中国教育报》《中华家教》《学前教育》《少年儿童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龙族故事新编”丛书、《会讲故事的建筑》等图画书10余册,《绘本阅读教学"慢”课堂》6册,《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家有俩宝》《影响孩子一生的周末电影院》《陪你走过千山万水》《一慢二看三玩——好爸爸育儿36计》等家庭教育著述多部。
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是在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倡议下成立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以科学研究为根本使命,通过组织课题研究、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推出家庭教育著作和教材等方式,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校、社区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培训、家校合作指导等服务,努力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为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助力。
朱永新
家和万事兴,家教兴万家。
家庭是诞生人的摇篮,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家庭教育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父母开始自觉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的责任,是父母的天职。许多学校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才能够有美好的未来。
但从总体来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全社会的教育素养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实,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十几年的实践中一直重视两点:阅读和家庭。如果说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抓手,家庭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为此,我们新教育研究院成立了两个研究所:一个是新阅读研究所,一个是新父母研究所(后更名为"新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前者抓书目研制,先后研制发布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针对不同读者人群的各类基础阅读书目,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抓"领读者”计划,解决"如何读”的问题。后者通过"萤火虫网络讲座”等项目抓父母的教育素养普及与提升,通过萤火虫工作站"萤火虫亲子共读”等项目开展各类亲子教育活动,通过"新父母学校”等项目帮助父母和教师携手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之后由我推动发起,新教育研究团队在北京独立注册了"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新父母读本的编写等工作。我一直认为,把阅读和家庭两个难点抓住,在家庭里播下阅读的种子,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以前就已经热爱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自然会更有成效。
在受中国教育学会委托担任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后,系统研究家庭教育理论、全面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及时指导我国家庭教育的实践就成为我面临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如何调动各种资源,为繁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做出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新教育研究院、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以及全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广大父母的参与与支持下,我们推出了这套《中国家庭教育文库》。
《中国家庭教育文库》包括《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书系》、新父母教材《这样爱你刚刚好》、《家庭教育译丛》和《家庭生活教育丛书》等。其中《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是由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年度家庭教育报告,分析中国家庭教育的最新发展情况,汇集每年中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书系》收录家庭教育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年度家庭教育国际论坛的论文集,以及著名专家的个人文集等。新父母教材《这样爱你刚刚好》是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新教育研究院学术支持下,由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编写,供学校或机构在各类家庭教育培训中使用。《家庭教育译丛》将陆续引进国外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为我们了解世界各地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打开一扇窗户。而《家庭生活教育丛书》立足于家庭生活场景和学校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及广大父母倾心编撰,以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家校合作实践。
或许,我们的努力仍然是稚嫩的,甚至难以逃脱"初生之物,其形也丑”的常态。但是,我们将以《中国家庭教育文库》用心记录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进程,收录家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为推动中国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是陪伴,也是成长
现在看前一章给儿子写的那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羡慕。
我在儿童时期,在18岁离开家乡去南京上大学之前,哪里有家庭研学旅行? 仅有的几次集体旅行就已让人难忘。工作后的我开始了全国旅行,甚至计划在喜欢的几个城市居住一年以上——后来也这么做了,直到在北京结婚、生子。一个人的旅行像是灵魂的流浪,和爱的人旅行是爱的印迹,现在我们经常一家四口到处溜达,是生活。
在“到处溜达”的研学旅行路线中,有我喜欢的,有妈妈喜爱的,有让哥哥狂热的,有妹妹懵懵懂懂迷恋的。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享受,也多了一种感受;既是阅读的考验,更是人生的体验;有时候还带有生活的磨炼,也是独立自主能力的锻炼;更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无尽乐趣,还为家庭增加一段难忘的共同记忆。
孩子正是从这个体验中,熟悉自己的周遭,认识更广阔的大自然,然后再去观察人和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
是的,思考人生。英国人约翰·特莱伯就视哲学为旅行的关键性基础。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白居易的“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都是以最浪漫的方式,表达对旅行的超越生活之外的哲学认知,告诉我们旅行走的是世间路更是心灵路,千山万水之中,我们要回到自己的诗意栖居——孩子或许还不懂这些,那又何妨?本来,游学是远离也是回归,是付出也是获得,是消耗也是滋养。当他们有了这份切实的体悟,或许可以悟得,或者为悟得奠定基础——人走向内心世界的路,远比走向外部世界的路悠长得多。
是体验,也是塑造
古人认为,成大器除了要有文才外,见识也是必需的,古往今来也不乏这样的名人志士。不用说被称为旅行家的徐霞客,大禹、李白、苏轼、李时珍等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在“走万里路”中砥砺自己、增长见识,为事业、人生打下厚实的基础。在走出家门、走向远方的家庭研学旅行中,我们带孩子爬高山、走沙漠、蹚草地、漫步油菜花间,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真切。有时候,他们不走平整的游道,要走砂石乱土石头缝,既释放了自己的天性,又能体味自己所选道路的艰辛,以及战胜艰辛后的快乐。
在旅行的一些环节,如孩子力所能及的规划线路图、购票、结账、列购物清单中,他们可以学习成人的待人处世之道,可以学习陌生人之间建立关联沟通之道,看到不同的人,学着包容与尊重。在一个行走的课堂中,不用我们再多说教,真实的体验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影响,让他们得到能力的锻炼。
一个社会人是需要记忆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街区、工业遗产等研学点正是公共记忆的巨大收纳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
研学旅行可以构建共同的背景知识,可以唤起我们的集体记忆。记忆给我们信心,记忆让我们安心。博物馆那样的研学目的地里多的是自然的遗产,多的是历史的遗物,扑面而来的是时间的气息。各种可视的展示物上,留存着先人先辈的气息,有了这些物质凭借,历史才能真实地进入我们的记忆,成为深刻且深远的背景,告诉我们,你并非凭空而来。我们站在那里,也会感到自己身处历史的源流中,自己也将会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
特别是具有地域色彩的研学点,比如城市博物馆,可以满足我们对于自己身世的好奇心,也引发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好奇。博物馆里各种精选的展品中,为我们展示宏大的历史事件、伟大的人物,微观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市民……数千年来的各种物件穿越时间界限,来到我们的眼前,为我们提供生动细微的线索,成为我们了解城市的已知信息,也成为我们成为本地人的已知信息。
有了对家乡的更多已知信息的了解,也就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乡村,进而热爱整个国家。
最为奇妙的是,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为这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学习什么、我们要梦想什么——这也是研学旅行的重大意义。
是家乡,也是远方
研学从哪里开始体验呢?
“咱们干点什么事儿? 要不去看看这座城市的文物?”这是莎士比亚著名戏剧《第十二夜》 里的人物对话。透过对话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相通的文化现象:人们希望通过城市里的文物来读懂一座城市。
对于旅游之客、研学之生,要了解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是最快捷的方法。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可以知晓这个城市的未来规划,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人民是如何创造这个城市的……城市不仅有博物馆,还有纪念馆、科技馆、规划馆、遗址公园,每去一处,都为我们打开了无数扇窗,借此了解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使我们对这个城市的了解从过往的间接知识到有了更准确的定位,让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了敬畏之心、好奇之感和亲近之意,才算是初步了解了这个城市。
有了这样的了解,才会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个城市。
所以,我一直倡导:爱国,就从脚下的土地开始。那么,热爱家乡,就可以从家乡博物馆研学开始。
2017年和2018年,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议、营地实地核查及综合评定,先后有204个和37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分别推荐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2个博物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大明宫遗址、殷墟等10个博物馆。 其他单位和各省市区的推荐中也有约三分之一是博物馆。可见,本地博物馆是最佳的短途研学旅行目的地。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自清末开始的走出国门的“研学”在新时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有些国家,中国留学生在国际留学生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在各国的知名研学旅行目的地,来自中国的家庭与学子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娃一定是世界娃,他们的未来更加国际化。
但是,我想呼吁的是,在培养“国际范儿”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中国范儿”。所谓“中国范儿”,不仅要有中国心,也要了解和深爱中国文化,了解和深爱祖国的一草一木。
我曾多次与一些移民国外的同学、朋友聊天,他们经常念叨着,出国前自己没有好好地把国内走遍,没有很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于懊恼没有背下更多的唐诗宋词和“之乎者也”。身处国外的环境,面对子女渐渐“改变了味道”的快速成长,他们担心作为“中国人”印迹的快速消失。更遗憾的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予孩子“滋养”,也就是中国文化的浸润和熏陶。究其原因,与小时候的眼界、成长时期的阅读和游学体验缺乏甚至缺失也不无关系。
见多识广的孩子常常会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发现,“这玩意,我知道”“我小时候背过”“我和爸爸妈妈来过”……这样的事情多了,每一次的阅读、体验、旅行,都像是故人重聚、故地重游……母语文化、祖国情怀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感官能感受到的、身体能体验到的文字中、故事里、景观中、实物里。
所以,我们一家在孩子小时候,规划在他们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走遍全中国,并为之设计出60条研学旅行路线,也就是走向远方的“千山万水960计划”,这一计划正是对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的体验与研习,是与中国有关的一切信息“已知化”的过程。
有了传统文化的“已知信息”,才能够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才有助于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去观察、了解、解读更广阔的世界。
殷飞老师感悟
家庭研学旅行是一件范围很广的事情,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是如此,小可以是一家人的旅游和度假,大可以是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任何一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主题与路径。要相信只要一家人走出家门,踏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们可能从此和孩子拥有了新的共同话题,也可能拥有了一段难忘的生命体验。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研究,过程是体验,研究和体验都没有标准答案,它需要的是一家人的真情和全情投入,需要的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对创造独一无二生命价值的渴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