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宗璞 宗璞 9787521221411 作家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宗璞 宗璞 9787521221411 作家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宗璞 宗璞 9787521221411 作家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8.34 5.2折 35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141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9523945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收录宗璞经典散文代表作五十余篇,分为六辑。辑“我爱燕园”,收录与燕园景物相关的散文;第二辑“丁香结”,收录爱花人语、四季感悟等相关文章;第三辑“三松堂断忆”,收录追忆父母、兄弟、夫君等文章;第四辑“风庐茶事”,记录日常生活意趣。第五辑“书当快意”记录与书和阅读有关的故事,以及对作家、文学作品的感悟。第六辑“三千里地九霄云”收录作者有关海内外游记的名篇。 本书收录的散文,基本反映宗璞的散文全貌,体现作者本色天然、优雅持重、质朴深邃、率性洒脱的性格和文风。



商品简介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收录宗璞经典散文代表作五十余篇,分为六辑。第一辑“我爱燕园”,收录与燕园景物相关的散文;第二辑“丁香结”,收录爱花人语、四季感悟等相关文章;第三辑“三松堂断忆”,收录追忆父母、兄弟、夫君等文章;第四辑“风庐茶事”,记录日常生活意趣。第五辑“书当快意”记录与书和阅读有关的故事,以及对作家、文学作品的感悟。第六辑“三千里地九霄云”收录作者有关海内外游记的名篇。 本书收录的散文,基本反映宗璞的散文全貌,体现作者本色天然、优雅持重、质朴深邃、率性洒脱的性格和文风。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48年起发表作品,著有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接引葫芦》),中短篇小说《红豆》《三生石》《鲁鲁》《我是谁》等,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并有童话、短诗、译作等多种,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辑 我爱燕园


燕园树寻 3


燕园石寻 7


燕园碑寻 10


燕园墓寻 15


燕园桥寻 19


我爱燕园 22


霞落燕园 26


湖光塔影 33


 


第二辑 丁香结


二十四番花信 39


送 春 42


报 秋 45


秋 韵 48


紫藤萝瀑布 51


好一朵木槿花 53


松 侣 56


 


第三辑 三松堂断忆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63


三松堂断忆 67


蜡炬成灰泪始干 73


花朝节的纪念 78


铁箫声幽 85


怎得长相依聚 91


哭小弟 97


猫 冢 103


云在青天 107


 


第四辑 风庐茶事


风庐茶事 115


风庐乐忆 118


药杯里的莫扎特 121


从“粥疗”说起 124


星期三的晚餐 127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132


酒和方便面 136


 


第五辑 书当快意


恨 书 143


卖 书 146


乐 书 149


书当快意 153


告别阅读 158


没有名字的墓碑 162


他的心在荒原 167


写故事人的故事 174


看不见的光 180


感谢高鹗 184


漫说《红楼梦》 191


耳读《苏东坡传》 198


耳读《朱自清日记》 203


 


第六辑 三千里地九霄云


爬 山 209


三千里地九霄云 214


西湖漫笔 219


墨城红月 223


三峡散记 226


鸣沙山记 232


“热海”游记 235


澳大利亚的红心 238


羊齿洞记 244


奔落的雪原 248



内容摘要

   《宗璞散文(作家散文典藏)》收录宗璞经典散文代表作五十余篇,分为六辑。辑“我爱燕园”,收录与燕园景物相关的散文;第二辑“丁香结”,收录爱花人语、四季感悟等相关文章;第三辑“三松堂断忆”,收录追忆父母、兄弟、夫君等文章;第四辑“风庐茶事”,记录日常生活意趣。第五辑“书当快意”记录与书和阅读有关的故事,以及对作家、文学作品的感悟。第六辑“三千里地九霄云”收录作者有关海内外游记的名篇。 本书收录的散文,基本反映宗璞的散文全貌,体现作者本色天然、优雅持重、质朴深邃、率性洒脱的性格和文风。



主编推荐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48年起发表作品,著有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接引葫芦》),中短篇小说《红豆》《三生石》《鲁鲁》《我是谁》等,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并有童话、短诗、译作等多种,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内容

辑 我爱燕园

 

燕园树寻

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松柏之属,仍然绿着,虽不鲜亮,却很沉着。落叶树木剩了杈丫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先从自家院里说起。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地锦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它身上,秋来时,好像挂着几条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曳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蹿上树顶,坐定了,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

若从下面抬头看,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由于松的接引,好像离地近多了。常有人说,在这里做气功好了,可以和松树换气,益寿延年。我相信这话,可总未开始。后园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文革”中成为尺蠖寄居之所。它们结成很大的网,拦住人们去路,勉强走过,便赢得十几条绿莹莹的小生物在鬓发间、衣领里。可恶的是它们侵略成性,从窗隙爬进屋里,不时吓人一跳。我们求药无门,乃从根本着手,多次申请除去这树,未获批准。后来忍无可忍。密谋要向它下毒手了,幸亏人们忽然从“阶级斗争”的噩梦中醒来,开始注意一点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才使密谋不必付诸实现。打过几次药后,那绿虫便绝迹。我们真有点“解放”的感觉。

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因为尺蠖的关系,我对“窝主”心怀不满,不大想它的功绩。甚至不大想它其实也是被侵略和被损害的。不过不管我怎样想,现在一块写明“古树”的小牌钉在树身,更是动它不得了。

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顶。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以前还有不少野蜂在树旁筑窝,后来都知趣地避开了。夏天的树,挂满浅绿色的小灯笼,是花变的。以后就变黄了,坠落了。满院子除了落叶还有小灯笼,扫不胜扫。专司打扫院子的老头曾形容说,这树真霸道。后来他下世了,几个接班人也跟着去了,后继无人,只好由它霸道去。看来人是熬不过树的。

出得自家院门,树木不可胜数,可说的也很多,只能略拣几棵了。临湖轩前面的两株白皮松,是很壮观的。它们有石砌的底座,显得格外尊贵。树身挺直,树皮呈灰白色。北边的一株在根处便分杈,两条树干相并相依,似可谓之连理。南边的一株树身粗壮,在高处分杈。两树的枝叶都比较收拢,树顶不太大,好像三位高大而瘦削的老人,因为饱经沧桑,只有沉默。

俄文楼前有一株元宝枫,北面小山下有几树黄栌,是涂抹秋色的能手。燕园中枫树很多,数这一株,两人才可以合抱。它和黄栌一年一度焕彩蒸霞,使这一带的秋意如醇酒,如一曲辉煌的钢琴协

奏曲。

若讲到一个种类的树,不是一株树,杨柳值得一提。杨柳极为普通,因为太普通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色。未名湖畔和几个荷塘边遍植杨柳,我乃朝夕得见。见它们在春寒料峭时发出嫩黄的枝条,直到立冬以后还拂动着;见它们伴着娇黄的迎春、火红的榆叶梅度过春天的热烈,由着夏日的知了在枝头喧闹。然后又陪衬着秋天的绚丽,直到一切扮演完毕。不管湖水是丰满还是低落,是清明还是糊涂,柳枝总在水面低回宛转,依依不舍。“杨柳岸,晓风残月”,岸上有柳,才显出风和月,若是光光的土地,成何光景?它们常集体作为陪衬,实在是忠于职守,不想出风头的好树。

银杏不是这样易活多见的树,燕园中却不少,真可成为一景。若仿什么十景八景的编排,可称为“银杏流光”。西门内一株,总有百年以上的寿数,有木栏围护。一年中它得意时,那满树略带银光的黄,成为夺目的景象。我有时会想起霍桑小说中那棵光华灿烂的毒树,也许因为它们都是那样独特。其实银杏树是满身的正气,果实有微毒,可以食用。常见一些不很老的老太太,提着小筐去“捡

白果”。

银杏树分雌雄。草地上对称处原有另一株,大概是它的配偶。这配偶命不好,几次被移走,有心人又几次补种。到现在还是垂髫少女,大概是看不上那老树的。一院院中,有两大株,分列甬道两旁,倒是原配。它们比二层楼还高,枝叶罩满小院。若在楼上,金叶银枝,伸手可取。我常想摸一摸那枝叶,但我从未上过这院中的楼,想来这辈子也不会上去了。

它们的集体更是大观了。临湖轩下小湖旁,七棵巨人似的大树站成一排,挡住了一面山。我曾不止一次写过那金黄的大屏风。这两年,它们的叶子不够繁茂,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有气势了。树下原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红树,和大片的黄连在一起,真是如火如荼,现在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大概给砍掉了。这一排银杏树,一定为失去了朋友而伤心罢。

砍去的树很多,让人舍不得的是办公楼前的两大棵西府海棠,比颐和园乐寿堂前的还大,盛开时简直能把一园的春色都集中在这里。“文革”中不知它触犯了哪一位,顿遭斧钺之灾。至今有的老先生说起时,仍带着眼泪。可作为“老年花似雾中看”的新解罢。

还有些树被移走了,去点缀新盖的楼堂馆所。砍去的和移走的是寻不到了,但总有新的在生在长,谁也挡不住。

新的银杏便有许多。一出我家后角门,可见南边通往学生区的路。路很直,两边年轻的银杏树也很直,年复一年地由绿而黄。不知有多少年轻人走过这路,迎着新芽,踩着落叶,来了又走了,走

远了——

而树还在这里生长。

 

1990年2月15日—4月15日

 

 

 

燕园石寻

从燕园离去的人,可记得那些石头?

初看燕园景色,只见湖光塔影,秀树繁花,不会注意到石头。回想燕园风光,就会发现,无论水面山基,或是桥边草中,到处离不开石头。

燕园多水,堤岸都用大块石头依其自然形态堆砌而成。走进有点古迹意味的西校门,往右一转,可见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围,都是石头。有的横躺,有的斜倚,有的竖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边垂柳,水面风荷,连成层叠的绿,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比起原来杂草丛生的土岸,初觉太人工化。但仔细看,便可把石的姿态融进水的边缘,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块不足以成为岛的土地,用大石与岸相连,连续的石块,像是逗号下的小尾巴。“岛”靠湖面一侧,有一条石雕的鱼,曾见它无数次沉浮。它半张着嘴,有时似在依着水面吐泡儿,有时则高高地昂着头。不知从何时起,它的头不见了,只有向上翘着的尾巴,在测量湖面高低。每一个燕园长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鱼背上坐过,把脚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来。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逗号。

不只水边有石,山下也是石。从鱼岛往西,在绿荫中可见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几株大树的底座,也用大石围起。路边随时可见气象不一、成为景致的石头,几块石矗立桥边,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栏。杂缀着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随意躺卧着大石,那惬意样儿,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

这些石块数以千计,它们和山、水、路、桥一起,组成整体的美。燕园中还有些自成一家的石头。现在要选的七八块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谱。

办公楼南两条路会合处有一角草地,中间摆着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宽宽的,是个矮胖子。石上许多纹路孔窍,让人联想到老人多皱纹和黑斑的脸,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着看着,竟在丑中看出美来,那皱纹和黑斑都有一种自然的韵致,可以细细观玩。

北面有小路,达镜春园。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绕过楼房,随着曲径,寻石的人会忽然停住脚步。因为浓绿中站着两块大石,都带着湖水激荡的痕迹。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路的另一边草丛中站着一块稍矮的石,斜身侧望,似在看着那两个伴侣。

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着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叶红菡萏,赫然有一尊巨石,有洞。转过池西道路,便见大石全貌。石下连着各种形状的较小的石块,显得格外高大。线条挺秀,洞孔诡秘,层峦叠嶂,都聚石上。还有爬上来的藤蔓,爬上来又静静地垂下,那鲜嫩的绿便滴在池水里、荷叶上。这是诸石中辉煌的一尊。

不知不觉出镜春园,到了朗润园。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弄清两园交界究竟在何处。经过一条小村镇般的街道,到得一座桥边,正对桥身立着一尊石。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珑多孔,却是大起大落,上下凸出,中间凹进,可容童子蹲卧,如同虎口大张,在等待什么。放在桥头,似有守卫之意。

再往北走,便是燕园北墙了。又是一块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这尊石有一人多高,从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举着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声吼叫。若要牵强附会说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未尝不可。

原以为燕园太湖石尽于此了,晨间散步,又发现两块。一块在数学系办公室外草坪上。这是常看见的,却几乎忽略了。它中等个儿,下面似有底座,仔细看,才知还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棣棠,多年与石为伴,以前依偎着石,现在已遮蔽着石了。还有一块在体育馆西,几条道路交叉处的绿地上,三面有较小的石烘托。回想起来,这石似少特色。但既是太湖石,便有太湖石的品质。孔窍中似乎随时会有云雾涌出,给这错综复杂的世界更添几分迷幻。

燕园若是没有这些石头,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模样。石头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园林、绘画还是文学。有人画石入迷,有人爱石成癖,而《红楼梦》中那位至情公子,原也不过是一块石头。

很想在我的“风庐”庭院中,摆一尊出色的石头。可能因为我写过《三生石》这小说,来访的友人也总在寻找那块石头。还有人说确实见到了。其实有的只是野草丛中的石块。这庭院屡遭破坏,又屡屡经营,现在多的是野草。野草丛中散有石块,是院墙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然后又修时剩下的,在绿草中显出石的纹路,看着也很可爱。

 

1988年7月7日雨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