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地道风物·银川 姚瑶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出品 9787508683478 中信出版社
  • 新华正版 地道风物·银川 姚瑶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出品 9787508683478 中信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地道风物·银川 姚瑶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出品 9787508683478 中信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4.2 6.5折 68 全新

库存2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瑶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出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3478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198338

上书时间2024-10-18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水,读懂银川的密码 

 

 

从地图上看,银川平原仿佛一枚深入沙地的剑柄,在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围裹中熠熠生辉。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银川平原的中心城市,银川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1200~1800——水。

早在1400“塞北江南”。江南重要的地理特征是多水,银川的水比起江南,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江南的水,浑然天成、婉约细腻;银川的水,则因为成于塞北而愈显珍贵,质朴粗犷中透着清秀柔美,漫步在银川的大小公园里,湖水汤汤、绿意盎然,很容易就忘了身在何处,唯有抬头望见远处绵延横亘的贺兰山和感受到干燥的空气时,才会意识到这是塞北的一片绿洲。而银川之所以有今天塞上湖城、鱼米江南的独特气质,除了黄河的恩赐和作为屏障的贺兰山的守护,更因一场持续2000多年的人类与自然的博弈,这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利用、改造自然,后和自然和平共处的一个伟大奇迹。我想,这是银川带给世人的感动和震撼。

“沧海桑田”生动的诠释。

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植被繁茂,银川平原也不例外,郁郁葱葱的绿洲上水草丰美,巨大的蜥脚类梁龙迈着粗壮的四肢,伸着长长的脖颈,在这片沼泽地上悠闲地啃食嫩草。

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地球进入了新生代。距今一二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从猿到人的进化已经完成,彼时的银川平原,是一个由断陷盆地造成的浩瀚大湖。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和流水的不断下切、侵蚀,各个湖盆之间的分水岭被切开成为峡谷,打开了湖水的出路,盆地内漫流的洪水逐渐连通,经过漫长的岁月后,终于形成黄河原始河道。银川断陷盆地的大湖湖水也因此外泄,变成外流盆地。黄河带来丰富的泥沙,又因为不断地摆动改道和泥沙淤积,逐渐形成冲积平原。

距今4万多年前,第四纪大冰期中两次亚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银川平原上出现了目前已知早的古人类的活动踪迹。位于如今鄂尔多斯台地南缘的水洞沟,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曾在这里磨制石器。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约2万年后,水洞沟人神秘消失了,他们的神秘来去仍是今人孜孜探寻的谜团。

——黄河冲积出的沃野千里的平原,当时却河湖密布,水灾泛滥,远古人类尚没有能力涉足。

算起来,这片让远古人类望而生畏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已经存在、演变了上百万年。银川平原上的湖泊总有办法获得新生。和人一样,干旱地区的湖泊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儿时的湖泊,是淡水湖;青少年时期的湖泊,是半咸水湖;正值壮年的湖泊,是咸水湖;而进入老年的湖泊,是盐湖,终成为干盐池而消亡,结束作为湖泊的一生。然而,银川平原上湖泊的生命在整体上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得益于滔滔黄河源源不断的补给。

黄河冲出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一改咆哮奔腾的桀骜不驯模样,变得温柔舒缓起来。通过青铜峡峡谷后,东面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和西边隆起的鄂尔多斯高原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它一路向北缱绻流淌,进入宁夏的腹地银川平原,哺育出著名的米粮川。有了水量丰沛的黄河并不够,还需要银川平原上密如蛛网的引黄灌溉沟渠系统,方能成就这片塞上江南。历时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系统,正是银川平原上伟大、壮观的人工印记。

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随着灌溉体系的建立和维护而发展,而灌溉体系的发展又与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军事需要密切相关。银川平原灌溉体系在历代的建立维护或废弛,无不体现着中原王朝在边疆上的进与退。

“河南地”,银川平原因为军事需要次迎来中原移民。而真正建立引黄灌溉系统,要从汉代开始。卫青击退匈奴,汉王朝重新占据这片宜农宜牧之地,大量戍边守军和大规模的移民,使得农业开发的需求迫在眉睫,遂修建了汉延渠、秦渠等十余条干渠。再往后,北魏、唐朝、大白高国(西夏王朝)、清朝,都是银川平原灌溉,水利系统维护、扩展和农业发展的高峰时期。

引黄灌溉是需要长期维护的一套水利系统,也是一种国家职能。历史上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银川平原肥沃的土壤和灌溉系统的优势便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和区域的发展;而当国力衰弱或战争时期,农业和灌溉系统失去控制,便会面临被忽视、放弃,甚至向自然生态退化的威胁。银川平原水利和农业的发展历程,也从侧面反映着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命运。

“失而复得”的波折,从“七十二连湖”的盛景到因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的扩张而围湖造田、填湖造城,导致湖泊、湿地数量锐减,再到如今恢复河、渠、湖泊、湿地共生的生态系统,这座塞上湖城、绿洲花园城市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河、湖、渠、沟、湿地,贯穿着银川平原区域和城市的历史,是读懂银川的一把钥匙。



导语摘要

银川,一座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

……

·银川》特辑,重新认识这贺兰山下一面野得豪放,一面美得细腻,既古老,又年轻的宝地。



作者简介


90


 



1984


 



1969


 



2006


 



  18


 



“风物中国志”系列主创团队成员,地理、旅行专栏作者。


 



20。


 



30


 



生于甘肃兰州,下过乡、扛过枪,现为宁夏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银川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作品《赶着羊群下贺兰》《硬卧车厢》《乌金淘客》等多次入选各大国际、全国摄影展并获奖。


 



 2005



目录

 


水,读懂银川的密码  004


 


 


 010


  034


  050


 


 


 066


 070


  076


 086


 096


 106


 114


 124


 


 


 138


“宁夏音” 曹萍波150


 154


 


 


 176


 182


 192


 200


 204


 208


 212


“软黄金” 曹燕218



内容摘要

银川,一座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


……


·银川》特辑,重新认识这贺兰山下一面野得豪放,一面美得细腻,既古老,又年轻的宝地。



主编推荐

90

 

1984

 

1969

 

2006

 

  18

 

“风物中国志”系列主创团队成员,地理、旅行专栏作者。

 

20。

 

30

 

生于甘肃兰州,下过乡、扛过枪,现为宁夏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银川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作品《赶着羊群下贺兰》《硬卧车厢》《乌金淘客》等多次入选各大国际、全国摄影展并获奖。

 

 2005



精彩内容

银川,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银川不是一座孤独的城市,它是银川平原的中枢,其内河系统与广袤田野上的农事紧密关联,在自然的季候里潮汐般涨落。从卫星地图看银川地区,仿佛航行于浩瀚黄沙中的一叶绿舟,运载着满满当当的田野、树林和城市。那些纵横交织的河网水系,是人类耗费2000多年光阴设计和维护的灌溉系统,给这座沙漠中的巨大花园灌注了勃勃生机。

人类创造了一座花园,然后在花园里安放银川。

从古城到双城三区

我住在银川老城新华西街的一家酒店,紧邻凤凰街和南薰街,也就是银川古城的西南角。饭后散步,西行千余米就遇到唐徕渠。唐徕渠一向是古城的边界,如今是银川兴庆区和金凤区的分界线,也是银川城独特的标记。说到古城,银川人称呼中的旧城、新城、新市区,以及区划调整后的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要先澄清一下这些概念,在银川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用法,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

旧时,城市自东到西按建成时代分为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按行政区划分,旧城为城区,新城连接新市区为新城区;区划调整后,成为现在的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格局。而此前的新城与新城区,便成了银川人的民间称呼,有约定俗成之意。现在所谓的新市区多指西夏区中心区域;新城多指银川火车站以东,满城街以西,黄河路以北,贺兰山路以南的区域。

打开银川市区地图,我们看到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城市,东西绵延,南北短促。首先要找到东西向的主街北京路,包括北路、北京中路和北京西路。北京路是银川的脊椎,笔直、宽阔,双向8车道,全长25公里,横贯整个银川市区。北京路两边,还有平行的贺兰山路、怀远路、黄河路,仿佛一束钢筋,构成银川城市东西交通的基本骨架。

两条南北线纵贯市区,东部是唐徕渠,西部是包兰铁路,它们把城市切割成东、中、西三段,正好对应银川市的三个区。实际上,银川市区的空间结构非常简单,仿佛一幅三联画,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三大板块: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

“蛋黄”。老城街巷狭窄,房屋低矮,人烟稠密,商贸发达。生活在老城十分便利,菜市场、夜市、饭馆、便利店、超市等一应俱全,很多人不愿意迁离。

包兰铁路以西为西夏区,是1958“新城满营”有关。清乾隆三年大地震毁坏了旧满城,清政府选择在宁夏府城西边7.5公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包兰铁路东侧建新满城,被称为新城。

唐徕渠以西、包兰铁路以东的银川市中心,谓之新市区,属于金凤区,是银川市区、现代的一块拼板,2000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市区街道宽阔、广场宏伟、高楼林立,是银川市的行政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区。我让司机带我转转银川漂亮的夜景,他二话不说把我拉到亲水大街、万寿路、阅海、艾依河、自治区党委、银川市政府、亘元万豪大厦一带。这些地方灯光造景比较简单,但那宽广恢宏的气度,是东部省会城市望尘莫及的。银川市区的开发之所以先东后西,然后形成双城格局,完全是受限于地理条件。

黄河西侧的平原初是一片沼泽湿地,比河东开发更迟。据学者考证,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建北典农城,拉开黄河以西地区建城的序幕。这座古城位于黄河一级阶地(由于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会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一带,地势低洼,临近黄河,饱受河水泛滥之苦。

唐初,遭受洪灾重创的怀远县城,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公元678“于故城西更筑新城”。这次西迁到黄河二级阶地的怀远县城就是银川古城的前身。新筑的怀远县城位于银川平原中心,至今已1300多年。

奠定银川古城基本结构的,是1038年李元昊称帝,西夏建都兴庆府。关于兴庆府的城址,许多学者做过研究,确认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开6“周回一十八里,东西倍于南北,相传以为人形。”为什么建成长方形呢?因为南北都是湖泊,城区只能往东西方向拓展。至于为什么说是“人形”,众说纷纭。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银川城其实是“凤形”,以东城外的高台寺为凤头,城为凤身,凤尾迤逦到贺兰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