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352.6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货号bw

上书时间2022-11-29

润言考古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良渚遗址1936年发现,1959年正式命名良渚文化。196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成立,1981年发掘了余杭瓶窑吴家埠遗址,并在当地建立了工作站,从此良渚一带开始有了长期稳定的考古工作。
  1994年,良渚遗址因其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国家文物局列人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
  1996年,国务院批准良渚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东起良渚镇、西到瓶窑镇、北到天目山支脉的山边、南到良渚港的33.8平方千米的保护范围。
  2001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范围为扩并后的良渚、瓶窑两镇,区域面积242平方千米,成立了正区级的遗址保护专门机构——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加强了良渚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
  2001年12月,杭州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使良渚遗址保护有了专门的针对性法规。
  2013年,《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得到批准实施,良渚遗址的红线保护范围由原来的33.8平方千米调整为42.4平方千米。余杭区正式启动了良渚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目前申遗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之中。良渚古城所在的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住户已经在2013年年底搬迁完毕。
  时光飞逝,五千年一瞬,回首间我也已经在良渚这片土地上发掘与寻觅了30年。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我有幸亲历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看到良渚遗址发现、认知与保护的整个历程。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良渚古城的基本地貌能够保存至今,有着许多的偶然与必然。当四千年前的大洪水过后,这里曾经的辉煌便销声匿迹了。由于江南地区一直是水路交通,所以当年的莫角山宫殿区的高台成为杂树丛生的荒山,而城墙与那些临水的台地成为后来村庄的选址。20世纪50年代,莫角山成为杭州市民政局的果园,因此避免了70年代以后农村扩展开发的破坏。自1981年以后,由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期不断的考古工作,良渚一带越来越多的遗址被发现,良渚遗址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2001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成立以后,使良渚遗址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以后,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支持下,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成为每年按计划进行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经过连续十年的考古勘探、调查与发掘,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城内外的遗址分布与水系,初步确认了外郭城与外围水利系统,对城内莫角山宫殿区的堆筑情况以及遗迹分布情况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前言序言
  今天,在许多人的眼里,考古好像只是为了寻找古人留下的宝藏。实际上,19世纪近代考古学在欧洲诞生之时,它曾是一门前沿的科学。在近代科学体系中,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曾是影响□大的两门学科,考古学就是在这两门学科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一门科学。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和许多重要的发现,逐渐建立起了人类的史前史,从而彻底改变了创世纪的宗教史观,使人类重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我们所在的星球。进化论和考古学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再是坐井观天般地活在想象中了,我们越来越明白自己的时空坐标和文化坐标。近代科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美好的神话,这也许让我们陷入孤独和彷徨,但我们已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神话中去了。考古学家常常活在这种超现实的历史长河的真空之中,思考古代而又展望未来,所以常常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与苍凉。
  考古让我们不断地回到从前,作为一个考古者来说,这也许是辛苦的,因为我们要不断地往返于时间的两端,同时活在古代和当代,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也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心常常可以活在许多不同的时空。当一扇扇的门打开,当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渐渐地熟知一片片远古的天空,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与久远,仿佛自己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似的。于是我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一切的学识与经历,其真正的意义是拓展了我们生命内在的宽度。
  考古是一项需要积累的事业,我们沿着许多前辈们走过的路,不断地探寻和发现,从那些古人留下的遗迹和遗物中触摸凝固的时间,用心去感悟祖先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所处的时空中的一切。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自1936年发现以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今天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良渚遗址和良渚古城的认知,我们已经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猜测,一个存在于距今5300年到4300年的古代王国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尽管辉煌的宫殿已经灰飞烟灭,但残垣断壁的遗迹仍然告诉我们,以宫殿为主的王城有3平方千米,王城外围的核心居住区有5平方千米,水利系统所直接保护的范围有100多平方千米。这是一个何等辉煌的五千年前的古代王国啊!
  三十几年的考古生涯,使我有幸能不断踏上良渚人的土地,一次次地接近他们的生活,每一次新的考古发现与认识上的突破,都令我激动不已。1986年,我们□□次在反山发掘到了良渚的贵族大墓,那些精美的玉器将我们带回到了5000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年瑶山的发掘,我们□□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以及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葬;1991年,我们又在汇观山发掘到了与瑶山一样的祭坛与墓葬;1992年莫角山遗址的发掘,那片夯筑考究的沙土广场的发现,让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年葡萄畈村庄下的那片石头,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年,我们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11月我们□终发现南城墙时,这座被历史的泥沙淹没了4000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们脚下了。于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良渚人的世界,渐渐地在我心中清晰起来。
  从2009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了距离良渚古城十几千米以外的苕溪上游,开始了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调查研究,经过五年来的调查勘探与发掘,至2015年我们初步搞清楚了水坝的分布、年代与堆筑情况,共发现水坝11条,它们在古城上游的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这个水利体系直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围的1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于是良渚已不仅仅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古代的王国了。
  自2010年我们在探索古城外围的同时,也对古城内部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勘探与发掘,至2015年对于古城内的道路水系、遗址性状以及莫角山宫殿区的堆筑方式与建筑布局有了初步的了解。2015年冬,我们在莫角山宫殿区西侧的姜家山台地发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新的贵族墓地,于是这座王城内部的景象与设计理念再一次与我们拉近了距离。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5000年其实并不是那么遥远。在大雄山与大遮山两山之间,100多平方千米的山间平原上,沧海桑田,繁华与孤寂,一幕幕从眼前闪过。1.15万年前,离我们□近的一次冰期结束了,我们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的洪荒中走来,开始了农业与定居的生活。从距今约7000多年到5300年,这里还只有山边上的几个小小的村落。5000年前的某一天,良渚的先王们率众从太湖之滨走来,在这里修城筑坝,于是才有了良渚一千年的繁华。4000多年前的那场滔天的洪水,淹没了一切,只留下大禹治水的传说;2000年前,大汉帝国的子民们再次来到这里,山坡上与良渚古城的宫殿高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墓葬;800年前的宋代,这里是有名的亭市镇,以烧造一种釉陶的酒瓶——韩瓶而著名,如今在瓶窑中学的后山上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窑址堆积。姜家山墓地的边上我们发现了一座宋代的房屋遗迹,在房子的周边到处可以看到宋人丢弃的韩瓶,这里也许是当年亭市镇□东边的一座酒肆.他们已经不知道他们身后的这座低矮的荒山,曾经矗立过五千年前雄伟的宫殿,他们更不曾想到,在他们的房基下面还埋藏着五千年前贵族们的墓葬。在发现姜家山墓地的那个夜晚,我思绪穿越,仿佛回到了五千年前。在《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即将付梓之际,将我当时的心情摘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目录
前言
□□章 良渚与太湖
一 太湖文化圈的形成
二 良渚文化的兴起

第二章 宗教—王权与艺术
一 鸟与神——巫术与宗教
二 龙——早期的自然崇拜
三 玉礼器系统的创建
四 一般装饰与礼仪性用具
五 制陶与髹漆艺术

第三章 治玉技术与工艺
一 良渚玉器的工艺特点
二 玉器图案的表现方式
三 漆玉结合的镶嵌工艺
四 良渚晚期的锯切割技术

第四章 良渚城的兴建
一 良渚的地理与历史
二 城墙与治水工程
三 城内的宫殿台基

第五章 城内的贵族墓地
一 反山墓地的发掘
二 姜家山墓地的发掘

第六章 城墙遗址的考古
一 城墙遗迹的发现
二 2008~2014年的考古
三 城墙的勘探
四 城墙的发掘
五 城门的勘探
六 城门的发掘
七 城河的勘探

第七章 城内的考古
一 城内遗迹的勘探
二 城内遗址的发掘

第八章 外郭城的考古
一 外郭城的勘探
二 外郭城的发掘
三 外郭城的性状与年代

第九章 城郊的观象台与贵族墓地
一 瑶山祭坛与墓地
二 汇观山祭坛与墓地
三 瑶山祭坛与汇观山祭坛的解读
四 观象纪年的产生与发展

第十章 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工程
一 概况
二 水坝遗址的发掘
三 认识

第十一章 良渚古城的营建工艺与工程研究
一 城墙垫石研究
二 古城系统土方的来源与工程量
三 良渚古城城内外人口的推测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ISBN 9787501052394
  •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为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与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汇总,是面向考古业内的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工作报告。对良渚古城城墙、城内贵族墓地、城内宫殿区、城外遗址、城郊祭坛、外围水利工程等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良渚文化中神权与王权的体现、冶玉技术、古城的营建工艺、古城的兴衰与环境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