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跃迁 古典 9787508678887 中信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跃迁 古典 9787508678887 中信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33.39 6.8折 49 全新

库存9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887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201533009

上书时间2023-12-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古典
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得到”专栏《不错个体》主理人。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有名企业高管教练、生涯规划师,优选职业教练(BCC)中国区首席导师(Master Trainer)。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

目录
第一章 高手的暗箱:成为聪明的勤奋者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科技和社会规律撬动自己。这个时代,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不要驾着马车和火车赛跑 
拉斐尔也用投影仪 
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掌握时代魔法,或者溺水身亡 

第二章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有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体越需要锤炼选择与决策的能力。

向投资人学高手战略
学习路径决定成长速度
幂律分布:如何迅速放大自身优势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专注:普通人如何修建自己的护城河
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第三章 联机学习:快速提升你的认知效率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联机比单机更高效 
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成为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第四章 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有的时候,答案并不在问题出现的层面。平面思考的心智模式,无法理解复杂系统的运行机理。

很多问题无解,是因为没有掌握系统思维
人生的增长引擎与下降螺旋 
看不到全局,就无法理解事情的本质 
控制点:让事情不失控的关键 
两点之间,不一定直线更快 
失控: 你是怎样玩死自己的? 
大牙缝的故事:永远深信自己的潜力 

第五章 跃迁者的内在修炼 

真正的改变都是反人性的。决定自我跃迁方向的底层逻辑,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成为一个连接时代的聪明人
开放而专注 
迟钝而有趣 
简单善良可激怒 
很好的聪明就是很好的善良

内容摘要
这个时代: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每一个个体都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
古典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中,表达了一种相对于以往个人成长类图书很好不同的观点:不能单纯强调个人的努力与天赋,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能够理解个人发展、认知方式、思考范式底层逻辑和科学依据的人,才更有可能撬动自己的成长,也就是成为聪明的勤奋者。

主编推荐
1. 三百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50000+“得到”订阅专栏作者古典积淀五年全新力作。
2. 一本读得懂、学得会、用得到的个人成长作品。
3. 俞敏洪、罗振宇、万维钢作序推荐,徐小平、李尚龙、李笑来、吴伯凡、艾力、樊登、成甲等联袂推荐。
4. 所谓高手,就是懂得以外部资源为杠杆,撬动自身的跨越式成长。
5. 把知识变成价值,做聪明高效的勤奋者!

媒体评论
用自己的步伐,丈量这个时代
俞敏洪

时常有人问我,该如何在这个时代从容生活?
这个时代一切发展得飞快,城市每天一个样子,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可能就过时了。每个人都免不了有心浮气躁的感觉,每天忙忙乱乱。但即使如此,好像也什么都没抓住,好像稍一恍惚,有些机会就失去了。
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成长?

个最重要的事情,先慢下来。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叫做“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有些做企业的创始人整天忙忙碌碌,抓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每天24个小时不够用。但整个公司不仅发展战略方向不明确,重点不明确,最后公司不是倒闭了,就是处于危机状态。
另一个说法则给了这种低水平勤奋解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纵观全局,把事情想清楚了、理清楚了,再下手去做。这样的话,即使从最细小的事情开始做,大方向也始终保持一致,有序而不乱。
所以,不论是面向自己的人生设计,还是面向工作发展,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来,把心静下来,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再去做。

古典原来是新东方的很好GRE词汇老师,也是新东方届教师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他有感于人生方向、选择、心智对于人的影响, 07年开始全职从事生涯教育和咨询,从业十年专注这个领域,逐渐成为圈内高手。

他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时代的焦虑底色。他在书里指出:在这个时代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先理解时代的趋势,看到每一个企业、公司都有自己系统。站到系统的杠杆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就像鸟借助上升气流和同辈的拍打翅膀,能够飞越大洋。
在这本书里,他深入的剖析了很多高手故事,投资家巴菲特如何用最保守的策略转到最激进的收益、书生曾国藩如何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征服太平天国,探险家柯林斯如何通过日行20公里个到达极点,这些人都是沉得住气,慢得下来的人。他们之所以能慢得下来,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是因为想的清楚。
时代越快,你越要慢下来,用一种战略眼光看清楚再动。

第二个很重要的东西,一定要阅读。
我对中国人读书这件事情无比失望,我反复讲犹太人每年读65本书,中国人只读5本书,后来我发现,连这个5本书的数据统计都是假的,这个数据把中小学教科书、课外辅导材料都统计进去了,平均每一个中小学生有20本以上的辅导材料和教科书,意味着成.人是不读书的。有一次我对2600个中小学老师讲课,让读过除了教科书以外5本以上书的人举手,结果只举起来了20双手,中国的中小学老师都不读书,我们又怎么希望我们的学生读书?
我到俄国、美国去坐地铁,地铁里的年轻人有一半在读书,在中国的年轻人都拿着手机玩。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书本靠前的便宜和便捷,我每天都在kindle下载新的书,也从网络上阅读到很多新知。但是我们很多人,依然还是不读书、少读书。

除了读书,你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学习,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按照古典的话来说,就是要成为“联机学习者”。一个人的学习、思考能力极其有限,整天盘旋在自己的思想、能力、领悟范围内,很快会遇到瓶颈。

你就要有新的学习方式:我特别鼓励新东方老师出去旅游,背着包就走,记录自己看到、感受的东西;遇到有思想的人,要去请教,他们的一个小引导,也许会让你的工作生活,进步飞快。遇到有想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能在一起喝酒、聊天。

英国教育家、牛津主教约翰?纽曼(John Newman)在一次讲演中讲到,“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我最近举办一个特有趣的活动,我包下一座游轮,让2000个老师在游轮上这个封闭的地方一起读书,共同碰撞,他们就在引爆这种”即使没人教,也能互相学习”的联机学习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新东方才会和一般教育机构不同,才能源源不绝的产生出很好的年轻人,不仅在财务上成功,更加成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精神力量。
时代越快,我们越要阅读,用一种与时代联机的方式阅读。

第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误概念,我们花出去的时间、耗费的精力、花费的金钱,就只是花掉了,并没有回报。但其实我们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投资,并不是简单的花掉。投资行为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需要取得回报,并且优选是成倍的回报。
在这本书里,古典提到,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投资者”,我很好认同这个理念,投资人这个思考角度会让你对于自己的人生使用得更加淋漓尽致。
当我们把一件行为当成投资的时候,我们想就不是尽可能少花钱,而是尽可能思考这笔钱是否划算。比如说100元仅仅是吃饭,回报就是吃饱,也许和20元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如果你用20元吃饭,剩下的钱去看一场电影、买一本书、甚至还能给自己爱人买一朵玫瑰,这个投资就是很好合算的。你获得了感情、知识、能力上的回报。
我们的时间精力也是一样,表面上看,精力好像睡一觉又能恢复,没有什么成本。其实你的时间过去不会再回来,一天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一个资源丰富的时代,你要比投资金钱更加谨慎的投资你的时间精力。
当然,我并不是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不要散步、聊天、和朋友吃饭喝酒。朋友交往带来情感的回报,这是新东方创业的原始股,聊天带来智慧的回报,散步带来思考的回报。这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模式。

时代越快,我们越要用投资的眼光看人生。重要的事情,值得重要的时间去做,值得做的更好。

看《跃迁》这本书的人,都是希望成为自己领域高手的人,真正的人生高手往往并不是苦哈哈的,而是快乐、从容和恬静的。所以送给各位希望成为高手的年轻人两句话:
“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持续进步是人生必须的,但要用一种舒展从容的态度去做。人生本身应该是安静的,而非匆忙的。尤其是不能被这个时代牵着鼻子走,要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这个时代。

鸟类学家想告诉鸟的话

万维钢

古典老师早年是新东方名师,现在专注于个人事业发展的顾问工作。他经历过高强度竞争的大场面,指导过职场新人和行业高手,影响过很多很多大好青年。他在“得到”的专栏《不错个体》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这本《跃迁》,是古典给读者的近期新奉献。 

书中有英雄的成败经验,有科学家的严格研究,更有古典老师从线获得的洞见。书中思想代表了时代的近期新见识 —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倘若有人不了解这些思想,想要跟了解这些思想的人竞争,岂不是很好吃亏吗? 

读书行为带给人的是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可能有的人高喊着“努力!奋斗!”的励志口号埋头苦干,但是根本摸不着现代社会的门道 — 而这本书告诉你怎样借助新时代的工具,怎样外包大脑。可能有的人把高手奉若神明,以为做事都要有“妙招”才行 — 而这本书告诉你所谓“妙招”恰恰是落了下乘,系统化的进步靠的是“51%的效率”。 

所幸的是你现在你已经把这本书拿到手里了。可我又担心你读不好,所以我想说说个人的一点浅见,这本书到底应该怎样读。现实是,就算你把这本书倒背如流,也未必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是两个很好有意思的领域,有些研究这两个领域的专家,会忍不住总结一套科学进步的规律,告诉科学家应该怎样搞科研。可是物理学家费曼是出名的反感哲学,他有一句话说,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之于科学家,就如同鸟类学家之于鸟。 

鸟们并没有接受过鸟类学家的指导,但是鸟都飞得很好。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听科学史家的话呢? 

我对费曼这个类比有点不以为然。鸟天生就会飞,但科学家可不是天生就会搞科研。我听过一些科学家的经验之谈,也读过“科学史家”对科学方法的归纳总结,我只恨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就连费曼本人,也忍不住在不止一本书里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论,以及对“科学”这个行业的看法 — 他想让年轻人知道,而年轻人也的确乐于学习他的经验。 

但是如果你去问费曼、或者任何一位某个领域的高手,他们大概不会说,我作为一只鸟,是因为通读了鸟类学家的书才飞得这么好 — 我飞得好是我自己的事儿。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这书到底应该怎么读,这经验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对此我有三点意见。 

是“模仿”和“创造”。读书的错误态度是既然别人是这么、这么、这么做取得成功的,那我就必须也做这些。更错误的态度是既然书里没说有人那么做过,所以我就不敢那么做。 

其实你仔细读书中这些案例,高手的名字之所以跟这些道理联系在了一起,是因为这些道理是他们首创的。他们不是被动的模仿者,他们是主动的创造者。只会被动模仿,不能算你学到了 — 你得主动创造才算是真的学到了。 

当然,创造也不一定都是凭空而起,你可以创造性地借鉴。比如书中讲到,巴菲特就从棒球手的训练中学到一个道理,用在了投资领域。那你如果也把这个道理用于投资,你就是还没学到家。你得能用到别的领域才好。 

第二是“方法”和“事业”。这是一本讲做事业的方法的书。你要干一个什么事业,用上这些方法,可以加速进行,甚至事半功倍。成绩 = 事业 × 方法。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事业,光知道这些方法也没用。如果一个人埋头苦干事业,另一个人整天钻研方法,我们无法判断他们两个谁更可能取的好成绩 — 也许个人更靠谱。你得先有个孩子,才谈得上钻研育儿科学,先有个事业,才谈得上学习方法。 

这个事业优选是比较大的。如果你只想要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本书就只能给你提供谈资而已。只有大事业才配得上“战略”二字。 

第三是“全面”和“一点”。我们是不是非得全面了解了高手的方方面面,才能出发去成为高手呢?当然不是。你坐在电视机前把各国游泳教学录像都看一遍也没用,直接下水游才是优选的办法。 

你根本不需要掌握这本书里说的所有方法。你真正要做的是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也许书中的某一点正好对你有所启发,然后你在这一点上做到了很好,那你就可能打败了绝大多数人。 

在践行的过程中,你自己也会有各种体会、各种经验 — 那时候你回头一看这本书,可能会有新的启发,更可能感到不谋而合。那时的再次相见,岂不是比这时候的切磋,更有意思。 

古典训练过很多鸟,你听他的没错。你读这本书不是为了也当一个鸟类学家,你想当一只飞得更好的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