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34.7 5.0折 ¥ 69.9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著,作家榜经典名著 出品,刘文飞 译,大星文化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292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9元
货号25324757
上书时间2024-10-19
作家榜推荐词
七个托尔斯泰
上帝创造世界至少用了七天,世上至少得有七个托尔斯泰。
个是高尔基的托尔斯泰。按高尔基的说法,不认识托尔斯泰的人, 不可能认识俄罗斯。托尔斯泰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几乎是一个共识。即便在今天,他依然代表着人类的良心。
第二个是瑞典文学院的托尔斯泰。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全世界的作家都认为应当颁给托尔斯泰,但瑞典文学院却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将这一万众瞩目的大奖颁给了法国诗人普吕多姆。
这一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著名作家斯特林堡和拉格洛芙及其他43位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共同签名,向遥远的俄国文学巨匠表达了他们的崇敬,更对瑞典文学院表达了他们强烈的不满。但瑞典文学院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托尔斯泰和易卜生、斯特林堡一样,都是危险的“无政府主义者”。
第三个是俄国皇帝尼古拉眼中的托尔斯泰。三任俄国皇帝尼古拉都在皇帝的宝座上先后收到过托尔斯泰的信,无一例外都是关于暴政的谴责。然而,在皇帝的眼中,这个家伙毫无疑问是个幼稚的白痴。皇帝甚至准备将他扔进监狱,只是监狱长认为俄罗斯的监狱太小,装不下这位巨人。
第四个是东正教眼中的托尔斯泰。他们宣布托尔斯泰为“异教徒、叛教者”,将他开除教籍。一些公共图书馆把他的著作下架、媒体不准报道民众的示威、教堂布道前先要诅咒托尔斯泰成了必要的节目,还威胁说:要暗杀托尔斯泰。公告第二天,他在莫斯科行走,有人喊道:“瞧,那就是魔鬼!”当然,这一事件让人们生起了对托尔斯泰更高的崇敬。
第五个是妻子索菲娅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三十四岁结婚,索菲娅才十七岁。出于诚实,新郎将厚厚一本性爱日记交给了新婚的妻子。在这本日记里,他记录了一大堆与自己有染的女人,她们中有妓女,有仆人,有乡下少女,有风流贵妇……这个沙皇御医的女儿如同五雷轰顶,从此对托尔斯泰形影不离,她为丈夫付出了一切,可是,换来的却是长时间的分居。终,丈夫在八十二岁这一年因为不堪忍受监视而离家出走,索菲娅痛心疾首,说:“我本该对上帝做一些有益的事,但命运把我和天才的、极其复杂的托尔斯泰紧紧联系到一起。”
第六个是媒体眼中的托尔斯泰。随着一部部杰作问世,托尔斯泰名声愈来愈大。《新时报》的苏沃林疯狂赞美:“在俄国有两个沙皇,尼古拉二世与托尔斯泰。哪一个更强大?尼古拉二世对托尔斯泰毫无办法,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但是托尔斯泰正在动摇他的王位。”
第七个是聂赫留多夫的托尔斯泰。聂赫留多夫是《复活》中的男主人公,人格上接近托尔斯泰。在这部不朽的杰作中,他为自己的生活深深忏悔。可以说托尔斯泰在这部伟大的《复活》里,交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一本良心之书,同时也是一本忏悔录。当人们问起他对《忏悔录》作者卢梭的意见,托尔斯泰回答:“我把卢梭的肖像悬在颈下,如同圣像一般。”他从宗教信仰中看见了自己肮脏的灵魂,并以真诚的忏悔将它淘洗干净,终于,人们都知道了,一枚海螺将一粒沙子幻化成了闪亮的珍珠。
六个托尔斯泰留在尘世了,而写出了《复活》的第七个托尔斯泰,回到了灿烂的星河之中。
有一个关于神秘的绿色小棒的传说也许会替我们理解他谜一样的一生:五岁那年,托尔斯泰的哥哥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说有一个办法能使世界上不再有贫穷、残疾、屈辱、仇恨,并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生活。这个办法被哥哥刻写在一根小绿棒上,埋入了波利亚纳庄园后面那一片森林里。
从那天起,托尔斯泰就对神秘的绿色小棒神往不已,他竭力寻找,几乎用尽了一生。很多年后,他离开人世,留下遗嘱,让人们把他安葬在波利亚纳庄园后面那片树林里。
但我坚信他已洞悉了那个绿色小棒上的秘密,因为他说过: “一个人只要能够忘我和热爱他人,就是一个幸福完美的人。”
毕竟,每个人都是一颗千面钻石,我们要做的是扫除蒙在钻石各面的灰尘,终使这颗钻石闪耀出璀璨动人的七彩光辉。
2018 年7 月25 日
于上海云间
心灵救赎之书,托尔斯泰心血之作
富家子弟聂赫留多夫,去乡下亲戚家度假,结识并诱奸了亲戚家的养女玛丝洛娃,随后离开。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家门,这个纯洁的姑娘沦为妓女,并卷入了杀人案。审判玛丝洛娃的陪审团中,恰恰就有聂赫留多夫,他陷入深刻的愧疚之中,为了赎罪,他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并希望与她结婚,弥补自己的过错……
关于背叛与救赎,再没有比《复活》更震撼灵魂的故事了!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俄罗斯文学泰斗,其作品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瑰宝。
生于俄国贵族世家,父母亲都是有名望的大贵族。10岁前父母双亡,而家道丰厚,由姑妈抚养成人。16岁进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反沙皇专制,一年后转法律系。19岁退学回家,在自己的领土上尝试改革,收效甚微。23岁时自愿参军,因战功升为中尉。
两度游历欧洲,回国后在自己的庄园办学校,作调解人,当陪审员,维护农民的利益。34岁时和索菲娅结婚,总共生育13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
35岁至41岁,历时六年完成《战争与和平》,被誉为“天才的史诗巨作”。45岁至49岁,写成《安娜·卡列尼娜》,此后举家迁往莫斯科,调查贫民,探访监狱,研习哲学、宗教、道德、伦理,因对自己富裕生活的正确性产生怀疑,经常自己动手收拾房间、生炉子、打井水、劈柴。
61岁至71岁,耗费10年心血,完成巨著《复活》。
1910年10月28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决定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中途受凉,死于阿斯塔波沃车站,依照他的遗嘱,遗体葬在故乡庄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时至今日,他被全世界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部 001
第二部 243
第三部 447
译后记 553
心灵救赎之书,托尔斯泰心血之作
富家子弟聂赫留多夫,去乡下亲戚家度假,结识并诱奸了亲戚家的养女玛丝洛娃,随后离开。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家门,这个纯洁的姑娘沦为妓女,并卷入了杀人案。审判玛丝洛娃的陪审团中,恰恰就有聂赫留多夫,他陷入深刻的愧疚之中,为了赎罪,他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并希望与她结婚,弥补自己的过错……
关于背叛与救赎,再没有比《复活》更震撼灵魂的故事了!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俄罗斯文学泰斗,其作品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瑰宝。
生于俄国贵族世家,父母亲都是有名望的大贵族。10岁前父母双亡,而家道丰厚,由姑妈抚养成人。16岁进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反沙皇专制,一年后转法律系。19岁退学回家,在自己的领土上尝试改革,收效甚微。23岁时自愿参军,因战功升为中尉。
两度游历欧洲,回国后在自己的庄园办学校,作调解人,当陪审员,维护农民的利益。34岁时和索菲娅结婚,总共生育13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
35岁至41岁,历时六年完成《战争与和平》,被誉为“天才的史诗巨作”。45岁至49岁,写成《安娜·卡列尼娜》,此后举家迁往莫斯科,调查贫民,探访监狱,研习哲学、宗教、道德、伦理,因对自己富裕生活的正确性产生怀疑,经常自己动手收拾房间、生炉子、打井水、劈柴。
61岁至71岁,耗费10年心血,完成巨著《复活》。
1910年10月28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决定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中途受凉,死于阿斯塔波沃车站,依照他的遗嘱,遗体葬在故乡庄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时至今日,他被全世界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一
即便在城里,春天也毕竟是春天,尽管几十万人挤在一个不大的地方,竭力糟践他们居住的土地,尽管他们把石头嵌进泥土,让土地寸草不生,尽管他们清除刚刚发芽的小草,尽管他们燃烧煤炭和石油,尽管他们砍伐树木,驱赶各种鸟兽。太阳暖洋洋地照耀,小草缓过神来,伸出嫩芽,在没有被斩草除根的所有地方显示绿意,不仅在林荫道的草坪上生长,而且也在铺路的石块缝隙间露脸。白桦、杨树和稠李纷纷展开多汁的芳香新叶,椴树吐出饱满的叶芽;乌鸦、麻雀和鸽子不负春意,已开始欢乐地筑巢,被太阳晒暖的苍蝇在墙边嗡嗡作响。植物和鸟儿,昆虫和孩子们,全都兴高采烈。可是人们,成年的大人们,却没有停止欺骗,他们依然在折磨自己并相互折磨。这些人认为,神圣而又重要的,并非这春天的早晨,并非这造福万物的世界之美,这能够造就和平、和谐和爱意的美;神圣而又重要的只是他们杜撰出的那一套人统治人的方式。
比如,省立监狱办公室的人就认为,神圣和重要的并非所有动物和人全都享有的春天的感动和欢乐,他们认为神圣和重要的是昨晚接到的一纸带有编号、印章和标题的公文。公文写明,今日,亦即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之前,须将两女一男三位在押案犯押去受审。两名女犯中的一位系要犯,须单独押解。于是,遵照这道命令,在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跟在他身后也走进走廊的是一位面带倦容、满头鬈曲白发的女人,她身穿袖口饰有金绦的制服,腰间系一根蓝边束带。这位是女看守。
“您是要提玛丝洛娃吗?”她问道,并与这位值班的看守长一同走向走廊里的一间囚室。
看守长叮里哐啷地开了锁,打开囚室的门,囚室里冒出一股比走廊里的气味更为难闻的恶臭,看守喊道:“玛丝洛娃,提审!”然后他又掩上房门,等犯人出来。
即便在监狱的院子里也有一阵清新爽人的空气,是风把它从田野带到城里来的。可走廊里却尽是带有伤寒病菌的空气,充满粪便、焦油和腐物的气味,能让每一个刚刚走进来的人陷入沮丧和忧郁。从院子走过来的女看守就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尽管她早已闻惯恶劣的空气。她踏入走廊,立时感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囚室里传来一阵忙乱声,有女人的话音和赤脚走路的响声。
“快点,干吗磨磨蹭蹭的,玛丝洛娃,我说你呢!”看守长冲着囚室的门喊道。
两分钟过后,一位身材不高、胸部十分丰满的年轻女人脚步轻盈地走出门来,她麻利地转过身,站到看守身边,她身着白衣白裙,外罩灰色囚服。这女人的脚上穿一双麻布袜,套一双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白头巾,几缕黑色的鬈发从白头巾里露了出来,这显然有意为之。女人的脸很白,长期被关押的人都会有这样一张脸,白得就像地窖里的土豆长出的嫩芽。她那双胖乎乎的小手和从囚服宽大衣领处露出来的丰满的白色脖颈,也是这个颜色。在这张脸上,尤其是在惨白脸色的衬托下,一双乌黑的眼睛显得十分突出,这双眼睛亮闪闪的,有些浮肿,但炯炯有神,其中一只眼睛略微有点斜视。她站得很直,挺着丰满的胸部。来到走廊,她微微昂头,径直看了一下看守长的眼睛,摆出一副唯命是从的姿态。看守长正打算锁上囚室,一位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却从门里探出一张苍白严厉、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想对玛丝洛娃说几句话,看守长却冲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门,那脑袋缩了回去。囚室里响起一阵女人的哄笑。玛丝洛娃同样笑了笑,然后转身面对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老太婆隔着门凑近小窗,嗓音嘶哑地说道:
“要紧的是别多说话,说了就别改口,这就得了。”
“有个结果就成,不会更糟了。”玛丝洛娃说道,摇了摇头。
“结果当然是一个,不会是两个。”看守长摆出长官的架势说道,显然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很俏皮,“跟我走!”
老太婆的眼睛消失在小窗后面,玛丝洛娃来到走廊中间,迈着小碎步跟在看守长身后。他俩沿着石阶下行,经过比女监区更臭更闹的男犯囚室,每间囚室的男犯都透过气窗盯着这两个人看,他俩来到办公室,这里已站着两名持枪的押解兵。坐在那儿的文书把一份沾染了烟味的文件递给其中一名士兵,指了指女犯,说道:
“交给你了。”
这士兵是下诺夫哥罗德的农民,有一张带有麻点的红脸膛,他把文件塞进军大衣的翻袖,笑嘻嘻地看着女犯人,同时冲自己的同伴挤了挤眼,他的同伴是一个颧骨高耸的楚瓦什人。两名士兵押着女犯走下台阶,向出口走去。
出口处的大门上有扇小门,两名士兵押着女犯迈过小门的门槛进入院子,再出围墙,走进了一条条石头街道纵横其间的市区。
车夫、店员、厨娘、工人和官员纷纷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这名女犯。有人摇着头,心里想道:“这就是干坏事的下场,不像我们举止正派。”孩子们恐惧地看着这个女强盗,见她被两名士兵押着,如今什么坏事也干不成了,他们这才安下心来。一位农夫卖了自己的煤炭,正在茶馆里喝茶,看到女犯后便走上前来,画个十字,给了她一个戈比。女犯脸一红,低下头,说了句什么话。
女犯觉察到众人投向自己的目光,她并不转头,用难以察觉的眼神斜视那些看她的人,人们对她的关注让她感到开心。让她感到开心的还有这春天的空气,与监狱里相比,这空气是纯净的,可走在石子路面上她却感到脚有些疼,因为她好久不走远路,又穿着不合脚的囚犯棉鞋,于是她盯着脚下,尽量放轻脚步。他们经过一家面粉铺,店铺前有几只无忧无虑的鸽子,它们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女犯的脚差点踢到一只灰毛鸽子,这鸽子扑棱一声飞起来,拍打着翅膀,从女犯耳边飞过,煽起一阵风。女犯笑了笑,然后想到自己的处境,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是我所写的全部作品中极好的东西。
—— 托尔斯泰评《复活》
托尔斯泰历史性地在时间的河流中看到人类的命运。
——乔治·斯坦纳(美国著名评论家)
我在《复活》中比在他别的任何作品中更清楚地看到托尔斯泰的清明的目光,淡灰色的,深沉的,“深入人的灵魂的目光”,它在每颗灵魂中都看到神的存在。
——罗曼·罗兰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斯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迟子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看托尔斯泰的东西,特别感到激动,我觉得他站得那么高,可却像你人生的伙伴,在困难时他可以帮助你,他总是要告诉你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你很难达到,可有了它在,事情就不同了。
——王安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