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背影 朱自清 9787533953508 浙江文艺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背影 朱自清 9787533953508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7.34 2.6折 2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3508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25352074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背影》是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的*本散文集,*初的版本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本书*辑收入的即1928年版《背影》的篇目,“集外经典”则收入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如《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其中一篇为《绿》)……这些篇目广为流传,历来都被作为白话美文典范收入各类语文教材(在国家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七年级上收入《春》,八年级上收入《背影》)。朱自清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作者简介

朱自清(1989—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八岁考入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目录

背影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集外经典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扬州的夏日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冬天


南京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巴黎


 


阅读测评


阅读拓展



内容摘要
《背影》是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的*本散文集,*初的版本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本书*辑收入的即1928年版《背影》的篇目,“集外经典”则收入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如《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其中一篇为《绿》)……这些篇目广为流传,历来都被作为白话美文典范收入各类语文教材(在国家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七年级上收入《春》,八年级上收入《背影》)。朱自清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主编推荐

朱自清(1989—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八岁考入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精彩内容

背  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①。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
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①,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 10月在北京。
(原载 1925年 11月 22日《文学周报》第 200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