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欲望的治疗 玛莎·努斯鲍姆 9787301294727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欲望的治疗 玛莎·努斯鲍姆 978730129472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欲望的治疗 玛莎·努斯鲍姆 9787301294727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3.39 4.4折 98 全新

库存2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玛莎·努斯鲍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4727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5290489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欲望的治疗:希腊化时期的伦理理论与实践》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借助于出色的文本分析与理性论证,本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入门导读,也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玛莎·努斯鲍姆,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与哲学讲席教授。在哲学专业领域,她的研究得到同行的认可,斩获哲学界的诸多荣誉,2014年应邀在牛津大学做约翰·洛克讲座,2015年获得稻盛伦理学奖,2016年获京都赏。在公共舆论领域,她的影响力也有目共睹,2010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100位全球**思想家”。同时她还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力,著作等身,已出版专著24部,发表论文509篇。

目录
2009年版导论
致谢
缩略表
哲学家和学派
导论
第一章  治疗论证
第二章  医学论辩:亚里士多德论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论情感和伦理健康
第四章  伊壁鸠鲁的手术:论证和空洞的欲望
第五章  超越痴迷和厌恶:卢克莱修论爱欲的治疗
第六章  凡间的不朽:卢克莱修论死亡和自然之声
第七章  “用言语,不用武器”:卢克莱修论愤怒和侵犯
第八章  怀疑论的泻药:困扰与无信念的生活
第九章  斯多亚学派的滋补品:哲学与灵魂的自我管理
第十章  斯多亚主义者论激情
第十一章  塞涅卡论公共生活中的愤怒
第十二章  灵魂中的巨蛇:解读塞涅卡的《美狄亚》
第十三章  欲望的治疗
参考文献
出处索引
总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欲望的治疗:希腊化时期的伦理理论与实践》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借助于出色的文本分析与理性论证,本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入门导读,也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主编推荐
玛莎·努斯鲍姆,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与哲学讲席教授。在哲学专业领域,她的研究得到同行的认可,斩获哲学界的诸多荣誉,2014年应邀在牛津大学做约翰·洛克讲座,2015年获得稻盛伦理学奖,2016年获京都赏。在公共舆论领域,她的影响力也有目共睹,2010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100位全球**思想家”。同时她还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力,著作等身,已出版专著24部,发表论文509篇。

精彩内容
译后记1992年4月,都柏林三一学院,当时任教于布朗大学的玛莎·努斯鲍姆受邀前来进行学术报告,主题是关于情感的本性。讲座当天,她收到母亲病危的消息,由于无法立刻安排回国的行程,她照常做了报告。在讲座结束后几十个小时之内,在宾馆房间里,在归途中,甚至在飞回美国的航班上,她不停地写作另一篇关于塞涅卡论“愤怒”的讲座文稿——直到航班降落在费城机场,她接到母亲刚刚去世的消息。这篇浸透了个人情感体验的哲学文稿,后来几经修改,构成了《欲望的治疗》一书的部分内容。 24年之后,面对《纽约客》记者的采访,69岁的努斯鲍姆对于当时的情景依然无法释怀——她无法忘记当时是如何一面将自己投入高强度的哲学工作,一面又对自己如此冷静甚至高效的工作状态感到不安甚至内疚。在后来写作并修改《欲望的治疗》的过程中,甚至在作为哲学研究者的整个职业生涯里,她都不停地问自己:哲学思考究竟能够给人带来什么?如果哲学(或者说理性能力)真的像我们一直以来所相信的那样,能够根除人性中危险的激情,能够令人们面对最深刻的悲伤和最重大的厄运而始终保持平静,那么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当我们决定以哲学来治疗激情的时候,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种付出又总是值得的吗?……努斯鲍姆从未摆脱这些问题的“纠缠”,相反,她根本不曾寻求摆脱,而是不断地对此进行思考、写作、再反思、再写作……四年之后,她出版了《欲望的治疗》,书中涉及的思想家不止塞涅卡,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起点,对希腊化时期的几个主要思想流派如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主义以及怀疑论的文本和观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她所讨论的主题也不仅限于愤怒、仁慈以及情感的本性,而是深入探究了哲学论证与治疗激情之间——或者说人性中理性部分与非理性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此追问“究竟在什么意义上理性能够真正地、在实践层面上为人们承诺自由与幸福?”在她看来,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之所以格外重要且迷人,就是因为这些思想家直接面对“激情是否真的很危险”以及“应该如何根除激情”这样的问题,并给出了各自的思考和答案。而在《欲望的治疗》初版完成之后的15年间,努斯鲍姆不断地在各个层面和领域探索这些问题,为此写作并发表了大约24篇论文和8部论著(包括专著、译著、文集和主编的论文集)。 不仅如此,自2009年《欲望的治疗》修订再版、直到她在2016年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期间,她继续在不同场合、结合不同论题反复追问上述问题——甚至在接受采访之前,她刚刚出版的新著《愤怒与原谅》仍在系统地探讨塞涅卡对于这两种人类心理状态所提出的经典阐述。 事实上,无论是情感或激情,还是愤怒或仁慈,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哲学论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努斯鲍姆思考的主题。哲学家主要是靠理性来进行思索,而努斯鲍姆始终通过理性思考来关注人性中那些非理性的部分以及人类生活中那些无法用理性来把握和控制的东西。在她的第一部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论动物的运动〉》中,努斯鲍姆就通过严谨的文本分析和高度技术性的论证辨析来讨论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理解欲望在人类行动的动机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运行模式的。而自她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开始,努斯鲍姆则以一种更加自由也极为个性化的写作方式,结合哲学、文学以及个人体验来尝试着给予那些非理性的、偶然的因素以应有的关注,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既承认其偶然的、不可控的、威胁性和破坏性的一面,同时也充分肯定它们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多元、丰富和优美的另一面。在她看来,这两个方面共同交织出人性以及人类的生活境况。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尽管在以理性主导并以分析见长的英美学术传统下,指出并强调这一点已经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她更想追究的是,这两个方面是如何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人性和人类处境,当我们每一个个体发现自己正在面对这两个方面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立场和理由来推动自己做出判断并支持该判断,以便让自己在面对艰难处境时也仍然能够保持内在的完整甚至高贵,并且在多年后也不会为当初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而感到不安乃至后悔?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其哲学上的重要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体的独特性。事实上,对于努斯鲍姆而言,哲学一直都是与实际生活无法分割的东西,是她个人的体验和思考的独特场所。在《欲望的治疗》这本书中,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格外明显。因此,该书不仅在努斯鲍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哲学反思层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公共性的学术研究层面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英语世界希腊化哲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而言,《欲望的治疗》无疑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正如努斯鲍姆自己在本书2009年新版导言中所说,如何对“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思想”这个研究对象提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并给予其应有的地位,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文本佚失情况严重,人们很难准确而公正地重构各个学派的重要论证,而且也是因为希腊化哲学本身就有其复杂性和丰富性,其倾向和旨趣与古代主流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传统有所不同,与后来一般而言的西方哲学传统也有差别。 因此,充分地理解各个学派的思想要点并恰当地予以阐释和评价就成为一项格外艰难的任务。至少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学界对于希腊化哲学的研究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即使在今天,在英美希腊化哲学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降蓬勃发展了数十年之后,人们——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一般读者——对于希腊化思想仍然存在着颇多误解。 鉴于上述考虑,《欲望的治疗》无论是在首次出版的20世纪90年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努斯鲍姆自己在2009版导言中所说,这本书的一个核心关注,就在于强调希腊化思想中的一些特点,以此来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希腊化哲学的一些误解。在她看来,尤为关键的是要强调,希腊化哲学实际上极为看重哲学论证和理性能力本身,并对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和承诺,而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由于推崇非哲学的、反对论证的个人化论述方式而低估哲学论证本身。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下,努斯鲍姆着重指出,希腊化哲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表明了具体的社会条件是如何塑造了人们的情感、欲望和思想。 正是在论证这一点的过程中,努斯鲍姆引导读者和研究者注意到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例如哲学论证的治疗因素),澄清了一部分误解,同时也贡献了极为出色的文本分析。 即使在今天,《欲望的治疗》的上述贡献依然为读者和专业研究者所重视,无论是对人们了解一般而言的希腊化哲学来说,还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主题(例如情感)进行深入研究来说,这本书都是绝佳的入门导读和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努斯鲍姆在本书中所做出的上述贡献,与她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及其所坚持的方法论有关。首先,她在阐释哲学思想的时候非常重视将哲学论证本身与相关的历史语境及文学传统结合起来,强调将哲学文本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其次,她擅长将普遍的哲学命题与具体的个人处境和体验放在一起,考察其中可能蕴含的张力甚至冲突,由此剥离出对于哲学研究和个人生活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她在书中提到,希腊化哲学接受并发展了一个重要认识,“哲学,若想有效地把握情感,就得进入冷静的论辩无法触及的个性深处”。而在某种意义上,努斯鲍姆自己其实也在做同样的工作。第三,她充分重视非理性部分在哲学思考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尽力用一种更为开阔、同时也更加细腻敏锐的视角去审视欲望、激情和情感对于人类而言的复杂性。上述特点构成了她的个人视角与风格,而她对于这些特征的自我意识与坚持则推动着她不断发掘出古代哲学传统内部容易为人忽略的重要问题,并运用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见解来审视人类生活的现状。 作为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在公共事务领域最为活跃的哲学家之一,努斯鲍姆对于西方知识界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代哲学研究、甚至一般而言的哲学研究的范畴。近年来,她通过教学、写作和公共演讲等方式,不断地为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以及文化评论等领域的前沿问题贡献自己的思考。她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也已经远远超出了理论哲学本身,而是更多地涉及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但是,就像她在《欲望的治疗》中选择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起点来讨论希腊化哲学中的治疗性特征以及哲学—医学类比一样,每当她着手反思并探讨人类生活中最困难的或者最现实的问题(抑或二者)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都会选择自己最为亲近的古代哲学和思想——尤其是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以及塞涅卡——作为理论资源,从中获取某种角度或者动力来阐释、分析并呈现当前问题的核心症结。正是从她的这种写作和思考中,古代哲学研究也不断获得新的动力,并由此产生新一轮的争论和反思,由此推动人们重读文本并生出对于“老问题”的新认识。就此而言,《欲望的治疗》与其“姊妹篇”《善的脆弱性》一样,对于每一个对哲学本身(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感兴趣、并且不肯停止追究哲学对于人类生活有何种意义的读者来说,都是最有趣的向导、最好的论辩对手和最迷人的伙伴。 本书由徐向东和陈玮共同翻译完成,其中陈玮翻译了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其余部分由徐向东译出。我们共同完成了整部译稿的审校与修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师友热情而无私的帮助:特别感谢何博超,他帮助我们翻译了几乎所有的拉丁文引文。感谢刘哲和曾怡翻译了法文引文。感谢葛天勤协助我们校对了整部译稿并且澄清了很多缩写和专名方面的翻译错误。感谢程炜、詹文杰帮助校对了部分译稿并给出了极为细致有益的修改意见。尤其要感谢刘津瑜老师、徐晓旭老师和花威兄,他们帮助我们查找资料、核对文本并解答了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还要感谢本书作者,当我们为了某个概念的理解而争执不下的时候,努斯鲍姆教授非常耐心且极其清晰地通过邮件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欲望的治疗》的翻译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由于我们在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存在颇多不足甚至匮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师友的慷慨帮助,本书的翻译就不可能完成。而最令我们感动的是,每次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从来都是放下手头已经十分繁重的工作和课业,第一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查找资料和翻译引文——有很多翻译和校对的工作都是他们放弃休息、甚至熬夜帮我们完成的,有的师友甚至在出差途中、在火车和汽车上也不忘用手机帮助我们确定缩写并推敲译法……如果说,哲学理解与表达在根本上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任务,从而有时候难免会令人心生疑惑、自卑甚至绝望的话,那么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这些支持和帮助令我们认识到,使哲学以及人类的好生活最终成为可能的,不是一个人的理性能力,而是一个互相支持、彼此信赖的、温暖的学术共同体。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这本书的编辑王晨玉女士,是她以卓越的专业水准、包容和高度的责任心守护了这本书。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方书春前辈及其翻译的卢克莱修《物性论》,以及罗晓颖、吴小锋编译的《菜园哲人伊壁鸠鲁》,感谢他们卓越的工作成果为我们在翻译相关章节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尽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和守护,但是由于译者的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虽几度校订修改,仍有不尽之处,烦请读者诸君不吝来信指出错误(译者邮箱ctt117@zju.edu.cn),我们会在再版时加以修改。在此先行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