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32.21 7.2折 ¥ 45 全新
库存62件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著 管可秾 严潇潇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7975
出版时间2006-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9388030
上书时间2024-10-18
致中国读者
很荣幸,能向你和广大中国读者介绍我所著《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及其中译本。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任何文明未曾经历过的快的变革。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内,中国取得了西方和日本花费了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各项进展。一切改革,包括精神、文化、经济、法律、技术和科学领域的改革,都在同时同步进行,并影响着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中国的日日尝新,确实令每一个目睹者惊叹不置。
在这样的形势下,你和你的很多同胞自然希望能够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变化。而且,你一定尤其希望了解西欧和美国现状的由来,以及欧美社会的运作方式,因为许多现代理念和现代技术都发源于欧美世界。置身于一个瞬息万变的时期,我们很容易不知所措,很容易迷失某些深层的定律和趋势,而这些定律和趋势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一切人类文明的运行之道。
莉莉是我的外孙女,一个英格兰女孩,假定年龄为十七八岁,正处于一个喜欢思索和提问的阶段,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因此,我给她写了一系列三十封信,力图向她清晰地铺陈历史的模式,阐释当代的文化。我的分析主要基于西方文明近二千年所发生的情况,尤其基于英国的故事。但是,我在尼泊尔、日本和中国的多次访问和研究同样为我的分析提供了依据。所以,本书也能诉诸中国的“莉莉”和其他心怀好奇的人们。
“上帝是谁?”、“爱情是什么?”、“巫术是什么?”、“暴力是必要的吗?”当我探索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的答案背后是我三十年来作为历史学者和人类学者的经验。我一直教导我在剑桥大学的学生们,可以如何逼近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也愿意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我的所有信件都含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人类各文明的历史中确实存在常规的趋势或规律。例如,人口通常会迅速增长,不平等通常会加剧,既成体系通常会封闭,战争通常会变得更富侵略性。我试图站在孟德斯鸠、马克斯•韦伯等哲学与社会学巨擘的肩膀上解释这些趋势。一旦你理解了究竟是什么潮流在携裹我们向前,那么你将能更加自如地弄潮其中,躲开旋涡,回避礁石,让自己不致没顶和受害。这些信告诉我们,实际上存在多种选择,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方案,而规避糟的趋势。选择,再加上机遇,确曾在某些国家或某些时代引导人类走向进步。
依我之见,中国人在21世纪很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力量。因此,更新和保存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为世人贡献的高标准学术、艺术、手工艺等方面的成果,以及独创性、勤劳、和平共处等品质,是至为重要的。
倘若本书能帮你认识中国可以如何适应广大世界,以及中国与广大世界关系如何,我将非常高兴。如果本书能向你和你的同胞展现你们可以选取的一些生活方式,则它已经达到了写作的宗旨之一。我给莉莉写信,为的是让她比较容易进入一个飞速变化、从而令人惶惑的成人世界,对于你,本书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言而喻,当我在武汉的一所中学和中国其他地方对中学生们谈起给莉莉的信时,他们立刻憬悟了这些问题的深层意义,并能迅速领会和欣赏我给出的答案。
本书目前正被翻译成九种语言,读者不限于西方人,也包括许多东亚人。在韩国,本书被推荐给青少年读者,甚至被推荐给中小学生的家长,以帮助他们解答孩子的问题。日本和中国台湾也出版了本书。因此你是国际读者群的一员,勤思好问的你和其他人一道,正在尝试认知所有那些影响了全人类的变化。
当前,人类生活在一个日益拥挤和濒危的世界,迫于这种情势,本书力图诚实而直接地思考我们面临的问题。它将向你解释家庭、社会、爱情、友谊的奥秘,它将向你介绍什么是权力和暴力、宗教和巫术、经济和现代通信、身体和头脑,等等。
已经读过本书的读者发现,这些信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而且赋予他们更大的信心,使他们敢于直面貌似危险和混乱的大千世界。写作本书时,我心里容纳的是所有那些想问“为什么”的人,不论他们在中小学、大学,还是已经毕业。我们西方人大都对中国发生的事情兴趣盎然,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憧憬。我的书,是我对世人瞩目的中国之发展的一个微薄奉献。我真心希望你喜欢它,也希望它能增进你对“世界之道”的理解。
艾伦•麦克法兰
2005年9月23日,于剑桥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书。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书。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王学院院士和不列颠学术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著述凡16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中译本)、《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已出版中译本,2003)、《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的巫术》、《现代世界之谜》、《资本主义文化》、《和平的野蛮战争》等。
束信:这是些什么信?
1.为什么给你写信?
2.你是谁?
第二束信:爱与友谊
3.为什么家人总难相处?
4.爱情是什么?
5.谁是我们的朋友?
6.为什么要玩游戏?
第三束信:暴力与恐惧
7.暴力是必要的吗?
8.战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打仗?
9.巫术是什么?
10.恐怖分子是谁?
第四束信:信仰与知识
11.上帝是谁?
12.我们能控制神灵世界吗?
13.我们怎样学习?
14.教育可以毁掉知识吗?
第五束信:权力与秩序
15.民主运行良好吗?
16.自由从何而来?
17.为什么实行官僚制度?
18.我们怎样伸张正义?
第六束信:自我与他人
19.为什么世上有不平等?
20.什么使我们成为个人?
21.人们为什么辛勤劳作?
22.我们的数字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束信:生与死
23.增长有哪些局限?
24.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饿死?
25.我们为什么生病?
26.为什么要生孩子?
第八束信:身体与头脑
27.什么使我们感觉愉快?
28.性是什么,它对你有益吗?
29.什么在控制我们的头脑?
30.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译后记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书。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王学院院士和不列颠学术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著述凡16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中译本)、《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已出版中译本,2003)、《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的巫术》、《现代世界之谜》、《资本主义文化》、《和平的野蛮战争》等。
为什么给你写信?
亲爱的莉莉: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位客人从某个遥远的星球前来探访,他会怎样看待人类历史呢?让我们远远地俯瞰人类历史的博物馆吧,而你,莉莉,就是其中的一个展品。
这位天外来客十有八九会断言,人类真是莫名其妙啊。他们明明只是动物,可他们好像自以为别具一格。他们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看重自己的精神还是肉体。他们也委决不下,到底应该看重自己的感官还是思想。他们自视不朽,而终于要死亡。他们自诩为造物主,却沦为许多其他物种的爪下牺牲。他们聪明绝顶,然而这份智慧只不过把他们引向愚行和无理取闹。他们自称是真理的判官,却在谎言中度日。他们不乏仁爱之心,却不惜光阴地彼此仇恨、互相损害。
人类是合作的生物,然而他们也极其自私。他们有能力创造伟大的艺术,却把世界弄得丑陋而混乱。他们用种种神奇的技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大多数生活在有辱尊严的贫困之中。他们热爱和平,却无止弗休地杀戮。他们竭力追求平等,却又发明和维持说不完道不尽的不平等,设置在阶级之间、教派之问、男女之间。他们鼓吹宽容和理解,却为了不同的信仰而相互折磨。
这位天外的观察家怕是免不了迷惘,只好点头叹道:“人类是悖论的化身,是矛盾的集成。”人类具有很大潜力,足能在地球上建立一种丰富的、美好的、成就斐然的生活,而实际上呢,他们却为自己和其他物种制造着不幸;这种潜质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是尤其叫人迷惑不解的。
作为你的外祖父,我愿意帮助你理解这迷乱的和令人迷乱的世界。既然我不会永远留在这里,那就很有必要即刻为你留一些东西在纸上了。
我是一个历史学者和人类学者,终生都在努力理解世界之道。我已经写出了多种学术著作,但是我年纪越大,越喜欢尝试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去解读和描绘更宏大的画幅。
我从—个特定的视角写作,那是一个年长的、白种的、英国的、男性的学者的视角。然而我又希望我适度地逃离了这些藩篱,能够说出一些适用范围更广阔的道理。此外,我在为一个具体的人而写,那就是你,我的外孙女,一个英格兰女孩。你今年才七岁,不过我设想的是十年以后的你。话说回来,虽然这本书是专门为你写的,但我希望比你大或比你小的人,以及国籍和背景不同于你的人,对我所说的话也能心领神会。我愿西班牙人、法国人、俄罗斯人,还有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美国人等等,能够将他们的体验同你的体验进行一番对比。
这些信是故意的急就章,而且我也没有参考多少书籍。我觉得好直接根据我的经验畅所欲言,因此缺憾在所难免,有些观点还会引起你的质疑。这是一些私信,旨在告诉你我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感受。我毕生在欧洲和亚洲各国旅行,在剑桥大学教育了好几代学生,阅读并写作了很多有关历史与当代的书籍;我的一生便是这些信札的铺垫。
我之能把我的想法容纳在一组短信内,那是因为,归根结底,全部信件的背后只隐藏着两个基本问题。个问题是:人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物,他们的本质是残暴的还是仁爱的,自私的还是社会性的,富于创造的还是麻木不仁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它的起源是怎样的,它的性质又是怎样的?
我们从日常经验中得知,虽然我们不能地预言未来,我们却能够作出有益的猜想,而事实往往证明我们的猜想大致正确。如果没有那些生发在往昔、延伸到未来的模式,人类和地球上的别种动物根本无法生存。我们确定人类的动机,总结历史事件的模式,以此为基础,我们方才作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但有相似性和趋势。
你我都期待星期三的傍晚时分听见售卖炸鱼配炸薯片的大篷车,而它总是按时到来。以既往模式反复再现作为基础的这种可预见性,假如你不能依赖它,你就无法开展哪怕微不足道的行动,从吃饭,到玩游戏或骑自行车。
在信中,我愿尽力描述我认为我已经发现的某些模式,期盼在此之后你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比我看得更远。这并不容易。恰如诗人约翰•济慈所言:“万事非经体验不为真。”你几乎不可能想象爱情或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除非你亲身体验了它。但是我希望,当这类体验降临时,如果你手边有了这本书,它会帮你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语境,让你明白你并不孤独。
……
★太好了……读起来津津有味。
——康斯坦扎•德桑,16岁,中学生
★这些信是一个绝妙的构思,人人都应该尝试写出自己的类似信件。
——蒂姆•詹金斯,剑桥大学耶稣学院院长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觉得好像是我自己的外祖父在对我娓娓而谈。
——马克•杜林,来自欧洲的剑桥大学博士生
★我认为这是一部经典之作。
——大卫•杜根,电视制片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