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170 九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莫伟民、姜宇辉、王礼平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

上书时间2024-04-07

复旦旧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莫伟民、姜宇辉、王礼平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2609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71页
  • 字数 6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西方哲学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的取舍基本上遵循了这个指导思想。也就是说,20世纪法国哲学家,只要他的哲学思想能归人意识哲学或概念哲学,或者与这两大阵营都有着密切关系,自然就成了我们写作的主要对象。毫无疑问,有相当一大批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享有世界声誉,如布伦什维格、伊波利特、杨凯莱维奇、阿隆、韦伊、德波夫瓦、科热夫、科伊雷、巴塔耶、华尔、加缪、巴特、克里斯蒂娃、马塞尔、马里坦、吉尔松、布尔迪厄、莫兰(EdgarMorin)、巴迪乌(AlainBadiou)、马里翁(Jean-LucMar-ion)、南希(Jean—LucNancy)、费里(LucFerry)等,但出于本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框架的考虑,或者是出于他们的思想与哲学相关性程度的考虑,尤其是受到本书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只选取了18位哲学家和思想家。即使这18位哲学家,我们也只探讨了其大部分甚至部分思想。这可能有几种情况:我们未能予以讨论的那些思想,或者是我们所讨论的哲学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或者与我们的主题相关性不大,或者在本通史的其他卷中专门有论述。如萨特、梅洛一庞蒂、阿尔都塞、德里达等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论述在《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中会有专门论述。
【目录】
分卷序
导论法国哲学的张力
一、从我思到概念
二、从意识主体到无意识结构
三、从连续的历史到间断的历史
四、法国哲学的法国特性

第一章柏格森与意识哲学
第一节从意识出发:意识的直接材料
一、心理事实
二、两种多样性
三、两种绵延(时间)与两种自我
第二节从意识到世界:物质与记忆
一、世界与物象
二、物象、知觉与记忆
三、物质、身体与记忆
四、存在与时间
第三节柏格森思想的逻辑人口:反对虚无
一、“虚无”与“存在”起源的奥秘
二、反对虚无
三、世界之奠基
第四节直觉
一、“良知”与直觉
二、直觉与形而上学
第五节生命与创造的进化
一、生命与存在
二、生命冲动
三、生命与创造
第六节自由及其人类命运
一、自由之内涵
二、生命与自由
三、封闭与开放:人类自由与生命政治

第二章萨特对意识哲学的阐发
第一节意识无需先验自我
一、萨特与胡塞尔
二、意识的首要性
第二节自为的存在
一、意识存在
二、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第三节为他人的存在
一、笛卡儿、康德、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二、我之为我的身体和为他人的身体
第四节自由与责任
一、自由是人的存在的虚无
二、批判笛卡儿式自由
第五节哪种人道主义
一、存在先于本质
二、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
第六节欲望存在论:萨特与德勒兹
一、“欲望”存在论和存在的精神分析
二、德勒兹:“生成”、“欲望”与“表达”

第三章梅洛-庞蒂与意识哲学的式微
第一节结构与形式
一、导言
二、基于身体之上的形式和结构
第二节身体图式与知觉综合
一、“身体图式”
二、“身体的综合”:感觉“相通”的“意义内核”
三、“表达”:“言说”的“肉体”
第三节表达与身体构图
一、“可见”与“不可见”:“表达”的问题
二、“表达”何以可能:从身体“图式”到身体的“构图”
第四节语言理论:梅洛-庞蒂与索绪尔
一、认同:区分原则
二、分歧:言语和语言,历时和共时
三、同质的语言存在

第四章莱维纳斯对意识哲学的超越
第一节不在世界中的他者
一、“世界”-形式
二、“无名之在”
三、“位”:“当下-这里”的“事件”
第二节现象学还是反现象学
一、现象学主体的危机
二、伦理主体的诞生
三、对他者负责的主体
四、莱维纳斯不是现象学家
第三节莱维纳斯与柏格森
一、“存在”与“不同于存在”:面对虚无或者死亡问题
二、内在与超越:表象的毁灭及其他
三、殊途同归:众生的意义
第四节莱维纳斯与德勒兹
一、世界:“表层”还是“形式”
二、他者的“效应”:“知觉”与“时间性”

第五章亨利与意识哲学的“物质化”
第一节现象学基本原理之间的张力
一、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马里翁的第四条原理
第二节物质现象学
一、物质现象学与意向性现象学
二、意识之意向性特征与印象性特征
第三节非意向性现象学
一、意向性理论不足以奠基现象学
二、未来现象学:生命现象学
第六章卡瓦耶斯与概念哲学
第七章结构主义与概念哲学的阐发
第八章福柯与概念哲学的深化
第九章德勒兹与概念哲学的拓展
第十章后现代主义与后概念哲学
第十一章德里达:对意识哲学和概念哲学的解构
第十二章利科尔:对意识哲学和概念哲学的辩证综合
展望
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