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17.43 4.5折 ¥ 39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瑞士)萨尔斯曼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70551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2848240
上书时间2024-10-19
译 者 序
如果说有一件事给我带来了迄今为止的挑战,那就是翻译《生命的真相》这本书了。
想当初,这本书我读了一部分,很聪明地意识到这是本旷世的经典好书,但同时又很傻地认为自己凭着对第四道的热忱和一些粗浅的修习经验可以把它很好地翻译出来,并把第四道的精髓介绍给大陆的读者。于是,在华夏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开始了翻译工作。但是随着翻译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亲手给自己的背上放了一个大大的十字架,想摘都没办法摘下来了。
且不用说这书近20万字的长度,也不用提书中模糊晦涩的法式英语,这些都不构成让人崩溃的决定性要素。本书让人崩溃的是文字所代表的那些让人难以企及的修行体验。这本书是第四道体系第二代传人萨尔斯曼夫人积71年的第四道修为写成的。不是一般的深刻,不是一般的难懂。它不是一本理论书籍,而是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而进行的教导。每一次校对,随着自己的成长,对一些要点都会有新的领悟和翻译方式。但如此搞下去,这本书恐怕这辈子也翻译不出来了。后只能先罢手,安慰自己也许十年后可以再重新翻译,搞个修订版。
于是,在崩溃中挣扎着继续前行。挑战自己的毅力极限。
书中的文字表面看很简单,没什么高深的术语,都是很生活的词汇。但是,就是因为简单,每个词包含的意思才广泛,作何解释都有可能。而毕竟我不是把第四道体系修习了71年的萨尔斯曼夫人,我无法站在她的高度去理解这些话,只能以自己十几年粗浅的第四道修习体验试着去理解、去诠释。
萨尔斯曼夫人说的每一句话,我必须得吃进去,咀嚼半天,在内在先找到共鸣或者说相关的体验(哪怕是我个人化的主观体验,也比没体验光用头脑来翻译强)才敢说自己可能理解那些话了。然后,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才敢把这些体验找到些对应的中国话再表述出来。此时翻译的精确性已经跟语法和句子结构没有关系了,重要的是不同语言背后链接的体验是否相同。
即使是这样,对于读者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体验(哪怕是其他体系的),还是难以真正看懂书中的文字。即使有人号称看懂了,但其实每个人依照自己的体验附加在每个词上的意义又都是不同的。或者说每个人自身的经验造就了他对这本书的主观理解。而这种主观理解,可能离萨尔斯曼夫人想要表达的真相,已经差之十万八千里了。道可道,非常道!语言是一种不得不用的不精准的沟通工具,尤其是在与修行有关的教学上。
如果你够诚实、够真实,可能你读完书中这些文字会有种莫名奇妙的感觉。你会诧异地发现这世界上居然有人描述的一些内在状态对你来说是如此陌生,甚至今生都还未曾体验过。也有可能你会经验到混乱。因为萨尔斯曼夫人一会儿对你的头脑说话,一会儿对你的心说话,一会儿又对你的身体说话,有时又在同时对它们三个说话,而有时又在对你内在除了这三个部分以外的那个部分说话。幸好,在我翻译的过程中有一些英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第四道老师可以为我答疑解惑。
翻译这本书是我今年投入生命资源多的一件事,也是我此生值得和无怨无悔的一件事。我不想唱高调,说什么这是为了大众的觉醒,为了宇宙的进化,那些都不是我能够做主的。重要的是在这翻译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提升自己,不得不拔高自己的能量状态,以便能够真正领悟书中的内容。为了翻译,我不得不精进,不得不玩命地去领悟。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收获呢?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试图经由阅读这本书而掌握一个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强行去理解去附会书中所描述的体验,你也会得非所愿。在此,将我的阅读方法介绍给大家:将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当作一篇静心的引导词,敞开自己的内在去跟随这些话语。有不懂的地方不用纠结,直接滑过,阅读完一节(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的节,本书共140节)后,再回过头来进行一下反刍。去感受一下自己内在有什么样的体验被引发,再借此去反思一下自己的修行中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部分……
这本书是一部你可以收藏和参照一生的经典著作,无论你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走出了多远,本书都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见在这条路上你已经领悟了什么,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照见你还未曾领悟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恰恰为你昭示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你可以浏览第四道博客(http://blog.sina.com.cn/4thway)获取补充阅读资料。如果你对于本书内容或第四道有任何的问题,或者想参与相关的一些活动,可以写信至4thway@sina.com与我联系。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想在此感恩所有曾经给予我支持的人。首先是葛吉夫基金会的老师们:英国的AnnetteCourtenay-Mayers女士、Maggie Bede女士和已故的Chris Thompson先生,美国的StuartSmithers先生,加拿大的Jack Cain先生,法国的ChristopherJacq先生。此外还有高子舒女士、宁偲程先生、张洁小姐、谢芸女士、李雪柏女士、周沫小姐、于明先生、孙历生先生、张淑霞女士、张冬梅女士、林珊珊小姐等。
孙霖
2012年6月18日于北京香山溢芳轩
原 序
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1866—1949)把与实相有关的知识称为真正的“素质层面的知识”,并且把它们看做一条从远古流出的河流,流经一个又一个时代,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种族。他认为这种知识是获得内在自由和解放的工具。对于那些寻求理解在宇宙中的人生意义的人,葛吉夫说,探寻的目的就是冲破阻力找到这条河流。随后需要做的就只是通过“了解”来实现“存有”(“tobe”在本书中都翻译成“存有”,指的是一种与具有被动性和非灵性的“存在”相比,具有主动性和灵性,更接近本体状态的高等“存在”方式——译者注)。但是,为了了解,他教导我们,必须要先搞清楚“如何了解”。
葛吉夫很尊重与灵性转化有关的传统宗教和法门,并把它们采用的不同方法总结为三类:着重于驾驭身体的“苦行僧之道”、基于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僧侣之道”以及专注于发展头脑的“瑜珈士之道”。他把自己的教学称为“第四道”,这条道路同时在上述三个方面下工夫。这条道路所重视的不是纪律、信仰和静心,而是唤醒另一种智慧——了解和理解。葛吉夫曾经说过他个人的希望就是以他的人生和教学将一种对上帝的全新概念以及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带给世人。
第四道提出的个要求就是“了解自己”,葛吉夫提醒我们注意的这个原则源自远比苏格拉底时代更早的时期。灵性成长来自于理解,一个人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他的素质水平。素质的改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实现,这种努力旨在达到一种有品质的思维和感受,从而带来一种全新的觉察和爱的能力。虽然葛吉夫的教学可以被称为“秘传的基督教”,但他指出,真正的基督教原理早在耶稣之前几千年就产生了。为了向实相敞开,为了与宇宙间的万物合一,葛吉夫号召我们在“我是本体”的体验中活出完整的“临在”。
当葛吉夫开始写作《所有及一切》这本关于人类生命的三部曲时,他把后一本书,即第三部称为《只有“我在”时,生命才是真实的》。他在书中提及的写作目的是带给读者一种对“存在于实相中的世界”的真实洞见。葛吉夫于1934年11月开始撰写这本书,但6个月后即停止写作,后来一直没有完成这本书。在1949年去世之前,他把他的著作交给了亲近的弟子珍妮?迪?萨尔斯曼,委托她“竭尽一切可能——甚至去做不可能的事——让我带来的东西发挥作用”。
在葛吉夫去世之时,他的追随者分散在欧美各地。萨尔斯曼夫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他们召唤到一起来工作(在第四道体系中,“工作”指的是对内在下工夫或灵性的修炼——译者注)。其次就是为葛吉夫的教学设计一种可以带来意识的具体工作形式。在葛吉夫去世后的40年间,萨尔斯曼夫人安排出版了他的著作,并且把他传授的被称为律动的舞蹈练习保存了下来。萨尔斯曼夫人还在巴黎、纽约、伦敦以及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建立了葛吉夫中心。在这些中心里,她组织了共修团体和律动课程,参加者把他们共同的努力称为“工作”。今天,通过这些弟子和其他追随者的努力,葛吉夫的理念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
在接下来的《引言》中,萨尔斯曼夫人揭示了她是如何看待葛吉夫这样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灵性“大师”的——他不是一个教授理论的老师,而是一个以他的临在唤醒他人和帮助他人寻求意识的人。但她没有谈及她是如何以自己的临在来进行教学的。萨尔斯曼夫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带有一种智慧,或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种“警醒的态度”。对她来说,活出她所教的东西就是一种存有的方式。
葛吉夫与萨尔斯曼夫人的角色是非常不同的。就像萨尔斯曼夫人自己所说的那样,葛吉夫为他的学生创造了条件,他是影响每个人的主要因素,但他没有采取一种有组织的工作形式,被他植入知识种子的不同弟子无法保持一种共同的努力。萨尔斯曼夫人呼唤大家共同认识到:葛吉夫走后,真正指引他们的是他留下的教导,大家的机会就是一起活出葛吉夫的教导。萨尔斯曼夫人不断地要求大家去理解葛吉夫的教导和分享对有意识的连接的体验。她一再强调,那些必要的练习能够带来对实相全新的感知,带来一个更为稳定的临在。这种临在就像是身体里独立存在的另一个生命一样。活出葛吉夫的教导意味着清醒过来,让那个认同于自身日常机能的自我死去,并在对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的体验中获得重生。
第四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工作要在生活中并且借由生活来进行。萨尔斯曼夫人在她的《引言》中谈到了这一点,并探讨了葛吉夫带给我们的灵性“道路”到底意味着什么。密教知识的传递需要他人的参与,需要在葛吉夫称为“学校”的地方一起来完成。所有密教学校都有着觉察实相这一共同目标,但采取的方法和“道路”是不同的。葛吉夫把对一条道路的教导带给我们,他不只是带来了理论,而且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方法——一种“需要被活出来的生活”。
萨尔斯曼夫人对于“学校”的整体概念可以从她组织的各个中心的运作看出来。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她讲述的学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练习的地方,而非一个获取理性知识的学院。这些中心不是对外封闭的,加入时没有既定的资质要求,也没有按学习进展划分的等级。中心里面根本没有老师。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参加者会在一个团体中工作,团体中有一个回答问题的带领人。随后,在更为资深的团体中,大家只是互相交流。第四道是一条理解之路,不需要去信仰或服从一个非凡的领导者。正像萨尔斯曼夫人在本书中所写的那样,“教学是一种引导,只有能进行更深刻质询的人才能担负起服务的责任”。
萨尔斯曼夫人不断地对生命的真相进行反思,并把她的想法写在笔记本上。这种深刻的质询是她教学的基础,她会充分地利用每一次的会面。在每一次会面前她都会认真准备,在深思熟虑后把她想要带到聚会中的东西写下来。她一直保存着这些像日记本一样的笔记本,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些资料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有着40年历史的编年史,体现了萨尔斯曼夫人一生在反思真相和传播葛吉夫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在91岁时,她写道:
我在写一本书,它讲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存有,以及如何活在两个层面上。这本书会揭示如何来找到平衡,是从一个层面去到另一个层面,还是找到一个方法安住在两个层面之间。我们的眼光必须超越和穿越我们寻常的思维,向头脑的高等部分敞开。否则,我们就会卡在门槛前,而门却打不开。
当萨尔斯曼夫人在十年后去世时,她的笔记本经她小心保存而完好无缺。对于那些她亲近的人来说,上面这段话就是对于这份遗产的一个清晰的指示:她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葛吉夫完成他的著作,阐明对真相的真实洞见,并且帮助他完成使命,把一个失落的知识体系带回当代的世界。
萨尔斯曼夫人对葛吉夫以及他留下的工作都是全心地投入,将她自己的贡献作为向他的“致敬”。她不断地呼唤他人来活出葛吉夫的教导。这些品质在本书中都有所反映。她经常会去复述葛吉夫的话,有时会重复他的原话。例如,第85节关于八度音阶的文字,她说是来自葛吉夫的;第92节关于分开注意力的练习,就是借用了葛吉夫第三本著作里的文字。她使用葛吉夫的用语来教学,但却加入了自己的洞见。例如,对她来说,“有意识的工作”需要掌管思维、感受和运动的每个头脑或“中心”同时参与,这样才能体验到统一的临在;这需要一定的“挣扎”,但这种挣扎不是为了对抗我们的自动化机能,而是为了达成保持临在这样一个积极的目标;关键是保持一种内在的“观察”,在“觉察的行动”中“保持面对”;一个人必须要像体验“第二个身体”一样来体验临在,才能具有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同时,萨尔斯曼夫人还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和说话方式——有力而直接。就像葛吉夫一样,她不太在意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不在乎比喻的连贯性,也不关心是否符合既有的科学概念。对她而言,她在意的是在描述对意识的体验时语义的清晰,为此,在某些地方甚至需要刻意作出不精确的描述。
我们需要就这本书的一些特殊性事先提醒一下读者。对于生命的真相,以及葛吉夫关于如何活出生命真相的教导,本书中几乎没有作出描述和解释。就像葛吉夫晚年时一样,萨尔斯曼夫人坚持不去以理论的形式讨论第四道的教导。当有人提出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时,她会一概予以回绝:“你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对她来说,只有理论,或者没有相关体验的概念是不够的——真相无法被思考。理性的头脑中所拥有的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是谁”有关的想法都是一种对实相的阻隔和遮挡。所以,本书不是对后终点的景象所作的描述,而是对一次实际旅程的记录,包括走过的路线以及沿途的标志。
萨尔斯曼夫人有她自己独特的讲话方式,她讲话不但用词独到,而且冲击力很强。听她讲话的人会觉得她非常精准地知道自己想要讲什么以及如何来表达。这在她的笔记本上可以得到证明,上面的文字显示出她在四十多年间超凡清晰与连贯的思维。而她在每一刻所表达的其实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萨尔斯曼夫人在《引言》中说到葛吉夫以他的临在来教学,后面又写到更高层面的知识可以通过理论和语言来传递,但传递者必须要对那些知识有亲身体验,并且可以把它们内在的生命力表达出来。这种表达需要以一种有意识的状态来说话,从而在当下为那些可以跟随的人指明方向。这种教学方式需要非常专注,就像这本书中所反映的那样。我们每次多只能吸收一节的内容,甚至多只能聆听别人朗读一节的内容。
就像所有的体验实录一样,对于萨尔斯曼夫人所描述的内在旅程,我们能够理解的程度与我们能够活出那些体验的程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这些体验要有耳闻目睹的亲身体验。在这方面,本书与葛吉夫的第三部著作是一致的。他在那本书中预言过,书中的精华只有那些能够理解的人才能够接触得到。每一个看到或听人朗读这本书的人都将能够意识到有什么是他已经了解的,也许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知道还有什么是他所没有了解的,从而向一种未知的感觉敞开自己。这种感觉被萨尔斯曼夫人称为通往实相的门槛。
这本书由珍妮?迪?萨尔斯曼的几个家族成员和追随者编辑而成。书中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她的笔记本,只有少数的段落来自于她其他的文章。我们没有试图去分辨她从葛吉夫或别人那里摘录的内容。这些章节是按照素材中既有的主题来进行整理的,其排列顺序大体上与内在工作的不同阶段相呼应。虽然顺序不是按照时间排列的,但一至四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她在葛吉夫去世后的十年间所做的笔记。在那之后,聆听萨尔斯曼夫人讲话的人已经可以从出版的葛吉夫著作中去了解他的理论了。这些著作在本书结尾处的人物背景介绍中都有列举,其中还包括了对三的法则和七的法则这些宇宙法则的总结。
引 言
当我遇见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时,我正好30岁,生活在俄罗斯南部的高加索山区。那时,我对于理解生命的意义有种深切的需求,但又不满意那些看起来有道理,而实际上没什么帮助的解释。我对葛吉夫的印象非常强烈和难以忘怀。他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表情,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力量。那种智慧不同于理性的头脑所具有的一般智慧,它有种可以觉察一切的洞察力。葛吉夫在那时非常友善,但同时他的要求又非常非常严格。你会感觉到他能够看穿你,并以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方式让你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想要真正了解葛吉夫是不可能的。他给大家的印象一直在变化。对于一些不了解他的人,他会以他们所期待的行为方式来扮演一个灵性大师的角色,然后让他们离开。但如果他看到他们在寻求一种高等的东西,他可能会带他们去吃晚餐,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取悦他们,让他们开怀大笑。这种行为似乎是更为自发的、更“自在”的。但这真的是他更为自在的表现,还是他有意为之?你也许会认为你很了解葛吉夫,但随后他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你将看到你并不真的了解他。他像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不去依赖任何的形式,而是不断地创造新的形式。
葛吉夫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意识的知识,这是一门科学,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和潜在的能力,即需要发展的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真正地理解内在的各种能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外界的关系。他为我们带来的教导展示了一条通往意识的道路。然而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呢?对一条道路的教学又指的是什么呢?
密教的知识是一门关于人与上帝和宇宙的关系的科学。它的传播需要他人的参与——以所谓的“学校”的形式,因为有一种能量只有在大家一起工作时才能产生。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即道路,但它们会有同样的目标:觉察实相。知识传播的途径是理论和直接体验,即按照学校所教导的特有方式去生活。这会创造一种连接、一种关联,没有它我们就不可能同时活在两个不同层面的世界里。
葛吉夫的教学内容是讲给当代人听的,这些人已经不再知晓如何才能发现古已有之的各种传统揭示的真相,他们带着深深的不满,感觉到孤立和没有意义。但是要如何去唤醒一种可以分辨幻象和实相的智慧呢?
葛吉夫认为,只有在组成人类的所有部分——头脑、心和身体——都被同一股力量以符合它们各自特点的特有方式触碰到时,一个人才有可能接触到真相。否则,发展就只会是单方面的,迟早会停顿下来。没有对这条原则的切实理解,所有的工作都注定会偏离目标。我们会对根本的工作条件产生误解,只是在形式上不断重复某些努力,永远也无法到达更高的境界。
葛吉夫知道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让人去感受真相。我看到他在工作时,非常关注不同小组之间理解力的不同,以及每个学生主观上的障碍。我看到他按照一个明确的计划刻意地强调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个方面,随后对不同的学生又会去强调另一个方面。他在工作中有时带着一种能够激发智慧、开启全新视野的思想;有时带着一种会让人即刻完全真诚地放弃所有机巧的情感;有时则带着觉醒和灵动的身体,对任何需要服务的对象自由地作出回应。
这条路不会让学生与生活隔绝,而是让他们投入生活;这条路兼顾是和否、所有的对立,以及所有冲突的力量;这条路让学生理解挣扎的必要性,以便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能作壁上观。一个人会被带到一个需要跨越的门槛前,在这里,他会在生命中次感受到他需要具有百分之百的真诚。穿越也许看起来很难,但落在身后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曾有的吸引力。在面对某些犹豫不决的情况时,葛吉夫自身的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让我们知道需要付出什么,以
导语摘要
本书基于葛吉夫亲近的弟子所做的笔记写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葛吉夫灵性教学的全新洞见。葛吉夫的教学有着古老的渊源,它是一种秘传基督教的呈现,或者说对“素质层面知识”的教导。这位伟大导师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将我们从绝大多数人所处的“清醒的沉睡”状态中解放出来。本书对葛吉夫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完整而独特的指导。
葛吉夫很尊重传统的宗教体系,他将它们归纳为三大类或者说三条“道路”:与掌控肉身有关的苦行僧之路、以忠诚和情感为基础的僧侣之路和聚焦于发展头脑的瑜伽士之路。他将自己的教学称为第四道,这条道路将上述的三个方面整合成为一条进行自我了解的道路。在第四道上的进步来自于通过一种有意识的努力达成有品质的思维和感受,从而具有一种能够清晰地觉察和爱的全新能力。
作者简介:
珍妮·迪·萨尔斯曼(Jeanne deSalzmann),1889年生于法国的兰斯,在瑞士的日内瓦被抚养大。她于1911年嫁给俄国著名的画家亚历山大·迪?萨尔斯曼,并随他返回他位于南俄罗斯高加索山区第比利斯市的家乡居住。她于1911年在第比利斯遇到葛吉夫后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工作,并且在此后直到葛吉夫在巴黎去世的30年间与葛吉夫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在去世前,葛吉夫要求萨尔斯曼夫人要“活过100岁”,以便能够让他的教学落地生根。葛吉夫把所有与他的著作以及被称为“律动”的舞蹈练习相关的权利都留给了萨尔斯曼夫人。在此后的40年间,萨尔斯曼夫人主持完成了葛吉夫著作的出版以及律动的保存工作,并且在巴黎、纽约、伦敦以及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建立了实践葛吉夫教导的中心。萨尔斯曼夫人于1990年在巴黎去世,享年101岁。
译者简介:
孙霖,从1998年开始修习第四道至今,曾经远赴英国和美国参与第四道的修习,翻译和组织引进多本与第四道相关的书籍。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译者序
原 序
引 言
第一篇 对意识的呼唤
第一章 我是沉睡的
第二章 记得自己
第三章 对了解的需要
第二篇 向临在敞开
第一章 处于被动的状态中
第二章 对临在的体验
第三章 做好准备
第三篇 共同的方向
第一章 自由的思维
第二章 内在的感觉
第三章 一种新的感受
第四篇 为临在所做的工作
第一章 在一种安静的状态中
第二章 在日常的活动中
第三章 保持面对
第五篇 与他人一起工作
第一章 一种特殊的能量流
第二章 在团体里的交流
第三章 在活动中的工作
第六篇 归于中心
第一章 对整体的感觉
第二章 内在的重心
第三章 呼吸
第七篇 我是谁
第一章 小我与幻象
第二章 向未知前进
第三章 我真实的本性
第八篇 获得一种新的素质
第一章 我的素质就是我真实的样子
第二章 内聚的状态
第三章 来自另一个层面
第九篇 在统一的状态中
第一章 觉察的行动
第二章 有意识的感觉
第三章 主动的注意力
第十篇 一种有生命的临在
第一章 一种纯净的能量
第二章 一个能量组成的身体
第三章 自愿的受苦
第十一篇 最根本的本体
第一章 意识到一种错误的姿态
第二章 我内在的实相
第三章 真“我”的出现
第十二篇 把教导活出来
第一章 创造性的行为
第二章 警醒的姿态
第三章 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人物背景介绍
本书基于葛吉夫最亲近的弟子所做的笔记写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葛吉夫灵性教学的全新洞见。葛吉夫的教学有着古老的渊源,它是一种秘传基督教的呈现,或者说对“素质层面知识”的教导。这位伟大导师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将我们从绝大多数人所处的“清醒的沉睡”状态中解放出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