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 9787521223538 作家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 9787521223538 作家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 9787521223538 作家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 9787521223538 作家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25.83 5.6折 46 全新

库存1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3538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29609626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为冯骥才先生亲自选编的历年来散文精品,分为岁月、艺事、风物、杂谈、游历、人物六辑,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故乡与异国,时光与风景,师长与擦肩而过的百姓……处处是来自作家心灵深处的声音。冯先生人生阅历丰厚,观察万物有画家的细致眼光,落入笔锋又有文学家的细腻思索,娓娓道来世态人情,平和间有激奋,沉郁后见希望,在丰沛的情感之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呈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西、阿拉伯等近二十种文字。多次在海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目录

目 录


 


 


第一辑 岁月


日 历 3


时 光 7


逼来的春天  10


苦 夏 14


秋天的音乐 17


冬日絮语 22


小雨入端午  25


夕照透入书房 28


除夕情怀 31


年夜思 34


马年的滋味 38


白 发 41


书 桌 44


空信箱 52


谜 55


歪 儿 60


珍珠鸟 63


麻 雀 66


捅马蜂窝 70


花 脸 74


空 屋 78


猫 婆 83


老母为我扎红带 89


金婚有感 92


父子应是忘年交 95


往事如“烟” 99


 


第二辑 艺事


关于艺术家 107


水墨文字 109


灵感忽至 117


画枝条说 121


画飞瀑记 123


命运的驱使 125


无书的日子 130


书房花木深 134


 


第三辑 风物


挑山工 139


进 香 144


黄山绝壁松 149


奇乡李方屯  152


打树花 156


细雨探花瑶 160


太行山的老村子 164


探访缸鱼 168


谁救四堡? 173


折下生命之树的一枝 176


大雪入绛州  179


羌去何处?  183


 


第四辑 杂谈


我的一个奇迹 189


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 201


低 调 206


底 线 209


鲁迅的功与“过” 212


龙年反龙 219


为周庄卖画  221


津门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终别记 225


 


第五辑 游历


亲吻春天的姑娘 231


维也纳怀旧 234


地铁中的乐手 239


萨尔茨堡的性格 243


苏格兰风景  251


看望老柴 252


谁把托尔斯泰留了下来? 257


今天的布拉格 261


离我太远了,皮兰 265


精神的殿堂 269


巴黎的天空 273


泡在水里的威尼斯 277


古希腊的石头 282


永恒的敌人  289


 


第六辑 人物


致大海 297


进天堂的吴冠中 305


记韦君宜 310


风景里的山峰 317


在雅典的戴先生 321


草婴先生 326


怀念老陆 329


大话美林 333


哀谢晋 339


司格林教授 344


谁能万里一身行? 348


仲爷祭 352


四君子图 356



内容摘要

本书为冯骥才先生亲自选编的历年来散文精品,分为岁月、艺事、风物、杂谈、游历、人物六辑,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故乡与异国,时光与风景,师长与擦肩而过的百姓……处处是来自作家心灵深处的声音。冯先生人生阅历丰厚,观察万物有画家的细致眼光,落入笔锋又有文学家的细腻思索,娓娓道来世态人情,平和间有激奋,沉郁后见希望,在丰沛的情感之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呈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之美。



主编推荐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西、阿拉伯等近二十种文字。多次在海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精彩内容

日 历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发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沓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去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存世惟诗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2002年12月28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