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9.27 2.8折 ¥ 33 全新
库存1005件
作者(美)欧·亨利 著,王晋华 译,读品 出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84578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3元
货号28989332
上书时间2024-10-18
《麦琪的礼物》精选了欧.亨利的多篇经典之作,是其短篇小说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麦琪的礼物》和《爱的奉献》通过对两对年轻夫妇事事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勇于牺牲自己的描写,歌颂了那种纯洁的、毫无杂念的崇高爱情,故事写得既温馨又感人,成为世人传诵的佳作。《zui后的一片藤叶》是描写人世间存在的真情和友情,一个看似已经无用的、穷愁潦倒的老艺人在故事的结尾,在其生命的临终一刻突然变得无比的高大伟岸,因为他给世界留下了真爱,为挽救那位患病的年轻女子的生命,他用尽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和才能……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深受启迪,更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了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真正的艺术会带给我们的愉悦之情。这样双重的功能,也正是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在这些作品中故事的结尾又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有的结尾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有的又叫人伏案深思。
《麦琪的礼物》精选了欧.亨利的多篇经典之作,是其短篇小说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麦琪的礼物》和《爱的奉献》通过对两对年轻夫妇事事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勇于牺牲自己的描写,歌颂了那种纯洁的、毫无杂念的崇高爱情,故事写得既温馨又感人,成为世人传诵的佳作。《zui后的一片藤叶》是描写人世间存在的真情和友情,一个看似已经无用的、穷愁潦倒的老艺人在故事的结尾,在其生命的临终一刻突然变得无比的高大伟岸,因为他给世界留下了真爱,为挽救那位患病的年轻女子的生命,他用尽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和才能……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深受启迪,更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了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真正的艺术会带给我们的愉悦之情。这样双重的功能,也正是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在这些作品中故事的结尾又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有的结尾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有的又叫人伏案深思。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王晋华,著名翻译家,中北大学外语系教授,英美文学硕士,留美学者。出版的主要译著有《美国现代小说论》《美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狄更生诗歌精选》《朗费罗诗歌精选》,《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西方新情爱经典录》等。
001 / 感恩节里的两位男士
009 / 麦琪的礼物
017 / 警察与赞美诗
026 / 财神与爱神
035 / 爱的奉献
043 / 后的一片藤叶
051 / 带家具出租的房子
060 /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066 / 二十年之后
071 / 菜单上的春天
079 / 绿门
088 / 伯爵与婚礼上的宾客
096 / 一千美元
104 / 重新做人
114 / 公主与美洲狮
122 / 女巫的面包
127 / 信使
132 / 觅宝记
145 / 心与手
149 / 艾基·舍恩斯坦的爱情灵药
156 / 人外有人
172 / 双料骗子
186 / 结婚手册
200 / 提线木偶
216 / 催眠师杰夫·彼得斯
224 / 幽默家的自白
234 / 模拟考点
237 / 参考答案
《麦琪的礼物》精选了欧.亨利的多篇经典之作,是其短篇小说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麦琪的礼物》和《爱的奉献》通过对两对年轻夫妇事事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勇于牺牲自己的描写,歌颂了那种纯洁的、毫无杂念的崇高爱情,故事写得既温馨又感人,成为世人传诵的佳作。《zui后的一片藤叶》是描写人世间存在的真情和友情,一个看似已经无用的、穷愁潦倒的老艺人在故事的结尾,在其生命的临终一刻突然变得无比的高大伟岸,因为他给世界留下了真爱,为挽救那位患病的年轻女子的生命,他用尽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和才能……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深受启迪,更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了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真正的艺术会带给我们的愉悦之情。这样双重的功能,也正是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在这些作品中故事的结尾又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有的结尾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有的又叫人伏案深思。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王晋华,著名翻译家,中北大学外语系教授,英美文学硕士,留美学者。出版的主要译著有《美国现代小说论》《美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狄更生诗歌精选》《朗费罗诗歌精选》,《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西方新情爱经典录》等。
感恩节里的两位男士
章前导读
斯达夫·比特是一个流浪汉。九年来,每一年的感恩节,他都坐在固定的凳子上等待一位老先生来请他饱餐一顿。可是今年,在遇见老先生之前,斯达夫·比特提前被另外一家主人邀请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美餐。
有一天是属于我们的。在这一天,我们所有的美国人,只要是父母所生,都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一边吃着苏打饼干,一边诧异着院子里的旧水泵怎么显得比以前更加靠近门口了。祝福这个日子吧,是罗斯福总统将它赐予了我们。我们听到过一些有关清教徒 的传说,不过,我们已经不再记得他们是何许人了。不管怎样,只要他们胆敢再次登陆的话,我们一定能够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普利茅斯岩崖?哦,这听起来似乎挺耳熟的。自从火鸡托拉斯垄断了市场以来,我们中间的不少人不得不降低标准改吃母鸡肉了。不过,华盛顿那边还是有人走漏了消息,提前泄露了感恩节的公告 。
位于酸果蔓 沼泽地以东的这座大城市已经把感恩节变成了一种习俗。一年当中,只有在十一月份里的这后一个星期四,这座大城市才承认渡口之外的地方也属于美国。这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的节日。是的,一个完全属于美国人的庆祝日。
现在我们就来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便可向你证明:在大洋这边的我们也有许多传统,而且,我们美国人的活力和进取精神,相较英国人的传统,趋于古老的速度要快得多。
如果你此时从东面进到联合广场,你就会看到斯达夫·比特正坐在喷泉对面便道右侧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到感恩节的这一天,斯达夫·比特总会在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准时地坐到这里。因为每当他这样做了的时候,总有一些奇遇会发生在他的身上——查尔斯·狄更斯 式的奇遇——一准会叫他心潮澎湃 ,其激奋程度丝毫不亚于大洋彼岸人们的激动。
可是今天,斯达夫·比特出现在这个每年约定好的地方,却不是因为他有时会感受到的饥饿(慈善家们都似乎认为,穷人们在一年里只会经受一次饥饿的折磨),而是因为习惯使然。
毫无疑问,斯达夫·比特此时并不感到饥饿。他刚刚美餐了一顿,酒足饭饱后的他现在只剩下了呼吸和走路的气力。他的眼睛像两颗浅色的醋栗,牢牢地镶嵌在一张臃肿、油腻、呆滞、呈油灰色的脸盘上。他呼哧呼哧地喘着,脖子上有一圈一些参议员们才有的赘肉,叫他翻起的外套衣领不能形成时髦的样式。一个星期前由慈祥的救世军修女为他缀上的扣子,此时被撑得像玉米花似的爆开,散落在他周围的地上。尽管他衣衫褴褛,衬衣前面破开的一道口子一直豁到了心口,可是十一月份夹带着雪花的冷风,只是令他感到了惬意和凉爽。因为刚刚吞到肚子里的那顿丰盛的饭菜在斯达夫·比特身上产生了太多的热量,这顿美食以牡蛎为头盘,以葡萄干布丁为后的甜点,包括了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烤火鸡、烤土豆、鸡肉沙拉、南瓜饼和冰激凌。因此,已经撑得不想动弹的他,只是用一种不屑的懒懒的神情,呆视着前方。
那顿饭完全出乎斯达夫·比特的预料。他在刚走到位于第五大道上的一幢红砖住宅时,就被站在门口的管家拉了进去。这座房子里住着两位家世古老、尊重传统的老妇人。她们甚至都不承认纽约市的存在,认为感恩节只是为华盛顿广场这块地方所设。她们的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让管家站在侧门口,叫他把个在正午十二点钟刚好经过这里的流浪汉请进来,饱餐一顿。斯达夫·比特在去公园的路上碰巧路过这里,被管家给拽了进去,以践行这座城堡已建立起的这一传统。
斯达夫·比特就这样直勾勾地看着前面,看了足足有十分钟之久,随后,他依稀觉得自己有了一种想要变换一下视觉角度的欲望。费了老大的劲,他才把头慢慢地转向了左边。此时,他的眼珠子突然惊恐地鼓了起来,他屏住了呼吸,身下的两条短腿簌簌地抖着,已经磨平了的鞋底子蹭着地上的沙砾沙沙作响。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横穿过第四大道,朝他坐着的那条长凳走来。
九年了,每到感恩节,这位老先生都要来到这里,找到坐在这条长凳上的斯达夫·比特。老先生做这件事是想要把它变成一个传统。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老先生都来这里见斯达夫,带着他去饭店,看着他美美地吃上一顿。在英格兰,人们也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却没有这么高的自觉。我们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九年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这位老先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将建立美国的传统视为己任。为了做得像模像样,我们必须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情,而绝不能让它中途夭折,譬如每周收集几十美分的工业保险费或者打扫街道之类的事情。
这位老先生郑重其事地径直朝着他所培植的传统(对象)走过来。每年请斯达夫·比特在饭店吃上一顿,这与英国的大宪章和英国人早餐中的果酱比起来,固然还不像它们那么具有民族的特色,不过,它毕竟是向前迈进了一步。它几乎还带了点儿封建的意味。这至少表明在纽约——哦,不!——乃至在整个美国——建立起一种传统,并非是没有可能。
老先生瘦高个儿,六十岁了,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戴着一副在鼻梁上挂也挂不住的老式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又白了许多,也稀疏了许多,他走路似乎也更多地依赖于他那根粗大多节的曲柄手杖了。
当斯达夫·比特的老恩人朝他这边走过来的时候,斯达夫不禁变得呼吸紧促,浑身发抖,就像某位太太的狮子狗看到一条野狗对着它龇牙竖毛地挑衅一样。斯达夫想要逃走,可是任凭他使出桑托斯·杜蒙 的全部本领,也不能将他与长凳分开。那两位老夫人的管家真是把工作做到家了。
“早上好,”老先生说,“看到你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健康地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真高兴。就为了这一点,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一番的。如果你愿意跟我来,朋友,我将请你好好地吃上一顿,使你的身体和你的精神一样快活。”
这位老先生每次见到斯达夫时,都会这么说。九年了,每个感恩节都是这样的话。这些言辞几乎也快变成一种惯例了,除了《独立宣言》,什么也不能与它们相媲美。在以前的每一次,这些话语在斯达夫听起来,都像是美妙的音乐。可是,现在的他却是痛苦满面地(几乎就要哭出来了)抬眼看着老先生。雪片落在斯达夫汗涔涔的额头上,发出丝丝的响声,而老人此时却是转过了身子,背对着寒风,在微微地战栗。
斯达夫不清楚,为什么这位老先生在说出他这番话的时候,总是很伤感。他不知道这是因为老人在他每次这样做的时候,总希望自己有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有一个身体强健、可引以为自豪的儿子,在他去世以后,还能来到这里,能站在某个未来的斯达夫面前,对他说:“为了纪念我的父亲……”终这也会成为一种惯例。
但是,这位老先生并没有亲戚。他住在公园东面的一条偏僻的街道上,在一座颓败老旧的住宅里租了几间屋子住。冬天,他在类似墙柜大小的温室里种些倒挂金钟 ;春天,他参加庆祝复活节的游行;夏天,他住到新泽西山区的一家农舍里,坐在柳条编织的椅子中,念叨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捕捉到扑翼蝴蝶;秋天,他请斯达夫吃上一顿。(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了老先生这一生中都在重复做的事情。)这些就是老先生一年中所做的事情了。
斯达夫·比特抬眼望着老先生足足有半分多钟,脸上一副焦虑、无助和自我怜悯的表情。由于给予,老先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多了,可他那小小的黑领结还是打得那样有神气,他的亚麻布衣衫还是那么洁白、漂亮,他上唇留着的灰白小胡子,经过整饰,在两端形成卷曲,稍稍翘起。那个时候,斯达夫的嗓子眼里突然发出像是豌豆煮在锅里似的响声。他这是想要说话;九年了,老先生每次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顺理成章地把它们理解为是斯达夫每年接受请饭时的习惯表达。
“谢谢你,先生。我这就跟你走。非常感谢,我肚子里饿得正咕咕地叫呢,先生。”
饱胀引起的慵懒并没有能够阻止这样的一个信念进入斯达夫的脑子里:他是一种传统的基石。在感恩节这一天,他的胃口并不属于他自己;根据一种既定的习俗所具有的一切神圣的权利(如果不是根据有关限制方面的实际法规的话),他的胃口属于这位拥有优先权的善良老人。诚然,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然而,为了建立起宝贵的传统,总得有人来做循环小数。世上的英雄们并不都是掌控着钢铁和金子的。看我们眼前的这一位,他手中挥舞着的武器只是镀银镀得很差的铁的刀叉。
老人领着他一年一度的受惠者向南,走到了那家饭店和那张他们年年吃饭就座的餐桌旁。他们两个被饭店的侍者认了出来。
“那位老人来了,”一个侍者说,“每到感恩节,他就带来这个流浪汉,请他吃上一顿。”
老人在桌子的对面坐下,脸上映出珍珠般的光亮,瞧着他面前的这位会是未来的一个古老传统基石的人。侍者在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各种节日的佳肴——斯达夫发出一声叹息(这声叹息会被误认为是饥饿的表示),举起了刀叉,去为他自己铸就一顶不朽的桂冠。
再也没有哪位英雄能像斯达夫那样在敌人阵前英勇冲锋陷阵了。火鸡肉、牛排、汤羹、各种蔬菜、馅饼等,一端上来就被他吞到肚子里去了。之前就已经被饱胀撑到了嗓子眼的他,一进到饭店闻到扑面而来的饭菜味儿几乎恶心得要吐,可是他却像个真正的骑士那样振作了起来。他在老人脸上看到的是,因为行善而生出的幸福表情——这种幸福远胜于捕捉到扑翼蝴蝶给老人带来的幸福感——他没有勇气扫了这位老人家的兴致。
一小时以后,斯达夫赢得了战斗,靠在了椅背上。“衷心地感谢你,先生,”斯达夫的声音像是漏了气的蒸汽管子,“真心地谢谢你的这顿丰盛的饭菜。”说着,他费力地站了起来,两眼呆滞地开始朝着厨房那边走。一个侍者像转动陀螺那样把他转了过来,将门的方向指给了他。老人小心翼翼地数出一美元三十美分的硬币,又留给侍者三枚镍币 的小费。
像往年一样,他们俩在饭店的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向南,斯达夫向北,各自而去。
在拐过个街口的时候,斯达夫停了下来,站了一分钟。紧跟着,他褴褛的衣衫似乎鼓胀起来,宛若猫头鹰抖动起它浑身的羽毛,他像是一匹中了暑的马,重重地摔在了便道上。
救护车到来了,年轻的外科大夫和司机把斯达夫抬上了车,他们低声地诅咒着这过重的身体。斯达夫身上没有威士忌的味儿,不能将其移交给警察的巡逻车,因此斯达夫连同他肚子里的两顿丰盛的饭菜都被送到了医院。在医院里,他们把他放在一张床上,开始用一根光光的金属棍子给他做检查,看看他到底是得了什么奇怪的病症,希望能找出他的病因。
噢!一小时之后,另一辆救护车送来了那位老先生。他们把他放在了另一张床上,说他可能是得了阑尾炎,因为看外表他怎么也不像是吃饭付不起钱的主儿。
不过,在不一会儿之后,一位年轻的医生碰到了一个年轻的护士(他喜欢她美丽的眼睛),停下来跟她聊起了这两个病例。
“躺在那一边的看起来挺体面的那位老先生,”年轻的医生说,“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饿病的。我想,他可能是出生在哪个名门世家吧,不过现在却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一点儿东西了。”
思考题 ▼
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麦琪的礼物
章前导读
德拉为了给自己的丈夫吉姆买圣诞礼物,尽可能地节约每一分钱。可是,直到圣诞节的时候,她都没能够凑齐买礼物的钱。所以,她卖掉了自己引以为豪的长发,用卖头发的钱为吉姆买了礼物。她本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可是没有想到,丈夫看见她的头发后愣住了……
一共是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全在这里了。其中的六十美分都是一便士的硬币。这些硬币都是在买杂货、买菜和买肉的时候从卖主那里一次次硬抠下来的,她自己也知道,这样的一种锱铢必较 ,就是人家嘴上不说,也免不了背地里笑话,以至于有时候想起来,她自己脸上都在暗暗地发烧。德拉把这些钱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美元八十七美分。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很显然,除了扑在那张又小又破的沙发上恸啕 一场之外,还能怎么办呢?德拉也是这么做的。这不免会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人生是由哭泣、啜泣和微笑组成的,而啜泣占去了绝大部分的时间。
在这家主妇的痛哭声渐渐变成啜泣声的当儿,让我们不妨来看看她的家。这是一个带家具的每周需付八美元租金的公寓房。它尽管没有破烂到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步,可是实际上已经跟贫民窟相去不远了。
在楼下的门廊里,装着一个再也不会有信投递进去的信箱和一个再也不能按响的门铃。此外,在门铃的旁边还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她丈夫的名字:詹姆斯·迪林汉·杨先生。
“迪林汉”这几个字在其房子主人周薪为三十美元的时候,也曾迎着风儿神气地飘扬过。现在,周薪缩减为二十美元,“迪林汉”这几个字也看似变得模糊起来,好像它们正在认真地考虑,是否应该缩减为谦逊而又低调的字母D。不过,每当詹姆斯·迪林汉·杨回到家里,走到楼上来的时候,詹姆斯·迪林汉·杨夫人(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德拉)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吉姆”,同时会给他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一切自然地非常美好。
德拉在哭完了之后,往脸上扑了点粉。她站在窗前,呆呆地望着外面,看着一只灰色的猫在灰蒙蒙的院落中的篱笆上行走。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而她仅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来给吉姆买一件礼物。几个月来,她拼力攒着每一分钱,而结果只攒下了这么一点儿。周薪二十美元,也只能做到这么多了。花费和开销比她预想的要大得多。事情总是这样的。只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给吉姆买一件礼物,她的心爱的吉姆。她一直想着要给他买一件能配得上他的东西:一件美好、珍奇、贵重的礼物,一件差不多值得她的吉姆去拥有的礼物。
在屋子的窗户之间有一面壁镜。诸位也许见过周租金八美元公寓里的那种壁镜。一个非常消瘦、灵巧的人,从一连串纵的细碎条状的映像里,可以迅速地对自己的容貌得到一个大致不差的映像。德拉凭借着她苗条的身材,很好地掌握了这门技艺。
德拉突然从窗户那里急转过身子,站到了镜子面前。她的眸子里闪烁着光芒,可是她的脸颊却在二十秒钟之内失去了血色。她迅速地解开了她的头发,让它披落下来。
且说,詹姆斯·迪林汉·杨家里有两件值得他们引以为豪的东西:一件是吉姆三代的金表,另一件是德拉的头发。如果示巴女王 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有一天会把她的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好叫那位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 。如果所罗门王 当了看门人,把他的财宝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在每次经过时准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好让所罗门王嫉妒得把胡子也翘了起来。
这当儿,德拉丰美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条棕色的瀑布亮闪闪地起着涟漪,一直抵达她的膝盖下面,像是她身上的一件靓衣。随之,她又神经质地赶快把头发缠了起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任一两滴眼泪洒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德拉穿上了她那件棕色的旧外套,戴上了棕色的旧帽子。她跑出屋子,冲下楼梯,来到了街上,衣裙在她快速的移动中飘摆,眼睛里尚有晶莹的泪光在闪烁。
德拉在一家挂着“莎弗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制品”牌子的店铺前停下来。她跑上一节楼梯,气喘吁吁地让自己定下神来。店中的老板娘,身高体胖,皮肤白得有点儿扎眼,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与莎弗朗妮 的称号不大相符。
“你要头发吗?”德拉问。
“我收购头发,”这位夫人说,“把你的帽子摘掉,让我们来看看你头发的成色。”
棕色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下来。
“二十美元。”夫人一边很在行地摸着德拉的头发,一边说。
“好的,快点儿把钱给我。”德拉说。
噢,接下来的两小时仿佛是插上了玫瑰色的翅膀,飞掠而过。请读者不要介意我这个蹩脚的比喻。总之,德拉是跑遍了所有的商店,在为吉姆挑选礼物。
德拉终于找到了她要买的东西。它准是专为吉姆,而不是为别人制作的。在她搜寻过的所有商店里,再也没有和它相类似的物品。这是一条铂金表链,设计简单大方,完全是以其质地的纯良而不是花哨的装饰来表明其非凡的价值——所有的好东西都理应如此。它与吉姆的手表非常般配。德拉一看到它,就知道这条表链非吉姆莫属。它跟吉姆本人一样,文静沉稳而身价非凡——这一描述对两者都很合适。买它花去了二十一美元,她拿着剩下的八十七美分,匆匆地往家赶。有了这条链子配在吉姆的表上,吉姆无论跟多少人在一起,都可以随时随地拿出表来看时间了。尽管这个表很华贵,但表上拴着的是一条很旧的皮表带,因此他只敢偶尔偷偷地瞥上一眼。
德拉到家以后,她的陶醉感逐渐地让位给了理智和审慎。她拿出卷发铁钳,点燃了煤气灯,开始着手补救由于爱情和慷慨所造成的狼藉。亲爱的朋友们,这永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一项了不起的工作。
不出四十分钟,德拉的头上覆满了一个贴着一个的小发卷,叫她看上去俨然像个逃学的小男孩。她用苛求的眼光,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仔细地瞧了又瞧。
“吉姆看到了,肯定会骂我的,”德拉跟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