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44.2 6.5折 ¥ 68 全新
库存116件
作者马凯硕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495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98595
上书时间2024-10-18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他认为,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赛是否是可以避免的,作者认为,事实上,这种地缘政治竞赛已经开始了,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而且缺乏同理心。作者通过对比了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来分析在这场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的风险进行了清晰和诚实的评估,至少他认为,中美双方都应该基于对对方的清醒认识而制定长期的共存的战略,为了制定这种长期而富有远见的战略,作者认为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1、冷战时期,苏联的GDP从未超过美国的40%,而中国不一样,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在逐渐缩小,当美国不再是世界主导经济大国时,他会有哪些战略改变。2、美国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其3.3亿公民的生活还是保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如果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应优先选择哪个?3、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而美国一直非常谨慎地制定国防开支计划。中国显然不会选择苏联的道路,中国更着重发展经济,并限制国防开支。那么美国继续在国防预算上的大量投资是否明智?4、美国并不是靠自己赢得冷战的,而是与北约的西方伙伴结成牢固的联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美国向盟友开放经济,并慷慨地提供援助。而现今,特朗普政府选择了美国优先政策,疏远了自己过去的欧盟和日本的盟友,恰恰是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自己的新型伙伴关系,在这一点上,美国已经不复当年的优势。5、美国有力的武器不是美军,而是美元。由于美元的强势,美国可以将自己的国内法运用长臂管辖制度插手国际贸易,并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而特朗普执政期间,由多变制裁转向单边制裁,并将美元作为武器在国际社会中实现其单边目的,这是否明智?或许这可以是刺穿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6、美国人把赢得冷战看成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的胜利,制度和文化上的优越性让美国人坚信自己的软实力,而今这种软实力已经大大下降,美国是否愿意做出增强国家软实力而必要的牺牲,是否还能赢得下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7、美国人把中美的对抗看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它把中国看成又一个苏联,仍然用昨天的战略和思路来应对中国的崛起,事实上,美国的战略思想家应该开拓新的分析框架,把握与中国竞争的实质。8、在任何地缘政治竞争中,优势总是站在保持理性和冷静的这一边,而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大多数是情绪驱动,这是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所致,而美国目前是否还有能力提出不被政治目的歪曲的真实的战略思想?9、中国文化中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美国人对中国的政策制定也是建立在对自己政党政治文化的理解之上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很多战略制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产物,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力量,中国的战略政策制定是根植于中华文明,而不是美国人理解的党派利益。10、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经提到中国的战略像中国的围棋,是通过缓慢而有耐心的积累而终获胜,换句话说,中国战略的重点是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收益。事实上,美国曾经两次试图破坏中国的长期战略,都失败了,一次是奥巴马时期阻止其盟友加入亚投行,另一次是特朗普阻止其盟友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美国是否有这样的毅力和内在实力和中国进行长期的游戏?以上十大问题贯穿于作者的这本书中,虽然这十个问题都是以美国为对象来分析美国的战略,但是在这种对比中,作者呈现出了中美之间的优劣之争。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中国的一些战略上的误区和对美国的认识不足,作者认为中国经济成就瞩目,但还没有到可以低估美国的实力的层次,美国拥有的科研实力和经济实力依然可以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给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作者也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产权,用经济手段获得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广泛支持。看似中国目前有很多优势,但是,不能忽略美国的这种对抗的心态和手段。所以说,中国会赢了?作者也很难给出答案。
新加坡国立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他有着两段出色的职业经历: 33年的外交官经历和担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的15年学术经历。他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生活了10多年。2019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是出色的亚洲公共政策学者。他撰写了几部著作,包括《亚洲人会思考吗?》《西方失败了吗?》《新亚洲半球》《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纯真年代》《东盟奇迹》等。他行走于世界,现居于新加坡。
重磅推荐 推荐序 王辉耀 中文版序言章 十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二章 中国的战略失误第三章 美国的战略失误第四章 中国在扩张吗第五章 美国能做出重大转变吗第六章 中国的民主第七章 美德假设第八章 其他国家会如何抉择第九章 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 附录 美国例外论的神话致谢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他认为,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赛是否是可以避免的,作者认为,事实上,这种地缘政治竞赛已经开始了,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而且缺乏同理心。作者通过对比了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来分析在这场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的风险进行了清晰和诚实的评估,至少他认为,中美双方都应该基于对对方的清醒认识而制定长期的共存的战略,为了制定这种长期而富有远见的战略,作者认为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1、冷战时期,苏联的GDP从未超过美国的40%,而中国不一样,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在逐渐缩小,当美国不再是世界主导经济大国时,他会有哪些战略改变。2、美国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其3.3亿公民的生活还是保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如果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应优先选择哪个?3、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而美国一直非常谨慎地制定国防开支计划。中国显然不会选择苏联的道路,中国更着重发展经济,并限制国防开支。那么美国继续在国防预算上的大量投资是否明智?4、美国并不是靠自己赢得冷战的,而是与北约的西方伙伴结成牢固的联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美国向盟友开放经济,并慷慨地提供援助。而现今,特朗普政府选择了美国优先政策,疏远了自己过去的欧盟和日本的盟友,恰恰是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自己的新型伙伴关系,在这一点上,美国已经不复当年的优势。5、美国有力的武器不是美军,而是美元。由于美元的强势,美国可以将自己的国内法运用长臂管辖制度插手国际贸易,并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而特朗普执政期间,由多变制裁转向单边制裁,并将美元作为武器在国际社会中实现其单边目的,这是否明智?或许这可以是刺穿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6、美国人把赢得冷战看成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的胜利,制度和文化上的优越性让美国人坚信自己的软实力,而今这种软实力已经大大下降,美国是否愿意做出增强国家软实力而必要的牺牲,是否还能赢得下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7、美国人把中美的对抗看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它把中国看成又一个苏联,仍然用昨天的战略和思路来应对中国的崛起,事实上,美国的战略思想家应该开拓新的分析框架,把握与中国竞争的实质。8、在任何地缘政治竞争中,优势总是站在保持理性和冷静的这一边,而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大多数是情绪驱动,这是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所致,而美国目前是否还有能力提出不被政治目的歪曲的真实的战略思想?9、中国文化中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美国人对中国的政策制定也是建立在对自己政党政治文化的理解之上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很多战略制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产物,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力量,中国的战略政策制定是根植于中华文明,而不是美国人理解的党派利益。10、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经提到中国的战略像中国的围棋,是通过缓慢而有耐心的积累而终获胜,换句话说,中国战略的重点是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收益。事实上,美国曾经两次试图破坏中国的长期战略,都失败了,一次是奥巴马时期阻止其盟友加入亚投行,另一次是特朗普阻止其盟友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美国是否有这样的毅力和内在实力和中国进行长期的游戏?以上十大问题贯穿于作者的这本书中,虽然这十个问题都是以美国为对象来分析美国的战略,但是在这种对比中,作者呈现出了中美之间的优劣之争。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中国的一些战略上的误区和对美国的认识不足,作者认为中国经济成就瞩目,但还没有到可以低估美国的实力的层次,美国拥有的科研实力和经济实力依然可以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给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作者也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产权,用经济手段获得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广泛支持。看似中国目前有很多优势,但是,不能忽略美国的这种对抗的心态和手段。所以说,中国会赢了?作者也很难给出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