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正版 裁·缝 崔天醍 9787539666099 安徽文艺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27.05
5.4折
¥
49.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崔天醍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66099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7909930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刚步入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家母童年时的好友(北京称“发小儿”)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外孙女。那个时候我疯狂迷恋张爱玲,孙宝琦这个名字立时令我联想到了张的继母孙用蕃。那位阿姨的母亲,正是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的胞妹。
怀着仰慕之情,我前去拜访这位孙奶奶(她也是我外祖父的同事兼邻居),孙奶奶给我讲了许多张家和孙家的旧事,而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我越发为她的个人魅力所震撼。那是一种历经磨难,却从未被磨难所击倒,从骨髓里面向外散发的高贵。见到她,我才真正明白书中写的“民国名媛”究竟是什么样子。
因此,从事写作以后,我一直想写一部民国名媛的故事,由于我写的是服饰小说,所以便有了虞懿琳这样一位既会写作也会制衣的民国名媛形象。本书名为《裁·缝》,并不单纯指女主角是一位裁缝,这里裁、缝两字分为两个动词,有时候人生就有如一件衣裳,而手握剪刀、针线的,正是我们自己。
选择新闻这一切入点也是出于私心,感谢我在新闻系就读期间我的所有授业恩师,我在写作本书民国新闻业部分的时候,时常想起沈毅院长在教授“中国新闻史”时的谆谆教诲。本书的后半部分,改编自我家庭的真实经历,因此本书也是对先考的一种祭奠。
文中有关“远征军”等历史事件,系采访相关当事人所得。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书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均使用化名。书中主人公虞懿琳的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崔天醍
2015.11
导语摘要
作为一部原创长篇小说,《裁·缝》主要以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塑造了主人公虞懿琳这一集写作和裁衣的技艺于一身的民媛形象,表现了她的爱国精神与民族大义。
作者简介
崔天醍,青年作家,北京市西城区作协会员,北京工商文联作协分会会员。曾出版中华传统服饰题材长篇小说《伊舞华裳•如烟传》、当代创业题材长篇小说《我依然仰望星空》。作品数次被改编为有声小说。有声书《暗•塔》在喜马拉雅“市场监管之声”频道点击率近百万。 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全国各大文学性期刊。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壹 乱世玫瑰
贰 年少失怙
叁 青年学子
肆 新装旧俗
伍 铁肩道义
陆 妙手仁心
柒 南迁之路
捌 知识救国
玖 玉尺金剪
拾 金风玉露
……
叁拾柒 杏坛留香
叁拾捌 国殇墓园
尾声
内容摘要
作为一部原创长篇小说,《裁·缝》主要以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塑造了主人公虞懿琳这一集写作和裁衣的技艺于一身的民媛形象,表现了她的爱国精神与民族大义。
主编推荐
崔天醍,青年作家,北京市西城区作协会员,北京工商文联作协分会会员。曾出版中华传统服饰题材长篇小说《伊舞华裳•如烟传》、当代创业题材长篇小说《我依然仰望星空》。作品数次被改编为有声小说。有声书《暗•塔》在喜马拉雅“市场监管之声”频道点击率近百万。 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全国各大文学性期刊。
精彩内容
往事如烟
一望无际的麦田透过绿皮火车的车窗匀速、飞快地向后奔去。经过了一整个日与月的轮换,虞曙昇再次踏上了那片黑土地。
拎着军绿色的帆布旅行包,虞曙昇突然发现,虽然只离开了三年多的时间,但他明显已经不属于这里了。他把这里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但是这片土地对于他来说,却忽然变得十分陌生。
这种陌生感来源于街上的人们看他的眼神,在农村,忽然闯人了一个外乡人,必然是会引起当地人极大警觉的。
虞曙昇急切地想摆脱这种陌生感,四处找寻他认识的人。终于,一个人的出现拯救了他。“铁柱!铁柱兄弟!
哎,你别走啊,我是虞曙昇啊,兵团三连七班的虞曙昇,你不认识我了吗?”那个叫铁柱的男子停下了脚步,仔细端详着虞曙昇,及至他回忆起来,面上却浮现了一层尴尬的颜色:“啊,虞曙昇……虞大哥啊。”虞曙昇讨好地笑了笑,道:“是啊,是我,嘿嘿,老
乡们都还好吗?你哥哥赵铁栓咋样?”虞曙昇不提赵铁栓还好,一提起哥哥,赵铁柱更加尴尬了:“还……挺好的,还行,呵呵。”似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赵铁柱看了看拎着旅行包、
风尘仆仆的虞曙昇,说道:“你是刚下车吧,要不先上家去喝杯水?”虞曙昇欣然同意,走在去赵铁柱家的路上,还不断地说道:“我一回到这儿,就跟回到家一样,看见咱们兵团的人就特别亲切,跟见到亲人一样。”赵铁柱却并没有回应他的热情,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着。
赵铁柱中等身材,肤色黝黑,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生得十分憨厚,做事也是勤勤恳恳,踏实肯干。赵铁柱比虞曙昇小十岁,虞曙昇刚到北大荒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
虞曙昇身材挺拔,面目略有些黝黑,五官却继承了父母俊朗秀美的优点,可谓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但正是这种一表人才,与他常年待业在家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九七九年初,国务院开始允许知青返城,至此上山下乡运动正式结束。除了少数落户于农村的知青之外,近千万的知识青年都返回了原本居住的城市,并继续学业或工作。虞曙昇便是这近千万分之一。
一九六八年,虞曙昇本应高中毕业,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实际上读了一年高中,加上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成了后来人们口中的高中“老三届”。作为首批下乡的知识青年,虞曙昇被分到了遥远的北大荒,将自己的青春与黑土地联结在了一起。
这一去便是将近十年,无论这十年中道路多么艰难、
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虞曙昇生活的脚印,都牢牢地錾刻在了那偏僻的异乡——北大荒。
直到一九七七年,政策逐渐放宽,虞懿琳被平反,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