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英]阿瑟·刘易斯 著 乔依德 译 9787100118095 商务印书馆
  • 新华正版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英]阿瑟·刘易斯 著 乔依德 译 9787100118095 商务印书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英]阿瑟·刘易斯 著 乔依德 译 9787100118095 商务印书馆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8.95 4.5折 20 全新

库存49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阿瑟·刘易斯 著 乔依德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8095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0元

货号29166508

上书时间2024-10-18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作者阿瑟·刘易斯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因为“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所做的贡献”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刘易斯1915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岛。年轻时就学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4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48年在曼彻斯特大学任讲师,主持杰文斯政治经济学讲座。1959年任西印度大学副校长。1963年因对经济学的贡献而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自1963年起便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主持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除执教外,他还担任过各种职务:在英国殖民地开发公司担任过董事,在加纳、尼日利亚、西印度群岛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中担任经济顾问,在牙买加中央银行、加勒比地方开发银行担任董事或总裁,还先后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任过要职。刘易斯的这些经历,对于其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 
  刘易斯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著作有:《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954年)、《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1966年)、《热带贸易问题:1883-1965年》(1969年)、《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1978年)、《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1978年)等。这些著作的出版,形成了他关于经济发展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他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他对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等,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现简述如下: 
  ,关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他认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与运用,而决定这些原因的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他强调社会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原因,不单纯是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因此,他认为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首先进行社会改革。 
  第二,关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组成的:一是按现代方式组织而以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二是按传统方式组织而以落后的技术进行生产的农业部门。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前一个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隐蔽性的失业,由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的供给几乎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国内储蓄,储蓄的主要来源则是利润,主要的储蓄者则为资本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部门相对地不断扩大、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一直延续到劳动力短缺、工资不得不上升为止。



导语摘要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主要根据刘易斯1977年3月15日和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詹韦讲座上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中心的两次演讲写成,是刘易斯有关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将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篇幅虽然比较小,但内容却很丰富,全书仅有一个说明性公式,十分具有可读性。在本书中,刘易斯将所讨论的问题分为4个方面:世界分成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动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1915—1991),美国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刘易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因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有:《经济计划原理》(1949)、《经济成长理论》(1955)、《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1978)。


译者简介: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序 
章 导言 
第二章 世界的划分 
第三章 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 
第四章 累积的力量 
第五章 商品政策 
第六章 制造业的兴起 
第七章 对外资的依赖 
第八章 国际经济的波动 
第九章 债务的数量 
第十章 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十一章 跋 
索引



内容摘要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主要根据刘易斯1977年3月15日和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詹韦讲座上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中心的两次演讲写成,是刘易斯有关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将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篇幅虽然比较小,但内容却很丰富,全书仅有一个说明性公式,十分具有可读性。在本书中,刘易斯将所讨论的问题分为4个方面:世界分成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动经济发展。


 



主编推荐

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1915—1991),美国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刘易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因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有:《经济计划原理》(1949)、《经济成长理论》(1955)、《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1978)。

译者简介: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精彩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5: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19世纪下半叶,国际移民的两大潮流促进了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约有5000万人离开欧洲前往温带殖民地,其中约有1300万人来到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温带殖民地的新兴国家:加拿大、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大约同样数目的人-5000万——离开印度和中国,主要是去热带,在种植园、矿井或建筑工地当契约劳工。这两股移民潮流的出现,分别决定了热带农产品和温带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就温带商品涞说,市场力量确定的价格可以吸引欧洲移民;就热带商品而言,市场力量确定的价格可以维持印度契约劳工的生活。这两种价格水平迥然不同。 
  这种价格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和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有差别。在曾是欧洲移民来源的英国,1900年的小麦产量,每英亩是1600磅,而热带地区每英亩谷物的产量不过700磅而已。而且,欧洲的机器设备比较精良,每人耕种的土地也比较多,所以每人的平均产量势必比热带地区高六七倍。在大多数欧洲移民涌往的国家(如美国),产量的差别甚至更大一些,这并非由于每英亩生产率更高的缘故——它比欧洲低——而是因为其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新开拓的温带地区的殖民地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之所以较能吸引欧洲移民并使他们定居下来,仅仅是由于这些殖民地使移民的收入水平高于西欧和北欧。因为西欧和北欧先是需要这些殖民地的羊毛,在1890年以后则需要它们的冻肉,随之在1900年后又需要它们的小麦,所以,西欧和北欧为这些商品所支付的款额势必使这些殖民地的生活水准高于欧洲。 
  另一方面,就热带地区的情况来说,只要茶叶、橡胶或花生的价格能使每英亩土地所提供的生活水准高于700磅谷物所能提供的水平,这便是一个改进。农民就会考虑利用闲置的土地和余暇来生产这些农作物;随着经验的增长,他们就会减少自己的口粮生产,即使付出较高的代价,也要去专门生产经济作物。但是,不管小农的反应如何,愿意为一天一先令而到任何地方的种植园干活的印度人和中国人却络绎不绝。亚洲的这股移民潮流和欧洲的移民潮流一样规模巨大,并且决定了热带地区的物价水平。在19世纪80年代,种植园劳工的工资是每天一先令,而澳大利亚非熟练建筑工人的工资却是每天九先令。如果茶叶是温带作物而非热带产品的话,它的价格也许就会高四倍。如果羊毛为热带产品而不是温带作物的话,它的价格也许只不过是市价的四分之一。 
  这一分析清楚地表明:对于以欧洲和亚洲的农业生产率分别决定的价格而进行的任何一种经济活动来说,从长期看来,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无限的。这种分析可以应用于李嘉图式的、包括两个国家和三种商品的比较成本模型。这些商品之一的粮食系由两个国家生产,这个事实决定了以粮食计算的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人们当然可以增加商品或国家的数目,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但是如果所有的国家都要生产粮食的话,那么这个模型的基本内容仍旧是适用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