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中国艺术哲学 第3版 朱志荣 97875760383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36.35 5.3折 68 全新

库存10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志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8385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617507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艺术哲学(第三版)》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艺术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古人的哲学背景。在中国古人的诗性思维中,万事万物都体现了生命精神;他们从天人关系出发来看待艺术,将艺术中的生命精神视为对自然和主体的生命精神的体悟和传达,是一种生命有机体。艺术作品的结构被视为一个言、象、神、道相统一的生命整体。中国古人将艺术境界的追求看成是人生境界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艺术看成主体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虚静来超越现实的功利心态,与自然为一,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并通过艺术创作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着生生不息的气化流行于其间,具有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体现了和谐原则,并通过特定的时空意识加以表现。



作者简介

朱志荣,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审美理论》《中西美学之间》等10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和《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6
一、 历史溯源   6
二、 基本特点   8
三、 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主体   14
第一节 天才   14
第二节 虚静   29
第三节 创作   35
第四节 欣赏   55


第二章 本体   67
第一节 创构   67
第二节 结构   79
第三节 生成   102


第三章 特质   113
第一节 节律   113
第二节 和谐   122
第三节 时空   131


第四章 神采   144
第一节 气韵   144
第二节 体势   155
第三节 风骨   167
第四节 趣味   176


第五章 流变   188
第一节 起源   188
第二节 中介   198
第三节 动力   211
结语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4
后记   228



内容摘要

《中国艺术哲学(第三版)》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艺术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古人的哲学背景。在中国古人的诗性思维中,万事万物都体现了生命精神;他们从天人关系出发来看待艺术,将艺术中的生命精神视为对自然和主体的生命精神的体悟和传达,是一种生命有机体。艺术作品的结构被视为一个言、象、神、道相统一的生命整体。中国古人将艺术境界的追求看成是人生境界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艺术看成主体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虚静来超越现实的功利心态,与自然为一,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并通过艺术创作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着生生不息的气化流行于其间,具有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体现了和谐原则,并通过特定的时空意识加以表现。



主编推荐

朱志荣,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审美理论》《中西美学之间》等10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和《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



精彩内容

后记
    这本《中国艺术哲学》的内容,是我考取硕士生以前和硕士阶段陆续写出来的,包括硕士论文的内容。那时正值80年代中后期流行宏观研究的时尚。这些论文先后发表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和《江海学刊》等刊物上,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硕士期间,李祥林师兄颇为看好我的这个选题,予以谬奖和鼓励;韩德民师弟也说:“像这样一篇一篇论文写下来的,全书的质量应该能有保障。”他们的表扬对于我的坚持也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
     现在程孟辉先生征集书稿,我便匆匆拿了出来。按照原先的计划,本来还要补写艺术风格和艺术类型等相关内容的,但现在时间仓促,我的人生也经历最困难的时期,不可能腾出任何时间和精力了。
这场博士读下来,让我欠了一身的“债”:儿子安迪长到8岁了,一直不在我身边,需要我照料;母亲年迈,兄弟早已称各有困难,多有不便,仓促地接来照顾;新到苏州大学任教,各方都要求我好好表现,等等,加之此前找工作的不顺利,种种的压力过来,我的生活一地鸡毛……
    现在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我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无助感。我期待日渐走出困境,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期待学界师友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
1995年11月于苏州市里河新村79幢103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