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正版 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董振华 978730026587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20.98
5.0折
¥
4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董振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5872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7893079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通过对创新实践范畴的剖析,从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革命这一事实出发,把实践进一步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并指出了创新实践更能体现实践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正如马克思通过确立实践存在论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唯物史观一样,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在创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创新实践存在论的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实践与人的本质论、创新实践与历史动力论、创新实践与人民价值论、创新实践与发展本质论等基本问题,力求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推进以实践生成论为基础的唯物史观的发展,期望助推学界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深邃思想,充分彰显唯物史观的时代意义,深入探索唯物史观的当今理论形态。
作者简介
董振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承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基础研究”“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与改革攻坚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整体文明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创新实践论》《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等专著10多部。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三、相关问题研究状况/
章 实践形态的演变及创新实践范畴的出场/
一、人类社会实践形态的历史演变/
二、创新实践范畴的提出/
三、创新实践是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
四、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
第二章 创新实践的基础理论/
一、创新实践的内在结构/
二、创新实践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
四、创新实践的基本特点/
五、创新实践的主要类别/
第三章 创新实践与人的本质论/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重规定/
二、创新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充分体现和深刻确证/
三、创新实践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四章 创新实践与历史动力论/
一、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二、技术创新实践是物质文明发展的超常动力/
三、制度创新实践是制度文明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知识创新实践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直接源泉/
五、三大文明的系统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第五章 创新实践与人民价值论/
一、创新实践与马克思哲学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实践本质/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价值论规定/
第六章 创新实践与发展本质论/
一、发展和创新实践本质上是统一的/
二、创新实践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创新实践对科学发展本质的深刻揭示/
四、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战略的灵魂/
结束语:永无止境的创新实践问题/
一、创新实践本身的发展永无止境/
二、创新实践理论的研究永无止境/
三、创新实践理论的应用永无止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对创新实践范畴的剖析,从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革命这一事实出发,把实践进一步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并指出了创新实践更能体现实践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正如马克思通过确立实践存在论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唯物史观一样,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在创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创新实践存在论的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实践与人的本质论、创新实践与历史动力论、创新实践与人民价值论、创新实践与发展本质论等基本问题,力求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推进以实践生成论为基础的唯物史观的发展,期望助推学界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深邃思想,充分彰显唯物史观的时代意义,深入探索唯物史观的当今理论形态。
主编推荐
董振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承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基础研究”“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与改革攻坚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整体文明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创新实践论》《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等专著10多部。
精彩内容
创新实践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如果说在以前的经济时代,由于创新实践还较少,而且常常和常规实践混在一起,因此,人们对创新实践还缺乏切身的感受,对创新实践的巨大社会推动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在当今时代,创新实践已经上升为主导的实践形态,它也由此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革命性变革的主导力量,离开创新实践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更谈不上飞跃式发展和革命性变革了。
研究创新实践问题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正像马克思首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从而为新的历史观的建立找到了“立脚点”,打下了理论基础一样,创新实践理论的研究也必须自觉地贯彻和运用到社会历史发展领域的研究中。这种运用必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转换。创新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历史主体论、价值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发展理论等。如果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那么创新实践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更本质的特征。如果说常规实践可以加深人们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创新实践才真正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提供了新材料、新工具,对已有理论进行创新性检验,从而拓宽了认识的领域和加深了认识的层次。既然劳动是理解人类历史的锁钥,那么标志着人类劳动本质属性的创新实践更应该是理解历史的锁钥。如果说常规实践可以对既有实践创造的产品进行量的积累,这只是在维持着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类社会的存在状况,那么创新实践可以不断满足人们发展着的需要,同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实践内在的包含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经验与理念、实有和应有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多重矛盾关系,蕴含了一切当代哲学问题由之产生的胚芽,又是当代人类解决多重矛盾的根本途径。所以,创新实践是一个能够全面融通和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性范畴,引进创新实践观点必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创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