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语文阅读推荐丛书 茹志鹃 9787020156108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语文阅读推荐丛书 茹志鹃 9787020156108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13.21 4.7折 28 全新

库存70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茹志鹃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6108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202516510

上书时间2023-07-07

建德书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是当代著名作家。她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幼年跟随祖母寄居于两地的亲属家。祖母去世后,她又辗转于基督教会办的孤儿院、妇女补习学校、圣经学校,初中毕业于武康县中学。1943年,她随兄参加新四军,先为苏中公学学员,随后为部队文工团工作。1955年她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先后从事编辑和专业创作工作。这些经历也反映在她的作品中。
茹志鹃的重要作品集有《关大妈》(1955)、《百合花》(1958)、《高高的白杨树》(1959)、《静静的产院》(1962)、《草原上的小路》(1982),以及《漫谈我的创作经历》(1983)、《母女漫游美利坚》(1986)。茹志鹃去世后,王安忆整理出版了她的自传体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2005)以及《茹志鹃日记(1947-1965)》(2006)。

目录
导读
黎明前的故事
百合花
高高的白杨树
春暖时节
静静的产院
三走严庄
同志之间
逝去的夜
剪辑错了的故事
草原上的小路
家务事
儿女情
一支古老的歌
知识链接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的茹志鹃的小说含蓄内敛而韵味悠长。她的前期作品如《百合花》,以清新、俊逸著称,而后期的作品,如茅盾所说,呈现为一种静夜箫声般的风格。茹志鹃不仅擅长用景物描写烘托感情,也善于利用自然意象,无论是百合花、白杨树,还是《一支古老的歌》中一再出现的松花江,都具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在情感上,她也表现得温柔敦厚,不会对人物做太严厉的批评,故事也大多用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结局收尾。当个人被时代裹挟着,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她总是愿意深入到个体的内心,替他找出问题所在,给人物一个合适的位置。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出于她内在的柔情和风骨。因此读她的小说,常常会被她的诗情所吸引。把茹志鹃的小说集列入中学生阅读书目,是十分可喜的事。往广阔时代里读,可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往心灵世界里读,可以了解个人的处境,理解人性。就人生和文学两方面来看,她的小说都是极好的典范。

主编推荐
本书是语文教材主阅读推荐图书。此次收入我社“语文阅读推荐丛书”出版,目的是为中学生朋友课内外阅读提供可靠材料。版本完善,编校精良.
1.茹志鹃的创作主要是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等。她的小说短而精致,构思巧妙,又注意人物和事件的典型性,十分适合作为作文之样法。
2.《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一共收录了十三篇小说,都是茹志鹃的经典之作。便于中学生全面了解在中国当代文学目前独树一帜的小说家茹志鹃的写作风格,同时篇幅适当,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对具有时代隔膜的名词做了简要的脚注,方便理解和阅读。
3. 本书特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有“知识链接”。导读到位,知识链接翔实、实用,可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 当代文学目前独树一帜的“常青树”
★ 风格隽永,魅力永远 
★ 语文教材中学阶段自主阅读推荐图书
★ 版本完善,编校精良,注释详尽
茹志鹃的小说含蓄内敛而韵味悠长。她的前期作品如《百合花》,以清新、俊逸著称,而后期的作品,如茅盾所说,呈现为一种静夜箫声般的风格。茹志鹃不仅擅长用景物描写烘托感情,也善于利用自然意象,无论是百合花、白杨树,还是《一支古老的歌》中一再出现的松花江,都具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在情感上,她也表现得温柔敦厚,不会对人物做太严厉的批评,故事也大多用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结局收尾。当个人被时代裹挟着,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她总是愿意深入到个体的内心,替他找出问题所在,给人物一个合适的位置。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出于她内在的柔情和风骨。因此读她的小说,常常会被她的诗情所吸引。
把茹志鹃的小说集列入中学生阅读书目,是十分可喜的事。往广阔时代里读,可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往心灵世界里读,可以了解个人的处境,理解人性。就人生和文学两方面来看,她的小说都是极好的典范。

媒体评论
名人推荐(专业书评):
《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茅盾
茹志鹃是以一个新中国的新妇女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中国妇女的。她抓住了故事里强烈而鲜明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也不放过她观察里的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而这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妇女的,从一个女读者看来,仿佛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写得如此深入,如此动人!……在年轻作家的队伍里,出了一个茹志鹃,作为一个女读者,我的喜欢和感激是很大的。
——————冰心

文学写作却是一项奇特的劳动,非同于物质生产,不仅为共同的需要主宰,还相当程度地依赖于个体的经验、感情、认识。在我母亲,无论身世、遭际、性格、气质,都决定她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于是,她的写作几乎从开始起,就要处理一种紧张关系——个体与集体如何兼容并蓄,两相关照,而这胶着状态,最后却也形成惟她独有的——以“风格”论似有不足,说是“世界观”又太重大,或者是心境吧!而且我以为,父亲的遭际一定间离了母亲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使她在宏大历史中偏于一隅,不得不自我面对,因而在史诗性的战争题材中,攫取了纤细的人和事,写成得茅盾先生称赞,日后几十年里收录为中学生语文教本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母亲的名字“茹志鹃”也被文学爱好者熟知,更重要的是,母亲在受鼓舞之下,开始成形自己的风格。然而,又一个悖论产生了,那就是她安身立命于写作的却正是最遭怀疑,甚至生出固定的词组:“家务事”“儿女情”。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的发轫阶段,母亲专以这种批评为题目写作两篇小说:《家务事》和《儿女情》,是为自己平反,也是替“家务事,儿女情”正名。但其实,即便在那个严格规范私人情感的日子,母亲以及她的同辈人依然透露出专属他们自身拥有的表情,除去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渗漏,亦有完整的篇幅,穿越主流落脚边缘,独立于时代的忽略之中。
————王安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