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一 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我始终都鼓励和倡导作家去写“大众文学”。我不是说被大家称为“文艺片”或者“纯文学”的创作不好,也不是说文学艺术不需要探索或创新。我只是认为,文学还是更应该服务于普罗大众,还是要让大多数人,包括受教育程度不那么高的人喜闻乐见。那种金字塔式的,知识分子或沙龙小圈子里无病呻吟玩出来的文学,我觉得可以有,但不应该是文学和影视的主流。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小众文学有多么“高大上”,写起来有多难。相反,我觉得大众文学和大众影视才是有挑战性、难度和高度的——毕竟,要让大多数人喜欢,是一件不易的事。 《隅》正是一部让大家读了不忍释卷的“大众文学”作品。 “大众文学”要写好不容易,而要同时兼顾关照社会和批判现实,就更难。通常情况下,一部小说要做到精彩纷呈、节奏紧凑、扣人心弦、通俗易懂,需要虚拟化、类型化、模式化、机制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到的那些畅销作品大多是主人公飞来飞去、上天入地,身怀绝世武功,举世无敌,能穿越时空、呼风唤雨、死而复生的原因。文学创作不应该束缚手脚,更不应该束缚想象。但是,上乘的作品,越是超越现实,越应该换一种角度和方式,反映和关照当下人们生活和生存的现状。史学研究有一句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学创作更是如此,无论你写什么,唯有让当今的读者产生共鸣,才是好作品;唯有大多数观众被触碰与感动,才具有广泛的价值。 《隅》是一本抓人心的悬疑小说,读着疑云重重、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套路化”故事,我们却不难沉浸于中国山区农村的风俗画中,看到因为时代变迁所形成的空心村,留守妇女以及她们荒芜、冷寂和几近绝望的内心。阅毕掩卷,忍不住浮想联翩,唏嘘感叹,陷入深思。 令人难忘的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作者独特的视角。在我看来,所有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极致的共性和极致的个性的有机融会。没有极致的共性,怎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感同身受的共振?没有极致的个性,怎么让我们感受到鲜活的细节和不容撼动的逻辑合理性,从而让作品中的人物呼之欲出,让读者和观众的认同感和同理心油然而生? 《隅》是一部个性鲜明的作品,它有其独特的作家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整部作品全部围绕着漂亮的山里女人付玉娇的多舛命运展开,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哀,她的怨,以及她的生前与死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带着悬疑惊悚元素的破案故事,一个阴魂不散的鬼故事,其实,它却是一部极具中国味儿的女性故事,其触碰和探讨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共同关心的女权话题,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学和心理学含义的中国基层风情民俗史。 是的,这是一个难得一读的好故事,期待作者写出更多这样的作品。 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副会长陈秋平 2018年7月19日序二 作为一名具有阅读习惯的读者,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迷上了读小说,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近这十几年,包里习惯备着长篇小说。 《隅》是作家桦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有意思的是,我跟桦之曾经是同班同学,而且她写的这两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写的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尤其是第二部。 在青少年时代,我很迷恋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阿特伍德是个女权主义者,她的作品几乎都围绕着女性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欠她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在女作家桦之的两部作品里(部是《轨》),我又找到了似曾相识的味道。桦之喜欢探讨女权主义,当然,并不是纯粹的女权主义。 《隅》讲述的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的故事,故事的线条带着一些人性的文明启蒙意味。故事读起来耐人寻味,关乎曾经至死不渝的爱情,关乎生命的逝去,关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关乎留守状态下,女人和儿童的无解尴尬。 在当下,探讨女性独立,当然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但是,我们也确实不能说,当今的中国人已经高度文明到了可以包容一切合情合理的人和事的程度。偏见依然是大众社会不容忽视的赤裸存在,因而,《隅》的出现依然难能可贵。 和桦之一样,我童年也曾生活在《隅》中所描写的类似的小山村里。如果说中国上下五千年是一道文明风景线的话,江南一隅小山村的世俗世界也可以看作是文明的一种。我们能在《隅》里看到江南小山村的浮世绘,当然,也包括蛮荒的一面。 《隅》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有着超脱世俗却又至情至理的清新爱恋,又有着希区柯克式的深刻纠缠的悬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回归。你能在作者细腻干净的笔触里,在自然流动的字里行间,看到江南山村特有的风貌。那里的空气是清新的,那里是闭塞而又多情的,那里依然可以发生在外面功利世界里难以追寻的纯粹爱恋。那里的溪水特别甘甜,那里的云朵格外柔绵,如今,外乡人置身其中,依然恍如到了世外桃源。在公路与网络都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如《隅》里20世纪80年代末的悲剧已经鲜有所闻了,但是,那真的是一个充满浓郁的压抑情绪和悲剧色彩的,让人想逃却无法逃离的真实的曾经。 我想,这样的文笔和故事,也够读者寻味上好长一阵子了。 卿仑 2018年夏之初伏夜
导语摘要
《隅》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在浙江南部小山村的一个杀人悬疑故事。
这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人们原本可以过着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日子,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小山村逐渐变成了女人和孩子留守的“空心村”。由于男人们的缺席,女人们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女性意识萌芽逐渐显露,甚至导致个人行为与道德观念相悖。
全村美丽又特别的女人付玉娇,在难产之夜与已婚的配村干部张志标萌生情愫,从此他们逆水行舟,越轨而行。可就当付玉娇决定从张志标身边回到村里、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天早上,她突然死在自己家的床上。
围绕着付玉娇的赫然逝去,人们或愚昧无知、或懦弱守旧、或善良无奈、或追求正义等不同面目逐一登场,*终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杀人案层层剥离开来。接近真相的背后,有着更令人唏嘘的真相;案件人物与警察之间的哲学辩证思维对话,道出了环境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和赤裸裸的现状。面对伦理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村中人该如何化解?看似荒唐甚至丧失人性的行为,其个中事由竟然让人心生理解?上一代人的恩怨,下一代人如何跳出桎梏?每个人的情感、命运,是自我选择还是因果注定?
抽丝剥茧之后,抓到真凶的同吋,带给人们的是对当下农村生态环境失衡的严峻思考,和对女性意识萌芽后如何加以引导、重塑的思考。这不仅是个案,也是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
作者简介
桦之,原名毛爱华,祖籍浙江温州。纯天然无公害美妇作家,生于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长于源远流长的京城中央。生来一副娇弱洵涕之柔,却配一种宏达情怀之刚。灵魂写手,擅长从平凡的生活点滴中汲取不凡的营养精华,写景现情,抒意成诗,落字成章。生活琐碎的凌乱不堪,在真切笔尖下,化作不屈的规章。平庸卑微处见宽广,逆境困惑中显云裳。 已出版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轨》。著有游记《绝美马代》《百里画廊》《黄山归来不看山》等,诗歌《致屈原》《凡•高先生,别来无恙》《乡》等,随笔《我的父亲》《我和我的老家——别样的战争》等。在多个机构和企业,定期开展“仓央嘉措他是谁”“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等文学分享会。
目录
目录
章 “水性杨花” 流言蜚语 / 001
第二章 精神囹圄 狼狈归去 / 008
第三章 女婴降生 缘起风雨 / 020
第四章 大山奥秘女人悲戚 / 029
第五章 触景生情 回眸点滴 / 037
第六章 回归初心 赫然逝去 / 044
第七章 步步惊心 谎言四起 / 066
第八章 午夜黑影 再现秘密 / 076
第九章 尸检风波 遗体转移 / 084
第十章 沧桑小学 意外惊奇 / 093
第十一章 自然之道 万物之谜 / 113
第十二章 抽丝剥茧 看见端倪 / 129
第十三章 顺理成章 凶手渐现 / 139
第十四章 遗体下葬 亲人再见 / 154
第十五章 节外生枝 天外有天 / 177
第十六章 口蜜腹剑 温情血溅 / 188
第十七章 青梅竹马 一世虐恋 / 201
第十八章 歪打正着 缘起缘灭 / 219
尾 声 / 227
内容摘要
《隅》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在浙江南部小山村的一个杀人悬疑故事。
这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人们原本可以过着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日子,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小山村逐渐变成了女人和孩子留守的“空心村”。由于男人们的缺席,女人们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女性意识萌芽逐渐显露,甚至导致个人行为与道德观念相悖。
全村美丽又特别的女人付玉娇,在难产之夜与已婚的配村干部张志标萌生情愫,从此他们逆水行舟,越轨而行。可就当付玉娇决定从张志标身边回到村里、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天早上,她突然死在自己家的床上。
围绕着付玉娇的赫然逝去,人们或愚昧无知、或懦弱守旧、或善良无奈、或追求正义等不同面目逐一登场,*终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杀人案层层剥离开来。接近真相的背后,有着更令人唏嘘的真相;案件人物与警察之间的哲学辩证思维对话,道出了环境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和赤裸裸的现状。面对伦理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村中人该如何化解?看似荒唐甚至丧失人性的行为,其个中事由竟然让人心生理解?上一代人的恩怨,下一代人如何跳出桎梏?每个人的情感、命运,是自我选择还是因果注定?
抽丝剥茧之后,抓到真凶的同吋,带给人们的是对当下农村生态环境失衡的严峻思考,和对女性意识萌芽后如何加以引导、重塑的思考。这不仅是个案,也是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
主编推荐
桦之,原名毛爱华,祖籍浙江温州。纯天然无公害美妇作家,生于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长于源远流长的京城中央。生来一副娇弱洵涕之柔,却配一种宏达情怀之刚。灵魂写手,擅长从平凡的生活点滴中汲取不凡的营养精华,写景现情,抒意成诗,落字成章。生活琐碎的凌乱不堪,在真切笔尖下,化作不屈的规章。平庸卑微处见宽广,逆境困惑中显云裳。 已出版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轨》。著有游记《绝美马代》《百里画廊》《黄山归来不看山》等,诗歌《致屈原》《凡•高先生,别来无恙》《乡》等,随笔《我的父亲》《我和我的老家——别样的战争》等。在多个机构和企业,定期开展“仓央嘉措他是谁”“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等文学分享会。
精彩内容
章 “水性杨花” 流言蜚语1 在我看来,阿玉婶和村里别的女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既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特异功能。让我觉得她与众不同的是,她喜欢穿白色的卡其布衬衫,配上蓝白色的凉鞋,看起来的确干净又靓丽,总能从一群灰头土脸的女人中脱颖而出。 每当穿得干干净净从我家门前的田埂走过时,她总会扭过头来,跟母亲打招呼:“玉梅嫂,你好命啊,孩子个个听话懂事,连老小都知道帮你干活了。再看看我家那两个,就知道乱跑瞎玩。” “别光说孩子,也说说你自己,这都多少天没回来了?你再不回来,小雪和阿光都快不认你这个妈了。光知道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怎么就不知道疼孩子呢?天底下有几个妈不知道疼孩子的!那镇上就那么好玩?有什么宝贝捡吗?我也去捡一个!”母亲从来不喜欢家长里短,可是每次见到阿玉婶,她总是忍不住数落几声。阿玉婶听完母亲的唠叨,从来不辩解,好像她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不敢辩解,也无心辩解。她只是低着头默默地听着,一句话也不接,好像母亲的话,她压根儿没有听见,又好像她听得太明白了,根本无言以对。听完了,她深吸一口气,似笑非笑地朝前走去。她越走越快,背影越变越小,后成了一个白点,消失在远处翠绿的山林间。每当那时,我就觉得这个女人身上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清高,清高里又夹杂着几分无奈的隐忍。我没觉得阿玉婶神秘,姐姐们可不能苟同。一说起阿玉婶,她们总是把声音压得很低,鬼鬼祟祟地,生怕别人听见她们深奥的对话。每当我凑近了想偷听点什么,她们就会立刻终止话题,转头干活去。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佯装睡觉,才终于偷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阿玉婶其实是长着六个奶头的“狐狸精”。 我虽然不知道“狐狸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物种,可是关于“狐狸精”的能耐却早已耳熟能详,尤其是在女人们吵架的时候,“狐狸精”这三个字更是从不缺席,贯穿始终。好像不用这三个字,就无法彰显吵架者的傲娇,也无法体现吵架的深刻性。让我困惑和震惊的是: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长了六个奶头…… 有了初次的胜利之后,我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床上,盖上被子,闭上眼睛,等着听姐姐们讲精彩绝伦的睡前故事,阿玉婶是“狐狸精”的事实也似乎越来越清晰了。姐姐们断言,因为阿玉婶长了六个奶头,所以特别招男人喜欢。男人只要一靠近她就会被她迷住,走不动路,然后像中邪了一样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送给她;只要和她在一起,男人就像失忆了一样,忘了老婆孩子,忘了自己的家,也不到地里干活,每天就像个傻子似的围着她转;如果哪个男人的老婆叫他回家,她就会施法术让男人狠狠地打自己的老婆,甚至把自己的老婆给杀了。据说,那个配村干部就是这么被她迷住的。 配村干部名叫阿标,是个体面的知识分子,还是个十足的美男子,高大、白净,有良好的修养,有深刻的见地。关于阿标是怎么变成阿玉婶的相好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被姐姐们认可的是:有一天,他走到阿玉婶家楼下,不经意间抬头,看到阿玉婶穿着白衬衫站在二楼的窗台边,对着他媚笑,朝他招手,他就跟丢了魂一样,像一朵白云飘到了阿玉婶的房间里。 可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阿标并没有像姐姐们说的那样每天围着阿玉婶转,倒是阿玉婶动不动就跑到镇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都不回村。事实上,和阿玉婶好上之后,阿标就很少出现在我们村了,据说是因为他担心影响不好,主动辞去了配村干部的职务。 阿玉婶的不定期消失,加上她的老公显树常年在福建石场打工,她的两个孩子就跟没有爸妈的野孩子一样,没人管,没人疼,没人爱,常常连饭都吃不上。母亲心疼他们,经常叫他们到家里来吃饭,还大言不惭地说,只是多洗两副碗筷而已。 每次看到小雪和阿光灰头土脸、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就困惑:既然是“狐狸精”,为什么不能施些法术,把孩子们弄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难道狐狸精的法术只在男人们身上才管用吗?更让我困惑的是,既然她是“狐狸精”,那她的孩子们也应该是异类,也懂法术,为什么他们总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难道说狐狸精的伎俩要在成年之后才能发挥出来?2 从我听说阿玉婶和阿标好上的那一刻开始算起,不知道第几个年头的某一天,阿玉婶突然哭着跑回来,满村地找她的孩子们。找到我家的时候,她的眼睛肿得跟桃子似的,白衬衫被眼泪浸湿,变得透明。我趁机睁大眼睛,盯着她的胸脯细细地看,发现她和其他女人一样,也只有两个奶头。那时候,我感到莫名的失望,甚至有些愤怒,好像自己被姐姐们无情地欺骗了。 母亲看她这个样子,知道是出大事了,因为阿玉婶可不是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女人,大多数时候她都是没心没肺乐呵呵的。本以为母亲会关切地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想到母亲只是语重心长地说:“把孩子们领回去吧,好好照顾孩子们比什么都强,你老了得靠他们。”听了母亲的话,阿玉婶不哭了,她领着小雪和小光,三人步调不一地走出了我家的大门。看着他们依偎前行的背影,我突然泪如泉涌。次,我意识到:阿玉婶和她的孩子们一样,都是可怜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听见隔壁的阿英嫂对母亲说,阿标的老婆死了。又说阿标的老婆真是命苦,长得又瘦又小,体弱多病,阿标对这个老婆一直不怎么满意,才让阿玉婶钻了空子。阿玉婶跟阿标好上以后,他的老婆病得越来越重,终不治身亡了。 可在姐姐们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阿标老婆真的是病死的,那阿玉婶为什么要哭?应该高兴才对啊!阿标老婆肯定是被阿玉婶用法术弄死的,只是不小心被阿标发现了,阿标就把她赶了出来,毕竟男人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女人!” 对于她们的猜测,我总是将信将疑。就好比她们说阿玉婶有六个奶头,可我看到的明明是两个,可她们又说那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看不到那些不好的东西。不管阿标的老婆是怎么死的,只要阿玉婶从此能回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好事,这样,她的孩子们就不用动不动就来我家“蹭饭”了。虽然母亲说只是多洗两副碗筷,可毕竟我家也不富裕,他们一来,就意味着,一个鸡蛋要多切两份。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阿玉婶又开始频繁地消失,而且每次消失的时间更长了。幸好,她的孩子们早已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习惯了常常饿肚子,习惯了衣衫褴褛,习惯了别人时而怜悯时而厌恶的目光。没有了大人的约束,他们像野兔一样,在青山溪流间自由地流浪:摘野果,采蘑菇,抓泥鳅,挖蚯蚓……某些时候,我甚至有些羡慕他们,可以脱离管束,自由自在。 何止是她的孩子们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整个村庄都早已习惯了没有阿玉婶的日子。对于某些人来说,阿玉婶的缺席,甚至是一种释然,以至于她只要一出现在村里,人们就开始各种猜测。比如,一定是阿标太花心,在外面有了新欢,把她给气回来了;又如,她一定是受了某种刺激,良心发现了,才想起回来看看她的孩子们。总之,关于阿玉婶,除了流言,就是飞语,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没有人关心了。3 虽然阿玉婶很少回村里,可是关于阿玉婶的消息,尤其是那些听起来精彩绝伦的,甚至有些荒诞离奇的消息,总是会莫名其妙地传回村里。比如,阿标给她买了件时下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