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9787539983240 江苏文艺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27.48 7.6折 36 全新

库存44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阳明 著;读客文化 出品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3240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3722017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王阳明简明年谱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的书”之一。



商品简介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的书”之一。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有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其学术思想更是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对后世影响巨大。



目录
前言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王阳明简明年谱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的书”之一。



主编推荐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有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其学术思想更是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对后世影响巨大。



精彩内容
【一】 [1]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 [2] 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3] ,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4] ,‘敬敷五教’ [5] ,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 [6] ,‘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 [7] ,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注释】

[1] 自此条起至四条为徐爱所录。前后分别为徐爱所作的序和跋。

[2] 邓艾民先生认为,此处“亲”当作“新”,译文从此说。

[3] 上述引文皆出自《大学》。

[4] 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契,商朝始祖,帝喾之子,帝尧之弟,曾助大禹治水有功,

被舜封为司徒,掌教化之职。

[5] “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敷:布、施义。

[6] “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为动词,是彰明、发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

词,即光明、高大的意思,形容德性。“明明德”即发扬高尚的德性。

[7]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

邦。”“俊”通“峻”,高大的意思。

【译文】

徐爱问:“‘在亲民’,朱熹认为应当写作‘新民’,后面一章有‘作新民’的文字似乎可以作为依据。先生认为应当按照旧本写作‘亲民’,有什么根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字,是自新之民的意思,与‘在新民’的‘新’字含义不同,这怎么能作为依据呢!‘作’字与‘亲’字相对应,但却不是‘新’的意思。下面‘治国平天下’等处,对于‘新’字均未阐发。例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的话,都是‘亲’的意思。‘亲民’就如同是《孟子》所谓‘亲亲仁民’,‘亲之’就是爱他的意思。百姓不仁爱,舜就让契任司徒之职,恭敬地施行五种伦理规范,让百姓互相亲爱。《尧典》中说的‘克明俊德’即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像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到‘亲民’,便是兼有了养育教化百姓的意思,说‘新民’就有偏颇了。”

 

【二】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 [1] ,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2] 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 [3] 者得之。”

【注释】

[1] “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意为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志向坚定,而朱熹在

《大学章句》中用“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来解释这句话。

[2] 《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

也。’”孟子则反对告子“仁内义外”之说,认为仁义的根本在于心中。

[3] 语出朱熹《大学章句》章注。“天理”即大自然根本的规律,犹言“天道”。

【译文】

徐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认为这句话讲的是‘万事万物都有确定的道理’,似乎与先生您的说法相悖。”

先生说:“如果在万事万物上追求至善,就是把义视作外在的东西了。至善只是心的本然面貌,只要通过‘明明德’的功夫达到‘精深专一’的境界便是至善了。不过,至善也从未脱离具体的事物。朱熹《大学章句》中说‘穷尽天理而使得心中无一丝一毫人欲私心’的说法就颇为在理。”

 

【三】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1] 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注释】

[1]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即冬天温被,夏

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此处“清”当作

“凊”(qìng),后文误作“温清”“夏清”处皆保留,不另注。

【译文】

徐爱问:“如果至善只向心中去求,恐怕天底下那么多事物的道理没法穷尽吧?”

先生说:“心即是理。天底下何来心外的事物、心外的道理呢?”

徐爱说:“譬如说侍奉父亲的孝、辅佐君主的忠、与朋友交往的信、治理百姓的仁,这些具体的事里有许多道理,恐怕不能不去仔细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