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9787115579096 人民邮电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26.55 6.7折 18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7909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8元

货号1202572139

上书时间2024-04-01

建德书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总则/1

1.1.1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1

1.1.2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2

1.1.3会计基本假设2

1.1.4会计基础3

1.1.5会计要素的内容3

1.1.6记账方法3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

1.3会计要素/5

1.4会计计量/7

1.4.1会计计量属性7

1.4.2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7

1.5财务会计报告/8

1.5.1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8

1.5.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8

第2章存货

2.1存货的确认/9

2.1.1存货的定义9

2.1.2存货的范围9

2.1.3存货的确认条件10

2.2取得存货的计量/10

2.2.1存货的计量原则10

2.2.2存货的采购成本10

2.2.3存货的加工成本11

2.2.4存货的其他成本11

2.2.5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12

2.3发出存货的计量/12

2.3.1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12

2.3.2存货成本的结转13

2.3.3周转材料的处理13

2.4期末存货的计量/14

2.4.1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14

2.4.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15

2.4.3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15

2.4.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16

2.4.5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16

2.4.6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17

2.5披露/17

第3章长期股权投资

3.1长期股权投资基础/18

3.1.1准则规定18

3.1.2准则解释18

3.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9

3.2.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9

3.2.2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21

3.2.3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23

3.3后续计量之成本法/24

3.3.1成本法的适用范围25

3.3.2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25

3.3.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25

3.4后续计量之权益法/26

3.4.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26

3.4.2权益法的核算26

3.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2

3.5.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32

3.5.2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38

3.6披露/39

3.6.1准则规定39

3.6.2准则解释39

第4章投资性房地产

4.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40

4.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40

4.1.2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40

4.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41

4.2.1初始计量41

4.2.2后续支出计量42

4.2.3后续计量44

4.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47

4.3.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47

4.3.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47

4.3.3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47

4.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51

4.5披露/53

第5章固定资产

5.1固定资产概述/54

5.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54

5.2.1外购固定资产54

5.2.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57

5.2.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57

5.2.4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57

5.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58

5.3.1固定资产折旧58

5.3.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60

5.4固定资产的处置/62

5.4.1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62

5.4.2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62

5.5披露/64

第6章生物资产

6.1生物资产基础/65

6.1.1生物资产的概念65

6.1.2生物资产的特征65

6.1.3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65

6.2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66

6.2.1确认的基本原则66

6.2.2初始计量原则66

6.2.3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71

6.3后续计量/73

6.3.1折旧73

6.3.2计提减值73

6.4收获与处置/74

6.4.1基本原则74

6.4.2具体运用75

6.5披露/82

第7章无形资产

7.1无形资产的基本准则/83

7.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83

7.2.1无形资产分类83

7.2.2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原则和会计处理84

7.3无形资产后续计量/89

7.3.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89

7.3.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89

7.4无形资产的处置/91

7.5披露/93

第8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95

8.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96

8.2.1确认和计量原则与会计处理96

8.2.2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101

8.3披露/105

第9章资产减值

9.1资产减值基础/106

9.2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106

9.2.1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106

9.2.2可收回金额的确定107

9.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107

9.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111

9.4.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111

9.4.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会计处理111

9.5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12

9.5.1资产组的概念112

9.5.2资产组的认定112

9.5.3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113

9.6商誉减值的处理/117

9.6.1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117

9.6.2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117

9.7披露/119

第10章职工薪酬

10.1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121

10.1.1职工薪酬的概念121

10.1.2职工薪酬的分类121

10.2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122

10.2.1货币性短期薪酬122

10.2.2带薪缺勤124

10.2.3短期利润共享计划126

10.2.4非货币性福利127

10.3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0

10.3.1设定提存计划130

10.3.2设定受益计划的准则规定与对应解读131

10.4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2

10.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4

10.5.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134

10.5.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135

10.5.3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长期残疾福利137

10.6披露/137

第11章企业年金基金

11.1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38

11.1.1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138

11.1.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139

11.1.3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140

11.2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41

11.2.1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141

11.2.2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142

11.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43

11.3.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143

11.3.2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144

11.3.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145

11.4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48

11.4.1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148

11.4.2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148

11.5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50

11.5.1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150

11.5.2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151

11.6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153

11.6.1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153

11.6.2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155

11.7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56

11.7.1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156

11.7.2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157

11.7.3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制157

第12章股份支付

12.1股份支付的概念及特征/162

12.1.1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类162

12.1.2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162

12.1.3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163

12.2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63

12.2.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63

12.2.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64

12.2.3可行权条件的分类164

12.2.4可行权条件的修改165

12.3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66

12.3.1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166

12.3.2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167

12.4披露/173

第13章债务重组

13.1债务重组基础/174

13.1.1债务重组的概念174

13.1.2债务重组的核算范围174

13.1.3债务重组的方式174

13.1.4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175

13.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75

13.2.1债务人的处理176

13.2.2债权人的处理176

13.3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177

13.3.1以资产清偿债务177

13.3.2债务转为权益工具181

13.3.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182

13.3.4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184

13.4披露/185

第14章或有事项

14.1或有事项概述/186

14.1.1或有事项的定义186

14.1.2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186

14.2确认和计量/187

14.2.1或有事项的确认187

14.2.2预计负债的计量188

14.2.3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190

14.2.4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90

14.3披露/191

第15章收入

15.1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192

15.1.1收入的定义192

15.1.2收入的核算范围192

15.1.3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193

15.2收入的确认/194

15.2.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94

15.2.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198

15.2.3确定交易价格200

15.2.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206

15.2.5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207

15.3合同成本/212

15.3.1合同履约成本212

15.3.2合同取得成本212

15.3.3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213

15.3.4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213

15.4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214

15.4.1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214

15.4.2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216

15.4.3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217

15.4.4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218

15.4.5授予知识产权许可219

15.4.6售后回购221

15.4.7客户未行使的权利222

15.4.8无须退回的初始费223

15.5列报与披露/225

15.5.1列报225

15.5.2披露225

第16章政府补助

16.1政府补助概述/227

16.1.1政府补助的定义227

16.1.2政府补助的特征227

16.1.3政府补助的分类228

16.2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229

16.2.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230

16.2.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233

16.2.3政府补助的退回234

16.2.4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235

16.3政府补助的列报/236

16.3.1列报项目236

16.3.2披露信息236

16.4衔接规定/237

第17章借款费用

17.1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238

17.1.1定义238

17.1.2范畴238

17.2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39

17.2.1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239

17.2.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240

17.2.3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246

17.3披露/247

第18章所得税

18.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48

18.1.1资产的计税基础248

18.1.2负债的计税基础253

18.1.3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256

18.2暂时性差异/256

18.2.1暂时性差异的定义256

18.2.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7

18.3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257

18.3.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58

18.3.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259

18.4所得税费用/260

18.5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262

18.6所得税的列报/263

第19章外币折算

19.1记账本位币/264

19.1.1外币交易的定义264

19.1.2记账本位币的定义264

19.1.3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64

19.1.4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65

19.1.5记账本位币的变更266

19.2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66

19.2.1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266

19.2.2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267

19.2.3分账制记账方法269

19.3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69

19.3.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269

19.3.2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270

19.3.3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270

19.4披露/271

第20章企业合并

20.1企业合并概述/272

20.1.1企业合并的界定272

20.1.2企业合并的方式272

20.1.3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273

20.1.4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274

20.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4

20.2.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274

20.2.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274

20.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6

20.3.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276

20.3.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276

20.4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279

20.4.1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279

20.4.2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280

20.5披露/280

20.5.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280

20.5.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281

20.6业务合并/281

第21章租赁

21.1租赁概述/282

21.2租赁的分类/285

21.3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86

21.3.1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286

21.3.2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290

21.3.3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292

21.3.4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293

21.3.5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294

21.3.6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295

21.4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96

21.4.1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296

21.4.2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299

21.4.3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302

21.5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304

21.5.1售后租回业务304

21.5.2转租赁307

21.5.3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308

21.6租赁的列报和披露/309

21.6.1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309

21.6.2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310

第22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金融工具概述/312

22.2金融工具确认与终止确认/314

22.2.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314

22.2.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314

22.3金融工具的分类/315

22.3.1金融资产的分类316

22.3.2金融负债的分类317

22.4嵌入衍生工具/318

22.4.1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318

22.4.2混合合同318

22.5金融资产的重分类/319

22.5.1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原则319

22.5.2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320

22.6金融工具计量/322

22.6.1初始计量322

22.6.2后续计量323

22.7金融工具的减值/337

22.7.1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337

22.7.2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338

22.7.3预期信用损失343

22.7.4判断事项351

22.8利得和损失/352

22.8.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352

22.8.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353

22.8.3股利收入353

22.8.4其他规定354

第23章金融资产转移

23.1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355

23.1.1金融资产转移355

23.1.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356

23.1.3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356

23.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357

23.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364

23.3.1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364

23.3.2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367

23.3.3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368

23.4衔接规定/375

第24章套期会计

24.1套期会计概述/376

24.1.1套期的定义376

24.1.2套期的分类376

24.1.3套期会计方法377

24.2套期工具/378

24.2.1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378

24.2.2指定套期工具378

24.3被套期项目/380

24.3.1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380

24.3.2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381

24.3.3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381

24.3.4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383

24.3.5被套期项目的组合383

24.4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384

24.4.1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384

24.4.2套期有效性384

24.4.3套期关系再平衡385

24.4.4套期关系的终止386

24.5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386

24.5.1公允价值套期386

24.5.2现金流量套期389

24.5.3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390

24.5.4套期关系再平衡392

24.5.5一组项目套期393

24.6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395

第25章 保险合同

25.1保险合同的识别、分组和确认/400

25.1.1识别400

25.1.2分组400

25.1.3确认401

25.1.4保险合同负债初始确认401

25.1.5保险合同后续计量403

25.1.6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特殊规定405

25.1.7亏损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特殊规定406

25.1.8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简化处理规定407

25.1.9分出的再保险合同组的确认和计量408

25.1.10合同转让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保险合同的确认和计量410

25.2保险合同的修改和终止确认/411

25.3保险合同的列报和披露/412

25.3.1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列示及披露412

25.3.2附注的列示及披露412

25.3.3与保险合同计量相关的披露414

25.3.4与风险相关的披露4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