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18.68 3.3折 ¥ 56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彭小华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9919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9543816
上书时间2024-10-20
本书收录三十余篇关于养育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养育理念与实践。本书作者为女性、母亲。 在大多数家庭里,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母亲在主导,所以本书更多从女性、母亲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理解和解决养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孩子撒谎、“叛逆”、偷盗、抑郁时如何处理;如何批评、表扬孩子;以及在孩子失败和犯错的时候、孩子和老师或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等诸多问题。养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养育既是培养孩子走向独立、自主、成年的过程,也是母亲自身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本书收录三十余篇关于养育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养育理念与实践。本书作者为女性、母亲。 在大多数家庭里,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母亲在主导,所以本书更多从女性、母亲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理解和解决养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孩子撒谎、“叛逆”、偷盗、抑郁时如何处理;如何批评、表扬孩子;以及在孩子失败和犯错的时候、孩子和老师或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等诸多问题。养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养育既是培养孩子走向独立、自主、成年的过程,也是母亲自身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彭小华,文艺学博士,旅美独立学人,临终、死亡心理文化研究者,知名译者、写作者、咨询师。台湾“吴大猷翻译金签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周刊》专栏作者。出版专著《广告的性别再现》。创办《彭小华爱闻思修》公众号。翻译出版《好的告别》《好好告别》《善终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成年有成人》《眩晕年代:1900-1914西方的变化与文化》《虎妈的女儿》等多部畅销作品。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003 好妈妈,人文主义的视野
015 养儿育女是个系统工程
020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中国亲子关系的危机与出路
037 那妈妈要好好学习
041 父亲 Dicky
——莱奇沃斯花园城访亲小记
049 事业与母职兼顾,为何必要及何以可能?
原生家庭伤害及其克服
063 “父母皆祸害?”逃离撕扯之外……
070 父母子女之间,爱也要拘礼
074 “家书”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今天如何评价傅雷的养育模式?
081 为了孩子,触礁的婚姻离不离
孩子与“恶”
093 孩子为何拒绝交流
099 撒谎的往事怀想
107 孩子的谎言:弱者的消极抵抗
114 你的专制粗暴,孩子报以揭竿而起
119 孩子犯错、失败,才是真正考验父母爱和耐心的时候
123 子女吸毒、成瘾,为什么父母也要参与治疗?
交流之道
129 孩子说“不”的时候,很多父母的反应都错了
135 批评不等于教育
——作为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批评教育”之我见
142 批评,贵在善意中肯
147 表扬,贵在真诚如实
155 少年撒谎、偷盗……尝试自杀 —— 解码与解决
171 暑假到了,多给孩子一些心理营养
孩子与世界
177 孩子被打,打回去总是好的选择吗?
184 由一块巧克力被偷,谈如何教会孩子捍卫权利与正义
193 独立自主凭我意,海阔天空任鸟飞
——写在女儿年届十八离家上学之际
生死、情绪、情感之困
203 武汉学生跳楼事件简评
208 缪可馨自杀原因的心理动力学解析及此案对家长的警示
217 如何和孩子讨论生死
224 抑郁症——生理病还是人文病?
235 关心青少年抑郁,应该关心什么及如何关心
244 青春期爱情的迷与思
——从一对高中生恋人的情感纠葛说开去
252 为爱自杀?不存在的!
259 抑郁?原来是友谊的小船翻了
家校之间
271 被学生私下叫名字,这位名师的反应……
277 勿以批评教育之名,行侮辱伤害学生之实
288 孩子和老师起冲突,家长站老师还是站孩子?
292 处罚须遵道,辩论须讲理,保护孩子须有方
——对一起师生、家校冲突的解读
他山之石
305 诉诸直觉,从容养育有适应性的子女
——《直觉养育的力量》译后记
311 纠正过度养育,培养合格成人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译后记
319 向大师父母学习,养育高成就子女
——《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哈佛大学成就差距研究专家 揭示杰出父母必做的 8 个角色》译后记
附录
329 网络:孩子因何沉迷、如何“解救”?
本书收录三十余篇关于养育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养育理念与实践。本书作者为女性、母亲。 在大多数家庭里,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母亲在主导,所以本书更多从女性、母亲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理解和解决养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孩子撒谎、“叛逆”、偷盗、抑郁时如何处理;如何批评、表扬孩子;以及在孩子失败和犯错的时候、孩子和老师或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等诸多问题。养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养育既是培养孩子走向独立、自主、成年的过程,也是母亲自身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彭小华,文艺学博士,旅美独立学人,临终、死亡心理文化研究者,知名译者、写作者、咨询师。台湾“吴大猷翻译金签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周刊》专栏作者。出版专著《广告的性别再现》。创办《彭小华爱闻思修》公众号。翻译出版《好的告别》《好好告别》《善终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成年有成人》《眩晕年代:1900-1914西方的变化与文化》《虎妈的女儿》等多部畅销作品。
好妈妈,人文主义的视野
友人Jessica是两个年幼女儿的妈妈,正在思考什么样的妈妈 是好妈妈。应她邀请,我和一群妈妈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
好妈妈是孩子心中之好,是为了孩子之好,是有利于孩子 成长和发展之好,需要兼顾当下与长远,是平衡溺爱和管束的技 术与艺术。
一、从传统到当代:好妈妈的标准变了
大致来说,历史上有一些公认的传统好母亲都深明大义, 心怀家国;重视孩子(尤其是儿子)的教育,要求儿子刻苦攻 读;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好母亲们大都克己忘我,吃苦耐 劳,忍辱负重,富有牺牲精神,其中,好几位传统好母亲都是单 亲妈妈;在与儿子的关系中,有些母亲把儿子视为自己的希望,
004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儿子“争气”对她们很重要;在教育方法上,倾向于给儿子施加
压力,令其羞愧、发奋。
历史上的好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好母亲。同传统好母 亲相比,当代母亲的养育环境,从教育制度、社会组织的方式、 对个人的要求,到生育理由、亲子关系和个人的人生可能性等都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全球化、互联网将不同的国家和 文化联系在一起,不同文化的人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当代母亲 有大量的中外育儿理论、观念、方法可以参考学习。
如果说传统社会的好母亲在教育儿女的时候有一套成熟 稳定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目标坚定而明确,执行也更容易, 那么,今天的母亲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念与育儿思想,巨量的资 讯,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产品、服务……很多母亲便开始茫然 而焦虑。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母亲是好母亲,好母亲 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成为好母亲等重要问题。
二、母亲之间的差异:不在爱的态度,而在爱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主观上不爱孩子的母亲不说,起码 少之又少。不过,爱这件事,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主观的理解和付 出,更在于感受和接受。母爱亦然。母亲觉得自己心都恨不得掏 给孩子看而孩子并不领情的现象,所在多有。那是因为爱的方
好妈妈,人文主义的视野 005
式、爱的表达出了问题。
说到底,母亲和母亲的区别不在于爱与不爱。俄国作家高 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母爱本身没什么值 得特别赞美,进而言之,生育行为本身也不值得夸耀,毕竟把孩 子带到世上是父母单方面的需要和决定,就是养育,也是父母的 应尽职责,连传统的牺牲精神,也不复曾经的感召力。
“ 但要善 于教 育他 们 …… 这需 要才 能和 渊博 的生 活知 识!”——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是否善于教育孩子,才是 母亲与母亲之间有意义的区别;是否善于教育、教育的效果,则 取决于母亲的才能和知识水平。
爱只有被爱的对象理解、接受为爱才有价值,自以为是、 “被误解”的爱没有意义。
真正的爱有理性、适度的品格。过多的爱、泛滥的爱,令 人窒息;爱你没商量的爱其实是负担;失去自我的爱,根本就是 恐怖。
真正的爱无人不欲。它出于善意、为着对方,有无私的品 质,表达方式也是出于爱的,接受起来一定欢欣、愉悦。
养育的时间,以孩子能独立生活为界。世界范围内,平均 二十来年,到时候,孩子已是生理意义上的成人,养育的初步结 果大致呈现,长远效果贯穿孩子的一生。
养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包括经济独 立、思想独立,能够做决定,并承担责任。
006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思想、认识决定行动,母亲的教育能力、教育水平与养育
结果与她自身的生命状态、价值理念、判断力、智慧水平及与孩 子沟通的能力密切相关。
三、培养目标VS培养方式
大多数母亲关心孩子的成功,并为此焦虑。焦虑源于不自 信、没方法。如果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明确,并且基于确定的理 由、系统的思考,那么,为孩子选择教育服务和产品的时候就有 了依据,选择也变得简单:是否符合、支持培养目标。
成功有短线与长线,狭隘与宽泛之别。
不少母亲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缺少系统、长远的思维,成 功观比较狭隘,视线比较短浅,盯着高考,好像孩子上个好大学 就代表成功了。结果,在孩子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培养方式以 课业学习、重复操练知识、刷题、考试为主,孩子花在这种被动 学习、机械记忆方面的精力太多,以至于自由思考、探索的机会 不足,动态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不够——而这些才是知 识快速更新时代更重要的能力。何况,为考而学会败坏求知的乐 趣,不利于培养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
考好成绩、上好大学只是通向美好人生的手段、过程,我 们以为孩子因此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满足基本需求。不少母亲培 养孩子时,事实上着眼于基本需求,对更高的需求和生命展开状
好妈妈,人文主义的视野 007
态缺少想象,培养孩子的观念、意识不高,甚至根本上设立了观
念、意识的天花板,灌输了狭隘乃至错误的知识和观念,局限了 孩子的视野,在生命宽度与高度的意义上,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何况,就是我们以为的上大学、找好工作的目标也越来越 渺茫,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成功并不能直接兑现为 理想的工作。因为,现行模式下培养的人比较符合缺少变化的慢 时代社会需要,而在当今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则需要有 终身学习能力和具有动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要求具备主 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目前主流
的学校和家庭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特别令人难过的是,为数不少的孩子并不适应当前的培养 方式,而很多母亲又坚持以考试成绩要求孩子、衡量孩子,逼迫 孩子顺应,结果孩子学习不一定好,引起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所 在多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兴趣探索和发展,也被不 同程度地耽误、抑制。
我想,大多数母亲会同意,我们不只希望孩子上个好大 学,有个好工作,其实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 的人生。如果是这样,我们当前的主流培养方式和基本假设就更 成问题了,因为它并不利于培养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那种人生所 须具备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有诸多研究为证。其中,历时为久远、 考察指标综合、全面的“格兰特研究”在我们设定培养孩子的目
008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标时,特别有参考价值。
这项著名的研究始于1938年,由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 的阿列·博克教授提出,回答“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 问题。
该研究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 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点滴不漏,即时记录,终将他们 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主持这项研究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说,赢 家必须“十项全能”:十项标准里有两项跟收入有关,四项和身 心健康有关,四项与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关。譬如说,必须
80岁后仍身体健康、心智清明(没活到80岁的自然不算赢家),
60~75岁间与孩子关系紧密,65~75岁间除了妻子儿女外仍有其他 社会支持(亲友熟人)等,60~85岁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收 入水平居于前25%。
真正能影响“十项全能”,帮助一个人迈向繁盛人生的, 是如下因素:自己不酗酒不吸烟,锻炼充足,保持健康体重,以 及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
瓦利恩特说,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 “应对机制”。他认为,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 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近乎疯狂类”的猜疑恐惧是差 的;稍好一点儿的是“不够成熟类”,如消极、易怒;然后是 “神经质类”,如压抑、情感抽离;后是“成熟健康类”,如
好妈妈,人文主义的视野 009
无私、幽默和升华。
我们可以对照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培养方式,可以帮助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与人生状态?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否有助于孩子成为宽泛、全面意义上的 人生赢家?
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梳理、审视自己的育儿理念、培养目标 和培养方式?
四、好妈妈:做好自己,与孩子沟通良好
不同意识形态下,好妈妈的标准有差异。我理解的好妈妈 标准服从于前述培养目标,取决于人文主义价值理念。
在人文主义视野下,每个生命都是独特而珍贵的;人是目 的,不是手段;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生命个体;人之为人, 重要的使命是自由选择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
简单地说,好母亲是把自己做得很好的人。
我所谓的把自己做得很好,指理想的生命存在和展开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