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15.13 3.4折 ¥ 45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季羡林 著,天河世纪 出品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68443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8513066
上书时间2024-10-18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精华代表作,从季羡林先生数百万字的文字作品中精心选取了其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散文数十篇集结而成。
本书以“人生态度”为主题,收录了先生在生活理念、处世智慧、艺术追求和人物追忆等方面的散文佳作,更收录了《做真实的自己》《赋得永久的梅》等经典名篇。这些文章展示了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年的岁月沧桑:早年的温和率直、中年的睿智淡雅、晚年的达观通透,完整再现一代大师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让我们在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到触及心灵的温柔力量。
愿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看淡无谓纷扰,内心安然无恙。以一颗平淡从容的心,豁达开朗地过好这一生。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精华代表作,从季羡林先生数百万字的文字作品中精心选取了其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散文数十篇集结而成。
本书以“人生态度”为主题,收录了先生在生活理念、处世智慧、艺术追求和人物追忆等方面的散文佳作,更收录了《做真实的自己》《赋得永久的梅》等经典名篇。这些文章展示了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年的岁月沧桑:早年的温和率直、中年的睿智淡雅、晚年的达观通透,完整再现一代大师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让我们在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到触及心灵的温柔力量。
愿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看淡无谓纷扰,内心安然无恙。以一颗平淡从容的心,豁达开朗地过好这一生。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壹 真实人生
做真实的自己/003
黎明之前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留德十年(节选)
学习吐火罗文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
我们面对的现实
隔 膜
忘
趋炎附势
贰 不完美,即是完美
走运与倒霉
邻 人(红楼小品之一)
论正义
梦萦水木清华
梦萦未名湖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赋得永久的悔
寸草心
几件小事
叁 做人的艺术
大觉寺
反躬自省
晨 趣
咪咪二世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黄 昏
我的美人观
新年抒怀
我写我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肆 当下不虚度
时 间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爽朗的笑声
反躬自省
死的浮想
悼念沈从文先生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我喜爱的书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精华代表作,从季羡林先生数百万字的文字作品中精心选取了其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散文数十篇集结而成。
本书以“人生态度”为主题,收录了先生在生活理念、处世智慧、艺术追求和人物追忆等方面的散文佳作,更收录了《做真实的自己》《赋得永久的梅》等经典名篇。这些文章展示了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年的岁月沧桑:早年的温和率直、中年的睿智淡雅、晚年的达观通透,完整再现一代大师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让我们在质朴的文字中感受到触及心灵的温柔力量。
愿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看淡无谓纷扰,内心安然无恙。以一颗平淡从容的心,豁达开朗地过好这一生。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做真实的自己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这与我写一些文章有关。因写“后记”,触发了我的感慨,所以就加了这样一条尾巴。
1995年3月18日
黎明之前
我于1946年深秋,在离开了祖国和北京11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工作。深夜,阴法鲁同志等到车站上去接我们。坐在汽车上,看到落叶满街,秋风萧瑟,身上凉了起来,心里却是热的。
我被安排住在红楼上。这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驰名全国,驰名全世界。但在日寇占领时期,却成了日寇宪兵队的驻地。地下室就是刑讯杀人的地方。有人告诉我,地下室里有鬼叫声。我是唯物主义者,根本不信有什么鬼神。因此,虽然整个红楼空空荡荡,夜里真有点鬼气森森,但是我并不怕鬼,我怕的是人。
怕什么人呢?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我住在红楼期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国民党反动派腐朽透顶,病入膏肓,众叛亲离,天怒人怨,犹如燕巢危幕,鱼陷涸池,岌岌不可终日。但是世上一切反动派的规律是垂死挣扎,国民党也不例外。他们对北大尤其恨之入骨。北大的民主广场号称“小解放区”,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之而后快。
在那段时间,学生正进行反饥饿、反迫害斗争,经常在民主广场集合,然后到外面去游行示威。国民党的北平市党部、军统特务、中统特务、宪兵第九团,恨得牙咬得直响,但是却束手无策。于是就从天桥雇用一批批的地痞流氓,手持棍棒,到红楼附近来捣乱,有时候抓住单身的学生,打他们一顿,有时候成群结队,到民主广场外面去堵截示威学生。我从我住的三楼上向下看,看到成群的打手,横七竖八地躺在那一条臭水沟边上,等待头子的命令。我看他们歪戴着帽子,敞胸露体,闹闹嚷嚷,列队集合,像一群乌合之众,成队地撤走。有人说,这是到什么地方去,国民党要发给每个人多少万金元券或银元券,再加上几个馒头。
国民党指挥的流氓有时候夜里也来捣乱。我们住在红楼的人就用椅子把楼道堵上,楼上算是我们的堡垒,红楼他们没有冲进来过,旁边的东斋宿舍,他们都冲进去了。乱砸了一通,然后撤走,大概又到国民党市党部领馒头去了。
1949年冬,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京。我们在孑民堂纪念北大建校51周年。城外炮声隆隆。我们几个人小声交谈,说:“国民党给我们鸣礼炮哩!”绝大多数教授的心情是愉快的,充满了期待的情绪。对共产党,我们几乎都不甚了解,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非常了解的。谁心里都有底,我们嘴里念着:“长夜漫漫何时旦?”心里都知道,这一群反动家伙的末日快来临了。
在自然界,黎明前有一段黑暗。在人类社会中,反动力量要完蛋的时候,由于他们拼命捣乱,造成一段短暂的黑暗,但是黑暗一过,迎来的是霞光满东天,耀眼的朝阳就要照临大地了。
我们终于迎来了朝阳。
1987年10月27日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我是搞语言的,要我来讲道德,讲慈善,实在是有些惶恐。
什么是道德?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写一本书。简单说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不依靠外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以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概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稳定是位的,一定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除了法律、行政手段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外,道德是社会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和调节手段。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伦理道德有很重要的位置,伦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儒家讲的三纲六纪就是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关系的准则。这里有糟粕的地方,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谁是谁的纲。儒家强调要处理好人的各方面社会关系,还有许多值得批判吸收的东西。比方对父母的关系,中国人讲孝,这个孝字在英文没有这样一个词,要用两个词才能表述这个意思。所以西方的老人晚年是十分凄凉的。中西的道德是有区别的。我举个例子,我在欧洲住的年头不少,我看小孩子打架,一个十六七岁,一个七八岁,结果小的被打倒了,哭一阵爬起来再打。要在中国就会有人讲了,大的怎么欺侮小的呢。他们那儿没人管,他们认为力量、拳头是位的,不管你大小,只要把别人打倒就是正当的。西方道德中也有对我们有用的。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应批判继承,精华留下,糟粕去掉。对外国好的,也可以学习,不要排斥。
慈善是良好道德的发扬,又是道德积累的开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社会的良好的道德风尚,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宣传教育,要舆论引导,更要实践、参与。慈善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层次,无私奉献,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图个好名声,或者避税,或者领导号召不得不响应;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所以我主张慈善不要问动机。同志讲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我的理解,效果是决定因素。“四人帮”有个特点,就是抓活思想,抓活思想就是追究动机。过去有句古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是典型的动机唯心主义。
2001年
留德十年(节选)
在饥饿地狱中
同轰炸并驾齐驱的是饥饿。
我初到德国的时候,供应十足充裕,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法西斯头子侵略成性,其实法西斯的本质就是侵略,他们早就扬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在初,德国人桌子上还摆着奶油,肚子里填满了火腿,根本不了解这句口号的真正意义。于是,全国翕然响应,仿佛他们真不想要奶油了。大概从一九三七年开始,逐渐实行了食品配给制度。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后接着是肉类,后是面包和土豆。到了一九三九年,希特勒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腰带就一紧再紧了。这一句口号得到了完满的实现。
我虽生也不辰,在国内时还没有真正挨过饿。小时候家里穷,一年至多只能吃两三次白面,但是吃糠咽菜,肚子还是能勉强填饱的。现在到了德国,才真受了“洋罪”。这种“洋罪”是慢慢地感觉到的。我们中国人本来吃肉不多,我们所谓“主食”实际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黄油从前我们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国人开始沉不住气的时候,我还悠哉游哉,处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面包和土豆限量供应的时候,我才感到有点不妙了。黄油失踪以后,取代它的是人造油。这玩意儿放在汤里面,还能呈现出几个油珠儿。但一用来煎东西,则在锅里嗞嗞几声,一缕轻烟,油就烟消云散了。在饭馆里吃饭时,要经过几次思想斗争,从战略观点和全局观点反复考虑之后,才请餐馆服务员(Herr Ober)“煎”掉一两肉票。倘在汤碗里能发现几滴油珠,则必大声唤起同桌者的注意,大家都乐不可支了。
困难的问题是面包。少且不说,实质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东西。有人说是鱼粉,无从否认或证实。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制造气体。在公共场合出虚恭,俗话就是放屁,在德国被认为是极不礼貌,有失体统的。然而肚子里带着这样的面包去看电影,则在影院里实在难以保持体统。我就曾在看电影时亲耳听到虚恭之声,此伏彼起,东西应和。我不敢耻笑别人。我自己也正在同肚子里过量的气体做殊死斗争,为了保持体面,想把它镇压下去,而终于还以失败告终。
但是也不缺少令人兴奋的事:我打破了记录,是自己吃饭的记录。有一天,我同一位德国女士骑自行车下乡,去帮助农民摘苹果。在当时,城里人谁要是同农民有一些联系,别人会垂涎三尺的,其重要意义决不亚于今天的走后门。这一位女士同一户农民挂上了钩,我们就应邀下乡了。苹果树都不高,只要有一个短梯子,就能照顾全树了。德国苹果品种极多,是本国的主要果品。我们摘了半天,工作结束时,农民送了我一篮子苹果,其中包括几个品种的;另外还有五六斤土豆。我大喜过望,跨上了自行车,有如列子御风而行,一路青山绿水看不尽,轻车已过数重山。到了家,把土豆全部煮上,蘸着积存下的白糖,一鼓作气,全吞进肚子,但仍然还没有饱意。
“挨饿”这个词儿,人们说起来,比较轻松。但这些人都是没有真正挨过饿的。我是真正经过饥饿炼狱的人,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我非常佩服东西方的宗教家们,他们对人情世事真是了解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在他们的地狱里,饥饿是被列为折磨人的项目之一。中国也是有地狱的,但却是舶来品,其来源是印度。谈到印度的地狱学,那真是博大精深,蔑以加矣。“死鬼”在梵文中叫Preta,意思是“逝去的人”。到了中国译经和尚的笔下,就译成了“饿鬼”,可见“饥饿”在他们心目中占多么重要的地位。汉译佛典中,关于地狱的描绘,比比皆是。《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的描绘可能是有些代表性的。这里面说,共有八大地狱:大地狱名想,其中有十六小地狱:小地狱名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钉,四名饥,五名渴,六名一铜釜,七名多铜釜,八名石磨,九名脓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铁丸,十三名斩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剑树,十六名寒冰。地狱的内容,一看名称就能知道。饥饿在里面占了一个地位。这个饥饿地狱里是什么情况呢?《长阿含经》说:
(饿鬼)到饥饿地狱。狱卒来问:“汝等来此,欲何所求?”报言:“我饿!”狱卒即捉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钩钩口使开,以热铁丸着其口中,焦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
这当然是印度宗教家的幻想。西方宗教家也有地狱幻想,在但丁的《神曲》里面也有地狱。第六篇,但丁在地狱中看到一个怪物,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长牙;但丁的引导人俯下身子,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对准怪物的嘴,投了过去。怪物像狗一样狺狺狂吠,无非是想得到食物。现在嘴里有了东西,就默然无声了。西方的地狱内容实在太单薄,比起东方地狱来,大有小巫见大巫之势了。
为什么东西方宗教家都幻想地狱,而在地狱中又必须忍受饥饿的折磨呢?他们大概都认为饥饿难忍受,恶人在地狱中必须尝一尝饥饿的滋味。这个问题我且置而不论。不管怎样,我当时实在是正处在饥饿地狱中,如果有人向我嘴里投掷热铁丸或者泥土,为了抑制住难忍的饥饿,我一定会毫不迟疑地不顾一切地把它们吞了下去,至于肚子烧焦不烧焦,就管不了那样多了。
我当时正在读俄文原文的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在第二幕场里,我读到了奥西普躺在主人的床上独白的一段话:
现在旅馆老板说啦,前账没有付清就不开饭;可我们要是付不出钱呢?(叹口气)唉,我的天,哪怕有点菜汤喝喝也好呀。我现在恨不得要把整个世界都吞下肚子里去。
这写得何等好呀!果戈理一定挨过饿,不然的话,他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要把整个世界都吞下去的话来。
长期挨饿的结果是,人们都逐渐瘦了下来。现在有人害怕肥胖,提倡什么减肥,往往费上极大的力量,却不见效果。于是有人说:“我就是喝白水,身体还是照样胖起来的。”这话现在也许是对的,但在当时却完全不是这样。我的男房东在战争激烈时因心脏病死去。他原本是一个大胖子,到死的时候,体重已经减轻了二三十公斤,成了一个瘦子了。我自己原来不胖,没有减肥的物质基础。但是饥饿在我身上也留下了伤痕:我失掉了饱的感觉,大概有八年之久。后来到了瑞士,才慢慢恢复过来。此是后话,这里不提了。
学习吐火罗文
我在上面曾讲到偶然性,我也经常想到偶然性。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能给人招灾,也能给人造福。
我学习吐火罗文,就与偶然性有关。
说句老实话,我到哥廷根以前,没有听说过什么吐火罗文。到了哥廷根以后,读通了吐火罗文的大师西克就在眼前,我也还没有想到学习吐火罗文。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我要学三个系,已经选了那么多课程,学了那么多语言,已经是超负荷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有时候我觉得过了头),我学外语的才能不能说一点都没有,但是绝非语言天才。我不敢在超负荷上再超负荷。而且我还想到,我是中国人,到了外国,我就代表中国。我学习砸了锅,丢个人的脸是小事,丢国家的脸却是大事,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随时警告自己:自己的摊子已经铺得够大了,决不能再扩大了。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但是,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西克出来代理他。老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戏统统传给我。他早已越过古稀之年,难道他不知道教书的辛苦吗?难道他不知道在家里颐养天年会更舒服吗?但又为什么这样自找苦吃呢?我猜想,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之外,他是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想把自己的绝学传授给我这个异域的青年,让印度学和吐火罗学在中国生根开花。难道这里面还有一些极“左”的先生们所说的什么侵略的险恶用心吗?中国佛教史上有不少传法、传授衣钵的佳话,什么半夜里秘密传授,什么有其他弟子嫉妒,等等,我当时都没有碰到,大概是因为时移事迁今非昔比了吧。倒是近我碰到了一件类似这样的事情。说来话长,不讲也罢。
总之,西克教授提出了要教我吐火罗文,丝毫没有征询意见的意味,他也不留给我任何考虑的余地。他提出了意见,立刻安排时间,马上就要上课。我真是深深地被感动了,除了感激之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