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政策性金融论 王学人 著 9787504975904 中国金融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政策性金融论 王学人 著 9787504975904 中国金融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8.08 5.5折 33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学人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75904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23601992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政策性金融论》在详细回顾考察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重点围绕政策性金融制度形成的原因、运行的机理、演变的逻辑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改革等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政策性金融论》还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的管理、运行制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1导论 

1.1选题意义 

1.2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国内研究述评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内容与结构 

1.4.1主要内容 

1.4.2结构安排




2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征与构成要素 

2.1经济发展与政策性金融的产生 

2.1.1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的介入 

2.1.2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的兴起 

2.1.3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金融的出现 

2.2政策性金融的定义及特征 

2.2.1 定义 

2.2.2主要特征 

2.3政策性金融的构成要素 

2.3.1政策性金融的组织形式 

2.3.2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2.3.3政策性金融的主要业务 

2.3.4政策性金融的法制基础 

2.4政策性金融的经济功能 

2.4.1 一般职能 

2.4.2特有职能




3政策性金融形成中的制度均衡 

3.1 问题的提出 

3 2政策性金融的制度需求 

3 2.1 金融市场缺陷 

3.2.2市场与社会目标的分歧 

3.2.3需求主体 

3.2.4环境 

3.3政策性金融的制度供给 

3.3.1 组建国有金融机构 

3.3.2 与商业性非国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3.3.3运用公共财政手段 

3.3 4设立国有专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3.3.5设立非国有专业化政策性金融机构 

3.4政策性金融的制度选择 

3.4.1 制度选择主体 

3.4.2环境与初始条件 

3.4.3不同制度安排预期的成本收益比较 

3.4 4影响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边界动态调整的主要因素 

3.5结论:制度均衡的形成




4政策性金融的运行失序与治理 

4.1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中的主体行为的互动 

4.1.1政策性金融体系中的行为主体 

4.1.2政策性金融体系中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4.2政策性金融运行中的主体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干扰 

4.2.1 政府部门行为及其产生的干扰 

4.2.2政策性金融机构行为及其干扰 

4.2.3政策性金融服务需求者行为及其干扰 

4.3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中的失序 

4.4政策性金融运行失序问题的治理 

4.4.1 法治型政府 

4 4.2治理机制 

4.4.3机构建设 

…… 

5政策性金融的变迁 

6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7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对策建议 

8中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政策性金融论》在详细回顾考察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重点围绕政策性金融制度形成的原因、运行的机理、演变的逻辑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改革等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政策性金融论》还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的管理、运行制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精彩内容

  世界银行(1989:34)认为,金融市场缺陷的根源在于金融契约的特殊性。金融契约涉及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和清偿能力风险。信用风险是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价格风险是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化(例如利率或汇率的变化)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清偿能力风险是金融资产除非付出极高的贴现,否则无法迅速卖出而产生的风险。此外,还有这样的风险,即一个人或抄数人的借款人违约,危及整个金融体系,这称为体系的风险。为了弥补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贷款人可能提高他们对贷款收取的利率。但这就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即债信较好的借款人作不借款的选择而只剩下一砦债信较差的客户)和道德危机问题(即客户为偿付成本更高的借款而可能承担风险更大的项目)的出现。此外,为减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贷款人可能趋向于索取附属担保物并且在债信好的借款人中分配信贷,这样就极易排除掉那些没有附属担保物的借款人以及欠缺信用历史的新借款人,造成金融市场的部分残缺。 
  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在Mises(1935)、Hayek(1948)等看来,市场体系首先而且主要是一种信息体系。撇开了市场价格,根本无法对一个复杂的现代经济的所有不同部分进行协调。在市场体系下,一旦某一工业部门出现短缺,或者消费者改变其偏好,或者新技术使得现存制造方法显得陈旧,所有这些都会迅速反映在变动的价格上,相应地,所有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即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世界银行(1999)曾经讨论了两类信息失灵问题及其后果,这对于我们理解政府直接干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世界银行认为,种信息失灵既来自验证质量的难度,也来自收集关于质量的信息的必要性。验证质量是指获取商品和服务属性方面的知识,如一种产品的使用期限或一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第二类信息失灵来自确保履约的难度和发现一种能够监督交易的机制的必要性。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工业国更为严重,而穷人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重。事实上,这些达成交易所必需的信息失灵问题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造成的后果比在商品领域更为严重,因为商品至少可以在购买前进行检验,然而服务质量的验证却比较困难,因为服务是在购买以后才出现的。事实上,金融领域中放贷款者如不了解借款人的可信度,就会而临同样的问题。此外,关于质量的信息也具有很强的公共品属性,即收集或取得所花赞的代价昂贵,但是,一旦由任何一个贷方获得,则此信息将被其他贷方免费地观察到,或众人分享时只需付出很低的代价。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