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复活之日 小松左京 9787544791861 译林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复活之日 小松左京 9787544791861 译林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复活之日 小松左京 9787544791861 译林出版社
  • 当当正版 复活之日 小松左京 9787544791861 译林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复活之日 小松左京 9787544791861 译林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22.38 3.9折 5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松左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186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435107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们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幸存者
——读小松左京的《复活之日》

科幻作家 韩松

《复活之日》是小松左京在1964年写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那年他33岁。小说写的是一个由病毒带来末日灾难的故事,时隔近60年,今天读来更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紧迫感。这部小说由著名导演深作欣二拍成电影,1980年公映后取得当年日本票房第二的成绩。小松左京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正是日本经济恢复、蒸蒸日上的时期,各方面都逐步走上繁荣的轨道,那一年还举办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东京奥运会,但小松左京却写了这么一个看上去黑暗、充满负能量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英国陆军的一个细菌战实验室里,制造出一种超级病毒,它被人带了出去交给国际间谍,要用于大国的生化战。但在运输途中飞机失事,病毒扩散出去,造成了一种比西班牙流感还要严重的流感,迅速在人际间传播。由于当时的医疗手段和其他措施都应对不了,出现了大范围的死亡,后全球35亿人类几乎全部灭绝,仅有一万名南极科考人员在南极大陆幸存。而即便这样,新的灾难再次降临:美国和苏联没有人烟的国土上,成千上万枚核导弹由于地震被触动发射……
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逼真,读来充满窒息感。1975年角川文库再版时,分子生物学学者渡边格在介绍中说:“这绝不仅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小松左京笔下的疫情肆虐的世界,医院超负荷运转,街上堆满尸体,工厂和商店停业,食物供应断绝,民用航班停飞,每个人要注射三次疫苗,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死亡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二战战死者,就连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感染病毒去世,尸体成为蛆虫和苍蝇的盛宴。很多细节写得触目惊心,比如日本的一个家庭全都病亡了,电话听筒中竟突然传来空洞死板的电子天气预报声,但是人类实际上已经不再需要知道天气怎样了;在华盛顿白宫,发着高烧的美国总统眼睁睁看着秘书死在座椅上,但是已经无力去移动她的尸体,不久总统也死了。剩下的人类怎样才能继续生存并维持文明?这成了严峻的考验,也是小松左京深思的问题。繁衍人类的重任落在了南极的一万人身上,但他们中仅有16名女性,而且基本都是白种人,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小说主人公吉住利夫是一名日本男青年,他后抽签抽到与一名中老年白人女性“交配”。小松左京没有回避描写他们相处一室时的复杂心情。这是一种以非文明的方式来延续文明的努力。
《复活之日》颇有前瞻性。小松左京在半个多世纪前就预知了人类凄凉而荒谬的处境。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的伦敦某个研究所的鼠疫病毒引发感染的消息,又从《科学美国人》等杂志上搜集到了大量关于细菌战、病毒武器等的资料。他以科幻作家的敏锐,觉察出人类研制以病毒为基础的微生物武器,终将导致巨大的灾难。小说中病毒扩散的源头是英国陆军的生物实验室,这让人想到今年的新闻,俄罗斯在乌克兰发现了一批美国实施军事生物计划的文件,文件显示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展危险疾病病原体研究,有图谋开展生物战的嫌疑。美国在乌克兰花两亿多美元设立了30多个生物实验室,部分实验室从事“研发生物武器部件”的工作。这些实验室多次发生泄漏事件,造成人员死亡。美国国防部还以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等名义,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有可能违反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小松左京在《复活之日》中揭示,危机的根源乃是人类的贪婪,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不顾一切。不仅病毒会导致巨大的灾难,核武器也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详细描写了美苏两国在灭亡之后竟然还能互射核导弹,毁灭地球的情形。小松左京展现出了“末日世界”的惨烈图景,刻画出了人类进行疯狂军备竞赛的愚蠢荒诞。他把这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像是新闻报道一般真实。有意思的是,小松左京在书中提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赞赏了中国在抗美援朝时期抵御美军细菌战和“除四害”取得的卓著成绩。
小松左京很早就预告了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提出要警惕其双刃剑效应。他本人是学法语的文科生,却对科学情有独钟,不惜笔墨大量描写科学细节,使《复活之日》显出很“硬核”的特征。比如他写病毒的产生过程,它怎样变异,都十分详细。这部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距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才不过十几年,但小松左京写的生物学内容放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还有对南极生态、海洋工程、潜水艇、中子武器等的描写,也都扎实详尽,甚至对如何触动核按钮、怎样驱动一辆燃气动力汽车,都有工笔刻画。小松左京为写到这个程度,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做了细致的研究考证。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他对科技的态度。20世纪以来,科技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它无处不在,浸入乃至支配人类生活,却也显出了它被滥用时的巨大危害性。小松左京在书中多处讨论了科学家所应担当的角色,包括提到爱因斯坦和海森堡等人的作用。小松左京认为,少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便可以制造出能灭绝全人类的病毒,如果不慎泄漏,或者被不法分子买走甚至抢走,再转手卖给有野心的国家或组织,就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未来可能导致人类自我毁灭的东西——像核按钮手提箱、生物实验仪器这样的设备,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甚至只有几个人知道内幕。他们要是失误甚至发疯,后果不堪设想。如何应对这种工业化时代的新型危机,是人类的重大课题,甚至是首要课题,因为我们正在史无前例地面对一种新的“行星级危机”。
小松左京由此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人类是什么,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并为地球负责。他在书中借一位教授面对无人世界上的后一堂课,来表达他对人类和文明的看法——人类不过是生物;我们的文明是自我的;我们是脆弱而寻常的。他还用很多篇幅描述了宇宙演化和生命产生的过程,意在揭示无常命运的本质。可以说,《复活之日》的主题,跟小松左京后来在《日本沉没》和《在无尽长河的尽头》等作品中所表达的一脉相承。他始终思考着我们在宇宙中的命运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的自我毁灭怀有巨大担忧。他写到,虽然历史上很多灾难,包括中世纪欧洲鼠疫和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都没有造成人类毁灭,但是文明有一个临界点,超过它便会不可控制地逆行,走向无法避免的灭亡。小松左京提出了一个叫作“特种灭亡”的概念,有点像“大过滤器”理论。他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消除恶魔的事业,反而制造出更大的恶魔?他怀疑人会成为种自己灭掉自己的生物。这里严峻的挑战还不是病毒和核武器,而是人类自身的隔阂、猜疑、争斗,是国际政治的无能,是官僚主义和极权政治的低效残酷,是普通人的平庸之恶。这些阴暗面因为人类掌握了更先进更复杂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变得更为危险。
《复活之日》面世的1964年,恰好是“人类世”被定义的前一年。什么是人类世?地质学上按所对应地层的生命特征,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面是没有明显生命迹象的隐生宙,后面是有了明显生命痕迹的显生宙。显生宙又划分成三个代,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人类生活的地质时期是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的全新世。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认为,如今人类已不再处于全新世,而进入了一个叫作人类世的新时期,其特征是人类操控乃至主宰了地球演化的进程。2019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坎贝尔岛取样发现,一棵北美云杉上面记录了数次原子弹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碳,其放射性元素峰值出现在1965年10月至12月之间。人类世的开始时间因此被确定为1965年。这是一个短暂而剧变的时期。人类创造出比历史上所有时期所创造的加在一起还要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却也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触发了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并拥有了可以自我毁灭以及毁灭整个地球的手段,包括核武器、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这些都建立在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以及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上,它们构成了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带来空前的忧患。消灭天花病毒的功臣弗兰克?芬纳教授曾说过,人类可能在一百年内灭绝,人类世将终结。《复活之日》用文艺的形式,极有预见性和紧迫感地拉响警报,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小松左京也由此揭示了写作的意义。离开了对当代问题的深度思考,科幻小说就会变得浅薄。文学必须面对时代的尖锐命题,而不能是看似精致却苍白空洞的文字游戏。
这部小说描绘的景象是凄凉的,可以说写的是“死者的国度”或“死者的世界”。它直接对读者道出,我们都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幸存者,要时刻用“向死而生”的态度来对待时下的生存处境,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有“自救”的勇气。因此《复活之日》蕴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悲悯。小松左京不是悲观主义者,在小说的结尾,他让核武器的辐射导致病毒变异而不再致死,使南美部分哺乳动物存活下来,为人类生存带来了希望,将如何重建文明提上了议程。他说,人类社会是一个野蛮的还没成熟的文明,假以时日,将会创造辉煌,而复活后的世界,不应该是和大灾难之前同样的世界。这道出了《复活之日》的主旨。



导语摘要

人类因何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幸存者们如何迎来复活之日?
隆冬时节,一架神秘的小型飞机在阿尔卑斯山区坠毁。冬去春来,随着积雪消融,世界各地接连出现了离奇的死亡事件。
一种新型病毒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短短三个月内,病毒引发的“流感”蔓延至全世界。人类几乎灭绝,只剩下南极科考基地的一万人。然而,还有新的灾难在等待着他们。



商品简介

人类因何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幸存者们如何迎来复活之日?
隆冬时节,一架神秘的小型飞机在阿尔卑斯山区坠毁。冬去春来,随着积雪消融,世界各地接连出现了离奇的死亡事件。
一种新型病毒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短短三个月内,病毒引发的“流感”蔓延至全世界。人类几乎灭绝,只剩下南极科考基地的一万人。然而,还有新的灾难在等待着他们。



作者简介

小松左京(1931.1.28—2011.7.26)
本名小松实,1931年生于大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年发表《无尽长河的尽头》,一举成名。
1973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销近400万册,重印100余次,成为“战后日本畅销书”,翌年即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尽收囊中。
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



目录

序言:我们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幸存者——读小松左京的《复活之日》

序曲(1973 年3 月)

部 灾难之年
章 冬
北纬52度6分
南纬69度25秒
东经7度24分
第二章 春
3 月
4 月周
4 月第二周(一)
4 月第二周(二)
第三章 初夏
美国
英国
日本
南极
第四章 夏
入夏
7 月第二周
7 月第四周
8 月周
8 月第二周
夏末

间奏曲

第二部 复活之日
第五章 第二次死亡
报告ST3006
报应
大满贯
上帝之手
第六章 北归之旅
消防员作战行动
冬天的后一夜
返回死都华盛顿

尾声 复活之日

《复活之日》瘟疫纪事



内容摘要

人类因何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幸存者们如何迎来复活之日?
隆冬时节,一架神秘的小型飞机在阿尔卑斯山区坠毁。冬去春来,随着积雪消融,世界各地接连出现了离奇的死亡事件。
一种新型病毒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短短三个月内,病毒引发的“流感”蔓延至全世界。人类几乎灭绝,只剩下南极科考基地的一万人。然而,还有新的灾难在等待着他们。



主编推荐

小松左京(1931.1.28—2011.7.26)
本名小松实,1931年生于大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年发表《无尽长河的尽头》,一举成名。
1973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销近400万册,重印100余次,成为“战后日本畅销书”,翌年即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尽收囊中。
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



精彩内容

章 冬

北纬52度6分

196×年2月伊始。
这三四年来,欧洲的大寒潮像例行公事一样,不但袭击了英国本土,就连南部海岸一带都被笼罩在深达二十多厘米的积雪里。天寒地冻的时候,满脑子除了一个冷字,再也想不起任何其他事情。
“好恶劣的天气啊,卡尔斯基教授。”在离朴次茅斯军港不那么远的小丘陵地带,小村庄P村内,一栋与陆军相关的戒备森严的建筑物入口处,戴着宪兵口罩的卫兵司令对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人说道。
“这些狗儿好可怜啊!”被称为卡尔斯基教授的是一个高个子中年人。他在积雪的围栅里一边张望,一边用稍带神经质的口气说:“狗儿们的毛全都冻住了。”
“是啊,这些家伙也招架不住。天冷得如此厉害,冬季大概要换成爱斯基摩犬或别的什么犬吧。”
在燃着炉子的司令室里,卡尔斯基教授把夹在腋下的黑包递给了卫兵司令。当司令检查包里的东西时,另一名宪兵表面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实际上麻利地用指尖上上下下搜着教授的身体,生怕遗漏了什么。司令打开教授的包,大致看了看包里的文件和在食堂做的三明治,连装烟草的罐子里面都粗略地看了一眼,接着打开一只小型暖水瓶的盖子,朝冒着热气的瓶子里看了看。
“别那样看。”卡尔斯基教授前额突出,苍白的脸上露出紧张的、痉挛似的微笑,“天变冷了。这么冷的天,不喝上一杯热咖啡,你觉得能开60千米远的路吗?”
“不好意思。”司令不慌不忙地盖上暖水瓶的盖子,“你要出差吗?”
“从明天开始休假两周。”教授说道,“你们应该收到我的申请了吧?我打算在布赖顿的姐姐家看推理小说打发时间。”
“那真让人羡慕啊!”司令自言自语道,“这么冷的天,我们想逃到巴哈马或是斐济之类的地方去。”
卡尔斯基教授身材高大,看上去就像一只黑鸟。他那驼着背的身影消失在车库里没多久,就传来一场苦战的声音——他在发动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汽车引擎。绑在旧款威利斯吉普车轮子上的防滑链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汽车终于开动起来了。卫兵按下司令室里的开关,无比坚固的铁栅栏门咯吱咯吱地打开了。在有点脏的荒野雪地中,圆顶的巧克力色吉普车慢吞吞地驶远了。司令一边看着汽车走远,一边拿起电话。拴在栅栏门边的凶猛的牧羊犬在觉察出动静之后突然狂吠起来。
当教授的汽车朝大街驶去并向东拐弯时,一辆车身喷涂着并不起眼的颜色、配着民用牌照的防弹车紧随其后驶了过来。在开始飘雪的街道上,两辆车相隔50米远,朝东直行。在南安普敦,教授把车停在一家酒馆前,喝下两杯朗姆酒,接着又朝东驶去。两辆车飞驰而去后过了10分钟,“真”教授从酒馆后门走出来,钻进了一辆一直没熄火的银色宾利车里。驾驶宾利车的是一名留着短髭的男人,他把扁长的车头朝着和布赖顿相反的方向驶去。当负责监视为政府和军队进行秘密研究的学者的情报人员,通过公用电话,把有关格雷戈尔?卡尔斯基教授的确进了姐姐家的消息发送到总部的时候,那辆朝西行驶的宾利车已从德文郡的首府埃克塞特出发并向北拐去,朝着天完全黑下来的康沃尔农场和牧场驶去。



媒体评论

危机的根源乃是人类的贪婪,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不顾一切;不仅病毒会导致巨大的灾难,核武器也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科幻作家 韩松
小松左京在故事中巧妙地融入了科学知识,用出色的布局能力创造出了一种真实的紧迫感。那些设定虽然依据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但即使过去多年,依然给人一种小松预言了今天发生的一切的感觉。这就是小松作品的惊人之处。
——日本科幻小说翻译家、评论家 大森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