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30.31 4.4折 ¥ 69 全新
库存468件
作者(美)罗威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3183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23393554
上书时间2024-10-19
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继《救世》之后的又一力作。是长时段、小地域和大历史的有机结合,
为读者理解中国农民起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细而深刻的个案。
按照长时段理论,本书研究的时段从14史记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跨度长达七个世纪;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是的这本书能够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的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时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画卷。
导论
章暴力的社会生态
人口
战利品
中心与边缘
城镇和乡村
常规的暴力
逃跑新娘的案例
抗争
国家暴力
第二章明王
蒙古统治下的麻城
红巾军
宗教、阶级和民族
逃难
第三章繁荣时代
农业商品化
宗族的发展
邹来学对儿子的忠告
功名与做官
第四章异端
麻城走上中心舞台
梅国桢和1570年税收改革
耿定向与黄安县的设立
周氏兄弟与龙湖
李贽来到麻城
李贽与麻城的宗族争斗
李贽与明王朝衰落
第五章在虎口之中
奴役
梅之焕与麻城的东林党运动
奴仆叛乱
梅之焕归乡
筑城防御
蕲黄四十八寨联盟
第六章灭绝
汤志和乡村自保会
改朝换代
联盟的复兴
效忠与地方主义
改朝换代与个人解放
第七章东山叛乱
麻城家族捱过征服年代
三藩之乱中的麻城
刘君孚会见于成龙
保甲、民团和山寨
东山的多事之秋
阶级战争
作为记忆与历史的东山叛乱
第八章天国
学术复兴
“盛世”中的麻城
余雅祥、胡林翼与鄂军
肃清
焦土
全面军事化
叛乱中的叛乱
重建与纪念
第九章现代性的间奏
麻城作为边缘地带
改良
政权更替
谘议局里的谋杀
夏斗寅的崛起
混乱
第十章鼎沸
经济崩溃
激进的一代
政治夺权
全面军事化
激进分子夺权
麻城惨案
第十一章幼稚
夏斗寅返回家乡
性别之战
对激进一代的再教育
黄麻起义
第十二章灭绝回归
地方自治的间奏
清乡
麻城的“新生活”
游击战争与鄂豫皖苏区的兴起
围剿
清算
被遗弃的麻城
结论
缩略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继《救世》之后的又一力作。是长时段、小地域和大历史的有机结合,
为读者理解中国农民起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细而深刻的个案。
按照长时段理论,本书研究的时段从14史记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跨度长达七个世纪;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是的这本书能够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的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时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画卷。
逃跑的新娘
在麻城这样由宗族统治的地方社会,家族群体间的冲突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例如,晚明时期该县占据文武官职的望族之一梅氏,与自己的邻居发生了长期冲突,其中著名的是身兼哲学家和官员的耿氏家族。 【35】在习惯使用暴力的居民中,敌对家族群体的暴力资源很难说有什么不同。例如在1628年,比邻而居的胡氏家族和田氏家族卷入一连串谋杀官司,终引起了明朝廷的注意。
但麻城著名的家族冲突是在涂氏和杨氏之间,从1720年代到1730年代延续了十多年,并成为当地民间传说的素材。 不仅如此,由于18世纪的诗人袁枚将其作为一篇“纪实小说”进行改写 ,这一事件强化了麻城地方宗族在全国读者中广为接受的粗野形象,正如福克纳在《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对密西西比乡民的嘲讽性描述影响了后来的城市文人读者。
袁枚的说法如下:麻城一位殷实农夫涂如松,娶邻家杨氏为妻。两人不和,杨氏逃回娘家。 经劝说调停,杨氏回到涂家,但涂经常殴打她,当涂母生病时,杨氏趁机逃走。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两家间的指控和反指控随之而来。新娘的弟弟杨五荣声称涂杀死了她。他向当地无赖赵当儿问及此事,赵诡称“固闻之”,于是杨把赵拽到衙门作证人,但知县汤应求发现给涂定谋杀罪的证据不充分。赵父前来首告其子故无赖妄言,他的证词被否决,这个案子因此悬而未决。
汤知县的进一步调查表明,杨氏此前曾被送到王祖儿家当童养媳,但未来的丈夫在完婚前就死去了,她被家里重新许配。知县还发现新娘家族的族长,生员杨同范,策划了“虎狼似的”的婚姻欺诈行为,所以开始请礼部褫夺杨的功名。他不相信杨氏已死,派胥吏四处寻访缉捕她。
事实上,年轻的杨氏从涂家逃走后又回了自己家。她母亲担心她的安全,在瞒着所有人将她藏了一个月后,决定告诉官方。但被她派去见官的儿子杨五荣很不明智,他没有去见官,而是直接找了族长杨同范。同范嗅到了从中获利的机会,说道:【36】“我生员也,藏之,谁敢篡取者?”所以同范和五荣一道,把活生生的杨氏藏在院子里一处隐秘的复壁中。正是在这时,他们对涂如松提出了谋杀指控。
年底前,一位姓黄的邻居把他夭折的孩子埋到河滩边一个很浅的墓地里。随后发洪水,孩子的尸体暴露出来,被狗刨出并吞吃了一部分。地保请汤知县前去调查,但汤因暴风雨而被迫折回。这是杨同范的又一个机会:他和杨五荣一起,谋划伪认这是杨氏的尸体。他贿赂当地仵作李荣,让他证明这尸体是一个年轻女性的,但被李一口回绝。两天后,当汤知县终于来到现场时,尸体已经完全腐烂,无法辨认。汤只好将尸体着衣入殓。
这时候,仍未得逞的杨同范发动数十名族人,带着武器袭击涂家,暴力纷争接踵而至。械斗的消息传到了驻在武昌的湖广总督迈柱那里,他命邻县广济知县高仁杰重新调查整个案件。高本人私下觊觎麻城知县的职位,想利用这个机会败坏汤知县的声誉。他召来一批腐败的衙役去寻找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和杨同范共谋指认为杨氏的尸体,并向迈柱报告说汤知县接受涂的贿赂而掩盖其谋杀罪行。迈柱信以为真,将的汤知县革职,让两面三刀的高知县取而代之。果不其然,高被证明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冷酷无情地向被诬告谋杀的涂如松敲诈勒索,逼得他和家人想要自杀。为了让正直的仵作噤声,又秘密杀害了李荣。
随后涂和杨分别进行了一系列努力,试图证明那具尸体是或者不是杨氏的(袁枚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兴致描述了这些努力)。高宣布那具尸体就是被谋杀的杨氏的,将案情报告呈送给他的上司黄州知府蒋嘉年,但知府不肯相信。蒋让一名来自邻县的仵作掘出尸体重新检验,确定这无论如何是一具男性的尸体。但高仍不罢休,他声称尸体被调包了,并将报告直接呈送总督迈柱,迈柱又赞许地转呈给皇帝。
麻城人民当然都很清楚案件中的冤情,【37】但找不到杨氏其人作为证据,他们无法证明这一点。某天清晨,机会终于来了,邻家的一名老妪在杨家院子里发现了洒落的血迹。(这是仵作李荣的血,他在那里被殴打致死。)邻居恭敬地向杨同范问及此事,他不屑一顾地说:“与你何干,老妪!”满怀狐疑的邻居趁同范离开时在院子里打探,听到了从墙里传来的呻吟声。这当然就是杨氏。被囚禁的新娘回应了老妪的问题,述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杨同范突然回来了,愤怒地向老妪扑过去,但她设法逃走了。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儿子,让他向知县报告这个消息。
这时麻城的新知县是来自浙江海宁的孝廉陈鼎。 陈上任后早已听说了这个案子,并立刻怀疑其中有诈,但只有得到了邻居现在所提供的这种证据,他才能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以法。陈将进展报告给湖北巡抚吴应棻,吴又将其报告给湖广总督,仍旧是迈柱。暴怒的迈柱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下令立刻将杨氏带到他面前来。陈知县担心如果公开行事,可能导致杨氏真的被杀或被迫自杀,解决案子的钥匙就又消失了。于是他声称杨在开办妓院,以此为名亲自带人突袭杨家大院,拆毁复壁,抓获了杨氏。随后他带着杨氏和各方人等在县衙升堂,麻城的“数万”良民相伴而行,他们被邀请来见证审案过程。当着众人的面,陈知县让涂如松与杨氏相见,当众确认杨氏是他的妻子,并为自己给她带来的不幸而沉痛道歉。我们被告知,聚集的人群雨泣良久。杨同范和杨五荣一言不发,叩头认罪。
1735年夏末,吴巡抚向皇帝报告了案件的后处理办法。但还有后一项举动很值得一提。在吴提交报告和收到皇帝签署的结案意见之间,总督迈柱再次考虑到整个事件让自己有多尴尬。于是他捏造了另一份对自己更有利的报告,声称陈知县说杨开妓院的指控确有其事。根据迈柱修改后的描述,在复壁里找到的年轻女性事实上并非杨氏,而是杨同范所雇的娼妓。【38】总督强迫已经精疲力竭的杨氏串供,并说服杨同范伪认开妓院,以免于死刑。随后迈柱上报了他自己的结案报告。
这样,皇帝(也许是刚登基的25岁的乾隆,他于1735年10月继承皇位)收到了两份相互冲突的报告,他派户部尚书史贻直前往武汉,与迈柱总督和吴巡抚当面对质,查明真相。终知县陈鼎(以及吴巡抚)的描述被认定为事实。被废黜的麻城知县汤应求得到赦免并官复原职。杨同范和杨五荣被定罪处决。袁枚论曰:公正并不总是立刻出现,但只要有耐心和坚持,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
袁枚讲述的迷人故事,强调了欺诈、民间诉讼、野心家的官场阴谋以及帝国的公正。这个故事在麻城当地传说中的版本稍有不同,它意味深长地更关注冲突中的武力元素。根据这个版本,从大院复壁中救出杨氏的袭击行动不是由坚定的陈知县及其忠实随从发动的,而是一群效力于涂氏的当地恶棍所为。当“死者”重新出现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判案结果时,涂的反应是动员更庞大的“数百人”之力将整个杨家大院夷为平地。他们仍不满足,又在建筑所在之处掘地三尺,至今那里仍是一块沼泽洼地:杨基塘。在当地百姓看来,官方通过断案来解决这类无休止的冲突是不明智的,相反,应该使用武力。在麻城,武压倒了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