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33.07 8.5折 ¥ 39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傅莹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06137
出版时间2011-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2469727
上书时间2024-10-19
后记
2004年至2010年,我先后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这本集子收录的文稿就是从我在此期间作的两百多篇演讲、采访和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挑选出来的。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通例是,演讲时间为20分钟,回答问题40分钟。受到篇幅的限制,这个集子没有包括回答问题部分。主要着眼于表现如何在一段有限的时间或者篇幅内,以简朴直接的语言传递一两个信息,说明一两个观点,帮助听众对中国增加一两分了解。
这些文稿不全都是我个人的成果,有不少篇是集体创作的,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在创作的过程也饱含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心血与投入,我几乎可以回想起每一篇的成稿过程,有时几度推翻方案。
通常,在确定题目后,我们的团队就行动起来,根据听众的构成和兴趣,思考和研讨需要传递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讨论演讲的主线。一般是用中文起草初稿,然后根据需要删繁就简,形成英文演讲稿,后我还要反复推敲修改,大部分讲稿在去现场的途中还在修改调整。
我对参与撰稿这件“苦差事”的同事们心怀感激,在这里尤其想提到驻澳大利亚使馆的安刚、汤健和驻英国使馆的刘劲松、戴庆利等人。
用英文演讲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如何找到符合语境习惯的表达方式,同时又不削弱要传递的信息。记得一次在从堪培拉到珀斯的飞机上,我正在手提电脑上修改英文演讲稿,坐在旁边的一位素不相识的澳大利亚人主动提出帮我看看。他用了好像不到十分钟就把稿子通改了一遍,语言一下子顺了许多,表达明显更加自然。这对我启发很大,此后,每次演讲前我都尽量请人把英文稿子核一下。
在中文和英文中对一些词汇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有色眼镜”,中文是“带有偏见”的意思,而一位英国朋友却提醒我说,有句话叫“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他理解“有色眼镜”的意思是“将事物看得更加美好”。凡此微妙差异,没有母语的基础是不容易把握的。在这方面我很幸运,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帮助。
在英国期间,一位朋友林博恩(Bryan)对我帮助很大。我经常在演讲前夜才将英文稿子处理好,发到他的信箱,第二天清晨打开电脑的时候,总能看到他仔细修改好的文稿,对此我一直非常感激。
英国华誉公司的培训使我在演讲技巧和表达上有所进步。沙学文(Sameh)和沙舒华(Samah)两兄妹从专业的角度指点我如何布局演讲的内容,如何把握释放信息的节奏,如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如何从容利用回答尖锐提问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能将这些年的演讲收集成册,还要感谢使馆同事们孜孜不倦地收集文稿,感谢中央党校刘建飞教授以及我现在的同事方虹、肖茜等对中文内容的审核和整理,感谢常健花费大量时间审校英文和中文文本,感谢外研社吴浩和易璐的专业指导和参与。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收选傅莹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期间的英文演讲20篇、在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5篇和访谈实录3篇,并附有傅莹大使关于演讲技巧体会的文章。带你领略中国女外交官的人格魅力、说话演讲的艺术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亲自作序推荐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称之为***之作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阐释中西方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制度如此不同?
...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有如此强大的生产力?
...中国怎样融入世界?
...怎样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面对西方妖魔化中国,《在彼处——大使演讲录》告诉我们,中国人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回应。
★★西方对中国的不了解和偏见仍广泛存在,中国应该怎样努力,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对西方读者而言,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中国,***“在彼处”;对中国读者而言,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眼中真实的中国,了解向西方人讲中国故事的方法,必看“在彼处”。
傅莹,蒙古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曾任中国驻菲律宾共和国、澳大利亚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1986年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
演讲 Speeches
Embrace a Colourful World——迎接多彩的世界
The Changing World and the Changing China——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
Understanding Modern China through ItsArt——从艺术作品中了解现代中国
Appreciate the Art with Your Heart——用心灵感受艺术
New Diplomatic Challenges of China in a ChangingWorld——从外部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A Story of China, Past and Present——讲讲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A Gift Over 200 Years Old——一份两百多年前的礼物
China’s New Path to Industrialisation and the Role ofBritain——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英国的作用
Break the I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中西交往,破而后立
Survive the Disaster with Love and Strength——灾难中的大爱与坚强
Enjoy Your Tea and Friendship——茗香传友谊
A Long Journey of Greater Understanding——世界正在认识中国
Post-Olympic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West——“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与西方关系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 Amidst the FinancialCrisis——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与世界
From Shakespeare to Cultural Exchanges——从纪念莎翁说开去
Is China a Power?——中国是强国吗?
A Time for Celebration——为中国喝彩
Climate Change and China——气候变化与中国
Understanding China——更好地了解中国
Farewell to London——道别伦敦
文章Articles
TheTimes The Olympic Torch is Undimmed
《泰晤士报》 奥运会属于我们大家
The Sunday Telegraph Reflections on the Torch Relay
《星期日电讯报》 奥运火炬传递后的思考
TheGuardian Unity is Deep in Our Blood
《卫报》 团结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TheGuardian Remembering David Hawkes
《卫报》 忆霍克思先生
TheSun The X Factor Factor
《太阳报》 “英国偶像”
访谈 Interviews
The Start of a Beauti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World—Interview with Channel 4 News
中国与世界的美丽新起点——英国第四频道新闻电视采访
China Comes for Cooperation—The Andrew Marr Show of BBCOne
中国为合作而来——BBC电视一台安德鲁?马尔访谈
China Is a New Story—Lunch with the FT
中国是个新故事——与FT共进午餐
后记 傅莹谈关于演讲技巧的几点体会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收选傅莹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期间的英文演讲20篇、在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5篇和访谈实录3篇,并附有傅莹大使关于演讲技巧体会的文章。带你领略中国女外交官的人格魅力、说话演讲的艺术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亲自作序推荐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称之为***之作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阐释中西方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制度如此不同?
...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有如此强大的生产力?
...中国怎样融入世界?
...怎样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面对西方妖魔化中国,《在彼处——大使演讲录》告诉我们,中国人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回应。
★★西方对中国的不了解和偏见仍广泛存在,中国应该怎样努力,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对西方读者而言,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中国,***“在彼处”;对中国读者而言,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眼中真实的中国,了解向西方人讲中国故事的方法,必看“在彼处”。
傅莹,蒙古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曾任中国驻菲律宾共和国、澳大利亚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1986年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
序言
傅莹大使的人生颇不平凡:豆蔻年华时经历“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农村“上山下乡”;后来在外交事业上成绩斐然,成为能清晰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在这本演讲录中,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坚信,要了解当今世界,就要先了解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了解它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在这个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我坐下来写这篇序言时,获悉中国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几十年前,这是很多人所无法想象的。不过,你读到这本书时,这则新闻肯定已经成了旧闻——事情发展就是这样迅速,突发新闻很快就会变得人尽皆知。你若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这种疾速的变化中获益。傅莹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领导人也应该深有体会。
傅莹大使一直致力于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并向全世界敞开中国的大门。她乐于与别国交流并向别国学习,同时亦清晰地意识到,其他国家也可以从中国那里获益良多。
在我担任英国首相时,我看到了中国作为主要大国持续而迅猛的发展。我曾作过关于中国的演讲,对这个国家有理性的认识。但是,我从未带着个人感情去感受它,因此,在政治上,我对它的了解还不甚充分。
卸任以来,我曾多次出访。人们有时不无担忧地问我,如今世界重心东移,未来究竟会怎样?我把这看作是一次巨大的契机,它只会令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就拿北京奥运会来说:那场激动人心的盛典显示了中国的能力,可以说是21世纪的中国与外部世界交融所作的努力。奥运盛会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作为全球共同体的一分子向前发展的意愿。
就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不久,我曾到中国的一家新兴网络公司进行了一次非正式访问,还和一些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进行了交谈,我对北京奥运会深刻的印象便是在这次访问期间形成的。
这些年轻人,无论男女,都很聪明、机敏而直率,敢于表达自己对中国和中国未来的看法。重要的是,他们充满信心,乐观向上,不见愤世嫉俗之戾气,却充满十足干劲之朝气,这让我想起了鼎盛时期的美国,也想起了所有正在前行之中的国家。
这些人没有活在忧惧之中,而是满怀希望地向前看。虽然中国还有数千万贫困人口,还有政治、社会、经济等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在这场体育庆典中闪耀的正是那种精神,那种决定中国未来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为中外交往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外界对中国的无知和恐惧正在逐渐减少,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已经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方世界遇到的问题是,中国总是将自己看作发展中国家。的确,它是发展中国家,但现在它也是一个世界强国。关于国际关系,我有一个粗浅的理论:西方人看到发展中国家时会说,“这难道不好吗——那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呢?”但是他们看到另一个国家并且认为“那是个强国”,这时他们会说,“那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中国所面临的两难境地——它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强国。所以,当昨天有人问我,“西方人把中国当成威胁吗?”我的回答是“也许有些人的确如此”,但对大多数西方人而言,他们只会问:“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一直占据支配性的地位,其中包括很多欧洲强国,比如大英帝国;到了20世纪,美国也强盛起来。现在,西方国家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如今世界上是远东与西方共享权力。我在想,我们在文化上(不只是政治和经济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么久,是否能够真正理解那意味着什么?对某些人来说,这将是个非常陌生、甚至可能会令人不安的体验。但我个人觉得,它将推动新经验、新思维解放创造力,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世界。
我所说的,以及傅莹大使多年来一直在讲的,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必害怕新生的和陌生的事物。愿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国家和人民必会出类拔萃。这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和西方交往的必由之路。读一读这本书,认识一下这位非凡的女性,你会发现,傅莹已经在这条路上前行了很多年。
——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傅莹女士关于中国之世界地位的思考既雄辩生动,又洞见深刻,且意义重大。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位中国驻伦敦的*位女大使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中国,这部作品是***之书。
——【英】莱昂内尔?巴伯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
傅莹大使一直致力于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并向全世界敞开中国的大门。她乐于与别国交流并向别国学习,同时亦清晰地意识到,其他国家也可以从中国那里获益良多。
——[英] 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傅莹大使以细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和外国受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一个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中国,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外交家的风采。她的这本演讲结集,既是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可贵记录,又是中华传统文明观“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典雅阐述。
——郑必坚,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向外国公众讲述中国故事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傅莹大使的演说、对话和文章真实、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感动了无数外国受众,现集萃成集将使更多的中外读者有幸分享她的智慧、才气和风采。对于凡是有意提升与外国人交流艺术的中国读者,此书是*好的教材。
——赵启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
没有艰深术语,没有老生常谈,从听众熟悉的事物说起,娓娓道来,如细雨入土,很容易便将听众吸引了过来。语言简明朴素,传达深厚的思想内涵,这就是语言威力之所在。这是公共外交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承继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和伯特兰?罗素等英国文学大师的传统。
——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