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果敢的优雅 独立女人的七堂精进课 于亭婷 978751392965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9.35 2.2折 42.8 全新

库存67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亭婷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9653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8元

货号28972601

上书时间2024-10-18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独立女性的风格宣言,也是一本写给每个独立女性的心智成长之书。

 

作者从优雅、风格、知识、能量、社交、孤独与爱等七个方面娓娓道来,告诉每个读者只有慷慨地付出,从容地争取,洒脱地接受,才能找回心灵本真的沉着质朴。

愿每个独立女子都眉蕴星河,胸藏山海!

愿每个独特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安心的归处!



商品简介

这是一本独立女性的风格宣言,也是一本写给每个独立女性的心智成长之书。

 

 

 

作者从优雅、风格、知识、能量、社交、孤独与爱等七个方面娓娓道来,告诉每个读者只有慷慨地付出,从容地争取,洒脱地接受,才能找回心灵本真的沉着质朴。

 

愿每个独立女子都眉蕴星河,胸藏山海!

 

愿每个独特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安心的归处!



作者简介

于亭婷


知名主持人、制作人,个人发展学会专家合伙人。


2015年创立骑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潘石屹、郭台铭、江南春等知名企业家合作,出品《婷婷创立》等一系列财经类及个人成长类视频节目,深受观众好评。



目录

01 独立的底气:
有野心也是件优雅的事儿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你想成为谁


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是平庸


格局越大,外表越优雅


心中有锚的人,有资格拒绝上岸


找到意义感的步,就是走出小我


 


02 独立的思辨力:


深思熟虑的魅力,好过不假思索的张扬


慢下来,也是一种快


像聪明人一样思考


少有人走的路顺畅


警惕低水平勤奋陷阱


依赖是迷失的开始


 


 


03 独立的人格:
你可以不必做一只冬天的刺猬


想取悦自己,先要放下自己


别着急,时间会告诉你


说话要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不必向谁证明你很努力


给别人三个支持我们的理由


透过噪声,听见生活给你的信号


保护自己,记得留意对方的底线


承诺再小,也会让人念念不忘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耐心


一切社交的本质是爱


 


04 独立的思想:


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摆脱恐惧,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不要让你的担心为你设限


疼痛是成长的契机


你无须那么成功


在意识的角落,才能看到更真实的自我


感受到无我的状态时,真正的好运才会降临


你的孤独是一个容器


爱,也要有一定的距离


花只开一半,才美得冷静


 


05 独立的姿态:


对自己稍有限制,稳步向前


卸下过去的光环,人总要朝着前方生长


学会享受漫无目的的痴迷


“3个10”理论


适度的拖延能产生更多创意


优雅藏于精微细节处


才华与美貌历来合体


的创造力来自于舒服的状态


 


06 独立的生活方式:


心怀厨房与爱,才能历遍山川湖海


越主动,越幸福


爱是行动而不是一种感觉


慢就是快


强大的时候,是敢于放弃的时候


给自己疲惫的权利


优点和缺点,本质都是特点


 


 


07独立的能力:


所有的遗憾都有橡皮擦


人生的低风险策略


钱很重要,又不重要


妙在休止处


生活需要边界感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独立女性的风格宣言,也是一本写给每个独立女性的心智成长之书。


 


作者从优雅、风格、知识、能量、社交、孤独与爱等七个方面娓娓道来,告诉每个读者只有慷慨地付出,从容地争取,洒脱地接受,才能找回心灵本真的沉着质朴。


愿每个独立女子都眉蕴星河,胸藏山海!


愿每个独特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安心的归处!



主编推荐

于亭婷

知名主持人、制作人,个人发展学会专家合伙人。

2015年创立骑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潘石屹、郭台铭、江南春等知名企业家合作,出品《婷婷创立》等一系列财经类及个人成长类视频节目,深受观众好评。



精彩内容

序 敢于优雅的勇气 

 

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吃午餐。谈及这本书时,他问我:“对你来说,优雅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我停下手中的刀叉,将目光停留在盘中的食物上,思考了五到六秒,抬起头说:“是时刻保有一种尊严感。”

 

“什么样的尊严感?是要让他人觉得你有尊严,还是?”

 

“不,是在对待一切事物的关系中,意识到双方都享有某种尊严。比如,面对盘里的食物,知道它来自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所以,即使它此成为了我们的食物,仍自带一种尊严——这就是优雅。反过来说,另一个优雅的人也会这样待我。”

 

“有意思的定义。”朋友说。

 

深秋的某一天,这本书的初稿终于完成的那个傍晚,我怀带着使命完成的快感,穿过街道去对面的店买水。

 

走过斑马线的时候,好像不是我自己在走路,而是有什么力量推着我在走——我仿佛置身于浩渺宇宙之中,身体是如此的轻快和挺拔。

 

我知道,那是创作、创造带给我的犒赏——一种超脱于万物之外的身心愉悦,持久而绵长。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事业已经比较稳定了,所以,我的心绪中也就剔除了“野心”二字,走向了平和与宁静。但不能不说,对于这本书,我仍是心怀忐忑的。但这忐忑背后的核心却是笃定——更是对追求个人成长、探索自我潜力以及分享与学习的热爱与肯定。

 

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印象”与“主见”的结合体,其中不乏我认为能够很快产生一些现实效果的“方法”,供读者们参考和借鉴。这一切,始于我始终不懈的对于美的追求。要知道,虽然美感不可统一量化,也无法复制,但审美力却是可以学习和提升的。

 

是的,这些都关乎外在的优雅,而中间再加入一个“果敢”的内核,就好比美人的皮相之下有了紧实肌肉的支撑。

 

那么,优雅与果敢是什么关系呢?优雅在外,果敢在内;优雅是舞姿,果敢是气力;优雅是时尚,果敢是文化;优雅是一个人的神,果敢是一个人的魂。

 

优雅是时时刻刻可以彰显出来的,果敢却不必声张——坚强的内心,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01独立的底气:有野心也是件优雅的事儿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你想成为谁

 

一位朋友问我:“是什么让你这样每天兴致勃勃、从不间断地努力?”

“因为,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十年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笃定地说道。

因为我清晰地知道十年后我想要成为的样子,比如,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有坚定的眼神;保持苗条性感的身材;事业发展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书籍、节目等方式对很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知道今天付出的一切努力有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不会急于求成。

 

美国前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成为》一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自己与奥巴马共度的青年时代。从这本书中,我们就能知道奥巴马为什么能成为美国总统。

奥巴马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就被选为学校刊物《哈佛法律评*》的主席,成为个担任此职务的非洲裔黑人学生。

当选主席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申请更高薪水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或将自己学费贷款的时限申请延长,而是一边全心全意地做好编辑工作,一边写作关于美国各种族的书,并计划找一份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工作。

“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此笃定,这让我感到吃惊。”米歇尔这样写道。

而作为一个对未来有清晰计划的人的女友,她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奥巴马要改变世界的信念和使命感,常常使她追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人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起走进婚姻、组建家庭的,并终携手走进了白宫。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小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心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哪怕别人告诉我——那不可能。

在我11岁的时候(小学四年级),一个夏天的午后,母亲在洗衣服,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看她洗衣服一边跟她聊天。不知为何,我跟母亲说起了自己的梦想,我说我将来要上电视,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母亲听到我这样说,立刻开始摇头。她说:“孩子,不要异想天开了,这太难了!咱们家又没人从事这类行业,没人能为你铺路搭桥。”

没错,我出生在东北偏远林区,父母都是普通的林区教师,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但我却一直将它放在心里。

后来高考结束,我遵从母亲的建议,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但儿时的梦想依旧在我心里。毕业后,我放弃了好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高薪Offer,入职《财经日报》,从实习记者做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主编发现我有主持方面的天赋,就将我推荐给了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

在这一行,我一做就是七年,从出镜记者到主持人、编导、制片人,一直到现在创业,我都在为自己儿时的梦想拼搏。只是现在我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担当出品人和制片人的角色。

一路走来到现在,说没有成就感,那是假的,我没有轻信别人告诉我的“不可能”,哪怕她是全天下爱我、让我信赖的母亲。

在目标和信念的召唤下,我坚持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人生便是如此,只要你认定并坚持了,结局终将如我们所愿。

如果想要被人当作“女王”对待,首先你要像“女王”一样对待自己;如果你想让别人相信你的事业可以做得很好,你就要坚定地将自己想象中的蓝图描绘出来——像描绘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一样——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在这里的前提是,你所描绘的蓝图要有坚实的逻辑支撑,你的自信来自反复的深度思考和论证。

我曾做过一个叫《姐妹变形记》的节目,嘉宾都是一些优秀的女性创业家、投资人。其中的一位女投资人在美国成立了一只专门投资女性的投资基金,她以女性投资人的视角观察到——大多数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过于谦逊和保守。

因此,她建议女性创业者在描述未来愿景的时候,应该更加自信一些,甚至自大一点也无妨,不要一味地依据眼前的现实而就事论事。

这位女投资人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很好,她在成立基金后,在中国和美国各投资了几个女性项目,虽然投资收益目前还难以估测,但至少打出了知名度,并成功地为自己贴上了“来自硅谷,只投女性行业的投资人”的标签。

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先生曾说过:“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想成为冠军的心。”我当时请他用英文把这句话写下来,装裱起来挂在我们的演播室中,将其中无尽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无论今天我们多么平凡,如果心中有成为冠军的信念,在信念、目标以及坚持不懈地浇灌之下,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所从事的领域有所作为,成为一流的人物。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可以先给自己设定几个关键词或标签。比如,富有、国际影响力、行业话语权,或者优雅、有智慧、一个贤惠的太太、一个温柔的妈妈。再比如,一个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游历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

所设定的关键词或标签越具体越好,但不要太多,选择3~5个即可,完成之后再通过调整增多或减少。

是的,在这里,我说的不仅仅是那些外在的、功利性的东西。你心中的这个“样子”应该是有格局、有结构的。它不仅仅关乎你的职业、身份、地位、财产,还关乎你的价值观、人格的完整性、快乐指数和成长。

它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的计划,更是一个立体的计划。在完成这个立体计划之后,再坚定不移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少有人走的路顺畅

 

有时候,人们想也不想,就把自己归到普通人的行列中,常常为此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比如,我走进一间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发现前面有五六位女士在排队。我仔细观察后,走到里面,轻轻推开一扇门——这时候所有人惊讶地发现,原来里面至少有两间根本没有人——后来的人看到前面的人在排队,就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地跟着大家一起排队。

当然,从众心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但其实这种现象背后至少还潜藏着大多数人的三项缺点。

,拒绝观察。只要你静下来,仔细观察细节,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线索。一扇门到底是锁着的还是开着的,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太容易分辨了,可是大部分人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耗费。

对当下你正在经过的场景多留意一些,机敏一点,能省去很多麻烦,在关键时刻说不定还能保证你的安全。

第二,拒绝独立思考和判断。很多人以为只有考试、开会、撰写合同或商务谈判前需要思考。其实,任何时候人都需要思考,每时每刻都在决策。

这种凭直觉迅速决策的思考模式是一种习惯,可以像任何习惯一样,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培养形成。比如,每天早上花些时间搭配今天的穿着和配饰,三个月后,你就能穿出优美的风格。

我经常会在选择排在哪一支队伍的时候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我会快速选定一支队伍排进去,然后让结果做出评测,看自己选的是不是的路径。

做人群中那个有着敏锐判断力的人,还是随大流?

我相信,你既然拿起了本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已经达成了共识。

第三,害怕承担风险。人们普遍害怕独自承担犯错的代价或责任,但如果是一大群人一起犯错,每个人就都不会那么自责。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 中对群体心理特征做了详细阐述——“反正大家都是那么做的,即使错了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在大型的组织中,这样的心态极其普遍。我原来在大公司工作时也有过这样的心态。创业时,我将这种心态彻底从身上*除。因为所有重大决策都只能由我一个人来做,而一旦判断失误,所有的风险也只有我一个人能承担。

你是否愿意尝试成为一个领航者,一个人面对茫茫无际的大海?靠自己的果敢和智慧去做出选择、承担风险,同时也享受过程与结果带来的收益?我建议你试一试,因为只有迈出这一步,你才有可能拥有对自由的完美体验。

我一直相信真理的存在,这既是一种信念,也是我追求个人成功的方法论。很多人说人世间没有对错,再稍微严谨一点,你可能就会说“没有的对错”。

在我看来,对错是有的,只是有些人缺乏做出正确选择的自控力和判断力,这时,这句话就成了他们放弃原则、自我妥协时“强大”的借口。

你是否有勇气成为人群中另辟蹊径的人?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大胆去试!它很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让你走得更快、更远。

 

警惕低水平勤奋陷阱

 

什么是低水平勤奋?就是我们看起来很努力——努力读书,努力加班,努力与人探讨商业模式……可是如果有人问:“你从这份努力中取得了什么突破?”可能想了半天你都没有答案。

比如,书是我重要的财产,每次搬家,我都有十来箱的书要搬。有几年,我频繁搬家,这些书成了让我又爱又恨的东西。

有一次,搬家前,我终于想通了。我把每一本书拿在手里,问自己“这本书教会你什么制胜秘诀了吗?”“它里面写的道理你彻底吃透了吗?”“它以后还值得你一翻再翻吗?”个回答是“没有”的,处理掉;第二个回答“是”的,处理掉;第三个回答“是”的书,我才会留下。

用这个方法,我淘汰了大部分只是在罗列知识的、说理复杂却空洞无物的书。遗憾的是,我曾经花时间买它们、读它们,还以为自己多么勤奋,到今天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有一位观众曾问我:“你都是怎么选书的?”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不断买书,有的翻一翻就扔了,有的一直放在书桌上,经常琢磨。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终身相伴,用来帮助我彻底理解宇宙、社会、人性……这些书我会精读。

我用五个月时间来读《原则》 ,边读边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运用书中的道理。作者瑞· 达利欧帮我构建了一套做人做事的原则,让我十分受用。它还促使我成为一个明确知道该怎么做决定并严格自律的人。

而《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堪比我的终身伴侣,我几乎每周都要拿出来翻一翻,其中推荐的很多书我都会买来读。

我还爱读史蒂芬·平克的《语言本能》。平克的研究横跨语言学、生物学和认知神经学,这类作品能帮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建立有个通透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彻底认清自己。

另一类书我读得会很快,例如,时下畅销的书,各个行业的高手分享的信息与经验,我借助它们来了解时代环境,判断现在做什么是顺势而为。这样的书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读,也不会盲目相信作者的判断,只是用来汲取信息,帮助自己完成独立分析和判断。

不要让自己成为庞杂知识的复读机。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与信息体系,终为决策服务,这就是阅读和学习方法的升级。

其实,无论某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多么成功,都无法给我们指出一条现成的路。只要用心总结就会发现,终,熟悉和值得信赖的人还是我们自己。

所以,征询建议时要选对人,选择少数精准的人,然后进行深度沟通——这个人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反复成功过,并且能清晰地总结出自己成功的原因。

我们应该把请教得来的方法纳入自己的方法体系,然后再加以变通,为我所用。这样,我们的方法体系就会不断地迭代。

茫茫人海,我们没有时间去读所有的书、阅尽所有的人。所以,一定要善于提炼自己的方法,根据目标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按图索骥地勤奋学习,避免在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徘徊。如此,才能用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

 

依赖,是迷失的开始

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在开口发问之前,千万不要想着依赖别人的判断。我们首先应该问自己:向谁去问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谁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谁能快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个世界上不缺的就是观点,打开微*,到处都有人各抒己见。当我们事业受阻、生活受困或创业走不通时,遇到具体难题要问谁呢?——向值得信任的人发问。

在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中,“值得信任的人”就是在某一领域反复成功过,并且能清晰列明成功的原因的人。也就是说,他能够总结的成功方法论,是有借鉴意义和可复制性的。能够被我们直接应用,帮助我们成功。

如今,我们获得信息和方法论的途径有很多,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创业学院,知识付费经济的兴起,使我们很容易在各类媒体上搜索到与自己有关的专家课程。同时,各种畅销书籍都在以能帮助我们快找到成功捷径为卖点。

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特别容易让我们将自己武装成好学青年,但是,千万不要成为被动灌输的对象。还是要经常提防,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想要找到解决问题快的路径,首先要拎清自己问题的大纲,然后按图索骥,一条条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锁定这个领域内你能接触到的有成就的人,一到两位可能就够了,然后坦诚相约,进行深度的沟通,而不是碎片式的沟通。一次把问题提透、谈透,然后对几位核心的、值得信任的人的解答进行整合与分析,终通过自己的深度、独立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哪怕指点我们的人再资深、再有成就,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决策能力仍然是重要的。因为自身的处境,只有自己了解,即便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深度沟通,也很难将左右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交待清楚。

我们在提问时,只能摘选问题与情景的梗概,获得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而对所有细节信息的整合,还是要自己做,况且事态会一直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偶尔,我们在做判断时还需要动用一些直觉。

有时候直接问对的人,有时候通过深度的独立思考,有时候让自己的脑海放空、心境澄明,等待一些直觉的降临。

 

透过噪声,看见生活给你的信号

 

一个礼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