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日尝时光 苏宇铃 978756991617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日尝时光 苏宇铃 978756991617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6.19 3.6折 45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宇铃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6171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5178557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好好吃饭,就有力量

说起来惭愧,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茶来张口饭来伸手的人。但这不能怪我,在我这个年纪的台湾女孩,生长在那时的社会里,自然而然的从小到大,就没有被期许成为一个料理达人。吃完饭,得赶快去念书,印象中在我成长的过程里,我总是口都还没有张,妈妈早就把饭菜做好摆在面前,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用说想要学习这饭菜的做法。从来,我就和厨艺达人沾不上边。一个厨房容不下两个女人,所以在离家前,厨房是妈妈的天下,计算机和书本则成为我的王国。

二〇〇七年,我离开台北前往北京工作,那是我次离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吃”居然成为的问题。不知道去哪儿吃,不知道什么能吃,想试试当地好吃的,却又得承担口味太油或太咸的风险。工作太辛苦,日子太寂寞,约朋友一起吃饭,吐吐异乡工作的苦水或交换从台湾悄悄带来的各种食材,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寄托。我开始意识到,“吃饭”这件在台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对我来说竟占有如此重要的角色。即便如此,当时的我,仍是名饕客,不是名爱做菜的人。

二〇〇八年的夏天,我的人生改变了。那年夏天,《海角七号》在南台湾垦丁吹起了浪漫的纯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热潮把北京烧得沸沸扬扬。那是个全世界都很热闹欢愉的夏天,而我却意外地跌入人生的谷底。“嘿!我很低潮啊!”当我每天都在这样对着世界大喊的同时,当我以为全世界都成了黑暗时,我却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依然在运转着。人们还是得赶着去上班,电影院还继续热闹,而餐厅前,还是大排长龙。原来,一个人的低潮,并不会为这个世界带来太大的改变,日子终究还是得过下去。这么如此简单的道理,对我却是个重大的发现。失落和低潮并不会改变什么,肚子饿了,还是得吃饭。于是每一天,每一天,想好好吃顿饭,居然成为生活里的重心。

再多情感上的悲伤,再多人生上的挫折,先好好吃顿饭再说吧。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在某天翻出了一直放在书架上却没有打开来的食谱,拿起了菜刀和锅铲,买菜,切菜,煮饭,盛盘;一刀和一刀,一道和一道,找回了失去的生活节奏,也找回了自己内在的安定。在那些日子里,只是单纯地想把在外头吃不到、又十分想念的味道复制出来,不断反复试验怎样才能更好吃,不断问朋友们还想吃些什么特别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身边多了一堆一堆可爱的朋友,逼得我挑战一道一道的新菜品,不知不觉,“去安妮家吃饭”居然成为一件令大家振奋的事。

转眼间,这样的日子过了六年。我的餐桌上则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一天到晚失恋的,一天到晚有新恋情的,对工作犹豫不决的,有婆媳问题的,努力追求梦想没时间吃饭的,搞笑过日子的,陷在痛苦婚姻里的,总是出国带特别食材给我的,当然还有纯粹只是爱吃的……这样一堆可爱可恨的好朋友来到我家按电铃,我为他们做菜,他们对我吐露心事。听起来这过程好像心理治疗,而我却在他们身上获得更多更宝贵的学习。他们每个人都在面对不同的挫折,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勇敢地生活着,没有谁比谁不幸,也没有谁比谁幸运。一起好好吃顿饭,吃完抹抹嘴巴,继续回到各自的生活,微笑地过明天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餐桌上,我们吃着一道一道我学会的新菜品,聊着五花八门的问题,让我渐渐了解到,人生其实很公平,重点是你怎么去体会,并且珍惜这样的公平。

也因为这样,我更是认为,无论如何都该偶尔为自己好好做一顿饭,花点时间,花点力气在自己身上。做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有一个想为自己和朋友下厨的心情,用心掌握一些技巧,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比结果来得更有趣。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厨师,只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在这本书里我想记录下在我餐桌上发生的那些可爱的故事—爱情,死党,回忆,亲情,工作,年龄……我相信它们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每天会发生在身边的平凡故事。平凡,却动人。就像这本书里的料理一样,它们并不是什么我独自研发的厉害菜品,只是我能为朋友做出的简单菜肴,它们本身也许并不完美,却包含了我深厚的情感。重点不是食谱本身,而是吃饭做菜背后,那些平凡却深刻的日常生活。

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忙,即使没有心情,即使厨房没有足够的空间,都得好好地替自己做一顿饭,然后邀请几个好朋友,一起度过餐桌上宝贵的时光。是餐桌上的人们和餐桌上的故事,让食物本身更好吃。对我来说,日子里好好努力生活的力量,就是这么来的。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你也能体会这样的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力量。

导语摘要
我的餐桌上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在面对不同的挫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勇敢地生活着,没有谁比谁不幸,也没有谁比谁幸运。做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有一个想为自己和朋友下厨的心情。是餐桌上的人们和餐桌上的故事,让食物本身更好吃。——作者苏宇铃

时光不会错过你的每一次成长,味道将承载你内心本真的记忆。《日尝时光:下班陪你进厨房》是写给上班族的美食生活随笔,作者苏宇铃以其在世界各地工作时所经历的美食体验为主线,讲述了事业与理想、家庭、爱情的冲突与和解。

全书透出一股平凡的幸福感,给读者一种温暖、积极的力量。作者用一个个真实温馨的故事,勾勒出美食给予人的特别体验。例如一个牛肉堡,既能引出童年的奢望,又能引出成年后勇往直前的气魄,同样的美食,却在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留下不同的启示。作者将人生哲学蕴藏在文字之后,用温暖的笔调,书写平凡却真实的味道,让时间无法留住的,通通留在味道中,让玄妙的味道肆意发散,让内心深处的那些事、那些人,如光流转,如影随形。

商品简介

 

我的餐桌上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在面对不同的挫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勇敢地生活着,没有谁比谁不幸,也没有谁比谁幸运。做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有一个想为自己和朋友下厨的心情。是餐桌上的人们和餐桌上的故事,让食物本身更好吃。——作者 苏宇铃

 

时光不会错过你的每一次成长,味道将承载你内心本真的记忆。《日尝时光:下班陪你进厨房》是写给上班族的美食生活随笔,作者苏宇铃以其在世界各地工作时所经历的美食体验为主线,讲述了事业与理想、家庭、爱情的冲突与和解。

 全书透出一股平凡的幸福感,给读者一种温暖、积极的力量。作者用一个个真实温馨的故事,勾勒出美食给予人的特别体验。例如一个牛肉堡,既能引出童年的奢望,又能引出成年后勇往直前的气魄,同样的美食,却在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留下不同的启示。作者将人生哲学蕴藏在文字之后,用温暖的笔调,书写平凡却真实的味道,让时间无法留住的,通通留在味道中,让玄妙的味道肆意发散,让内心深处的那些事、那些人,如光流转,如影随形。

作者简介

苏宇铃(Annie Su)现为中国奥美集团经营合伙人。


台北是她的家,广告是她的热爱。从台北搬到北京,再从北京搬到上海,在疯狂高压的广告人生活里,她飞遍世界各个城市,尝遍各种美食,却只想好好记录她和好友的餐桌上,发生的每一则故事。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Eating mindfully(许舜英)


推荐序
味蕾的奢侈(朱浩)


推荐序
不只是牛肝菌野菇炖饭(龚大中)


推荐序
酸菜砂锅与大红袍(邓立)


自序
好好吃饭,就有力量(苏宇铃)


 


1就算徒劳无功又怎样?


2今天不谈梦想


3奔跑吧!我们的第二人生


4别担心,我们来搞定


5一起吃早餐好吗?


6今天吃泡面


7 Lost in
Translation


8上海,海之上


9那就来炖一锅红酒牛肉吧


10北京,北京


11味噌汤的战争


12停下来,喝一碗汤


13老板,来一盘幸福


14回忆里的味道


15 Somewhere Only
We Know


后记

内容摘要
我的餐桌上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在面对不同的挫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勇敢地生活着,没有谁比谁不幸,也没有谁比谁幸运。做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有一个想为自己和朋友下厨的心情。是餐桌上的人们和餐桌上的故事,让食物本身更好吃。——作者
苏宇铃


时光不会错过你的每一次成长,味道将承载你内心本真的记忆。《日尝时光:下班陪你进厨房》是写给上班族的美食生活随笔,作者苏宇铃以其在世界各地工作时所经历的美食体验为主线,讲述了事业与理想、家庭、爱情的冲突与和解。


全书透出一股平凡的幸福感,给读者一种温暖、积极的力量。作者用一个个真实温馨的故事,勾勒出美食给予人的特别体验。例如一个牛肉堡,既能引出童年的奢望,又能引出成年后勇往直前的气魄,同样的美食,却在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留下不同的启示。作者将人生哲学蕴藏在文字之后,用温暖的笔调,书写平凡却真实的味道,让时间无法留住的,通通留在味道中,让玄妙的味道肆意发散,让内心深处的那些事、那些人,如光流转,如影随形。

主编推荐

苏宇铃(Annie Su)现为中国奥美集团经营合伙人。

台北是她的家,广告是她的热爱。从台北搬到北京,再从北京搬到上海,在疯狂高压的广告人生活里,她飞遍世界各个城市,尝遍各种美食,却只想好好记录她和好友的餐桌上,发生的每一则故事。

精彩内容

上海,海之上

要写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我还是有点心虚的。

上海和北京是两个外表和个性截然不同的城市。前者是个穿着紧身小洋装,脚蹬高跟鞋,身材窈窕,皮肤白皙,说着吴侬软语的女子;后者却是个穿着大褂儿,满口卷舌京片子,见人非得拿二锅头干杯的北京爷们儿,怎么看都不搭。刚搬到上海的前半年,我这个骨子里多少还留点北京傲气的“伪北方人”,与这个姿态摇曳细皮嫩肉的南方女子相遇,心底倒是有几分排斥的。为什么马路这么小?为什么明明是双向道转了个弯又成了单向道?为什么男人讲话总是含在嘴里嘟囔着,什么都听不清楚?为什么菜的口味这么甜?为什么在这里的餐厅点菜有时还得用洋文?为什么棉被永远都是潮湿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每天从出门上班到回家的路上,不断地质疑各种问题。离开了北京高阔的天、宽大的马路与熟悉的一切,上海生活的改变把我一下子拉到一个混乱不安的现实。

由于工作性质上的调动,我的上海生活从安顿好的个月开始,就是一连串疯狂的出差旅行。我曾创下了一年十二个月连续每个月都出国的纪录,静安寺到浦东机场的那段路,成为我个熟悉的上海路径,飞机上的餐点甚至成为我常吃的“上海餐”。有时候周末在上海家中醒来,还会突然有一种感恩的心,今天居然可以待在上海好好过周末,实在是太难得了!移居上海近两年,我真正待在上海的时间,算起来也许不超过一年。所以要谈上海,确实觉得自己亏欠它许多许多。然而换一种角度想,上海本来就是一个流动性的城市,有着两千多万的外来人口。这个城市有太多太多像我这样,以上海为定点不断迁移的城市旅人。所以,也许从我这个花心而不轻易给一个城市承诺的外地人来看上海,才是真正的上海吧。

常有人问我,在上海,印象深刻的景色是什么?我非常努力地回想,说起来很讽刺,在上海的前半年,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外滩的璀璨繁华,不是法租界撒落满地的梧桐叶,也不是那晒着内衣裤充满生活味的弄堂。我印象深的景色,居然是飞机从三千米高空降落浦东机场时,从上往下俯视的上海。穿过了大气层,穿过了云端首先会看到一片海,以及零零星星在港口边上的船只,接着看到了那个浮在海之上的,上海。我常常看着看着,会不断地问自己,这里是我的家吗?我究竟在这里做什么?

人就是这样,有了选择权反而害怕。害怕做错决定,害怕未知,害怕改变。其实是因为怕自己爱上了新欢,对旧爱就无法交代。说到底,害怕自己变成一个滥情的人。

怀着这么一种抗拒的心情挨到第三个月,我在上海迎来了个悲惨的冬天。为什么会用“悲惨”来形容,因为它真的十分的悲惨。四季分明在北京十分明显,我很自豪培养了将近五年的北方体质,硬底子到哪里生活都必定完胜。没想到北京的干燥和统一供暖造就了一种假象:那就是我觉得在干燥的大雪里奔跑并不冷。在室内穿着短袖过冬根本是长江以北人民奢侈的享受。北方干燥的气候让体感温度比实际的气温高了许多。居家室内、餐馆里、出租车内的暖气,更让人容易产生“冬天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的幻觉。总而言之,自以为挨过了四季分明的北京气候的我,现实中根本就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

我这朵娇弱的花,来到这个靠着海的城市,根本是不堪一击。海风吹着潮湿而冷冽的空气,那种刺进骨子里的冷,是穿再厚的羽绒服都抵挡不了的。我每天缩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房间里默默发抖,无语问苍天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搬来一个没有暖气的城市?怎么想,都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平均气温三度或四度(也许体感温度是零下好几度)的那几个月,我每天回到家的活动范围,就是电热毯大小的地方和暖炉照到的四十五度半径内,后更是把水、食物以及生活用品摆在电热毯所及的范围内,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它们。上海的冬天,着实狠狠地打了我一记耳光。我想念着北京的温暖和熟悉的一切,万般后悔自己选择了这个改变。

送走了悲惨的冬天,迎来了上海个春天。我依然每个月都会从浦东机场的高空眺望这座海之上的城市,依然不确定,这里会不会成为我第二个家。梧桐树开始长出了新芽,从机场回家的车上,我愣愣地望着那一棵一棵挤在狭小街道两旁的梧桐。相较于北京杨树高大挺拔的骄傲姿态,上海的梧桐有着平易近人的俏皮感。有一天,我惊觉地发现梧桐树的树干实在太美了,不规则的深绿色和浅绿色交织的图案,简直就是植物界里的时尚代表,它们一直都穿着绚丽的迷彩服,自信又平易近人的展示它们的美貌。好吧!我们试着和平共处吧。我对着梧桐树如是说。

要努力去了解一个城市,直接的方式就是——吃。上海人的春天吃什么?当然就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腌笃鲜”。“腌”指的是腌肉、腌火腿或咸肉。上海人在入冬时就开始腌制猪肉,因为天气冷,肉不易变质。经过了几个月的寒冬,春天正好就是腌肉好吃的季节。“笃”是一个象声词,在上海话里“笃”的意思就是小火“焖”“煮”汤头而发出“笃笃笃”的声音。“鲜”当然指的就是新鲜的季节性食材,春天好的就是鲜嫩的春笋,新鲜的猪蹄髈。所以“腌笃鲜”怎么听,都是一道很有画面感的菜。尚存一丝寒意的早春弄堂里,梧桐树发着小芽,晒着内衣裤如旗海飘飘的矮楼内,一个穿着旗袍、上了发卷的上海妈妈,悉心地站在发出“笃笃笃”声音的砂锅旁,仔细地为一家人煮汤。

既然是上海的名菜,腌笃鲜的制作也必定如上海人一般,十分的讲究。邵宛澍先生在《下厨记》里对于腌笃鲜的制作和选料有着详细的描述。大意是先要挑选一只新鲜的猪蹄髈,再来挑选咸肉。挑选咸肉的秘诀在于看其肉质是否紧实,只有肉质紧实皮白肉红的才是当季的好咸肉。后当然就是鲜嫩的春笋。有了这三大法宝,接下来讲究的就是“笃”的过程。将鲜蹄髈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蹄髈以大火煮沸后,再加料酒,转以小火,秘诀是汤沸而不滚为好。接下来的过程我就不多描述了,然而我愈是读着,愈是对上海人在细节上的讲究感到敬佩不已。

我并不是烹调界的专家,职业习惯,我总是把所有描述的事物形成一幅幅画面。腌笃鲜是一道很有视觉以及听觉享受的菜。寒冬过后的早春让冬眠已久的心情为之一振,穿着稍薄一点的大衣在仍有寒意的清晨里,踩着小雨微湿的街道,在市场仔细挑选食材,然后仔细入料,再在锅边搓手听着炉上“笃笃笃”的声音。怎么想,都是上海生活的绝佳画面。后在煮好的腌笃鲜中放入百叶结,吸取了汤汁的百叶结配着白饭正好。乳白色的汤汁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不管是治疗季节交替所致的过敏,还是补身子或养颜美容,都有极大的功效。不愧是上海人,这么一道基本的菜品也会想到要“顾了里子也顾了面子”。

这一锅热乎乎腌笃鲜的鲜美汤头,在心底多少安定了我对这陌生城市的不确定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因此开始有一点喜欢上海了。在这样冷冽潮湿的天气里,这么细致的一锅汤,这个被北京人笑称“小资本主义”的城市,的确也能十分的治愈。它让我卸下了对上海的心理防线,开始用不同的眼光一点一点地看这个城市的美好。

没有宽敞街道的上海,蜿蜒的小巷弄如同城市的寻宝地图。转角飘出的咖啡香,让人误以为置身意大利;梧桐树下的户外小酒馆前落叶满地,让人感觉一不小心又踏进了法国的领土;然而老洋房里细细的木窗棂,却又提醒人们这里是中国上海。没有高阔的天空,就享受穿透在梧桐树叶后洒落满地的阳光。从公司旁的安福路开始散步,沿途经过的德式烘焙坊,总是烘烤出香喷喷面包;还有全上海好吃的薄饼比萨店,天气好的话,坐在户外看着满街悠闲的老外也是一种享受;再来经过好友的陶艺工作室,没事进去探个班,顺便淘一些可爱的小杯;转角的超市里卖着各式西餐的香料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食材。转进武康路前,路边花贩卖的一束五元、香气迎人的小茉莉,倒也能满室馨香。再往前一点,还能在李鸿章后代故居的香樟花园里,窥见清末民初那个繁华的租界。途中还有数不清的、有意思的设计小店,以及性价比极高的传统市场。这是个非常适合散步的城市。

没有了北京爷们儿的京片子,群居在上海的各地人们倒也是一番风景。这里除了有心思细密、身材曼妙的上海女孩,无时无刻不在帮女孩儿提包的上海男人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这里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城市,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上海追逐他们的中国梦。充满热情与梦想的西班牙毛线艺术家、举家迁移定居在莫干山经营旅馆的法国人、幻想有朝一日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意大利人,还有作家、画家、导演、摄影师、股票投资人、洋酒进出口交易者以及数不清的餐馆经营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开明态度,以及移居他乡的乐观和韧性。

那片在冬天吹来让我痛恨的刺骨寒风的海,如今成为我心系流连的地方。黄浦江边的徐汇滨江公园是我爱的跑步地点。下班后的夜跑,沿着江边追着月光,偶尔被江边缓缓移动的货船给震慑,思考着船究竟载着什么?去到哪里?如此想着会一不小心慢了脚步。我特别喜欢在下雨的夜晚走在外滩,雾蒙蒙的雨在鹅黄色的灯光下飘飞。从华尔道夫大酒店外往北一路沿着中山东路走,在这条由船夫和苦工一步一步踏出来的步道上,并存着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如今这里已成为旧时代的缩影。浑厚悠远的钟声每隔一刻钟便会敲响,让我心头为之一震。那钟声敲响的是中国近一百年的繁华更迭,是现代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纸醉金迷,是奢华,是百花齐放,也是迷失、梦想,更是建设,是和平饭店里的老爵士乐团,这一切似乎都夹杂在华尔道夫酒店一只上百元的生蚝以及二百元一杯的香槟里。走在外滩街道的我,在这样的时代和这样中国梦里,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我究竟这在洪流里追逐着什么?

到现在还是有人问我这个已经回答了一百零五次的问题:你喜欢北京还是上海?你觉得北京好还是上海好?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会胡诌出一个答案,而想要草草结束这个话题。因为这问题本身就很奇怪,何况如果真正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一个小时都说不完。北京和上海,是两个完全不同却又充满自己魅力的城市。这个问题就好像你问别人,喜欢吃饭还是吃面?喜欢春天还是秋天?

我还是喜欢从三千米高空向下俯瞰这座海之上的城市。但现在,我有了不同的感受。这是一片充满活力与流动性的海。有繁华喧嚣,也有幽静恬美。这里或许会成为我下一个家,又或许,哪天我会花心地爱上另一个城市。但是,人生既然选择了改变,就要相信这样的决定,然后敞开心接纳这个改变所带来的好或不好的体验。它们也许会在你的人生中成为一段意想不到的惊喜时光。

媒体评论
或许我可以从真正用心吃一粒葡萄干开始。或许就像本书的作者Annie一样,用心地想要与人分享她的做菜心得及生命经验,无关深奥的美食艺术,而只是她品尝生命的滋味。——奥美时尚中国区首席创意长 许舜英

读Annie的这本书,我竟读出她与食物处处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在他们之间,任由日常琐事平凡流过。日常都是修行;酒肉穿肠,本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舌尝五味是造化,从食物里悟得平常心,却是味蕾的奢侈吧。——资深广告人/摄影家 朱浩

时至今日,黄昏时分走过巷弄的我,还是会因为空气中飘来的饭菜香而想起妈妈。在感官上,味觉和嗅觉是深深连接着记忆的,属于做的人和吃的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我迷恋着那些可以被舌尖尝到的心意。这就是Annie教我的,在她用文字精心调味端上桌的这本书里,我想我们将学到更多。——台湾奥美广告执行创意总监 龚大中

天下珍馐美馔无穷尽,能让人念念不忘的,一定和某种生活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味蕾和嗅觉*容易调动埋藏的记忆片段,宇铃温暖美好的文字就这样勾出我的一段回忆,猝不及防。——资深媒体人/前《嘉人marie claire》品牌首席内容官 邓立

工作太辛苦,日子太寂寞,一个人的低潮,并不会为这个世界带来太大的改变。再多情感上的悲伤,再多人生上的挫折,先好好吃顿饭再说吧。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忙,即使没有心情,即使厨房没有足够的空间,都得好好地替自己做一顿饭。——作者 苏宇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