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王融与永明时代 一个南朝贵族的贵族文学 林晓光 著 9787573206343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当当正版 王融与永明时代 一个南朝贵族的贵族文学 林晓光 著 9787573206343 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王融与永明时代 一个南朝贵族的贵族文学 林晓光 著 9787573206343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68.47 6.3折 108 全新

库存5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晓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6343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29627352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寒假之后不久,晓光传来《王融与永明时代》书稿的电子版,请我作序。我很乐意,而其实按我早先的预期,这该是一年前的事。
  晓光的这部书稿,是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增修而成的;那篇学位论文之成型并通过答辩已是三年前了。在完成复旦的学业之后,晓光得浙江大学周明初教授青睐,转去杭州从林家骊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临行之际,我曾嘱咐他在两年间,除了博士后报告须勉力从事以形成未来新的研究格局之外,一定得将博士论文增订完毕提供出版。我们时常见面,也屡屡催促他抓紧书稿之修撰。虽然了解到晓光一直在兴致勃勃地读书、写作,不过书稿还是较我的期待晚了一年。这自然不是晓光惰怠,多半是因为新的研究很引起他的兴趣和热情,而关于王融的这部书稿,他也在时时修补,事实上,他前一个多月又传来书稿最近的一个多有涂抹、移易、补充的文本。
  在我的印象中,晓光始终是好学而乐思的。记忆里第一次见面是2000年的秋天,那时我刚从哈佛燕京学社访学归来,不知什么缘故,竟无课可上,于是临时担任了一门古典散文的全校公开选修课,晓光那时应该还是刚入复旦的本科生,他跑来听了一次课,随便聊到中文专业的学生修这样的公选课是否合适之类的话题,而后就不见了。渐渐熟悉是后来的事,从本科阶段直到硕士、博士的修习,晓光名义上都是我指导的学生。他读书之广,我也是逐渐了解的,也大致感觉他会以学术为自己的方向,于是不经意间或许比较多督促他要更加勤勉,好像说过你付出和呈现得比旁人多百分之二十算不得什么,得超过百分之八十乃至百分之百才成之类的话。晓光在读硕士期间曾下功夫通读有关六朝的史籍,在中古时代的历史、宗教和文学方面形成了相当不错的基础,远超同龄学子,其硕士论文讨论东晋南朝佛教与民间祠祀的冲突,并因而一度有意往思想文化史方面发展。幸而晓光还是留在了中古文史的领域,博览而锐思的态势就此延续下来。
  博士阶段的第二年,晓光获得了去日本研究的机会,承蒙早年在复旦进修过的釜谷武志教授照拂,留学神户大学两年。能去日本学习,我想是晓光的夙愿。他喜好日本文化,不仅对东瀛的中国研究有相当了解,而且对纯粹的日本文学有真实的亲切感,所以很认真地学习了日语。后来听当时正在神户大学客座的我的同事朱刚教授回来说,晓光初到日本就能顺利地以日语交际,这多少有些出乎我原来的预料。正是在神户期间,他最后确认了以王融为博士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身处两地,晓光选择王融的考虑,我当时的了解不能说周详。说实话,我甚至有些担心,道理很简单: 王融在永明时代无论在政治舞台还是文化场域之中都是一位很有光彩的人物,但是,其一,毕竟相关材料比较而言甚少,其二,在既往的研究视野之下,也难以想象能有多少展开的空间。而我一直期望自己学生最初的学术工作要有相当的延展性,也就是说,未来正式进入学术领域之后,在论题的内涵或研究的路径上有可持续拓展的前景。围绕王融的研究,可以吗?不过,另一方面,我也还是有所期待。有时,我会对学生开玩笑说,你们的论文如果多半部分作为导师的我都大致了解,那就不必做了吧。以我对晓光的了解,他不会甘于做一个因循平浅的题目,而以我对王融研究的黯淡估计,或许他能提供出乎想象的很不一般的图景?
  回国之后,晓光如期完成了博士论文及答辩,现在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著作也呈现学界面前了,他做得如何,相信自有公论;而我,是满意的。
  在这部著作中,晓光的多年积学得到了较为集中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到他基于对中古史料文献的谙熟而形成的对当时历史状况的深入体察,没有这层功夫,永明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王融形象不可能勾勒得如此生动入微;可以看到他对中古文学文本的精细读解,对文本背后的书写成规、知识素养、仪式背景等的真切把握,没有这一能力,进入中古时代的文学世界完全没有可能。这中间,晓光留学东瀛前后所承受的彼邦学术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无论是关于王融和永明时代政治文化的具体分析讨论,还是在整体的构架上承受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以下诸多大师关于六朝贵族社会论之影响,斑斑可睹。而贵族社会及于其中展开的文化和文学,是晓光理解王融和永明文学的基本立场和关键所在,也是这一研究对于重新估量六朝文学最富有刺激和启示之处: 我们究竟该如何来审视六朝文学的格局?每一个依凭后世文学观念建构起来的文学史图式,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时代的折射,但洞见的同时也就存在盲点,或许对六朝文学而言,这种折射是否遮蔽了那个时代最为重要乃至核心的部分,真是一个值得慎重省思的问题。由此而言,晓光的这部书稿,固然是对王融及永明时代政坛和文坛的一次照察,在相当程度上刷新了我们对永明文学及其背景的认识,不过它透露的从王融的这一个个案进而刷新我们对整个六朝文学的理解方向和观照方式的祈望也可谓至为明显,而后面这一点无论是否能为学界同仁接受,恐怕会是它更大的意义所在。
  我说自己对晓光的这份成果是满意的,不仅在他错综各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文学文本,批判性地汲取传统和域外的既有成果,完成了对王融的一项突过前贤的研究,且更在他满怀勇气试图重构对六朝文学主流认知之锐气。我欣赏晓光的努力,当然不是说完全就以之为是,我也曾直言他的有些见解和表达或涉率意轻急。不过,年轻学人做一项规范性的工作值得肯定,而如果是一项修整甚至重拟规范的研究,似乎无论如何更值得支持,况且在大方向上,我是站在晓光一边的。
  我始终以为,如果期望历史地把握六朝文学,必须连贯地观照政治、家族、信仰和文学这几个方面。晓光的王融研究,便是在六朝贵族社会论的历史规范下,大致涉及了这些维度的考察。六朝时代的文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属于社会的精英,这是贵族制社会所决定的,因而必定或紧密或疏远地卷入政治,这样的政治的介入,远不是后来比如唐代大多数诗人们能想象的,后者不少其实身处唐帝国的政治边缘;而这种仕途的起伏必定有其家族的社会地位、人缘脉络、文化传统等影响,同时这种家族因素在六朝士人的文化素养和美学趣味上常常留有决定性的烙印,这类家族影响也与后代比如宋代的文学家族及其家族文学大相径庭,后者呈现的是平民社会之中的形态,文学作为家族文化资本和地位的宣示性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而信仰在六朝时代也不像后世那样更多是个体的精神抉择,而往往呈现强烈的家族性,与政治的立场和姿态也有深刻得多的关联性;至于文学,只有在这样一个诸因素联结绾合的形态中考究,或许方能得其真实。基于这样的想法,我相信晓光所完成的王融与永明时代的个案研究,是可以有广阔的推展空间的。

  晓光完成王融的研究后,在杭州的近三年时间里,展开了新的方向。他曾与我谈及,或许可以有两个尝试方向。一,是就文本深入,由文体、文类探究其与制度、仪式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是书稿下篇的延续和拓进;我对此很表支持,因为如果深入文学内部,则六朝时代的文体、文类堪称核心问题,其时文学意识日渐清晰与文学书写循之演进,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二,是从文献载录的角度考察六朝时代文学文本在后世的呈现面貌,这在王融的研究中也有其端倪,书稿下篇比较讨论王融与谢朓两篇哀策文之序的差异时就点出,作为类书的《艺文类聚》与《文选》之类总集在保存文学文本上有不同的原则;我对此自亦非常鼓励,此一问题也是中古文学研究必须面对的,对文献载录方式的重视本就是文献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海外抄本文化讨论的兴盛与之也有紧密关联,如果全面而系统地予以梳理,当能更清楚而透彻地了解所面对的文学文本的样貌和性质,而对我们关于文学文本的阐释及其限度有充分的自觉。结果,晓光所着力的主要在后一范围,《论〈艺文类聚〉存录方式造成的六朝文学变貌》(《文学遗产》2014年第3期)等正陆续在刊布之中。
  回顾我所了解的过去十年晓光在中古文学领域的研习过程,相信他走在正大而很有前景的路上,我愿祝他一路走好。最后如果一定要说什么,还是曾经一再期望于他的: 付出超过同侪百分之百的努力吧。
  2014年7月12日



导语摘要

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历史篇”、“文学篇”两部分:“历史篇”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文学篇”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作者简介

林晓光,1981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神户大学博士联合培养。曾任教于浙江大学、九州大学,现为大阪大学大学院人文学研究科准教授。从事中古文史研究,兼事日本文学、学术翻译及艺术学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王融与永明时代》《萧赜评传》,翻译出版《东洋文化史研究》(内藤湖南著)、《魏晋南北朝》(川胜义雄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日本中国学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初版序  陈引驰 


绪言 
第一节  永明时代概说——南朝贵族社会的黄金期 
一、 宫文化的繁盛开花 
二、 以严峻刑法安定内政 
三、 太和盛世与和平外交 
第二节  一个年轻贵族的永明时代史——王融生平及其文学 
第三节  六朝贵族的研究立场——时代史与个人史之间 
第四节  贵族文学的研究方法——被遗忘的另一种六朝文学 
第五节  王融研究史综述——边缘化与碎片化 


历史篇


第一章  家世盛衰——从云端跌落的贵公子孙 
第一节  七叶重光——宋齐时代的琅邪王氏 
第二节  贵公子王僧达——皇权下的贵族悲剧命运 
一、 王僧达、谢灵运比较论: 南朝前期的典型贵族像 
二、 贵公子的悲剧: 在皇权与寒人阶层之间 
第三节  王道琰与谢氏——飘零坠落的名门之后 
一、 王道琰 
二、 谢氏 


第二章  贵官仕途——青云直上的贵族官僚生涯 
第一节  落魄公孙的起家之路——举秀才与王府参军 
一、 少年王融的居住环境: 北方边州 
二、 举秀才: 资格与必要性 
三、 起家官: 晋安王南中郎板行参军 
第二节  特殊跳级的光明仕途——从司徒法曹行参军到秘书丞
一、 人生转折点: 竟陵王司徒法曹行参军 
二、 青云直上: 超迁秘书丞考论 
第三节  稳步升进的中枢要职——从丹阳丞到中书郎 
结语 


第三章  性情形象——高傲进取的少年天才 
第一节  高门之傲——贵族社会崩坏初期的贵族与寒门之争 
一、 王融与沈昭略的冲突 
二、 宋齐王氏对寒门的排斥 
三、 宋齐时代寒门与高门的同化与对抗 
第二节  少年天才——作为永明时代偶像的王融 
一、 声兰岱北的文化偶像 
二、 “王融称字不称名”辩 
第三节  外交表现——北伐收复与文化政策 
一、 “好功名”与北伐恢复 
二、 《议给虏书疏》中的文化征服主义 
三、 机锋辩捷的外交应对 
四、 在北伐功名与文化征服主义之间 


第四章  交际网络——以王融为中心的永明时代群像 
第一节  恩主尊长——萧子良、王俭 
一、 萧子良: 贵族文化的供养人 
二、 王俭: 王氏族长眼中的后继者 
第二节  同僚友好——沈约与谢朓 
一、 沈约: 同途殊归的两代学士 
二、 谢朓: 铢两悉称的诗文对手 
第三节  追随者——范云及其他 
一、 范云: 年长的追随者 
二、 部曲宾客 


第五章  悲剧落幕——从永明政局看拥立竟陵政变始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长治久安后的急剧震荡 
一、 南北朝史上转折性的一年 
二、 深层透视政变舞台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萧齐前中期王朝核心构造——世代传承与风气转变 
一、 齐高帝、武帝朝务实尚俭的寒门家风 
二、 第三代继承人的转变: 文惠、竟陵的文雅奢侈倾向 
三、 萧齐皇室四角稳定结构及其崩坏 
四、 西昌侯萧鸾: 贵族政治中的危险因素 
五、 晋宋故事: 萧子良登位的现实可能性 
第三节  永明政局大势——贵族集团与寒门集团的对峙 
一、 贵族路线: 王俭、文惠与竟陵 
二、 寒人路线: 萧鸾、寒门武将与武帝东宫亲信 
三、 王俭与王晏及中书舍人群之争 
第四节  政变始末——文献谜团中隐藏的真相 
一、 三种版本的政变物语 
二、 政变中的王融 


结束语: 在历史中浮沉变迁的王融像 


文学篇


序章  在历史中定型的王融文学全景 
第一节  王融文学的文献构成 
一、 正史 
二、 总集 
三、 别集 
四、 类书 
五、 其他文献 
第二节  王融文学的历史评价 


第六章  宫礼仪中的王融文学(上)——金缕玉衣式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第一节  《曲水诗序》的时代文化背景 
第二节  《曲水诗序》的文本分析 
一、 典雅平正: 文章的整体构成 
二、 金缕玉衣般的手法: 以典故推进叙述 
三、 文脉的潜进暗转 
四、 用典的各种特殊手法 
第三节  《曲水诗序》的周边问题 
一、 《曲水诗序》谱系的展开: 与颜延之作的比较兼与森野繁夫商榷 
二、 王融宫文学的特征: 与《齐明王歌辞》的比照 
结语 


第七章  宫礼仪中的王融文学(下)——《齐文惠太子哀策文》与贵族文学程式 
第一节  文学的程式——王融、谢朓《哀策文》合论 
一、 短序部分 
二、 哀辞部分 
第二节  礼仪现场的功能——哀策文和中世皇室葬礼 
第三节  从哀策文发展史看南朝文学的仪式性演进 
结语: 文学程式的意义 


第八章  永明政治中的王融文学——两届《策秀才文》中的时政书写
第一节  如何解读文学中的政治书写 
第二节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解读——农业、刑法、财政、历律 
一、 问治道: 形式性的总问 
二、 问农耕: 两难困境下的试题策略 
三、 问刑法: 永明详定律注的回声 
四、 问钱货: 经济问题与门阀政治 
五、 问历律: 盛世梦想 
第三节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的转变 
一、 从具体民生转向施政方针 
二、 从内政转向外交 


第九章  南朝宗教中的王融文学——去信仰化的知识资源与文学话语 
第一节  王融与佛教——信仰抑或处世术? 
第二节  《法门颂》——序列性的南朝组颂 
一、 《法门颂》的基本情形 
二、 《法门颂》的序列性体式: 从汉魏六朝颂体演变史出发 
三、 字数组合中的世界秩序: 与《佛菩萨赞》及《明堂歌辞》对看
四、 《法门颂》七言的文体参照: 汉镜铭与《璇玑图》 
第三节《法乐辞》——佛传的改造方式 
一、 《法乐辞》的撰作与题名 
二、 《法乐辞》的佛传来源: 从马瑞志的失误出发 
三、 异国题材与汉诗情调: 相通元素的融合 
四、 宗教文学的场合: 当颂佛遇上修仙 


第十章  王融文学总论: 渊源·用典·风貌——兼窥南朝文学之一面相 
第一节  熔铸古典、别裁新声——知识结构与文学渊源 
第二节  “竞须新事”——繁密多变的用典技巧 
第三节  烈士之英风——王融生命烙印的文学原色 
结语 


终章  南朝贵族社会与永明体运动——方法论上的三种视角转换
第一节  《诗品》“贵公子孙”解——王融在永明体运动中的定位
第二节  永明声律反思——从无规律中寻求规律的运动 
第三节  南朝贵族社会·贵族文学·永明体运动 


征引文献
博士论文后记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历史篇”、“文学篇”两部分:“历史篇”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文学篇”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主编推荐

林晓光,1981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神户大学博士联合培养。曾任教于浙江大学、九州大学,现为大阪大学大学院人文学研究科准教授。从事中古文史研究,兼事日本文学、学术翻译及艺术学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王融与永明时代》《萧赜评传》,翻译出版《东洋文化史研究》(内藤湖南著)、《魏晋南北朝》(川胜义雄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日本中国学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