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赵金龙,胡建,许月明著 9787109310261 中国农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赵金龙,胡建,许月明著 9787109310261 中国农业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1.28 5.2折 79 全新

库存2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金龙,胡建,许月明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310261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4970772

上书时间2024-08-17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及改革探索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阶段性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第二节农地产权的分化及其影响

一、“两权分离”的产生及其演变

二、农地“三权分离”的产生

三、产权分化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评析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不断被强化的缘由

二、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深层背景

三、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

第一节农地的规模流转与行政力量的介人....

一、促进农地流转符合行政力量的利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诞生是行政力量干预的结果

三、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为行政力量的介入提供了便利条件......35四、现行的行政组织管理方式促使行政力量介入.

五、土地规模化流转客观需要行政力量介入.....

第二节对农地产权流转的总体认识

一、依靠农地抵押解决资金问题不现实

二、农地流转完全规范化不符合乡村实际

三、农地规模化流转需要集体经济组织的帮助

四、不能仅从经济上考虑农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45第三节农地产权流转方向与“非粮化”问题

一、农地产权流转方向与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农地产权流转方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性分析

三、农地产权流转方向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通过农地产权自由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困境分析

一、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确定

二、农户间自发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交易成本困境.........56三、农户间自发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地租成本困境.........57四、种粮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第三轮土地承包中承包权调整问题分析・

第一节关于承包地调整问题的研究与争论

一、承包地调整问题研究的意义

二、关于承包地调整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二轮承包到期后承包地调整面临的挑战

一、二轮承包到期后,一些村庄仍有很大调地压力

二、“一刀切”地禁止调地,理论依据不足

三、人地不均的矛盾并非只能通过调整承包地解决

第三节不调整土地的利益影响及其平衡机制分析

一、农业经营或出租收益方面的影响

二、土地征收时补偿安置方面的影响

三、土地不调整情况下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

第四章河北省第三轮土地承包方式探索・

第一节农户第三轮承包时调地意愿的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获取..

二、样本村概况・

……

四、农户宅基地产权物化阶段

第二节当前宅基地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弊端...

二、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再分析

三、各地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探索・

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设想

第七章闲置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第一节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探索

一、闲置宅基地盘活政策的提出

二、闲置宅基地的判定

三、关于宅基地闲置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通过退出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以辛集市马庄乡为例......175一、辛集市马庄乡的基本情况

二、辛集市马庄乡宅基地利用情况

三、宅基地闲置现状

四、闲置宅基地处置现状

第三节辛集市马庄乡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宅基地闲置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二、宅基地闲置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辛集市马庄乡个案的启示

一、健全宅基地使用与流转制度

二、引导农户间宅基地自由流转

三、加强村集体处置能力

四、制定合理的村庄规划

五、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及改革探索

梳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历程,对总结农地制度变革规律、确定农地制度改革方向、完善现行农地制度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经历了“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转变,但各项产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农地产权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往往始于农民或集体主动实践或地方先行试点再向全国推广等自下而上形式。中央政府对各地的创新做法一般会进行研判,对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创新,以文件形式倡导并在实践中推行。经过大规模实践证明有效、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一般会逐渐上升到法律层次。由于各地实践中的制度创新非常纷杂且并非都能持久和成功,而法律又相对僵化、难以反映最新的变化,所以本章从中央文件人手,分析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需要说明的是,本章的分析主要依据涉农的中央1号文件及个别年份在农地制度演变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中央文件来展开。此外,农地产权问题不仅包括土地归属、占有、使用、获益、处置等直接的土地权利问题,还包括土地产品的管制问题。政府对土地产品的管制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收益及其分配,并影响土地价值和土地产权的配置。如自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产品价格高低、交售到哪等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土地产权价值完全取决于政府的农产品流通政策。在“以农促工”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农民及后来的集体,其生产经营自主权很小。此时的土地所有权是虚的,所有者只是按照政府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无法自由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集体和农户之间如何进行权利分割,农地收益都非常有限。改革开放后,统购统销政策逐渐退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全确立,农地产权问题才真正回归为地权问题。因此,农地出产产品的处置权也应纳入土地产权问题一并考虑,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阶段性变化

(一)经营计划主要由政府制定,生产作业权逐渐下放

1.政府逐渐放松对集体的管制,允许探索各种生产责任制。1979年9月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确定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是要尊重和保护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同时加强定额管理。但又明确“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规定“继续稳定地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不允许在条件不具备,多数社员又不同意的时候,搞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队向生产大队的过渡”。这个阶段,中央主要政策取向是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提高集体生产效率。为从收益上刺激集体的生产积极性,一是减少农产品征购指标,要求“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一定五年’的基础上,并且从一九七九年起减少五十亿斤①”;二是提高粮食征购价格,规定“粮食统购价格从一九七九年夏粮上市起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2。可见,这一阶段中央仍要维持集体生产经营状况,只是放松了对集体的限制,允许集体通过明确各小组甚至成员家庭的责权利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以增加集体收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精彩内容

本书梳理了我国农地产权政策演变路径,分析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剖析第三轮承包中承包地调整的利弊、农户的意愿,并探索各户间人地不平衡矛盾的调节方式;梳理征地矛盾的阶段性演变,分析征地中的农地产权保护与实现问题;梳理宅基地制度的演变轨迹,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并以案例形式分析闲置宅基地退出所面临的问题。本书系统梳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分析其不同阶段特征,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农村土地制度演进框架,既有利于加深对现有制度的理解,更有助于将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起来,基于路径演变规律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